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線裁剪鉗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9:24:06 2
網線裁剪鉗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網線裁剪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頭、第一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一鉗頭與第一鉗把的第一鉗盤,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頭、第二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二鉗頭與第二鉗把的第二鉗盤;所述第一鉗頭朝向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設有刀片,所述第二鉗頭對應設有至少能夠容置所述刀片的刀刃部並在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閉合和分離時允許所述刀刃部進出所述第二鉗頭內的插槽,所述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通過設於第一鉗盤與第二鉗盤上的銷軸樞轉地連接。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可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網線裁剪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鉗子,特別涉及一種網線裁剪鉗。
【背景技術】
[0002]網線裁剪鉗是一種常見的五金工具,專門用於網線的切割。由於網線的芯線多為硬質銅線,網線裁剪鉗的切割刀片因此也較為鋒利。現有的網線裁剪鉗的刀片直接裸露在鉗頭上,當使用者不使用後,刀片直接暴露在外面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性高的網線裁剪鉗。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網線裁剪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頭、第一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一鉗頭與第一鉗把的第一鉗盤,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頭、第二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二鉗頭與第二鉗把的第二鉗盤;所述第一鉗頭朝向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設有刀片,所述第二鉗頭對應設有至少能夠容置所述刀片的刀刃部並在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閉合和分離時允許所述刀刃部進出所述第二鉗頭內的插槽,所述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通過設於第一鉗盤與第二鉗盤上的銷軸樞轉地連接。
[0005]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鉗盤朝向所述第二鉗盤的一面上設有凸塊,所述第二鉗盤上設有與所述凸塊對應的卡槽,所述凸塊位於所述第一鉗盤與第一鉗把連接處並靠向所述第二鉗把的一側上,所述刀片的刀刃部與第二鉗頭的插槽配合插接時所述凸塊與所述卡槽配合插接。
[0006]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鉗盤用於與所述第二鉗盤相貼合的一面上通過連接螺釘轉動連接有止滑器,所述止滑器能夠繞所述連接螺釘轉動以伸出第一鉗體外,所述第二鉗盤對應所述止滑器處設有開口槽,所述凸塊與所述卡槽配合插接時所述止滑器位於所述開口槽內且其背離所述第一鉗把的一端與所述開口槽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側壁抵接,以固定所述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相對位置。
[0007]作為優選,所述止滑器包括止滑套筒和調節螺釘,所述止滑套筒朝向所述第一鉗盤的第一側面為一與所述第一鉗盤表面貼合的平面,所述止滑套筒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為一突起的弧形面,所述止滑套筒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端連有固定環,所述連接螺釘穿設於所述固定環中,所述止滑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調節螺釘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釘與所述開口槽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側壁抵接。
[0008]作為優選,所述刀片遠離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第一鉗頭上,所述刀片靠近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為所述刀刃部,所述刀刃部包括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刀刃的一端相交使所述刀刃部呈三角狀,所述插槽位於所述第二鉗頭遠離所述第二鉗把的一端為開口端。
[0009]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的有益效果在於,增設了可轉動的止滑器,當使用者不使用時,可以將止滑器撥到第一鉗盤內側,使調節螺釘緊密抵住第二鉗體,這樣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就無法相對轉動,使得刀刃始終保持在插槽內,既保護了刀片,也大大提高了網線裁剪鉗的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的止滑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
[0014]1-第一鉗體;2_第二鉗體;3_第一鉗頭;4_第一鉗把;5_第一鉗盤;6_第二鉗頭;7-第二鉗把;8_第二鉗盤;9-刀片;10_插槽;11_銷軸;12_凸塊;13_卡槽;14-止滑器;15-開口槽;16-止滑套筒;17-調節螺釘;18_固定環;19-第一刀刃;20_第二刀刃。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網線裁剪鉗進行詳細描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網線裁剪鉗,其包括第一鉗體I和第二鉗體2,第一鉗體I包括第一鉗頭3、第一鉗把4和連接第一鉗頭3與第一鉗把4的第一鉗盤5,第二鉗體2包括第二鉗頭6、第二鉗把7和連接第二鉗頭6與第二鉗把7的第二鉗盤
