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6:40:01 1
專利名稱: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構製造,工具機外防護及裝配時所用設施。
背景技術:
在工具機製造領域中,工具機裝配時以機身為支架裝配內防護和電箱,再以內防護和電箱為支架裝配外防護,最後進行工具機精度檢驗。如果精度檢驗超差,則需要將外防護和內防護的部分零件拆下,進行必要的調整。這種裝配順序使得工具機的防護裝配工作不能時間上並行進行,防護安裝時間較長,影響交貨時間;另一方面,由於工具機防護零件比較多,運到現場的都是散件,一旦有個別零件沒有送到裝配現場就會造成「人等件」的生產停頓,影響工期。而且,工具機裝配精度主要是靠防護安裝前工具機主體的裝配工作保證的,但工人安裝外防護時有時需要爬到工具機防護的支架上或者工具機外防護的上面,複雜的防護安裝工作會對 已經調整完畢的工具機精度造成影響。再次,車床外防護零件很多,裝配時需要將每個零件用螺釘把接,而由於工具機主體的影響,工人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很大限制,工人操作極不方便,增加了操作難度和勞動強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外防護裝配作業同時在兩處進行,提高作業效率,解決已往裝配時影響工具機內防護的精準度問題。本實用新型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同時在另外場地,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安裝,其特徵在於裝配成整體外防護結構所用的工裝支架,由縱向的支撐柱和橫向的支撐梁焊接成兩層矩形框架,下層的工裝支架主體外周尺寸相當於工具機床身尺寸,在工裝支架主體下層一長邊側疊加支撐柱和支撐梁形成上層,工裝支架主體上層高度相當於工具機高度;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的第一層結構是工裝支架主體下層正面有前圍罩,前圍罩與右側下體相連,右側後體固定在工裝支架主體上層的右側彎板上及右側下體上方,左側體在工裝支架上層左面與左側彎板縱向固定、並與前圍罩固定,工裝支架主體上層頂部有上體主體,並與左側體和右側後體相接;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固定在上體主體前側,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的導軌與上體主體固定;左拉門連接架在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前側,左拉門連接架與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的滑塊固定;第二層結構是右側前體與右側後體前側通過右側條固定並與右側下體上部、與上體主體右側固定,右固定門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右側與右側前體的轉角連接,後側與上體主體連接,左固定門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與左側體和上體主體連接;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第三層結構是左拉門疊加在左固定門上,並安裝在滑軌上,上蓋左蓋板、上蓋右蓋板、上蓋後蓋板在上蓋主體上方固定;當分別在機身上安裝的內防護安裝完成、工具機精度檢驗合格後,在工裝支架上安裝的外防護都完成時,將整體外防護調運到工具機主體的裝配現場,將整體外防護結構從上方扣在工具機上,再將整體外防護與內防護固定,安裝工具機散件。本設計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的優點外防護部件在工具機床身外的裝配場地安裝在工裝支架上,內防護可以在時間上並行地安裝在工具機主體上。內防護安裝在工具機主體上之後,不需要安裝外防護部件即可進行工具機精度的檢驗工作,若工具機精度檢驗不合格則進行必要的調整工作。以上兩處安裝工作進行完成後,將外防護部件從工裝支架上拆下,調運到工具機裝配現場,僅需簡單地把合十幾個螺釘即可將外防護部件固定在內防護上,最後安裝防護散件。這種工作方式縮短了工具機防護安裝時間。同時,零件外協加工時就按成套包裝,有利於外防護整體配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 「人等件」的生產停頓。安裝過程中,工人也不必攀爬到防護的支架上或是外防護上方,避免了防護安裝工作對工具機精度的影響。