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7:21:06 3
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與卸載閥本體連接,它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電磁閥、調節閥、卸載閥,所述卸載閥底部通過閥座密封圈、密封擋圈與減振器本體連接,卸載閥上端通過閥體密封圈連接於減振器本體上,所述電磁閥通過電磁鐵密封圈與減振器本體上部連接,電磁閥與調節閥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電磁閥、調節閥通過彈簧預緊連接。該可調阻尼閥結構簡單,減振器的阻尼力可根據路況以及駕駛員意願進行阻尼的調整,也可完全根據系統的輸入信號自動進行阻尼力的調節,大大提升了乘坐舒適性。
【專利說明】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車輛油液減振器,具體涉及一種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
【背景技術】
[0002]車輛振動是影響車輛平順性的重要因素,衰減振動、提高平順性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懸掛系統,傳統的被動懸掛系統的阻尼與剛度一般是按經驗設計或優化方法確定的,是綜合車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的折衷,表現出在車輛偏頻共振區域阻尼偏弱,而在中高頻段阻尼過大的弱點,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無法進行調節,限制了懸掛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在車輛偏頻區域,大的阻尼是有利的,可快速衰減車輛的振動,但在中高頻階段則造成車輛加速度振動的增加,小的阻尼正好相反,因此被動優化阻尼是在兩者之間的折衷。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領域】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解決傳統被動系統在偏頻區阻尼不足而在中高頻區阻尼過大的問題,即在減振器的外筒和內筒之間增加一電控的無級可調阻尼閥,從而實現減振器在偏頻區最大阻尼,而在中高頻最小阻尼,保證車輛系統的舒適性。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與卸載閥本體連接,它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電磁閥、調節閥、卸載閥,所述卸載閥底部通過閥座密封圈、密封擋圈與減振器本體連接,卸載閥上端通過閥體密封圈連接於減振器本體上,所述電磁閥通過電磁鐵密封圈與減振器本體上部連接,電磁閥與調節閥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電磁閥、調節閥通過彈簧預緊連接。所述減振器本體包括減振器外筒、減振器中間筒,所述減振器外筒設置於減振器中間筒外側,減振器中間筒與卸載閥連接,減振器外筒與電磁閥連接。
[0005]所述卸載閥包括墊環、閥座、墊片、閥片1、閥片I1、鉚釘柱、閥蓋、閥片II1、閥片IV、彈簧1、閥罩,所述墊片、閥片1、閥片II通過鉚釘柱與閥座鉚接連接,所述閥片I通過墊片與閥座的凸臺配合,所述閥座的中間處均勻設有油液通孔,所述彈簧I底部依次設有閥片IV、閥片III,所述閥蓋通過彈簧、閥片II1、閥片IV與閥座連接,彈簧I設置於閥罩內,所述閥蓋的中間處設有可流通液體的油液孔,所述閥罩通過墊環收口,閥罩與調節閥底部連接。
[0006]所述調節閥包括下閥芯、閥體、閥體密封圈、彈簧II1、堵蓋,所述堵蓋上均勻設有通孔,堵蓋通過螺紋與閥體連接,所述閥體中間處設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設有徑向孔,所述下閥芯設置於閥體內部,下閥芯的底部端面為變截面槽,下閥芯與彈簧III連接。
[0007]所述電磁閥包括電磁鐵、彈簧I1、上閥芯,所述電磁鐵通過電線與外部控制裝置連接,所述上閥芯下端均勻設有開口槽,上閥芯的中心處均勻分布4個通孔,所述上閥芯與調節閥的下閥芯通過彈簧I1、彈簧III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其有益效果在於,該可調阻尼閥結構簡單,減振器的阻尼力可根據路況以及駕駛員意願進行阻尼的調整,也可完全根據系統的輸入信號自動進行阻尼力的調節,大大提升了乘坐舒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通電狀態下的油液流動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斷電狀態下的卸載油液流動示意圖。
[0012]圖中標註:
[0013]1.閥座密封圈;2.密封擋圈;3.墊環;4.閥座;5.墊片;6.閥片I ;7.閥片II ;8.鉚釘柱;9.閥蓋;10.閥片III ;11.閥片IV ;12.彈簧I ;13.閥罩;14.電磁鐵;15.彈簧II ;16.上閥芯;17.電磁鐵密封圈;18.下閥芯;19.閥體;20.閥體密封圈;21.彈簧III ;22.堵蓋;23.減振器外筒;24.減振器中間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
