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漿製備用調漿方法與流程
2023-06-01 16:56:46 1

本發明涉及麥芽糖漿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麥芽糖漿生產用調漿設備。
背景技術:
調漿罐是製備果葡糖、麥芽糖漿中必須用到的設備,調漿罐的結構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調漿時需要對發酵液進行攪拌,還需要對罐內對溫度、液位高等進行實時控制,現有的調漿罐攪拌效率低、換熱不充分,溫度控制穩定性差,不能適應生產需要,且由於澱粉中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導致在調漿過程中,調漿罐內調漿不充分,甚至液面上層漂浮一層油膜,既不利於物料的調漿過程,又影響調漿後的過濾、脫色等的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麥芽糖漿製備用調漿方法,採用如下方案:
一種麥芽糖漿製備用調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設定與罐體中溫度檢測杆連接的溫度感應單元的溫度閾值,包括最低閾值及最高閾值;
第二步:通過控制單元設定減速電機的轉速、時間參數,所述轉速包括正常轉速及低轉速,及設定冷卻水循環單元的工作時間參數;
第三步:將漿料從罐體的上端進口置入罐體中;
第四步:啟動減速電機,減速電機帶動攪拌軸轉動,利用中部攪拌葉片及底部攪拌葉片對罐體中的漿料攪拌;溫度檢測杆實時檢測罐體內漿料的溫度,當溫度感應單元感應的溫度信號大於設定的最高閾值時,將信號發送至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調節減速電機的轉速,使得減速電機處於低轉速狀態,並啟動冷卻水循環單元對罐體中的中部漿料冷卻,直至溫度感應單元感應的溫度低於設定的最低閾值後,控制單元控制減速電機恢復正常轉速,並停止冷卻水循環單元;當到達設定的調漿時間後,控制冷卻水循環單元自動停止減速電機工作;
第五步:調漿完成後,打開罐體的底部出口釋放漿料。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溫度檢測杆上設有多個溫度檢測點。
所述溫度檢測點可於溫度檢測杆上上下調節高度位置。
所述溫度檢測點可繞溫度檢測杆旋轉。
底部出口處設有閥門,所述閥門上設有壓力感應器。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
本發明採用中部攪拌葉片及底部攪拌葉片相結合,實現對漿料的快速、高效攪拌;設置實時溫度檢測與控制裝置,實現溫度調控與攪拌速度、水冷卻的聯動,其調控效果好、速度快、可靠性高;本發明設置的底部攪拌葉片可避免漿料沉積在罐體的底部,使底部漿料揚起,中部攪拌葉片為多層設置,從下至上逐層攪拌,實現高效、高質量調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控制原理框圖
圖中:1、罐體;2、攪拌組件;21、攪拌軸;22、減速電機;23、中部攪拌葉片;24、底部攪拌葉片;241、傾斜段;242、豎直段;243、缺口;25、軸套;3、上端進口;4、底部出口;5、溫度檢測杆;6、高度檢測杆;7、可視窗;8、冷卻水進水管;9、冷卻水出水管;10、冷卻水循環單元;11、控制單元;12、溫度感應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麥芽糖漿製備用調漿方法,包括罐體1及安裝於罐體1中的攪拌組件2,罐體1上設有上端進口3及底部出口4,攪拌組件2包括轉動安裝於罐體1中心的、並與罐體1的中心軸重合設置的攪拌軸21、驅動攪拌軸21且置於罐體1頂部外側的減速電機22,攪拌軸21上設有位於罐體1內腔中部的中部攪拌葉片23及位於罐體1內腔底部的底部攪拌葉片24,中部攪拌葉片23藉助軸套25套設於攪拌軸21上,軸套25與罐體1之間固定連接,中部攪拌葉片23為空殼狀,其空腔與軸套25的套腔連通,軸套25的底部連接冷卻水進水管8,頂部連接冷卻水出水管9,冷卻水進水管8及冷卻水出水管9與冷卻水循環單元10連接,冷卻水循環單元10與控制單元11連接;罐體1的內腔中安裝有靠近其內壁設置的溫度檢測杆5,溫度檢測杆5與溫度感應單元12連接,溫度感應單元12的輸出端連接控制單元11的輸入端,控制單元11的輸出端連接減速電機22及冷卻水循環單元10。