而且,工裝支架是空心的空間佔據,工人可以自由鑽入,工人裝配外防護的空間增大了,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I是裝配工具機整體外防護結構所用的工裝支架整體示意圖; 圖2是工具機整體外防護第一層結構在工裝支架上的示意圖;圖3是工具機整體外防護第二層結構在工裝支架上的示意圖;圖4是工具機整體外防護第三層結構在工裝支架上的示意圖;圖5是工具機內防護左前方俯視視角的整體示意圖;圖6是工具機內防護右後方俯視視角的整體示意圖;圖7是工具機最後一步的左如方仰視視角裝配不意圖;圖8是工具機最後一步的右後方仰視視角裝配不意圖;圖9是前圍罩2的內側視圖;圖10是前圍罩2的外側視圖;圖11是左側體3的內側視圖;圖12是左側體3的外側視圖;圖13是上體主體7的右後側俯視圖;圖14是上體主體7的右前側仰視圖;圖15是右側後體8的內側視圖;圖16是右側後體8的外側視圖;圖17是右側下體9的內側視圖;圖18是右側下體9的外側視圖;圖19是內防護零件左前支架19左後側俯視圖;圖20是內防護零件左前支架19右前側俯視圖;圖21是內防護零件左立柱27示意圖;圖22是內防護零件右立柱29示意圖;圖23是內防護零件右前支架35右前側俯視圖;圖24是內防護零件右前支架35左後側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同時在另外場地,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安裝,其特徵在於裝配成整體外防護結構所用的工裝支架1,見圖1,由縱向的支撐柱和橫向的支撐梁焊接成兩層矩形框架,並焊上折彎板和筋作為與整體外防護把合的連接部分。下層的工裝支架外周尺寸相當於工具機床身尺寸,在工裝支架下層一長邊側疊加支撐柱和支撐梁形成上層,工裝支架上層高度相當於工具機高度。工裝支架見圖1,工裝支架主體1-01由空心方形或空心矩形型鋼焊接成兩層,下層支撐橫梁內周設置工裝支架標牌1-02,上面鏤空文字或者用油漆刷上文字,文字內容為工裝支架上安裝的防護所對應的工具機型號。左側彎板1-03、右側彎板1-07均有加強筋1-04焊接在工裝支架主體1-01左、右上層後立柱上,以增強彎板鋼性,其中左側彎板用於固定左側體3,右側彎板1-07用於固定右側下體9和右側後體8 ;工裝支架主體1-01頂部左、右端分別設置工裝支架左上板1-05和工裝支架右上板1-06,用鋼板製成,上面打孔,用於固定上體主體7。工裝支架主體下層前橫梁右端安裝水平的右下彎板1-08、在工裝支架1-01下層左端安裝左下彎板1-09,左下彎板1-09折邊水平面高於工裝支架下層橫梁平面,矩形的彎板由鐵板縱向折角製成,上面打孔,用於固定前圍罩2。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同時在另外場地,外防護部件安裝在工裝支架上,其特徵在於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I上裝配形成的第一層結構是見圖2,前圍罩2在工裝支架I上安裝時位於工裝支架前側;前圍罩2右側通過轉角與右側下體9相連,右側後體8固定在工裝支架I主體上層的右側彎板上1-07及右側下體9上方,左側與上體主體7連接;右側下體(9)在工裝支架(I)上把合時位於工裝支架(I)右側,右側後體(8)、右側條(11)、右側前體(12)的下方,安裝在工具機上時右側下體(9 )左側與右立柱(29 )右側連接,下方把合右下圍罩(48 );左側體3在工裝支架I上層左面與左側彎板103縱向固定、右前側與前圍罩2左側立邊固定,右後側與工裝支架主體1-01頂部偏後位置安裝的上體主體7連接。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6固定在上體主體7前側,左拉門連接架4在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6前側,與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6的滑塊固定;左側條5固定在左側體3左後方。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I上裝配形成的第二層結構是見圖3,右側前體12與右側後體8前側豎邊通過右側條11固定並與右側下體9上部、與上體主體7右側和右前側固定,右固定門13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右側與右側前體12連接,後側與上體主體7前側連接,左固定門10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的左立邊與左橫邊與左側體3固定、後側與上體主體7固定。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的第三層結構是見圖4,左拉門14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正面有玻璃、下部有輪,通過其上的輪軸在前圍罩2左側上沿的導軌上自由滑動,左拉門14頂部通過連板15與左側體3連接,用於安裝及運輸中固定;在上體主體7頂部固定左蓋板16、右蓋板17、後蓋板18。