8;第一鉗頭3朝向第二鉗頭6的一側設有刀片9,第二鉗頭6對應設有至少能夠容置刀片9的刀刃部的插槽10,該插槽10能夠在第一鉗頭3與第二鉗頭6閉合和分離時允許刀片9進出第二鉗頭6內;第一鉗體I與第二鉗體2通過設於第一鉗盤5與第二鉗盤8上的銷軸11樞轉地連接。
[0017]繼續結合圖1和圖2,第一鉗盤5朝向第二鉗盤8的一面上設有凸塊12,第二鉗盤8上對應凸塊12處設有與該凸塊12配合的卡槽13,凸塊12位於第一鉗盤5與第一鉗把4連接處並靠向第二鉗把7的一側上,刀片9的刀刃部與插槽10配合插接時凸塊12與卡槽13配合插接。
[0018]進一步地,第一鉗盤5用於與第二鉗盤8相貼合的一面通過連接螺釘固定有止滑器14,止滑器14能夠相對連接螺釘轉動以伸出第一鉗體I外,第二鉗盤8對應止滑器14處設有開口槽15,本實施例中該開口槽15呈L型,其包括一水平的短邊和一豎直的長邊(如圖2所示),凸塊12與卡槽13配合插接時止滑器14位於開口槽15所圍空間內且其背離第一鉗把4的一端與開口槽15朝向第一鉗把4的一側壁抵接,即與L型開口槽15的短邊抵接(如圖1所示),以固定第一鉗體I與第二鉗體2的相對位置,也就是使第一鉗體I與第二鉗體2不能相對銷軸11轉動,以保證刀片9的刀刃部保持在插槽10內。
[0019]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止滑器14包括止滑套筒16和調節螺釘17,止滑套筒16朝向第一鉗盤5的第一側面為一與第一鉗盤5表面貼合的平面,止滑套筒16與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為一突起的弧形面,止滑套筒16朝向第一鉗把4的一端連有固定環18,連接螺釘設於固定環18的中空處,止滑套筒16另一端設有螺紋孔以與調節螺釘17螺紋連接,該調節螺釘17與上述的開口槽15朝向第一鉗把4的一側壁抵接,設置該調節螺釘17可根據開口槽15的大小進行調節以使其與開口槽15的側壁緊密接合。
[0020]繼續結合圖2,刀片9遠離第二鉗頭6的一側通過螺釘固定在第一鉗頭3上,刀片9靠近第二鉗頭6的一側為刀刃部,該刀刃部包括第一刀刃19和第二刀刃20,第一刀刃19的一端與第二刀刃20的一端相交使刀刃部呈三角狀,插槽10位於第二鉗頭6遠離第二鉗把7的一端為開口端,以使刀片9在隨第一鉗頭3與第二鉗頭6在做靠近和遠離的動作時順利進出插槽10。
[0021]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網線裁剪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頭、第一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一鉗頭與第一鉗把的第一鉗盤,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頭、第二鉗把和連接所述第二鉗頭與第二鉗把的第二鉗盤;所述第一鉗頭朝向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設有刀片,所述第二鉗頭對應設有至少能夠容置所述刀片的刀刃部並在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閉合和分離時允許所述刀刃部進出所述第二鉗頭內的插槽,所述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通過設於第一鉗盤與第二鉗盤上的銷軸樞轉地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線裁剪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鉗盤朝向所述第二鉗盤的一面上設有凸塊,所述第二鉗盤上設有與所述凸塊對應的卡槽,所述凸塊位於所述第一鉗盤與第一鉗把連接處並靠向所述第二鉗把的一側上,所述刀片的刀刃部與第二鉗頭的插槽配合插接時所述凸塊與所述卡槽配合插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線裁剪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鉗盤用於與所述第二鉗盤相貼合的一面上通過連接螺釘轉動連接有止滑器,所述止滑器能夠繞所述連接螺釘轉動以伸出第一鉗體外,所述第二鉗盤對應所述止滑器處設有開口槽,所述凸塊與所述卡槽配合插接時所述止滑器位於所述開口槽內且其背離所述第一鉗把的一端與所述開口槽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側壁抵接,以固定所述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相對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網線裁剪鉗,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滑器包括止滑套筒和調節螺釘,所述止滑套筒朝向所述第一鉗盤的第一側面為一與所述第一鉗盤表面貼合的平面,所述止滑套筒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為一突起的弧形面,所述止滑套筒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端連有固定環,所述連接螺釘穿設於所述固定環中,所述止滑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調節螺釘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釘與所述開口槽朝向所述第一鉗把的一側壁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線裁剪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刀片遠離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第一鉗頭上,所述刀片靠近所述第二鉗頭的一側為所述刀刃部,所述刀刃部包括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刀刃的一端相交使所述刀刃部呈三角狀,所述插槽位於所述第二鉗頭遠離所述第二鉗把的一端為開口端。
【文檔編號】H01R43/28GK203826755SQ201420263011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1日
【發明者】倪倩倩, 薛恆宇, 張徵, 蔡超, 劉立英, 趙萍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廊坊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