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剪抓斗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1:16:21 1
專利名稱:鉗剪抓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抓斗,鉗剪抓斗,涉及全球港口、礦山、電廠、船舶和冶金等行業的散 料裝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我國鉗式抓斗卸船為主的抓斗卸船自主創新實踐,對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抓斗 卸船的教科書、《起重機設計手冊》、《港口裝卸》雜誌、《中國港口》雜誌;上海國際港口博 覽會和國際海事技術博覽會;影視等傳媒報導作綜合分析反覆推敲,可得出如下結論一 .大壞事全球抓斗技術與績效低下已百年至今長撐杆抓斗是通用當今全球港口、礦山、電廠、船舶和冶金等行業的抓斗,是至今 大約百年的傳統抓斗,是技術與績效低下的抓斗。長撐杆抓斗的技術與績效之所以低下是 因為中下位置有一個「下承梁」部件,此部件佔自重18%不產生抓取力矩還引起傳力構件多 鉸接多,即引起抓斗自重重和機械效率低下。長撐杆抓斗的技術與績效低下還表現在沒有 技術標準,甚至連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都沒有達成共識,更嚴重的是近十餘年來中外不 約而同將自重設置由與物料密度成正比錯誤地改為了成反比(張質文、虞和謙、王金諾、包 起帆主編.起重機設計手冊.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270——276),導致全球抓斗裝 卸作業原本低效高耗巨大浪費加劇泛濫。二.為國爭光的大好機遇對鉗式抓斗作技術完善就可以取代通用長撐杆抓斗迄今為止中外學者共發明了四種新型抓斗剪式、鉗式、扭矩式和反剪式抓斗,都 沒有「下承梁」部件。其中卻唯有鉗式抓斗具有換代型資質,因為唯有它具有低下的抓取重 心,殊不知在傾斜的物料面作業時只有抓取重心低的抓斗不容易發生傾倒死機,而傾斜物 料面正是抓斗工作的常態。此外,唯有它創立了保持至今的高績效紀錄,這紀錄是比長撐杆 抓斗試驗卸載高效44. 7% (張質文、虞和謙、王金諾、包起帆主編.起重機設計手冊.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沈;3)、實際卸船高效節能各1/3(陳蓮秀.鉗式抓斗的技術優勢.港 口裝卸1998,3幻。鉗式抓斗系上海海事大學1982年發明、南通港1984年成功研製、使 用和推廣使用。換言之唯有我國具有鉗式抓斗自主創新豐富經驗與教訓,唯有我國具有取 代長撐杆抓斗之大好機遇,對此大好機遇焉能不只爭朝夕牢牢把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鉗式抓斗作技術完善以取代長撐 杆抓斗,具有最長力臂、最大抓取開度、最低抓取重心、最輕自重等優點,並具有傘骨式全封 閉閉鬥繩防跳槽器,能確保填充率達90%以上的鉗剪抓斗。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抓斗力矩曲線測試新工藝,用工效曲線 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實現抓斗技術與績效的提高按圖索 驥,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數指對於不能建立錨定深度的抓斗作自重加大或減小刃口面 積;對於起點深度深於終點深度的抓斗和起重量大於額定起重量的抓斗,作自重下降;對於工效曲線面積積分不足額定起重量要求的抓斗,作抓取開度加大或者作力臂加長或者既 作抓取開度加大又作力臂加長,用工效曲線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指工效曲線面積積分大 者為優、否則為劣。