工作時,設定溫度感應單元12的溫度閾值,包括最低閾值及最高閾值;控制單元11中設定減速電機22的轉速、時間參數,轉速包括正常轉速及低轉速,設定冷卻水循環單元10的工作時間;所有參數設定完畢後,將漿料從罐體1的上端進口3置入罐體1中;啟動減速電機22,減速電機22帶動攪拌軸21轉動,利用中部攪拌葉片23及底部攪拌葉片24對罐體1中的漿料攪拌;溫度檢測杆5實時檢測罐體1內漿料的溫度,當溫度感應單元12感應的溫度信號大於設定的最高閾值時,將信號發送至控制單元11,控制單元11調節減速電機22的轉速,使得減速電機22處於低轉速狀態,並且啟動冷卻水循環單元10,冷卻水從軸套25底部的冷卻水進水管8進入軸套25及中部攪拌葉片23中,並從頂部的冷卻水出水管9流出,當溫度感應單元12感應的溫度低於設定的最低閾值後,控制單元11控制減速電機22恢復正常轉速,並停止冷卻水循環單元10工作;當到達設定的調漿時間後,控制單元11自動停止減速電機22工作。
採用中部攪拌葉片23及底部攪拌葉片24相結合,實現對漿料的快速、高效攪拌;底部攪拌葉片24可避免漿料沉積在罐體1的底部,使底部漿料揚起,提高攪拌效率及效果。
實施例2:作為上述實施例1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中部攪拌葉片23包括上下隔開設置的多層,並對稱位於攪拌軸21的徑向兩側;底部攪拌葉片24為單層結構,對稱布置於攪拌軸21的徑向兩側;中部攪拌葉片23與攪拌軸21之間的夾角α小於底部攪拌葉片24與攪拌軸21之間的夾角β。
中部攪拌葉片23為多層設置,從下至上逐層攪拌,實現高效、高質量調漿。其中,中部攪拌葉片23與攪拌軸21之間的夾角α小於底部攪拌葉片24與攪拌軸21之間的夾角β,這樣設置的目的在於,由於底部漿料的阻力較大,在保證攪拌效率的同時,可適當減小底部攪拌葉片24根部的扭力,延長其使用壽命。
實施例3:作為實施例1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溫度檢測杆5上設有多個上下布置的溫度檢測點,溫度檢測點與溫度感應單元12連接。由於罐體1的高度較高,採用多個溫度檢測點,避免由於上下溫差而導致檢測不準的狀況出現,其溫度檢測可靠性更高。進一步地,溫度檢測點可於溫度檢測杆5上調節高度位置,以實現檢測準確為準,並且還可以繞著溫度檢測杆5轉動,調節檢測方向。
實施例4:作為上述實施例1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罐體1的內腔中安裝有靠近其內壁設置的高度檢測杆6,罐體1的外側設有觀測溫度檢測杆5及高度檢測杆6的可視窗7。可從可視窗7直接觀測罐體1內的攪拌溫度及漿料的高度。
實施例5:作為上述實施例1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中部攪拌葉片23於罐體1中的徑向跨度A大於底部攪拌葉片24於罐體1中的徑向跨度B。底部攪拌葉片24的跨度不能太大,可避免大漿料攪拌阻力下其變形。
實施例6:作為上述實施例1的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底部攪拌葉片24包括與攪拌軸21固連的傾斜段241及於傾斜段241外端向下折彎的豎直段242,傾斜段241上切設有缺口243。兩側的底部攪拌葉片24形成拱形結構,攪拌時阻力小;缺口243處,形成鋒利的刀刃,利於攪拌。
實施例7: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麥芽糖漿製備用調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設定與罐體1中溫度檢測杆5連接的溫度感應單元12的溫度閾值,包括最低閾值及最高閾值;
第二步:通過控制單元11設定減速電機22的轉速、時間參數,轉速包括正常轉速及低轉速,及設定冷卻水循環單元10的工作時間參數;
第三步:將漿料從罐體1的上端進口3置入罐體1中;
第四步:啟動減速電機22,減速電機22帶動攪拌軸21轉動,利用中部攪拌葉片23及底部攪拌葉片24對罐體1中的漿料攪拌;溫度檢測杆5實時檢測罐體1內漿料的溫度,當溫度感應單元12感應的溫度信號大於設定的最高閾值時,將信號發送至控制單元11,控制單元11調節減速電機22的轉速,使得減速電機22處於低轉速狀態,並啟動冷卻水循環單元10對罐體1中的中部漿料冷卻,直至溫度感應單元12感應的溫度低於設定的最低閾值後,控制單元11控制減速電機22恢復正常轉速,並停止冷卻水循環單元10;當到達設定的調漿時間後,控制冷卻水循環單元10自動停止減速電機22工作;
第五步:調漿完成後,打開罐體1底部出口4釋放漿料。
進一步地,本發明中,底部出口4處設有閥門,所述閥門上安裝有壓力感應器,該壓力感應器用於檢測漿料壓力,並將壓力信號發送至控制單元,當檢測到的壓力大於設定的值時,停止往罐體1中加料,從而保證罐體1中一次攪拌的漿料處於合理的範圍,以保證最佳攪拌效率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