至此在工裝支架上構成整體外防護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工具機主體的裝配現場,見圖5、圖6,左前支架19與床身37左側靠前處連接,床頭立板側連接件20與床頭21右前靠下處連接,電箱支架22與床身37後側左下處連接,床頭立板上連接件23在床頭21上側靠右邊、前後方向上的中間位置連接;床頭立板24位於床頭21的右側並與床頭立板上連接件23、床頭立板側連接件20連接,電箱立柱連接件25與左立柱27的左側中間位置連接,左立柱27與床身37上側左後處連接,電箱26下部與電箱支架22固定,前側中部與電箱立柱連接件25固定,右立柱29與床身37右側後方連接,拉罩導軌28安裝在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的上方;右拉罩30位於床鞍41前上方、床身37上方,有兩層或多層,其中最下層固定在右立柱29前側,最上層固定在床鞍41上,除最下層外,其餘層隨著床鞍41左右移動;左拉罩31固定在床鞍41前上方、右拉罩30最上一層左側,左拉罩31和右拉罩30除最下層外的其餘層可在拉罩導軌28上自由滑動。後刀架罩32位於刀架36的上方偏後並與床鞍41把合,前刀塔罩33位於刀架36的上方偏前並與床鞍41把合,前刀架罩34位於刀架36的下前方並與床鞍41上的滑板把合,右前支架35與床身37的右側下方連接,液壓站支架38與床身37的後側右下處連接,床身走線槽39與床身37的後側中間位置偏上處連接,拉罩下連接件40位於床身37的右側並與右前支架35的上方連接,液壓站42連接在液壓站支架38上方;至此完成內防護裝配。當內防護安裝完成、工具機精度檢驗合格後,且整體外防護在工裝支架上安裝完成,將整體外防護調運到工具機主體的裝配現場,將整體外防護從上方扣在工具機上,再將整體外防護與內防護固定整體外防護裝配到工具機上時,見圖4、圖5,圖7,上體主體7與左立柱27 和右立柱29的上方把合,其左後凹陷處與電箱26固定。工具機內、夕卜防護結合的最後一步裝配結構見圖7、圖8 :整體外防護裝配到工具機上時,前圍罩2與左前支架19、右前支架35把合,左側體3後側與電箱26連接,右側後體8內側與右立柱29把合,右側下體9與右立柱29把合。整體外防護裝配到工具機上時前圍罩2內側下方與內防護部件左前支架19、右前支架35連接,使分別安裝的內、外防護部件把合,然後安裝防護散件。本設計工具機防護最後安裝以下零件左下圍罩43固定在左側體3下方,門把手44固定在左拉門14外側,CRT箱45固定在CRT箱支座和CRT箱上定位盤上,並由CRT箱定位塊定位。前下圍罩46固定在前圍罩2下方,右下圍罩48固定在右側下體9下方,潤滑站罩49固定在右側後體8內側,防護後板50位於工具機後側,與右側後體8、電箱26固定。以上安裝工作完成後,將排屑器47插入前下圍罩46與右下圍罩48中間的空隙中。至此,工具機防護裝配工作完成。前圍罩2見圖9、圖10,其結構特徵在於圍罩大彎板2-01與圍罩小彎板2_06焊接構成前圍罩2主體部分,二者都有打孔,打孔處背焊螺母,與前下圍罩46把合。圍罩側凹型彎板2-02焊接於圍罩大彎板2-01裡側左側,其裡端封死,上下兩面都打孔並背焊有螺母,下面的螺母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以及內防護的右前支架35,上面的螺母用於把合右固定門13。導軌座2-05焊接於圍罩大彎板2-01裡側靠上位置,左拉門下導軌2-03把合於其上。圍罩擋水彎板2-04焊接在圍罩大彎板2-01上,形成雙層防水沿結構。前圍罩把合彎板2-07焊接於圍罩小彎板2-06裡側靠上位置,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以及左前支架19。其餘與該部件原來結構相同。左側體3的零件結構見圖11、圖12 :左側體弧形彎板3-01折彎內側有兩組孔,分別用於把合前圍罩2和左固定門10。左側體上板3-02焊接於左側體弧形彎板3-01上側,靠弧形處背焊有螺母用於吊運時吊環的安裝,左側體上板3-02靠裡側有折彎,其上有孔用於把合上體主體7。左側體內把合板3-03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內側,上有緩衝墊用於左拉門14打開至極限位置的緩衝,有孔用於把合左固定門10。左側體上把合板3-04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裡側,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上體主體7。左側體總把合板3-05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和左側體下把合板3-09的裡側,這三者與左側體弧形彎板3-01 —起焊接為左側體3的整體框架。左側體總把合板3-05裡側有孔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或者電箱26,內側有內凹折彎,內凹處有孔,用於把合左側條5。左側體下把合板3-09下側有孔,用於把合左下圍罩43。門3-06安裝於左側體3整體框架內,以鉸鏈聯接,上安裝有鎖3-07。