鉗剪抓斗,包括內鬥臂和外鬥臂,在抓斗內設有閉鬥繩系和開鬥繩系,內鬥臂和外 鬥臂的頭部由第一鉸接軸相鉸接,內鬥臂和外鬥臂連接處的外側均設有限位塊,內鬥臂和 外鬥臂的尾部均由兩根第二鉸接軸分別與兩鬥瓣鉸接,第一鉸接軸上設有定滑輪,第二鉸 接軸上設有動滑輪,內鬥臂和外鬥臂的外表面設有4個戟叉,在內鬥臂的外表面設有第一 撥板,外鬥臂的外表面還設有第二撥板,內鬥臂和外鬥臂的外側設有限位杆和卸料角限位 塊,兩鬥瓣的上部設有叉座和剪臂,在任一個鬥瓣上設有警示線,鉗剪抓斗頭部設置有頂 板,頂板中心線上開有兩個孔,孔內設有兩隻方套筒,在靠外鬥臂一側開有兩隻圓孔,孔內 設有兩隻圓套筒,頂板的下端連接有第一傘骨和第二傘骨,第一傘骨和第二傘骨的下端分 別與內鬥臂和外鬥臂鉸接,在內鬥臂和外鬥臂的各兩隻動滑輪的外側分別設有兩隻第一扇 板和兩隻第二扇板,兩隻第一扇板和兩隻第二扇板分別由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相連接,兩 只定滑輪的兩側通過第三弧板連接有兩隻第三扇板,第三扇板的中上位置處留有兩隻方 榫。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於兩組閉鬥繩系的始端栓在內鬥臂上設有的樁軸上,兩 組閉鬥繩系以及定滑輪和動滑輪以同向並列,兩根閉鬥繩系分別從頂板的兩隻圓套筒內穿 入抓斗。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一.試建立抓斗系統理論1.確立抓斗技術進步原則1)禮遇抓斗是港口勞動者全面發展的測量器抓斗一向被人們當作起重機部件或屬具,其實對港口而言抓斗遠比起重機重要, 它易磨損壽命短需要港口不時修理、添置和配備備用品。尤其需要港口因地制宜進行設置, 需與物料的密度、粒塊度和板結程度相對應,需與起重機等港口一任設施的技術性能相匹 配,需與中外來港船舶車輛的型式、大小以及所載物料的相對位置相適應。由此可見抓斗具 有港口裝卸作業獨特性、關鍵性和剛性,是港口的核心工具和核心技術,維繫港口企業核心 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牽動綜合國力和全球消費者的利益。2)明確抓斗的技術進步方向是提高績效績效指質量、消耗、速度和成本。我們既然知道了通用全球的長撐杆抓斗是低效高 耗的抓斗,那麼本著世界和平發展和地球需要拯救精神,就應該儘快用高績效抓斗取而代 之。3)必須注重試驗中外學者研發新型抓斗已半個多世紀了,可是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標誌是還是 長撐杆抓斗當家。好在我國鉗式抓斗已經歷許多試驗,尤其本發明揭示了抓斗工效定律,給 予技術與績效提高可按圖索驥,故只要繼續注重試驗就一定能夠獲得完勝。2.建立抓斗技術新概念1)切入角抓斗作抓取張開時鬥瓣底板與水平面的夾角,如圖4角α所示。切入 角90°的抓斗抓取切入阻抗最小。
2)卸料角抓斗作卸料張開時鬥瓣底板與水平面的夾角,如圖6角α所示卸料角 90°的抓斗卸料最順暢快捷。3)水平工況物料作自然堆放表面呈水平狀態的工況。4)工效曲線水平工況時抓斗挖掘物料坑跡的抓斗開鬥方向中心線,如圖1曲線 II所示。工效曲線的面積積分與物料密度、抓斗寬度的乘積等於抓斗抓取量。5)工效曲線起點抓斗垂直切入物料時刃口與工效曲線的交點,如圖Ia點所示。6)工效曲線拐點工效曲線的拐點。如圖Ib點所示。7)工效曲線終點抓斗完成抓取時兩刃口與工效曲線的交點,如圖Ic點所示。8)錨定深度令抓斗不漂浮物料表層作抓取的最淺工效曲線起點深度。錨定深度 與抓斗的自重、刃口面積倒數、下落加速度成正比。3.重建抓斗工作原理重建後的抓斗工作原理抓斗靠建立錨定深度而工作。