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2:53:11
專利名稱: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控溫炒鍋的感溫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
先有技術中傳統的控溫炒鍋存在下列的缺點1、在使食物迅速升溫時,鍋底的食物常會超過設定溫度而發生燒焦現象。
2、在使用電磁爐炒鍋時,其感應器的感溫速度慢,因而無法應付大電力電磁爐的快速升溫控制。
3、以往控溫炒鍋的感溫結構並不理想,導致炒菜廚師有疲於控溫的麻煩。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利用感溫器直接接觸鍋體底部,以獲得最佳感溫效果,受控的穩定溫度最準。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尤其適於大功率的電磁爐炒鍋,能保持精密的溫控。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通過電子電路響應所設感溫器的電阻值的變化從而達到精密控溫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在於鍋體底面設有形狀相吻合的感應線圈或發熱體,並在感應線圈或發熱體中間預留出空間用以安裝感溫器,且利用彈性構件將其推緊密合,再以電子線路響應所連結的感溫器的變化,從而達到感溫效果最佳、精密控溫的目的。
本發明的特徵還在於感溫器是熱敏電阻或其他感熱器,以電子電路響應感溫器的電阻值的變化從而達到精密控溫的目的;電子線路是以經穩壓後的電晶體與熱敏電阻、可變電阻組成的偏壓電路,進而使繼電器、感應振蕩電源或發熱體電源依序動作。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特徵部分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電子電路線路圖。
圖4、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鍋體與銅板分開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2所示,是本發明的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的組合、特徵剖視圖,主要是在鍋體(10)底面設置與鍋體形狀相吻合的感應線圈或發熱體(20),並在感應線圈或發熱體中間預留出空間用以吻合地裝設感溫器(30),而且利用彈性構件(40)將其推緊密合,參照圖3所示,再以電子線路(50)響應所連結的感溫器(30)的變化,從而達到感溫效果最佳、精密控溫的目的。
如圖2所示,感溫器(30)是熱敏電阻或其它感熱器,是包容在銅板(31)的銅板洞(32)內的,並且對銅板(31)頂面與鍋體(10)底面吻合接觸面積給予特別設計進行加大,使該接觸面可以不需要塗覆導熱劑,且在柱狀熱敏電阻感溫器(30)與銅板洞(32)的空隙間(當然縫隙是愈小愈好)填入耐高溫導熱的絕緣劑(33)(例如氧化鎂(MgO)或琺瑯(enamcl)等),從而保證絕緣上的萬無一失。在銅板(31)的底端連接有彈性構件(40)用於將其推緊密合,而彈性構件(40)在本實施例中是彈簧(40),彈簧另一端連接到固定座(36)上。利用彈簧(40)的推緊設計的目的,是出於實務上考慮消除感溫器(30)本身受熱膨脹後所產生的間隙,以免造成傳熱感溫不良的現象,而且感溫器(30)一端的耐熱導線(301)連接到電子電路(50),以利用電子電路(50)響應感溫器(30)的電阻值的變化,進而達到精密控溫的目的。
繼續參閱圖3所示,是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電子電路(50)的線路圖,電子線路是以經穩壓後的電晶體TR與熱敏電阻R2、可變電阻VR1和電阻R1組成的偏壓電路,進而使繼電器RL、感應振蕩電源或發熱體電源PW依序動作。本發明的使用情況及作用原理如下考慮到實際操作上的各種因素,本發明是利用鍋體(10)與感應線圈(20)形狀相吻合組成一體的結構型態,再配合使鍋體(10)放置定位的鍋體置放框架,達到感溫器(30)直接接觸鍋體(10)底部的,以獲得最佳感溫效果,以及最準確的受控穩定溫度。
其工作原理是,由R1與VR1構成偏壓向TR的基極(B)提供正電壓,但在由R3向ZD提供電流後,ZD兩端便有穩定的電壓供入TR的發射極。
當熱敏電阻R2隨溫度變化而改變時,經過R1、VR1分壓到電晶體TR的基極(B),以控制繼電器RL的接點相應地開啟、關閉動作,例如,齊納二極體電壓(VZ)為6VDC,而當溫度不足時,熱敏電阻R2的電阻值較高,使電晶體TR的基極電壓在6VDC以上,所以,電晶體TR正嚮導通,繼電器RL吸合、感應振蕩電源或發熱體電源PW動作,此時設在鍋體(10)底部的感應線圈或發熱體(20)開始全電力加熱升溫;相反,當溫升到達預設點(由VR1調整)時,電晶體TR不導通,繼電器RL、感應振蕩電源或發熱體電源PW依序斷路而停止加熱,如此反覆或以全開、全斷方式控電,或以截波方式控電均可達到穩定電晶體TR基極(B)點電壓,也就是穩住了R2的電阻值,從而實現穩定的溫度控制。
參閱圖4所示,是本發明鍋體(10)與銅板(31)分開的示意圖,在感溫的銅板(31)的下面所連接的彈簧(40)可以配合廚師更換使用不同鍋體時,相對產生上下彈性壓縮變動,保證可獲得良好感溫。
參閱圖5所示,是本發明鍋體(10)與銅板(31)分開的示意圖,其特點在於,感應線圈(20)的裝設在實際操作中可與鍋體(10)互相分離,即感應線圈(20)另外裝設在鍋體置放框架上,更具有便於鍋體(10)鍋底定期清理與更換使用的優點。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提供了感溫效果最佳,受控穩定的溫度最準的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在於鍋體底面設有形狀相吻合的發熱體,並且在發熱體中間預留有空間,預留空間中裝設有感溫器,發熱體與感溫器之間藉助於彈性構件推緊密合,感溫器連接有電子線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還在於所述發熱體是感應線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還在於電子電路響應感溫器的電阻值的變化。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在於感溫器是熱敏電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特徵還在於電子線路是由經穩壓後的電晶體與熱敏電阻、可變電阻組成的偏壓電路來控制繼電器、感應振蕩電源、發熱體電源動作。
全文摘要
一種鍋底感溫式控溫炒鍋,其主要在鍋體底面設置形狀相吻合的感應線圈或發熱體,並在感應線圈或發熱體中間預留空間用以裝設感溫器,並且利用彈性構件將其推緊密合,再利用電子線路響應所連結的感溫器的變化,達到感溫效果最佳、精密控溫的目的。
文檔編號A47J37/00GK1079135SQ9210391
公開日1993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1992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1992年5月23日
發明者胡龍江 申請人:胡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