對部分工具機,如圖11,、12,門3-06上有矩形開口,觀察窗3-08焊接於其上,觀察窗3-08上有開口用於觀察主軸及液壓卡盤系統的工作情況。觀察窗3-08為內凹折彎型,用於避讓液壓卡盤系統集水盒。對部分工具機,門上直接開口,在開口處設置或不設置小門,用於觀察主軸及液壓卡盤系統的工作情況。其餘與原來該件結構相同。上體主體7的零件結構見圖13、圖14 :上體主體板7-04為缺少一小矩形的矩形空心子件,其下側上有孔,可以與工裝支架I或者左立柱27、右立柱29把合,前面有孔用於把合左固定門10 ;上體前把合板7-01、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的長邊。上體前把合板7-01背焊螺母,用於把合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6、右固定門13。上體把合內沿7-02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內側,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上體主體7頂部的左蓋板6、右蓋板17、後蓋板18。 上體走線槽7-03和上體組合彎板7-05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上,用於支撐左蓋板16、右蓋板17、後蓋板18,並容納走線。上體走線槽7-03上有孔並背焊螺母,用於吊運整體外防護。其餘與原來相同。右側後體8由以下部分組成見圖15、圖16,右側後體主板8-03使用時作為外表面,其中部有矩形孔,其內面上焊接有折彎板,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潤滑站罩49,在該件內面一寬邊固定右側後體下把合板8-01,用於固定右側下體,並具有擋水功能、一側長邊固定右側後體後把合板8-02,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防護後板50、另一側長邊固定右側後體前把合板8-04,其上前面背焊有螺母用於與右側條11把合,側面背焊有螺母用於與工裝支架I或右立柱29把合。右側下體9見圖17、圖18,由以下部分組成在右側下體主板9-04裡側下沿焊接右側下體下把合板9-01、上沿焊接右側下體上把合板9-03,並背焊有螺母,分別用於把合右下圍罩48並擋水、或用於焊接於右側下體主板9-04上側,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右側後體8和右側前體12。右側下體把合彎板9-02焊接於右側下體主板9-04裡側,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在工裝支架I上或右立柱29上。右側下體主板9-04上焊接有折型彎板,上有孔,用於把合內防護擋水沿。本設計的把合外防護結構的內防護部件的左前支架19位於床身37左側前方,由以下部分組成見圖19、圖20,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左前支架右側板19-03為立面與左前支架上板19-02、左前支架下板19-04為上、下面焊接成有兩個開口的框體。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為異形折彎板,為左前支架19的右、後側面,其上打孔,可與床身37通過螺釘固定。左前支架上板19-02為折彎板,其右側與後側的邊緣線與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上邊緣線重合,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與整體外防護的前圍罩2通過螺釘固定。左前支架下板19-04為平板,其右側與後側的邊緣線與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下邊緣線重合。左前支架右側板19-03焊接在左前支架上板19-02與左前支架下板19-04之間,起加強剛性的作用。本設計的電箱26位於床身37左後方、電箱支架22上方,電箱立柱連接件25後方,其前側打孔並背焊螺母,可以與左側體3把合。其餘與原來結構相同。本設計的左立柱27位於床身37上方左後處,見圖21,其特徵在於左立柱主體27-03上、下端分別焊接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和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下端並用左立柱左加強筋27-02和左立柱右加強筋27-06加強其剛性,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用於左立柱27與床身37之間的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用左立柱左加強筋27-02加強其剛性,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上體主體7固定。