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2:01:31 2
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裝設在棘輪座上,該棘輪座的一端外周環設有凸緣,該自行車傳動輪組構造包括有套筒、至少一第一鏈盤、至少一第二鏈盤、至少一第一墊環以及擋止件。該套筒的第一端設擋壁受該凸緣擋止在該棘輪座的一端,第二端設不同外徑的一第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一、第二鏈盤分別套設於該第一、第二套合部上,該第一、第二鏈盤之間設有第一墊環,該棘輪座的另一端設置擋止件。該套筒、該第一、第二鏈盤及該第一墊環為個別組件,有利於各別加工定位,使用時若有磨損或受撞擊,可單獨拆換,使消費者快速進行升級或維修,且不需太過高深的技術,而且通過套筒的轉接可以減少較大齒片的面積而減少不必要材料的浪費。
【專利說明】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鏈盤組,尤指一種由數個鏈盤及數個墊環共同組合在一套筒上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
【背景技術】
[0002]公知自行車的鏈盤組如圖1所示,包含有複數片不同外徑及齒數的鏈齒盤1,鏈齒盤I的中間具有凹凸狀的內環齒2,內環齒2與自行車花轂棘輪座(圖未示)嵌合,使該鏈盤組得以帶動自行車花轂一起旋轉,由於公知鏈盤組由複數不同大小直徑的鏈齒盤I依大小疊設構成,使得該鏈盤組的外周呈階梯狀,以獲得不同齒數比來達到變速的功效。但是公知的鏈齒盤組需多片不同直徑的鏈齒盤I固定在同一個花轂棘輪座上,而從鏈齒到花轂棘輪座的距離會因為齒片越大而增加,因此會形成越大直徑的齒盤會增加越多多餘的面積。且由於鏈齒盤I直接與花轂棘輪座嵌合,當鏈齒盤I受鏈條牽引時,鏈齒到花轂棘輪座的距離過長可能會導致扭力過大使得鏈齒盤I產生形變。
[0003]另外,自行車鏈盤組為供鏈條掛接旋轉驅動的組件,其鏈齒不斷接受鏈條的摩擦及推動而產生磨耗,當需要更換鏈齒盤I時,越大直徑的鏈齒盤I會需要越多的材料來進行鍛造,從鏈齒到內環齒2的部份將會造成多餘材料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能夠減輕鏈盤多餘重量以及節約鍛造材料。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裝設在一棘輪座上,該棘輪座的一端外周環設有一凸緣,該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包含:一套筒,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有一擋壁,該擋壁擋止於該凸緣,該第二端設有一第一套合部及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相鄰於該擋壁且外徑小於該擋壁外徑,及該第二套合部外徑小於該第一套合部外徑;至少一第一鏈盤,該第一鏈盤的外周環設複數第一鏈齒,該第一鏈盤設有一第一中心孔,該第一中心孔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至少一第二鏈盤,該第二鏈盤的外周環設複數第二鏈齒,該第二鏈盤設有一第二中心孔,該第二中心孔套設於該第二套合部;至少一第一墊環,該第一墊環具有一第一貫孔,該第一貫孔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並設置於該第一鏈盤與該第二鏈盤之間;以及一擋止件裝設於該棘輪座的另一端。
[0006]作為優選方案,該第一套合部設有至少二該第一鏈盤,相鄰二該第一鏈盤之間設有該第一墊環。
[0007]作為優選方案,該第二套合部設有至少二該第二鏈盤,相鄰二該第二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二墊環,該第二墊環具有一第二貫孔,該第二貫孔套設於該第二套合部。
[0008]作為優選方案,該第一套合部外周形成有複數凸出的第一卡掣部,該第一中心孔設有至少一第一嵌槽,該第一嵌槽嵌合於該第一卡掣部。[0009]作為優選方案,該第二套合部外周形成有複數凸出的第二卡掣部,該第二中心孔設有至少一第二嵌槽,該第二嵌槽嵌合於該第二卡掣部。