原來的抓斗工作原理是靠 自重而工作,自I960年代歐洲人發明製作剪式抓斗後此工作原理不攻自破。4.揭示抓斗工效規律和建立抓斗工效定律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為南通港鉗式抓斗所測試力矩曲線、工效曲線作 合繪,將長撐杆抓斗的力矩曲線、工效曲線(張質文、虞和謙、王金諾、包起帆主編.起重機 設計手冊.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J63J66)也作合繪,都見到如圖1曲線Ι、ΙΙ所示 兩曲線呈近似倒影關係,加之這倒影關係符合力學原理,故確認具有抓斗工效普遍規律,並 且確認抓斗工效定律就是抓斗工效曲線近似倒影力矩曲線。建立抓斗工效定律的意義在於從此可以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這是抓斗研發 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因為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抓斗的結構型式、技術參數與 力矩之間存在什麼關係,更不知道與工效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現在知道了,存在對應關係, 存在可以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結構型式的關係。此外,力矩曲線 的測試是學研化的,需要正教授主持、起重機試驗室若干資深工程師操作、用一整套精密電 子計量儀器在近似恆溫條件下費時幾晝夜才能完成。而工效曲線的測試則非常簡單、由兩 名技術員用普通捲尺和一根長木桿在常溫條件下花不到兩小時就能完成,也就是說測試技 術大大簡化了常規化了大眾化了。5.揭示鉗式抓斗高績效奧秘和不能直接取代長撐杆抓斗的奧秘鉗式抓斗高績效的奧秘在於工效曲線的面積積分值最大,之所以最大是因為具 有獨特的結構優勢。這獨特的結構優勢是力臂重疊在重臂上,從而具有最長力臂、最大抓取 開度、最輕自重、最低抓取重心和最高機械效率,隨之具有最大抓取力、最大抓取力矩、最佳 耙集能力、最佳清艙能力,最終則具有最佳抓取能力。鉗式抓斗之不能直接取代長撐杆抓斗的奧秘在於切入角和卸料角都大約等於 110°,而不是通用抓斗所需要的90°。換言之,把鉗式抓斗的切入角卸料角均改成90°就 可以取代長撐杆抓斗了。二.發明抓斗新結構——鉗剪結構本發明鉗剪抓斗是在將鉗式抓斗的切入角和卸料角作90°糾正時派生的,與鉗式 抓斗相比,有如下不同結構1.內外鬥臂尾部分別與兩鬥瓣相鉸接,鉸接軸兼作動滑輪軸,卸料開度不再等於抓取開度。2.在內外鬥臂表面對稱設置戟叉和撥板、在外側對稱設置限位杆和限位塊;3.將鬥瓣分別成重心區和非重心區兩個區,同時在鬥瓣上部設置剪臂和叉座,在 鬥瓣側板內側設置90%以上填充量警示線;4.滑輪組和閉鬥繩系皆由一組改為並列兩組;5.開鬥繩系始點由外向內移、吊梁作縮短和作90°改向;6.發明和設置了能確保不跳槽的傘骨式全封閉閉鬥繩防跳槽器。本發明鉗剪抓斗的結構特點1.繼承了鉗式抓斗力臂重疊在重臂上的簡約結構;2.採用了撐杆抓斗的傳力構件與鬥瓣低位鉸接結構;3.具有剪式抓斗開鬥繩結構和剪臂結構;4.吸取了單索撐杆抓斗的戟叉式開閉機構;5.發明了抓取開度不等於卸料開度機構。本發明鉗剪抓斗存在需要辯證施為結構問題1.閉鬥繩與鉗式抓斗一樣依然會在料堆中穿行極易磨損,需要勤加檢查及時更 換;2.增加了兩次操作,即卸料畢需要作抓斗閉合然後再作抓取張開,因為需要利用 作閉合來讓撥板頂轉戟叉從而叉牢叉座,此舉是使抓斗切入角成90°所需要的,此操作可 在將抓斗從卸料點向取料點運行的同時進行,因此不會影響抓取速度但是會增加了駕駛員 的勞動強度。3.鉸接數有變動。如圖5所示,當4隻剪臂兩兩相觸時,鉸接數由1變成了 3,機 械效率有所下降、工效曲線的終點深度有所下降,對策是減小底背角度角度。