左立柱拉罩導軌支架27-05焊接在左立柱主體27-03右側面上部,其上打孔,用於固定拉罩導軌28 ;左立柱主體27-03左側面打孔,用於固定電箱立柱連接件25。本設計的28拉罩導軌屬於內防護的一部分,位於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的上方並與左立柱27和右立柱29連接。本設計的右立柱29見圖22,與床身37右側後方連接,右立柱主體29_01為型鋼和折彎板焊接而成、形似豎直爬梯,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右立柱主體29-01右側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右側後體8、右側下體9固定。右立柱床身把合板29-02為折彎板,焊接 在右立柱主體左側,其上打孔,與床身37右側面把合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位於右立柱主體前側中上部,其上打孔,用於與右拉罩30最下一層中部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與右立柱主體29-01之間有右立柱加強筋29-04提高剛性。右立柱右拉罩上把合板29-05位於右立柱主體29-01前面、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上方,其上打孔,用於固定右拉罩30最下一層上部。右立柱拉罩導軌支架29-06位於右立柱主體左上部,其上打孔,用於固定拉罩導軌28。右立柱上平臺29-07為型鋼焊接而成的矩形或方形框,位於右立柱主體29-01上方,只其一條邊與右立柱主體29-01垂直固定,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側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上體主體7固定。本設計的右前支架35與床身37的右側下方連接,把合外防護結構的內防護部件的右前支架35的形狀見圖23、圖24,右前支架上板35-03和右前支架下板35-06作為上、下面,與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在直角端一側垂直焊接成框架,右前支架中板35-05有槽,可插入右前支架上板35-03與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間,並與之焊接固定,右前支架右前側板35-01焊接於右前支架上板35-03與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間,起加強與支撐作用,右前支架擋水沿35-04焊接在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與右前支架中板35-05上,其位置等於床身位置,可防止冷卻液進入工具機非工作區。右前支架下板35-06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形狀大致相同,右前支架下板35-06位於右前支架下部,為一塊平整的異形板,右前支架上板35-03為異形折彎板,其左側邊與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上邊重合,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與整體外防護的前圍罩2通過螺釘固定;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為異形折彎板,與右前支架下板左側邊沿重合,其上有孔,可與床身37把合固定。本發明中的左下圍罩43、前下圍罩46、右下圍罩48上部折彎,分別與左側體3、前圍罩2、右側下體9把合形成雙層擋水沿結構。潤滑站罩49為凸起的容納腔,用於固定潤滑站。本設計中為現有技術的左下圍罩43固定在左側體3下方,門把手44固定在左拉門14外側,CRT箱45固定在CRT箱支座和CRT箱上定位盤上,並由CRT箱定位塊定位。前下圍罩46固定在前圍罩2下方,右下圍罩48固定在右側下體9下方,排屑器47在以上零件全部安裝完成後插入前下圍罩46與右下圍罩48中間的空隙中。