[0010]作為優選方案,該套筒與該擋止件之間設有至少一第三鏈盤,該第三鏈盤套設在該棘輪座上,該第三鏈盤與該第二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二墊環。
[0011]作為優選方案,該第三鏈盤的齒數及外徑均小於該第二鏈盤的齒數及外徑,且該第三鏈盤的外徑由大到小依序自該套筒往該擋止件方向排列,又相鄰二該第三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三墊環,該第三墊環開設有一第三貫孔,該第三貫孔套設於該棘輪座。
[0012]作為優選方案,該擋止件設有一外螺紋,該外螺紋與該棘輪座的一內螺孔鎖合。
[0013]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技術效果如下:
[0014]1、本實用新型的套筒、第一鏈盤、第二鏈盤、第三鏈盤、第一墊環、第二墊環、第三墊環及該擋止件均為獨立組件,有利於工業模塊化製作,且便於針對各部份磨損進行更換而不需要將整片鏈齒盤更換掉,如當第一或第二鏈齒磨損即更換第一或第二鏈盤,當第一或第二卡掣部磨損則直接更換套筒即可。
[0015]2、本實用新型第一鏈盤、第二鏈盤、第一墊環及第二墊環均為單一組件組配在套筒上,減少了第一鏈盤、第二鏈盤等自套筒到花鼓間距離的所需要體積,不僅減少了多餘的重量,在鍛造過程中也減少了不必要材料的浪費。且由於鏈盤在受到鏈條牽引時所產生的力矩減短,可降低鏈盤形變的機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公知自行車鏈盤組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0020]【符號說明】
[0021]1:鏈齒盤
[0022]2:內環齒
[0023]10:套筒
[0024]11:第一端
[0025]12:第二端
[0026]13:擋壁
[0027]14:第一套合部
[0028]141:第一卡掣部
[0029]15:第二套合部
[0030]151:第二卡掣部
[0031]21:第一鏈盤
[0032]22:第一鏈齒
[0033]23:第一中心孔
[0034]24:第一嵌槽
[0035]31:第二鏈盤[0036]32:第二鏈齒
[0037]33:第二中心孔
[0038]34:第二嵌槽
[0039]40a:第一墊環
[0040]41a:第一貫孔
[0041]40b:第二墊環
[0042]41b:第二貫孔
[0043]40c:第三墊環
[0044]41c:第三貫孔
[0045]50:擋止件
[0046]51:外螺紋
[0047]60:第三鏈盤
[0048]60a:外徑最小的第三鏈盤
[0049]70:棘輪座
[0050]71:凸緣
[0051]72:內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52]首先,請參閱圖2、圖3及圖4,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請先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裝設在自行車的一棘輪座70,棘輪座70的一端外周環設有一凸緣71,而另一端設有一內螺孔72。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包括有一套筒10、至少一第一鏈盤21,至少一第二鏈盤31,至少一第一墊環40a、至少一第二墊環40b以及一擋止件50。套筒10為一環形的中空筒體,其直接套接在棘輪座70上並受凸緣71抵止在棘輪座70的一端。套筒10具有位於兩相反側的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設有環形的一擋壁13,擋壁13在套筒10裝設於棘輪座70上時會受凸緣71的抵止,而第二端12設有與擋壁13相鄰且外徑小於擋壁13外徑的一第一套合部14,以及與第一套合部14相鄰且外徑小於第一套合部14外徑的一第二套合部15。第一套合部14為環狀,其外周分布有複數凸出的第一卡掣部141,而第二套合部15同樣為環狀,其外周也同樣分布有複數凸出的第二卡掣部151。
[0053]本實施例中,第一套合部14裝設有二片不同齒數及外徑的第一鏈盤21,第一鏈盤21中心開設有一第一中心孔23,第一中心孔23用以套設於第一套合部14,第一中心孔23設有一第一嵌槽24,第一嵌槽24用以與第一卡掣部141嵌合使得第一鏈盤21能夠穩固固定在第一套合部14上並得以將自行車鏈條傳動的力量傳導至棘輪座70,而外徑最大的第一鏈盤21裝設於鄰近擋壁13的位置,外徑較小的第一鏈盤21則裝設於鄰近第二套合部15的位置。第一鏈盤21的外周環設有複數凹凸的第一鏈齒22供自行車鏈條嵌合驅動用。