本發明鉗剪抓斗的結構優勢1.切入角和卸料角由大於90°改為了 90°,從而成為鉗式抓斗的技術完善型抓 鬥、成為長撐杆抓斗的換代型抓斗和成為迄今為止績效最高的抓斗;2.結構最簡約;3.抓取重心最低;4.力臂最長;5.抓取開度最大;6.自重最輕;7.發明了卸料開度不再等於抓取開度結構,使抓取效果尤其清艙效果更明顯;8.發明和設置了能確保不跳槽的傘骨式全封閉閉鬥繩防跳槽器。三.發明抓斗新技術1.建立抓斗工效測試標準1)建立抓斗合格工效標準抓斗合格工效標準水平工況時抓斗的一次性抓取填充量達100%。合格工效標 準抓斗的工效曲線特徵是起點深度遠淺於終點深度,起點至拐點距離大於拐點至終點距離。2)建立抓斗高績效標準
抓斗高績效標準抓斗抓取比儘可能高同時符合合格工效標準。高績效標準抓斗 的工效曲線特徵是確準了錨定深度,起點至開度距離明顯大於開度至終點距離。2.發明抓斗新材料設計製造技術抓斗新材料設計製造技術抓斗不局限低碳鋼和焊接的常規設計製造技術。3.發明用工效曲線確準抓斗技術參數技術1)對於不能建立錨定深度的抓斗作自重加大或作刃口面積減少的重新設計制 造;2)對於起點深度深於終點深度的抓斗或者起重量大於額定起重量的抓斗,作自重 下降重新設計製造;3)對於工效曲線積分不足額定起重量要求的抓斗,作抓取開度加大或者作力臂加 長、或者既作抓取開度加大又作力臂加長的重新設計製造。4.發明用工效曲線鑑別抓斗型式優劣技術工效曲線面積積分大的抓斗為優反之為劣。5.發明90%以上填充量抓取技術1)對抓斗抓取位置進行編程,旨在為下一輪抓斗抓取製造凸面、平面和避免凹 面;2)發明抓斗重抓技術,對於不可避免的達不到90%填充量的抓取作就地卸料重 抓。6.發明清艙量最小化抓取技術抓斗下落通過艙口後作貼近艙口平移,然後再作抓取張開。7.發明抓斗自重輕化技術1)建立錨定深度概念和確準錨定深度;2)將鬥瓣分成重心區和非重心區,對非重心區採用低密度材料製造;3)採用「新材料」製造。「新材料」指不局限低碳鋼,因為現有抓斗製造基本局限 於低碳鋼;4)採用「新技術」製造。「新技術」指不局限焊接,因為現有抓斗製造基本局限於焊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本發明是對抓斗原理、結構、材料和技術的首次全面創新本發明揭示抓斗是具有港口獨特性、關鍵性和剛性的核心工具。本發明是一種新 型抓斗、鉗剪抓斗,是對抓斗原理結構材料技術的首次全面創新。結構特徵是具有最長力 臂、最大抓取開度、最低抓取重心和最輕自重。績效特徵是能確保填充率達90%以上。本發 明的突出貢獻在於揭示抓斗工效定律,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抓 鬥型式的優劣,實現抓斗技術與績效的提高按圖索驥。二 .實施本發明將一舉遏制長撐杆抓斗通用作業百年來低效高耗巨大浪費、開創 抓斗卸船港行業高效節能新紀元鉗式抓斗比現有長撐杆抓斗試驗高效44. 7 %、實際績效高效節能各1/3,本發明 比鉗式抓斗的技術完善並且能確保抓取比在儘可能高的前提下實現填充率達90%以上,因 此可以肯定鉗剪抓斗比現有鉗式抓斗和長撐杆抓斗的實際績效都會更高。
三.實施本發明將有效促進港口勞動者全面發展抓斗自從問世以來便被人們只當作起重機部件或者屬具,加之抓斗研發試製傳承 學研組織壟斷和與工效分離,導致技術進步一直無人切實負責,本發明揭示抓斗是具有港 口企業獨特性、關鍵性和剛性的核心工具,是港口勞動者全面發展的測量器,同時發明用工 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使港口勞動者由無所適從跨越成為抓斗自主創新主人,故相信此後 自主創新會成為港口勞動者的日常工作,殊不知創新工作乃人間最幸福和最人性化的工 作。