權利要求1.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同時在另外場地,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安裝,其特徵在於裝配成整體外防護結構所用的工裝支架,由縱向的支撐柱和橫向的支撐梁焊接成兩層矩形框架,下層的工裝支架主體外周尺寸相當於工具機床身尺寸,在工裝支架主體下層一長邊側疊加支撐柱和支撐梁形成上層,工裝支架主體上層高度相當於工具機高度;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的第一層結構是工裝支架主體下層正面有前圍罩,前圍罩與右側下體相連,右側後體固定在工裝支架主體上層的右側彎板上及右側下體上方,左側體在工裝支架上層左面與左側彎板縱向固定、並與前圍罩固定,工裝支架主體上層頂部有上體主體,並與左側體和右側後體相接;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固定在上體主體前側,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的導軌與上體主體固定;左拉門連接架在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前側,左拉門連接架與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的滑塊固定;第二層結構是:右側前體與右側後體前側通過右側條固定並與右側下體上部、與上體主體右側固定,右固定門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右側與右側前體的轉角連接,後側與上體主體連接,左固定門及其直角一體的頂部與左側體和上體主體連接;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的;第三層結構是左拉門疊加在左固定門上,並安裝在滑軌上,上蓋左蓋板、上蓋右蓋板、上蓋 後蓋板在上蓋主體上方固定;當分別在機身上安裝的內防護安裝完成、工具機精度檢驗合格後,在工裝支架上安裝的外防護都完成時,將整體外防護調運到工具機主體的裝配現場,將整 體外防護結構從上方扣在工具機上,再將整體外防護與內防護固定,安裝工具機散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工裝支架主體(1-01)由空心方形或空心矩形型鋼焊接成兩層,下層支撐橫梁內周設置工裝支架標牌(1-02),上面鏤空文字或者用油漆刷上文字,文字內容為工裝支架上安裝的防護所對應的工具機型號,左側彎板(1-03)、右側彎板(1-07)均有加強筋(1-04)焊接在工裝支架主體(1-01)左、右上層後立柱上,以增強彎板鋼性,其中左側彎板(1-03)用於固定左側體(3),右側彎板(1-07)用於固定右側下體(9)和右側後體(8);工裝支架主體(1-01)頂部左、右端分別設置工裝支架左上板(1-05)和工裝支架右上板(1-06),用鋼板製成,上面打孔,用於固定上體主體(7);工裝支架下層前橫梁右端安裝水平的右下彎板(1-08)、在工裝支架下層左端安裝左下彎板(1-09),左下彎板(1-09)折邊水平面高於工裝支架下層橫梁平面,矩形的彎板由鐵板縱向折角製成,上面打孔,用於固定前圍罩(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前圍罩(2)的結構圍罩大彎板(2-01)與圍罩小彎板(2-06)焊接構成前圍罩(2)主體部分,二者都有打孔,打孔處背焊螺母,與前下圍罩(46)把合;圍罩側凹型彎板(2-02)焊接於圍罩大彎板(2-01)裡側左側,其裡端封死,上下兩面都打孔並背焊有螺母,下面的螺母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以及內防護的右前支架(35),上面的螺母用於把合右固定門(13);導軌座(2-05)焊接於圍罩大彎板(2-01)裡側靠上位置,左拉門下導軌(2-03)把合於其上;圍罩擋水彎板(2-04)焊接在圍罩大彎板(2-01)上,形成雙層防水沿結構;前圍罩把合彎板(2-07)焊接於圍罩小彎板(2-06)裡側靠上位置,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以及左前支架(19)。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左側體(3):左側體弧形彎板(3-01)折彎內側有兩組孔,分別用於把合前圍罩(2)和左固定門(10);左側體上板(3-02)焊接於左側體弧形彎板(3-01)上側,靠弧形處背焊有螺母用於吊運時吊環的安裝,左側體上板(3-02)靠裡側有折彎,其上有孔用於把合上體主體(7);左側體內把合板(3-03)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內側,上有緩衝墊用於左拉門(14)打開至極限位置的緩衝,有孔用於把合左固定門(10);左側體上把合板(3-04)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裡側,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上體主體(7);左側體總把合板(3-05)焊接於左側體上板(3-02 )和左側體下把合板(3-09 )的裡側,這三者與左側體弧形彎板(3-01) —起焊接為左側體(3)的整體框架;左側體總把合板(3-05)裡側有孔用於把合工裝支架(I)或者電箱(26),內側有內凹折彎,內凹處有孔,用於把合左側條(5);左側體下把合板(3-09)下側有孔,用於把合左下圍罩(43);門(3-06)安裝於左側體(3)整體框架內,以鉸鏈聯接,上安裝有鎖(3-07);門(3-06)上有矩形開口,觀察窗(3-08)焊接於其上,觀察窗(3-08)上有開口用於觀察主軸及液壓卡盤系統的工作情況,觀察窗(3-08)為內凹折彎型,用於避讓液壓卡盤系統集水盒。