[0054]此外,第二套合部15另裝設有二不同齒數及外徑的第二鏈盤31,第二鏈盤31中心開設有一第二中心孔33,第二中心孔33用以套設於第二套合部15,第二中心孔33設有一第二嵌槽34,第二嵌槽34用以與第二卡掣部151嵌合,使得第二鏈盤31能夠穩固固定在第二套合部15上並得以將自行車鏈條傳動的力量傳導至棘輪座70。第二鏈盤31的齒數及外徑均小於第一鏈盤21的齒數及外徑,外徑最大的第二鏈盤31裝設於鄰近第一套合部14的位置,並相鄰於外徑最小的第一鏈盤21,第二鏈盤31的外周環設有複數凹凸的第二鏈齒32供自行車鏈條嵌合驅動用。
[0055]第一墊環40a,其呈環形且中心開設有一第一貫孔41a,第一墊環40a通過第一貫孔41a套設在套筒10的第一套合部14,並用於裝設在二片第一鏈盤21之間以及第一鏈盤21與第二鏈盤31之間。本實施例中第一套合部14裝設有二第一鏈盤21,相鄰的二第一鏈盤21之間裝設有一第一墊環40a,而外徑最小的第一鏈盤21以及外徑最大的第二鏈盤31間也同樣設有一第一墊環40a。
[0056]第二墊環40b,其呈環形且中心開設有一第二貫孔41b,第二墊環40b通過第二貫孔41b套設在套筒10的第二套合部15,本實施例中第二套合部15設有二第二鏈盤31,相鄰的二第二鏈盤31之間裝設有一第二墊環40b。
[0057]擋止件50裝設於棘輪座70的另一端,且套筒10與擋止件50之間裝設有至少一第三鏈盤60穿設於棘輪座70,第三鏈盤60與第二鏈盤31之間裝設有一第二墊環40b。請參照圖4,在本實施例中擋止件50為環形的一螺接環,其外周設有一外螺紋51,外螺紋51用以鎖合於棘輪座70的內螺孔72,套筒10與擋止件50之間裝設有數個不同外徑的第三鏈盤60,第三鏈盤60並環設有複數鏈齒,第三鏈盤60的齒數及外徑均小於第二鏈盤31的齒數及外徑,且外徑由大到小依序自第二套合部15往擋止件50方向排列,外徑最大的第三鏈盤60裝設於鄰近第二鏈盤31的位置,外徑最小的第三鏈盤60a與擋止件50相鄰。外徑最小的第二鏈盤31與外徑最大的第三鏈盤60之間裝設有一第二墊環40b,而相鄰二第三鏈盤60之間則裝設有一第三墊環40c,第三墊環40c開設有一第三貫孔41c套設於棘輪座
70。通過擋止件50鎖合於內螺孔72以迫緊外徑最小的第三鏈盤60a與棘輪座70連接,並使套筒10、第一鏈盤21、第二鏈盤31、第一墊環40a、第二墊環40b及第三墊環40c與棘輪座70得以安裝一起。
[0058]另外,由於自行車變速系統由複數前變速鏈盤與複數後變速鏈盤的搭配形成不同轉動齒輪比而達成前鏈盤驅動速度與後鏈盤帶動後輪速度的差異,並通過此差異來達到省力及加速的目的。所以當後變速鏈盤的較小鏈盤搭配前變速鏈盤的較大鏈盤時,會因為兩鏈盤間的側向距離差異太大而使自行車鏈條在帶動後變速鏈盤時產生側向扭力。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騎乘過程中,當自行車鏈條嵌入在第三鏈盤60上的鏈齒時,因為自行車鏈條與第三鏈盤60的嚙合非能完全呈一直線,會造成第三鏈盤60在鏈條牽引過程會受到側向扭力而加速鏈齒磨損,更甚至會導致第三鏈盤60產生形變而卡住自行車鏈條進而產生故障,因此通過本實用新型第三墊環40c的外周緣擴大到接近鄰近較小第三鏈盤60的二鏈齒間的凹槽位置,使第三鏈盤60能獲得額外的側向支撐力以對抗由於自行車鏈條牽引方向非平行於第三鏈盤60轉動方向所導致的側向扭力,並避免第三鏈盤60產生形變。
[0059]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鏈盤21、第二鏈盤31、第一墊環40a及第二墊環40b均為組配在套筒10上的單一組件,在使用上若其中有任一組件受磨損或撞擊,甚至套筒10使用相當時間有磨耗情況,都可各別拆下換新,且第三鏈盤60、第三墊環40c及擋止件50也為單一組件裝配在棘輪座70上也可隨時進行更換,提供了受損鏈盤各別拆換的方便性。
[0060]由前述內容可知,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傳動鏈盤組可達成下列優點:
[0061]1、通過模塊化製作,使套筒、第一鏈盤、第二鏈盤及第一墊環為單獨組件,便於針對各部份磨損進行更換,如當第一或第二鏈齒磨損即更換第一或第二鏈盤,當第一或第二卡掣部磨損則直接更換套筒即可。因此,工廠在生產製造時可大量生產個別的零件而省去多餘的生產成本。
[0062]2、消費者在進行損傷鏈片的更換時,僅需更換受損的組件即可快速修補完成,不僅方便快速也不需具備太深的機械知識即可由一般消費者利用手邊的工具進行更換。
[0063]3、通過套筒作為額外的支撐組件,可以縮短第一鏈盤、第二鏈盤的鏈齒到傳動受力點的距離,也就是從鏈齒到嵌合部的距離。此距離的縮短可以減少鏈齒受到鏈條牽引時帶動鏈盤轉動的力矩,進而避免鏈盤因為過大的扭力而變形。
[0064]4、通過安裝不同大小的墊環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鏈盤一側向支撐力,以抵抗鏈條帶動鏈盤轉動時,鏈條拉力方向與鏈盤轉向非平行方向時所產生的側向扭力。
[006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裝設在一棘輪座上,該棘輪座的一端外周環設有一凸緣,其特徵在於,該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包含: 一套筒,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有一擋壁,該擋壁擋止於該凸緣,該第二端設有一第一套合部及一第二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相鄰於該擋壁且外徑小於該擋壁外徑,及該第二套合部外徑小於該第一套合部外徑; 至少一第一鏈盤,該第一鏈盤的外周環設複數第一鏈齒,該第一鏈盤設有一第一中心孔,該第一中心孔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 至少一第二鏈盤,該第二鏈盤的外周環設複數第二鏈齒,該第二鏈盤設有一第二中心孔,該第二中心孔套設於該第二套合部; 至少一第一墊環,該第一墊環具有一第一貫孔,該第一貫孔套設於該第一套合部並設置於該第一鏈盤與該第二鏈盤之間;以及 一擋止件裝設於該棘輪座的另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套合部設有至少二該第一鏈盤,相鄰二該第一鏈盤之間設有該第一墊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套合部設有至少二該第二鏈盤,相鄰二該第二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二墊環,該第二墊環具有一第二貫孔,該第二貫孔套設於該第二套合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套合部外周形成有複數凸出的第一卡掣部,該第一中心孔設有至少一第一嵌槽,該第一嵌槽嵌合於該第—掣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套合部外周形成有複數凸出的第二卡掣部,該第二中心孔設有至少一第二嵌槽,該第二嵌槽嵌合於該第二卡掣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套筒與該擋止件之間設有至少一第三鏈盤,該第三鏈盤套設在該棘輪座上,該第三鏈盤與該第二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二墊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第三鏈盤的齒數及外徑均小於該第二鏈盤的齒數及外徑,且該第三鏈盤的外徑由大到小依序自該套筒往該擋止件方向排列,又相鄰二該第三鏈盤之間設有一第三墊環,該第三墊環開設有一第三貫孔,該第三貫孔套設於該棘輪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盤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擋止件設有一外螺紋,該外螺紋與該棘輪座的一內螺孔鎖合。
【文檔編號】B62M9/00GK203473180SQ201320508456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蔡文豐, 江孟樺 申請人: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