圖中標號1-鬥瓣、2-開鬥繩系始端、3-第二鉸接軸、4-動滑輪、5-戟叉座、6_戟 叉、7-外鬥臂、8-第二撥板、9-第一鉸接軸、10-定滑輪、11-閉鬥繩系、12-開鬥繩系、13-限 位塊、14-第一撥板、15-剪背、16-內鬥臂、17-樁軸、18-限位杆、19-卸料角限位塊、20-重 心區、21-警示線、22-第一扇板、23-第一弧板、24-長傘骨、25-第一傘骨、26-第二傘骨、 27-頂板、28-方套筒、29-方榫、30-圓套筒、31-第三扇板、32-第三弧板、33-第二扇板、 34-第二弧板。一 .圖1是鉗剪抓斗的工效定律示意圖曲線I是抓斗的力矩曲線,曲線II是抓斗的工效曲線,兩曲線呈近似倒影關係,此 關係具有普遍意義因而確認為抓斗工效定律。此圖揭示可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從而 實現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數指對於 不能建立錨定深度的抓斗作自重加大或減少刃口面積;對於起點深度深於終點深度的抓斗 和起重量大於額定起重量的抓斗,作自重下降;對於工效曲線面積積分不足額定起重量要 求的抓斗,作抓取開度加大或者作力臂加長、或者既作抓取開度加大又作力臂加長的重新 設計。用工效曲線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指工效曲線面積積分大者為優、否則為劣;二 .圖2是鉗剪抓斗抓取臨近終了狀態示意圖;三.圖3是鉗剪抓斗卸料狀態示意圖此時,卸料角α呈90。,來自內鬥臂16、外鬥臂7的4隻卸料角限位塊19對鬥瓣 1的相觸而限位。4隻戟叉6被叉座5推轉而處於切線位置,因為在鉗剪抓斗抓取終了時, 4隻戟叉6已受對面撥板14、8的撥頂而處於近似鉛垂方位,切入角α之等於90°,來自兩 道限位,一是4隻限位塊13兩兩相觸的對抓取開度限位,二是4隻戟叉6叉牢叉座5,對鬥 瓣1與內外鬥臂16、7之間的夾角作了限位;四.圖4是鉗剪抓斗卸料畢的空鬥狀態示意圖兼部分結構圖此時,4隻戟叉6各自已接受來自對面第一撥板14和第二撥板8撥轉,對準了叉座 5 ;五.圖5是鉗剪抓斗圖4的左視圖;六.圖6是鉗剪抓斗抓取張開狀態示意圖此時,切入角α等於90°。來自兩道限位,一是4隻限位塊13兩兩相觸的對抓取 開度限位,二是4隻戟叉6叉牢叉座5,對鬥瓣1與內、外鬥臂16、7之間的夾角作了限位;七.圖7是鉗剪抓斗閉鬥繩防跳槽器的結構示意圖閉鬥繩防跳槽器的特點是各弧板與內、外鬥臂張開閉合保持同從而將閉鬥繩8牢牢地限制在各滑輪的滑輪槽內,使之不可能跳槽而出;圖中的4根等長傘骨M對稱設置, 其中兩根與兩扇板22、兩扇板31相鉸接,另兩根與兩扇板34、兩扇板31相鉸接。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 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如圖1至圖7示出了本發明鉗剪抓斗的實施方式,一種抓斗力矩曲線測試新工藝, 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實現抓斗技術與績效的 提高按圖索驥,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數指對於不能建立錨定深度的抓斗作自重加大或 減小刃口面積;對於起點深度深於終點深度的抓斗和起重量大於額定起重量的抓斗,作自 重下降;對於工效曲線面積積分不足額定起重量要求的抓斗,作抓取開度加大或者作力臂 加長或者既作抓取開度加大又作力臂加長,用工效曲線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指工效曲線 面積積分大者為優、否則為劣。