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8:59:01 1
專利名稱: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幕牆安裝吊筐,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以方便移動的吊筐。
背景技術:
目前,安裝玻璃幕牆的傳統施工操作方法是 a、沿建築物立面搭設腳手架。此方法費工、費時,佔地面積大,需要鋼材多,價格高,運輸量大。 b、採用簡易吊籃施工。從建築物頂部懸掛鋼絲繩,配置吊船,上下移動用手搬葫蘆,機具簡陋,使用不便,無安全保障,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要解決現有簡易吊籃施工,從建築物頂部懸掛鋼絲繩,配置吊船,上下移動用手搬葫蘆,機具簡陋,使用不便,無安全保障,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由型鋼製做成桁架筐體,筐體的弦杆為50*50*3. 5鋼方管、腹杆為48*48*2. 5圓管,作業面滿鋪竹翹板,吊筐沿徑向布置,並用416mm鋼繩固定在環向次結構方通上,徑向斜向距離為21m,寬度為3. 3m。 a.每相鄰的兩個吊筐吊裝就位後之間的間隙為2m,且間隙用大眼網兜防護;[0008] b.兩個吊筐的間隙之間的空間連接聯繫杆,聯繫杆為預製的雙頭連帶耳板的鋼管; c.在聯繫杆上鋪設木跳板,兩側設有護繩,便於人員和材料的通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腳手架相比,可以節省大量時間與工期。減少佔用空
間,減少大量人工費和材料租用費。只有1300Kg/tf重的吊籃可以方便的轉移進行有效的
施工作業,不僅省去了大量腳手架搭接的麻煩的,在用吊筐進行建築物上部玻璃幕牆、安裝
裝飾施工時,還給吊筐以下留出了很好的其它工種的施工操作平臺與通道。 本吊筐的優點是 a.採用新型料組合,重量輕,經測算,單節吊筐重量為1300Kg/m2便於地面轉移;[0013] b.佔用空間少,只在相應的區域內布置,有效的保證其它工種的施工和通道的運輸;[0014] c、施工作業面大,與一般吊籃相比更能完成複雜艱巨的施工作業;比如裝設大型幕牆(且可以裝設較難施工的帶有傾斜角度的大型幕牆); 所以,吊籃的使用克服了上述施工存在的缺點,安裝方便,電動升降,作業效率高,佔地面積小,使用安全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0017] 圖2是吊筐間連接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聯繫杆節點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吊裝示意圖; 圖5是吊點布置示意圖; 圖6是吊筐下端防護欄杆示意圖; 圖7是施工平面示意圖; 圖8是上人通道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
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
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由型鋼製做成桁架筐體,筐體的弦杆為50*50*3. 5鋼方管、腹杆為48*48*2. 5圓管,作業面滿鋪竹翹板,吊筐沿徑向布置,並用416mm鋼繩固定在環向次結構方通上,徑向斜向距離為21m,寬度為3. 3m。[0026] 總體上採用每環向兩軸線之間徑向布置寬3. 3m,高0.8,長21m,間距2000的吊筐,吊筐到工作面留30mm間隙,以防操作人員翻過吊框護欄。類似於電動吊籃,吊筐採用型鋼製做成桁架筐體,弦杆採用50*50*3. 5鋼方管、腹杆採用48*48*2. 5圓管。作業面採用滿鋪竹翹板,吊筐採用416mm鋼繩固定在環向次結構方通上。各吊筐之間的連接的如下[0027] a.每相鄰的兩個吊筐吊裝就位後,兩吊筐之間的間隙為2m,此間隙採用大眼網兜防護; b.間隙之間的空間可連接兩吊筐之間的聯繫杆(圖2,3),聯繫杆採用預製的雙頭
連帶耳板的鋼管,連繫杆的連接有利於吊筐的整體穩定性,並可搭設通道。 c.在聯繫杆上鋪設木跳板,兩側設有護繩,便於人員和材料的通行。 本實用新型可適用於下殼自身的施工任務重,且下殼底部還有大量的其它工作,
而且為給下部其它單位施工創造條件,以及簷口距地面的相對高度較高時,使用本吊籃專