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上體主體(7):上體主體板(7-04)為缺少一小矩形的矩形空心子件,其下側上有孔,可以與工裝支架(I)或者左立柱(27)、右立柱(29)把合,前面有孔用於把合左固定門(10);上體前把合板(7-01)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的長邊,上體前把合板(7-01)背焊螺母,用於把合帶滑塊的左拉門導軌(6)、右固定門(13),上體把合內沿(7-02)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內側,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上蓋左蓋板(16)、上蓋右蓋板(17)、上蓋後蓋板(18);上體走線槽(7-03 )和上體組合彎板(7-05 )焊接於上體主體板(7-04 )上,用於支撐上蓋左蓋板(16)、上蓋右蓋板(17)、上蓋後蓋板(18),並容納走線;上體走線槽(7-03)上有孔並背焊螺母,用於吊運整體外防護。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右側後體(8):右側後體主板(8-03)使用時作為外表面,其中部有矩形孔,其內面上焊接有折彎板,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潤滑站罩(49),在該件內面一寬邊固定右側後體下把合板(8-01),用於固定右側下體,並具有擋水功能、一側長邊固定右側後體後把合板(8-02 ),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防護後板(50)、另一側長邊固定右側後體前把合板(8-04),其上前面背焊有螺母用於與右側條(11)把合,側面背焊有螺母用於與工裝支架(I)或右立柱(29)把合。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右側前體與右側後體前側通過右側條固定並與右側下體上部、與上體主體右側固定,右側下體(9)在工裝支架(I)上把合時位於工裝支架(I)右側,右側後體(8)、右側條(11)、右側前體(12)的下方,安裝在工具機上時右側下體(9)左側與右立柱(29)右側連接,下方把合右下圍罩(48);左下圍罩(43)、前下圍罩(46)、右下圍罩(48)上部折彎,分別與左側體(3)、前圍罩(2)、右側下體(9)把合形成雙層擋水沿結構;右側下體(9)由以下部分組成在右側下體主板(9-04)裡側下沿焊接右側下體下把合板(9-01)、上沿焊接右側下體上把合板(9-03),並背焊有螺母,分別用於把合右下圍罩(48)並擋水、或用於焊接於右側下體主板(9-04)上側,上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右側後體(8)和右側前體(12);右側下體把合彎板(9-02)焊接於右側下體主板(9-04)裡側,背焊有螺母,用於把合在工裝支架(I)上或右立柱(29 )上,右側下體主板(9-04 )上焊接有折型彎板,上有孔,用於把合內防護擋水沿。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位於床身(37)左側前方、把合外防護結構的內防護部件的左前支架(19):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左前支架右側板(19-03)為立面與左前支架上板(19-02)、左前支架下板(19-04)為上、下面焊接成有兩個開口的框體;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為異形折彎板,為左前支架(19)的右、後側面,其上打孔,可與床身(37)通過螺釘固定;左前支架上板(19-02)為折彎板,其右側與後側的邊緣線與左前支架左側板上(19-01)邊緣線重合,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與整體外防護的前圍罩(2)通過螺釘固定;左前支架下板(19-04)為平板,其右側與後側的邊緣線與左前支架左側板(19-01)下邊緣線重合;左前支架右側板(19-03)焊接在左前支架上板(19-02)與左前支架下板(19-04)之間,起加強剛性的作用。