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體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8:24:21 1

本發明涉及熱能與動力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流體機構。
背景技術:
當容積機構作為傳動裝置使用時,如果工質使用氣體或氣液兩相混合物則流動阻力小,傳動效率高,因而往往需要有額外的空間儲存一定量的工質,這樣會造成體積大,成本高等不利狀況。因此,需要發明一種新型流體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如下:
方案1: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和氣缸體,所述氣缸體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氣缸體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的內腔連通或所述氣缸體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的內腔連通。
方案2: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和氣缸體B,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A的內腔連通,或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A的內腔連通,或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殼體B的內腔連通,或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殼體B的內腔連通。
方案3: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和氣缸體B,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A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B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4: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和氣缸體B,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5:在方案2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所述殼體A和所述殼體B經隔板體對應設置。
方案6:在方案2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
方案7:在方案2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排量與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排量不等。
方案8:在方案2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與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不等。
方案9:在方案2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大於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泵。
方案10:在方案2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大於包括所述氣缸體B和與所述氣缸體B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包括所述氣缸體A和與所述氣缸體A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馬達。
方案11: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A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所述氣缸體A經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軌道弧面A配合設置,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B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所述氣缸體B經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軌道弧面B配合設置,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2: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所述氣缸體A與所述弧面體A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隔板體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B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所述氣缸體B經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軌道弧面B配合設置,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3: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A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所述氣缸體A經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軌道弧面A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B與所述弧面體B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隔板體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4: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平弧面配流體A、平弧面配流體B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A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所述氣缸體A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A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A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軌道弧面A配合設置,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B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所述氣缸體B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B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B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軌道弧面B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5: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平弧面配流體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所述氣缸體A與所述弧面體A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隔板體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B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所述氣缸體B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軌道弧面B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6:一種流體機構,包括殼體A、殼體B、氣缸體A、氣缸體B、弧面體A、弧面體B、平弧面配流體和隔板體,所述氣缸體A設置在所述殼體A內,所述氣缸體B設置在所述殼體B內,在所述隔板體的位於所述殼體A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所述氣缸體A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軌道弧面A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B與所述弧面體B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隔板體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所述殼體A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與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所述殼體B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與所述氣缸體A的流體入口連通。
方案17:在方案1至16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流體機構的工作介質設為氣體或設為氣液兩相混合物。
方案18:在方案17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性地使所述流體機構的底壓設為大於等於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0.7MPa、0.8MPa、0.9MPa、1.0MPa、1.5MPa、2.0MPa、2.5MPa、3.0MPa、3.5MPa、4.0MPa、4.5MPa、5.0MPa、5.5MPa、6.0MPa、6.5MPa、7.0MPa、7.5MPa、8.0MPa、8.5MPa、9.0MPa、9.5MPa或大於等於10.0MPa。
方案19:在方案17或方案18的基礎上,進一步使所述流體機構內工質的分子量大於等於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或大於等於130。
方案20:在方案17至19中任一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使所述流體機構內工質的絕熱指數小於等於1.67、1.66、1.64、1.62、1.60、1.58、1.56、1.54、1.52、1.50、1.48、1.46、1.44、1.42、1.4、1.38、1.36、1.34、1.32、1.30、1.28、1.26、1.24、1.22、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或小於等於1.02。
本發明中,所謂「底壓」是指容積空間內處於靜止狀態的壓力,即容積內不存在壓力差狀態下的氣體壓力。
本發明中涉及到的壓力,例如所述底壓,均為表壓壓強。
本發明中,某個數值A以上和某個數值A以下均包括本數A。
本發明中,所謂的「柱塞」是指活動的塞體,包括活塞;
本發明中,所謂的「活塞」是指活動的塞體,包括柱塞;
本發明中,所述柱塞的柱塞杆與活塞杆相同;
本發明中,所述柱塞的柱塞杆與連杆相同;
本發明中,所述活塞的活塞杆與柱塞杆相同;
本發明中,所述活塞的活塞杆與連杆相同;
本發明中,在某一部件名稱後加所謂的「A」、「B」等字母僅是為了區分兩個或幾個名稱相同的部件。
本發明中,應根據熱能和動力領域的公知技術,在必要的地方設置必要的部件、單元或系統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公開的流體機構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及效率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明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明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明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明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
圖9:本發明實施例9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本發明實施例10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本發明實施例11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本發明實施例12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本發明實施例13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本發明實施例1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殼體1和氣缸體2,所述氣缸體2設置在所述殼體1內,所述氣缸體2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1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2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2所示,包括殼體1和氣缸體2,所述氣缸體2設置在所述殼體1內,所述氣缸體2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1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3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3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A 3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4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4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A 3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5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5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與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殼體B 4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6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6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與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殼體B 4的內腔連通。