[0015]參照圖1-圖2,本實施例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與卸載閥本體連接,它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電磁閥、調節閥、卸載閥,所述卸載閥底部通過閥座密封圈1、密封擋圈2與減振器本體連接,卸載閥上端通過閥體密封圈20連接於減振器本體上,所述電磁閥通過電磁鐵密封圈17與減振器本體上部連接,電磁閥與調節閥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電磁閥、調節閥通過彈簧預緊連接。所述減振器本體包括減振器外筒23、減振器中間筒24,所述減振器外筒23設置於減振器中間筒外側24,減振器中間筒24與卸載閥連接,減振器外筒23與電磁閥連接。
[0016]墊片5、閥片I 6、閥片II 7、與閥座4通過鉚釘柱8鉚接在一起,閥片I 6鉚接時產生預緊力壓緊在閥座4的凸臺上;閥座4中間有3個均勻布置的孔是油液的通道;彈簧I12預設一定載荷通過閥片III 10將閥蓋9、閥片IV 11壓在閥座4上,彈簧I 12設在閥罩13內,閥蓋9中間有一可流通液體的通孔,閥罩13通過墊環3收口 ;堵蓋22均布6個通孔與閥體19螺紋連接,閥體19中間有一通孔,孔壁有4個徑向通孔,下閥芯18下端有4個設計的變截面槽,油液流經該通道時截面不同造成阻尼力的不同,上閥芯16下端有4個均布的1/4圓的開口槽,上閥芯16中間均布4個通孔,上閥芯16、下閥芯18通過彈簧II 15和彈簧III 21預緊在一起。減振器中間筒24是在傳統的減振器工作缸外增加的一活動缸,整個閥體插入後即固定了減振器中間筒24,電磁鐵14通過2根線與控制器E⑶相連。
[0017]根據電流的不同,電磁鐵14產生不同的磁力,帶動上閥芯16和下閥芯18的向上移動,下閥芯18在閥芯的外側壁上有4個3角形的開口槽,開口槽隨著隨著閥芯的移動,其油液流通面積越大,因此阻尼力越小。
[0018]通電後的工作過程為:電磁鐵14通電後,上閥芯16在吸力作用下向上運動,下閥芯18在彈簧III 21的預緊力作用下跟隨上閥芯16向上運動,下閥芯18的側壁開槽通道與閥體19通道連通,通電時,在拉伸和壓縮行程時,油液由減振器中間筒24通過閥座4的3個通孔頂開閥片I 6,低速時油液直接通過閥片I 6上的4個開孔流入閥蓋9下方,通過閥蓋9的中間孔和堵蓋22的6個孔流到閥體19的下腔,再通過下閥芯18的側壁開槽、閥體19的4個徑向孔流入到減振器外筒23內。
[0019]無電後卸載時的工作過程為:下閥芯18的側壁開槽與閥體19的4個徑向通孔沒有連通,油液無法進入減振器外筒23,因此沒有旁路,減振器阻尼力最大;在車輛系統劇烈振動時,為保護減振器的閥系,起到高速開閥的卸載作用,在拉伸和壓縮行程時,油液由減振器中間筒24通過閥座4的3個通孔頂開閥片I 6,拉伸和壓縮速度很高時,油液無法及時通過閥蓋9,造成閥蓋9上下的壓差迅速增加,當作用在閥蓋9上的液壓作用力大於作用在閥蓋9上的彈簧I 12的預緊力時,閥蓋9頂開,油液通過閥蓋端部開口直接流入到減振器外筒23,實現了高速卸載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與卸載閥本體連接,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上下依次連接的電磁閥、調節閥、卸載閥,所述卸載閥底部通過閥座密封圈、密封擋圈與減振器本體連接,卸載閥上端通過閥體密封圈連接於減振器本體上,所述電磁閥通過電磁鐵密封圈與減振器本體上部連接,電磁閥與調節閥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電磁閥、調節閥通過彈簧預緊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卸載閥包括墊環、閥座、墊片、閥片1、閥片I1、鉚釘柱、閥蓋、閥片II1、閥片IV、彈簧1、閥罩,所述墊片、閥片1、閥片II通過鉚釘柱與閥座鉚接連接,所述閥片I通過墊片與閥座的凸臺配合,所述閥座的中間處均勻設有油液通孔,所述彈簧I底部依次設有閥片IV、閥片III,所述閥蓋通過彈簧、閥片II1、閥片IV與閥座連接,彈簧I設置於閥罩內,所述閥蓋的中間處設有可流通液體的油液孔,所述閥罩通過墊環收口,閥罩與調節閥底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閥包括下閥芯、閥體、閥體密封圈、彈簧II1、堵蓋,所述堵蓋上均勻設有通孔,堵蓋通過螺紋與閥體連接,所述閥體中間處設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設有徑向孔,所述下閥芯設置於閥體內部,下閥芯的底部端面為變截面槽,下閥芯與彈簧III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減振器用無級可調阻尼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磁閥包括電磁鐵、彈簧I1、上閥芯,所述電磁鐵通過電線與外部控制裝置連接,所述上閥芯下端均勻設有開口槽,上閥芯的中心處均勻分布通孔,所述上閥芯與調節閥的下閥芯通過彈簧I1、彈簧III連接。
【文檔編號】F16F9/50GK204164251SQ201420507784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張廣世 申請人:青島浩釜銘車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