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56:31 2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 模具,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半軸是汽車後橋的主要零件,在汽車運行中,半軸承受著整個車身及貨物的重量及傳遞扭矩等多種複雜的交變應力。目前,在生產汽車半軸時,通常使用汽車半軸模具進行鍛壓,並對工件進行加熱以確保工件形成相應的現狀,因此汽車半軸模具會因工件成型溫度高而迅速升溫。以現有的汽車半軸鍛壓凸模結構為例,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模具體1,模具體I的背面開設有定位槽2。現有的模具體I在進行冷卻時冷卻效果不明顯,工件在鍛壓後後不易與模具體I分離,很容易造成模具體I損壞,模具體I的使用壽命短。另外,如圖3所示,由於現有的汽車半軸鍛壓凹模均採用一體式結構,使用不便,並且汽車半軸鍛壓模具採用模具材料製作,成本昂貴,給企業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能夠提高模具使用壽命,易於模具冷卻後工件的取出,同時能夠降低模具製作成本,減小企業經濟負擔。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包括汽車半軸擺碾凸模與汽車半軸擺碾凹模,汽車半軸擺碾凸模包括模具體,模具體背面開設有定位槽,其特徵在於定位槽的下方還設置有冷卻
>J-U裝直。所述的冷卻裝置為水槽。所述的模具體側面分別設置有與水槽相通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汽車半軸擺碾凹模包括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所述的第一模具型腔採用45號鋼製作。本實用新型在汽車半軸擺碾凸模背面設置水槽,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引入冷卻水對模具體進行降溫,能夠提高冷卻效果,使工件能夠方便地與模具分離,避免模具的損壞,提高鍛壓模具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利用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組合使用,代替現有生產加工中使用的汽車半軸擺碾凹模,使用方便,同時採用45號鋼製作第一模具型腔,能夠降低模具製作、更換成本,減小企業經濟負擔。
圖I為現有汽車半軸擺碾凸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面剖視圖;圖3為現有汽車半軸擺碾凹模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半軸擺碾凸模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BB面剖視圖;[0016]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半軸擺碾凹模第一模具型腔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半軸擺碾凹模第二模具型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半軸擺碾凸模包括模具體1,模具體I背面設置有定位槽2,定位槽2的下方還設置有冷卻系統,本實施例中冷卻系統採用水槽3。模具體I側面還分別設置有與水槽3相通的進水口 4和出水口 5。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通過進水口 4引入冷卻水,冷卻水經過水槽3對汽車半軸模具進行降溫, 再通過出水口 5排出。水槽3內的冷卻水可有效地降低汽車半軸模具的溫度,起到較好的冷卻效果。工件在鍛壓成型後,能夠方便地與模具體I分離,避免模具體I的損壞,提高模具體I的使用壽命。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半軸擺碾凹模包括第一模具型腔6和第二模具型腔7,使用時將第一模具型腔6和第二模具型腔7與設備連接固定即可。本實用新型中模具型腔7採用模具材料製成,第一模具型腔6由於在加工過程中受力不大,可採用45號鋼進行製作。由於45號鋼的價格遠遠低於模具材料,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模具製作成本,減小企業經濟負擔。同時,本實用新型在擺碾凹模損壞以後,只需要更換第二模具型腔7,不用更換第一模具型腔6,可降低設備更換成本。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應用於汽車半軸擺碾工序,相同的結構同樣可以應用於汽車半軸鍛壓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包括汽車半軸擺碾凸模與汽車半軸擺碾凹模,汽車半軸擺碾凸模包括模具體,模具體背面開設有定位槽,其特徵在於定位槽的下方還設置有冷卻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裝置為水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模具體側面分別設置有與水槽相通的進水口和出水口。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汽車半軸擺碾凹模包括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模具型腔採用45號鋼製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半軸鍛壓模具,包括汽車半軸擺碾凸模與汽車半軸擺碾凹模,汽車半軸擺碾凸模包括模具體,模具體背面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下方還設置有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在汽車半軸擺碾凸模背面設置水槽,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引入冷卻水對模具體進行降溫,能夠提高冷卻效果,使工件能夠方便地與模具分離,避免模具的損壞,提高鍛壓模具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利用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組合使用,代替現有生產加工中使用的汽車半軸擺碾凹模,使用方便,同時採用45號鋼製作第一模具型腔,能夠降低模具製作、更換成本,減小企業經濟負擔。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2498183SQ20122010008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明者張文漢, 朱天合, 王小廣, 蔡新治 申請人:河南中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