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a):位於床身(37)上方左後處的左立柱(27),左立柱主體(27-03)上、下端分別焊接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 )和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 ),下端並用左立柱左加強筋(27-02 )和左立柱右加強筋(27-06)加強其剛性,左立柱下固定板(27-01)用於左立柱(27)與床身(37)之間的固定;左立柱上固定板(27-04)用左立柱左加強筋(27-02)加強其剛性,其尺寸 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上體主體(7)固定,左立柱拉罩導軌支架(27-05)焊接在左立柱主體(27-03)右側面上部,其上打孔,用於固定拉罩導軌(28);左立柱主體(27-03)左側面打孔,用於固定電箱立柱連接件(25); (b):與床身(37)右側後方連接的右立柱(29)的形狀右立柱主體(29-01)為型鋼和折彎板焊接而成、形似豎直爬梯,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右立柱主體(29-01)右側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右側後體(8)、右側下體(9)固定;右立柱床身把合板(29-02)為折彎板,焊接在右立柱主體左側,其上打孔,與床身(37)右側面把合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位於右立柱主體前側中上部,其上打孔,用於與右拉罩(30)最下一層中部固定;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與右立柱主體(29-01)之間有右立柱加強筋(29-04)提高剛性,右立柱右拉罩上把合板(29-05)位於右立柱主體(29-01)前面、右立柱右拉罩中把合板(29-03)上方,其上打孔,用於固定右拉罩(30)最下一層上部;右立柱拉罩導軌支架(29-06)位於右立柱主體左上部,其上打孔,用於固定拉罩導軌(28);右立柱上平臺(29-07)為型鋼焊接而成的矩形或方形框,位於右立柱主體(29-01)上方,只其一條邊與右立柱主體(29-01)垂直固定,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側打孔,用於與整體外防護的上體主體(7 )固定。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其特徵在於與床身(37)的右側下方連接、把合外防護結構的內防護部件的右前支架(35)的形狀右前支架下板(35-06)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作為上、下面,與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在直角端一側垂直焊接成框架,右前支架中板(35-05)有槽,可插入右前支架上板(35-03)與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間,並與之焊接固定,右前支架右前側板(35-01)焊接於右前支架上板(35-03)與右前支架下板(35-06)之間,起加強與支撐作用,右前支架擋水沿(35-04)焊接在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與右前支架中板(35-05)上,其位置等於床身位置,可防止冷卻液進入工具機非工作區;右前支架下板(35-06 )和右前支架上板(35-03 )形狀大致相同,右前支架下板(35-06)為右前支架下部,為一塊平整的異形板,右前支架上板(35-03)為異形折彎板,其左側邊與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上邊重合,其尺寸與工裝支架(I)相同,其上打孔,可與整體外防護的前圍罩(2)通過螺釘固定;右前支架左側板(35-02)為異形折彎板,與右前支架下板左側邊沿重合,其上有孔,可與床身(3 7)把合固定。
專利摘要內外防護分體、外防護整體安裝的數控車床防護,內防護在機身上安裝,同時在另外場地,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安裝,其特徵在於外防護部件在工裝支架上裝配形成三層結構按照工裝支架主體下層正面有前圍罩、右側下體相連,右側後體固定在工裝支架主體上層,在工裝支架上層左面有左側體與左側彎板及前圍罩,頂部有上體主體的形式分層裝配;當分別在機身上安裝的內防護安裝完成、工具機精度檢驗合格後,將整體外防護調運到工具機主體的裝配現場,將整體外防護結構從上方扣在工具機上,再將內、外防護固定,安裝工具機散件。優點內、外防護部件在時間上並行地安裝在工具機主體上。內防護完成工具機精度檢驗後,吊裝外防護,以保證工具機精度不受影響。
文檔編號B23B25/04GK202779842SQ20122028707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李曉雷, 戴德明, 王志鑫, 張洪慶, 林旭堯, 李進冬, 王國玉, 曹維佳, 李小沛, 黃濱, 曹陽, 李安, 尚陸華, 馬旭, 陶秀玉, 楊航, 寇慶華, 曹振波 申請人:瀋陽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