一種鉗剪抓斗,包括內鬥臂16和外鬥臂7,在抓斗內設有閉鬥繩系11和開鬥繩系 12,開鬥繩系始端2栓在鬥瓣1的靠內側,開鬥繩系12與開鬥方向垂直,兩組閉鬥繩系11 的始端栓在內鬥臂16的樁軸17上,兩組閉鬥繩系11以及兩滑輪組以同向並列,閉鬥繩系 11的纏繞方法是先繞經外鬥臂7的動滑輪4再繞經內鬥臂16的動滑輪4,最後繞經定滑 輪10後與起重機的閉鬥繩相接;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頭部由第一鉸接軸9相鉸接,內鬥 臂16和外鬥臂7連接處的外側均設有限位塊13,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尾部均由兩根第 二鉸接軸3分別與兩鬥瓣1鉸接,第一鉸接軸9上設有定滑輪10,第二鉸接軸3上設有動 滑輪4,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外表面設有4個戟叉6,戟叉6各自接受來自對面鬥臂撥板 撥轉,在內鬥臂16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撥板14,外鬥臂7的外表面還設有第二撥板8,內鬥臂 16和外鬥臂7的外側設有限位杆18和卸料角限位塊19,兩鬥瓣1的上部設有叉座5和剪 臂15,4隻剪臂15兩兩相觸所產生剪力將令鬥瓣1完成閉合,4隻戟叉6相應將開始離開對 應叉座5,在任一個鬥瓣1上設有警示線21,在鬥瓣1側板內側設置90%以上填充量警示 線21,目的是方便容積測量儀觀察,鉗剪抓斗頭部設置有頂板27,頂板27中心線上開有兩 個孔,孔內設有兩隻方套筒觀,在靠外鬥臂7 —側開有兩隻圓孔,孔內設有兩隻圓套筒30, 頂板27的下端連接有第一傘骨25和第二傘骨沈,第一傘骨25和第二傘骨沈的下端分別 與內鬥臂16和外鬥臂7鉸接,在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各兩隻動滑輪4的外側分別設有 兩隻第一扇板22和兩隻第二扇板33,兩隻第一扇板22和兩隻第二扇板33分別由第一弧板 23和第二弧板34相連接,兩隻定滑輪10的兩側通過第三弧板32連接有兩隻第三扇板31, 第三扇板31的中上位置處留有兩隻方榫四,方榫四在頂板27的方套筒觀內作上下滑動, 各弧板的長度等於閉鬥繩系11與對應滑輪接觸的長度,各扇板與對應的滑輪同軸同心,兩 組閉鬥繩系11的始端栓在內鬥臂16上設有的樁軸17上,兩組閉鬥繩系11以及定滑輪10 和動滑輪4以同向並列,兩根閉鬥繩系11分別從頂板27的兩隻圓套筒30內穿入抓斗。將 鬥瓣1分成重心區20和非重心區兩部分,目的是對非重心區採用低密度材料製造,以減輕 抓斗自重,圖1至圖7共同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步驟如下一 .設計製造本發明鉗剪抓斗
1.參照長撐杆抓斗的高度、寬度和鉗式抓斗內外鬥臂夾角設計製造本發明鉗剪抓 鬥的高度寬度和內外鬥臂夾角;2.採用本發明新材料設計製造技術進行設計製造;3.保證抓斗開閉靈活;切入角和卸料角準確到位90°,閉鬥繩放鬆時抓斗自動 由空鬥閉合作抓取張開和由滿鬥閉合至卸料張開;強度和剛性不低於長撐杆抓斗。4.測試工效曲線;5.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數;6.第一目標是達到符合抓斗工效合格標準、第二目標是達到抓斗高績效標準。二.將鉗剪抓斗投入試用,統計績效並且與長撐杆抓斗作比較。三.對試用中發生的問題作修改設計製造,再作試用直至定型,最後將定型抓斗 作專利和技術標準分別申報。四.爭取國務院有關政策支持扶助將鉗剪抓斗向全個推廣使用。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制訂全球抓斗卸船港績效排行榜。六.爭取聯合國有關政策支持扶助將鉗剪抓斗向全球推廣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抓斗力矩曲線測試新工藝,其特徵是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 數和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實現抓斗技術與績效的提高按圖索驥,用工效曲線確準技術參 數指對於不能建立錨定深度的抓斗作自重加大或減小刃口面積;對於起點深度深於終點 深度的抓斗和起重量大於額定起重量的抓斗,作自重下降;對於工效曲線面積積分不足額 定起重量要求的抓斗,作抓取開度加大或者作力臂加長或者既作抓取開度加大又作力臂加 長,用工效曲線鑑別抓斗型式的優劣指工效曲線面積積分大者為優、否則為劣。