利可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本實用新型現場操作過程 吊筐的吊裝前的準備工作 a)根據施工方案,組織好材料的進場工作,因本吊筐只能一次性停留,移走後不能再次移回,所以材料的配套性很強,不可遺漏; b)在組織施工前必須組織技術、施工、安全、操作等人員進行方案的學習和技術、安全交底; c)吊筐的組裝、起吊、固定操作人員相對固定,並經培訓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0036] d)施工階段,安排專門人員進行每日的設備安檢工作,並做好動態記錄;[0037] e)起吊位置四周應採用彩旗設置好警界區域。[0038] 吊筐吊裝 如圖4所示,首先在吊點上方的鋼結構上設置兩鋼絲吊環,並放下兩根鋼絲繩,採
4用2臺3噸巻揚機進行提升,當吊筐整體提升100cm至每根吊索都均勻受力後,再檢查一次吊筐的整體穩定性和受力情況,正常無誤後再進行提升,注意起吊的平穩性和同步性.[0040] a.吊裝中的方向控制,吊裝前應在吊筐的兩端各設一根控制繩,起吊中由兩名工人拉執,用力要適當,以控制提升的方向。 b.吊裝中的指揮,由於地面的環境複雜,而且作業面為斜面,操作高度的限制很重要,所以必須選用責任心強的指揮員,指揮員應站在操作工和障礙物都可視的範圍內指揮。[0042] 吊裝過程的人員安排和職責 指揮一名,負責全權指揮和勞動力的調配;拉繩2名,主要負責提升過程吊筐的空
中控制,和動態觀察,和安全監護,和問題及時吹暫定口哨,並向指揮報告;應聽從指揮和安
全監護員的指揮。
吊裝中的注意事項 a.吊裝時,所有人員應按照分工各負其責; b.空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採用安全鎖在操作的全過程中系在預設的安全繩上; c.吊裝時應慢速行駛,控制運行速度,並及時調整; d.吊裝範圍內的其它工種應停止作業,作業人員和非作業人員不得停留在吊筐下方。 e.吊裝到位的吊筐嚴格按操作程序及相關標準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額定荷載、注意事項和安全警示牌。 安裝過程中吊筐加工、使用安全注意要點及事項 1.加工前要認真熟悉圖紙,按圖施工並控制好加工尺寸、焊接質量和防腐;[0052] 2.吊點為六個吊點,上下兩端固定在端頭節點上,中間吊點根據實際需要固定在離兩端頭大於1/3區域內,經計算下部1/3處為最不利吊點位置計算通過,吊點必須設置在上弦杆節點位置附近,如圖5所示。 3.吊筐連成整體操作面後,下端應增加防護欄杆,如圖6所示。4.吊框上弦杆離工作面距離控制在30mm-40mm,以防操作人員翻越吊框邊框; 5.操作人員施工時應從上下兩端設置①16鋼絲繩作為二次保護安全繩每2米處
固定一個防滑扣,操作人員安全帶掛在防滑扣處以防徑向滑動,如圖7所示。 6.樓層到吊框應設置安全通道;如圖8所示。
權利要求一種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由型鋼製成的桁架筐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筐體的弦杆為50*50*3.5鋼方管、腹杆為48*48*2.5圓管,作業面滿鋪竹翹板,所述吊筐沿徑向布置,並用16mm鋼繩固定在環向次結構方通上,徑向斜向距離為21m,寬度為3.3M。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其特徵在於每相鄰的兩個所述吊筐吊裝就位後之間的間隙為2M,且間隙用大眼網兜防護。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吊筐的間隙之間的空間連接聯繫杆,且聯繫杆為預製的雙頭連帶耳板的鋼管。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聯繫杆上鋪設木跳板,兩側設有護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幕牆安裝、裝飾用移動式吊筐,由型鋼製做成桁架筐體,筐體的弦杆為50*50*3.5鋼方管、腹杆為48*48*2.5圓管,作業面滿鋪竹翹板,吊筐沿徑向布置,並用ф16mm鋼繩固定在環向次結構方鋼上,徑向斜向距離為21m,寬度為3.3m。本實用新型與腳手架相比,可以節省大量時間與工期。減少佔用空間,減少大量人工費和材料租用費。只有1300kg/m2重的吊籃可以方便的轉移進行有效的施工作業,不僅省去了大量腳手架搭接的麻煩的,在用吊筐進行建築物上部玻璃幕牆、安裝裝飾施工時,還給吊筐以下留出了很好的其它工種的施工操作平臺與通道。
文檔編號E04G3/30GK201531111SQ20092007453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明者周曉莉, 夏敏, 王巍, 谷志旺 申請人: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