實施例7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7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A 3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B 4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實施例8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8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和氣缸體B 6,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B 4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A 3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8還可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A 3和所述殼體B 4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殼體B 4和殼體A 3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圖中未示)。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3至實施例8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殼體A 3和所述殼體B 4經隔板體7對應設置。
實施例9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9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A 3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 10,所述氣缸體A 5經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軌道弧面A 10配合設置,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B 4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 11,所述氣缸體B 6經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軌道弧面B 11配合設置,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實施例10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0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與所述弧面體A 8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隔板體7一體化設置,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B 4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 11,所述氣缸體B 6經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軌道弧面B 11配合設置,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10還可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隔板體7配合設置。
實施例11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1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A 3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 10,所述氣缸體A 5經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軌道弧面A 10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B 6與所述弧面體B 9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隔板體7一體化設置,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11還可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隔板體7配合設置。
實施例12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2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平弧面配流體A 12、平弧面配流體B 13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A 3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 10,所述氣缸體A 5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A 12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A 12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軌道弧面A 10配合設置,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B 4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 11,所述氣缸體B 6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B 13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B 13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軌道弧面B 11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 8、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實施例13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3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平弧面配流體14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所述氣缸體A 5與所述弧面體A 8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隔板體7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B 4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B 11,所述氣缸體B 6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14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14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軌道弧面B 11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 8、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實施例14
一種流體機構,如圖14所示,包括殼體A 3、殼體B 4、氣缸體A 5、氣缸體B 6、弧面體A 8、弧面體B 9、平弧面配流體14和隔板體7,所述氣缸體A 5設置在所述殼體A 3內,所述氣缸體B 6設置在所述殼體B 4內,在所述隔板體7的位於所述殼體A 3一側上設置軌道弧面A 10,所述氣缸體A 5與所述平弧面配流體14的平面配合設置,所述平弧面配流體14的弧面經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軌道弧面A 10配合設置,所述氣缸體B 6與所述弧面體B 9配合設置,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隔板體7配合設置或一體化設置,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A 8、所述殼體A 3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B 9與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入口連通,所述氣缸體B 6的流體出口經所述弧面體B 9、所述殼體B 4的內腔和所述弧面體A 8與所述氣缸體A 5的流體入口連通。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3至實施例14及其可變換的實施方式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3至實施例14及其可變換的實施方式還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排量與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 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排量不等。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3至實施例14及其可變換的實施方式還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 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與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 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不等。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3至實施例14及其可變換的實施方式還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和/或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 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設為變量式,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大於包括所述氣缸體B 6和與所述氣缸體B 6相配合的柱塞B的容積機構的最大排量,包括所述氣缸體A 5和與所述氣缸體A 5相配合的柱塞A的容積機構設為泵或設為馬達。
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1至實施例14及其可變換的實施方式均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流體機構的工作介質設為氣體或設為氣液兩相混合物。並可再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流體機構的底壓設為大於等於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0.7MPa、0.8MPa、0.9MPa、1.0MPa、1.5MPa、2.0MPa、2.5MPa、3.0MPa、3.5MPa、4.0MPa、4.5MPa、5.0MPa、5.5MPa、6.0MPa、6.5MPa、7.0MPa、7.5MPa、8.0MPa、8.5MPa、9.0MPa、9.5MPa或大於等於10.0MPa;還可再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流體機構內工質的分子量大於等於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或大於等於130;還可更進一步選擇性地選擇使所述流體機構內工質的絕熱指數小於等於1.67、1.66、1.64、1.62、1.60、1.58、1.56、1.54、1.52、1.50、1.48、1.46、1.44、1.42、1.4、1.38、1.36、1.34、1.32、1.30、1.28、1.26、1.24、1.22、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或小於等於1.02。
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以上實施例,根據本領域的公知技術和本發明所公開的技術方案,可以推導出或聯想出許多變型方案,所有這些變型方案,也應認為是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