2.一種鉗剪抓斗,包括內鬥臂(16)和外鬥臂(7),在所述抓斗內設有閉鬥繩系(11)和 開鬥繩系(12),所述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頭部由第一鉸接軸(9)相鉸接,所述內鬥 臂(16)和外鬥臂(7)連接處的外側均設有限位塊(13),所述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 尾部均由兩根第二鉸接軸⑶分別與兩鬥瓣⑴鉸接,其特徵是所述第一鉸接軸(9)上 設有定滑輪(10),所述第二鉸接軸( 上設有動滑輪G),所述內鬥臂(16)和外鬥臂(7) 的外表面設有4個戟叉(6),在所述內鬥臂(16)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撥板(14),所述外鬥臂 (7)的外表面還設有第二撥板(8),所述內鬥臂(16)和外鬥臂(7)的外側設有限位杆(18) 和卸料角限位塊(19),所述兩鬥瓣(1)的上部設有叉座( 和剪臂(15),在所述任一個鬥 瓣(1)上設有警示線(21),所述鉗剪抓斗頭部設置有頂板(27),所述頂板(XT)中心線上開 有兩個孔,孔內設有兩隻方套筒( ),在靠所述外鬥臂(7) —側開有兩隻圓孔,孔內設有兩 只圓套筒(30),所述頂板(XT)的下端連接有第一傘骨0 和第二傘骨(26),所述第一傘 骨05)和第二傘骨06)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內鬥臂(16)和外鬥臂(7)鉸接,在所述內鬥臂 (16)和外鬥臂(7)的各兩隻動滑輪的外側分別設有兩隻第一扇板02)和兩隻第二扇 板(33),所述兩隻第一扇板0 和兩隻第二扇板(3 分別由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 (34)相連接,兩隻所述定滑輪(10)的兩側通過第三弧板(3 連接有兩隻第三扇板(31), 所述第三扇板(31)的中上位置處留有兩隻方榫0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鉗剪抓斗,其特徵是兩組所述閉鬥繩系(11)的始端栓在所述 內鬥臂(16)上設有的樁軸(17)上,兩組所述閉鬥繩系(11)以及所述定滑輪(10)和所述 動滑輪⑷以同向並列,兩根所述閉鬥繩系(11)分別從所述頂板(XT)的兩隻圓套筒(30) 內穿入抓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鉗剪抓斗及抓斗力矩曲線測試新工藝,本發明揭示了抓斗工效定律、用工效曲線取代力矩曲線、確準技術參數和鑑別結構型式優劣,實現抓斗技術與績效的提高按圖索驥。本發明揭示抓斗是具有港口獨特性、關鍵性和剛性的核心工具和核心技術,並根據此工藝設計出鉗剪抓斗,鉗剪抓斗具有最長力臂、最大抓取開度、最低抓取重心和最輕自重的優點,能確保填充率達90%以上。實施本發明將有效促進港口勞動者全面發展,將一舉遏制通用長撐杆抓斗百年來低效高耗巨大浪費、開創抓斗卸船港行業高效節能新紀元。
文檔編號B66C3/00GK102070076SQ20091023403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明者陳蓮秀 申請人:陳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