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8:50: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領域,特別是一種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建築樓板混凝土施工多採用地泵施工,即將泵管穿過樓板後固定泵管後澆築,泵管穿樓板孔洞的預留多為填充物填充或定型木方,待樓板澆築完成後,澆築預留洞時,傳統施工工藝需進行植筋後澆築混凝土,由於樓板洞洞口尺寸小,工人植筋施工困難,需無法進行水平植筋,需打45度斜孔,且預留洞時用的填充物剔除困難、預留洞不規整,澆築完成後實體效果不好,需要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施工效率低,而且留置效果不好,影響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要解決傳統的施工技術封堵泵管穿樓板施工洞時施工效率低、浪費人力物力以及留置效果不好、影響施工質量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預埋在樓板上、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位置處;所述定型裝置包括由四塊金屬板依次連接圍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個側面上、沿側面的長軸方向均間隔開有一組穿筋孔,且對側的穿筋孔一一對應;所述矩形框架四個側面的穿筋孔處均設有套管;所述套管垂直於矩形框架側面、向外延伸。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架每個側面上的穿筋孔有四個,相鄰兩穿筋孔之間的間距為140mm~160mm。
優選的,所述穿筋孔的孔徑為8mm~12mm。
優選的,所述套管插接在穿筋孔中,套管的長度為120mm或者為樓板鋼筋直徑的12倍。
優選的,所述套管為PVC管或者PC管或者PE管或者PP-R管。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架的每個側面上、沿側面長軸方向均勻間隔的連接有連接肋;所述連接肋垂直於矩形框架側面、向外延伸。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架的每個側面上的連接肋有兩組,分別位於穿筋孔上下側。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架的尺寸與待安裝泵管尺寸相適應,矩形框架橫截面的每條側邊至少比泵管直徑大10mm。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架是由鋼板焊接而成的,鋼板厚度為2~4mm。
優選的,在澆築樓板混凝土時,套管裡面填充封堵材料進行封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利用本實用新型施工,省去了傳統施工中澆築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需植筋綁紮的施工工序,將預留孔洞鋼筋直接插入套管內,解決了以往留置穿樓板泵管孔洞時用填充物剔除困難、預留洞不規整、澆築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需植筋綁紮的技術問題,簡化了施工工序,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定型裝置直接與樓板混凝土相接,樓板鋼筋綁紮時,將該定型裝置設置於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位置處,並將泵管用軟連接固定於矩形框架內,待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封堵樓板時,施工預留孔洞鋼筋,預留孔洞鋼筋的兩端分別插入矩形框架對側的穿筋孔處的套管內;預留孔洞鋼筋為與樓板鋼筋同型號的鋼筋,然後進行預留孔洞鋼筋的綁紮搭接,鋼筋搭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12d,待預留孔洞鋼筋全部綁紮完成後即可進行預留孔洞混凝土得澆築,此施工簡化了施工工序,節約了人力物力,達到設計施工質量及規範要求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3、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穿樓板泵管孔洞的留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定型裝置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定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定型裝置設有連接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矩形框架、2-穿筋孔、3-套管、4-樓板、5-封堵材料、6-連接肋、7-樓板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定型裝置直接與樓板4混凝土相接,樓板鋼筋7綁紮時,將該定型裝置設置於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位置處,並將泵管用軟連接固定於矩形框架1內,待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封堵樓板時,施工預留孔洞鋼筋:預留孔洞鋼筋的兩端分別插入矩形框架1對側的穿筋孔2處的套管3內;預留孔洞鋼筋為與樓板鋼筋7同型號的鋼筋,然後進行綁紮搭接,鋼筋搭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12d,待預留孔洞鋼筋全部綁紮完成後即可進行預留孔洞混凝土得澆築。
如圖1-4所示,這種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預埋在樓板4上、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位置處;所述定型裝置包括由四塊金屬板依次連接圍成的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的四個側面上、沿側面的長軸方向均間隔開有一組穿筋孔2,且對側的穿筋孔2一一對應;其特徵在於:所述矩形框架1四個側面的穿筋孔2處均設有套管3;所述套管3垂直於矩形框架1側面、向外延伸。
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1每個側面上的穿筋孔2有四個,相鄰兩穿筋孔2之間的間距為150 mm 。
在其他實施例中,相鄰兩穿筋孔2之間的間距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範圍為140mm~160mm。
本實施例中,所述穿筋孔2的孔徑為10mm。
在其他實施例中,穿筋孔2的孔徑與樓板鋼筋7的直徑相適應,可以在8mm~12mm中選取。
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管3插接在穿筋孔2中,套管3的長度為120mm或者為樓板鋼筋7直徑的12倍。
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管3為PVC管或者PC管或者PE管或者PP-R管。
本實施例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矩形框架1的每個側面上、沿側面長軸方向均勻間隔的連接有連接肋6;所述連接肋6為一個鋼筋小頭,用以增加定型裝置跟混凝土的接觸;所述連接肋6垂直於矩形框架1側面、向外延伸。
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1的每個側面上的連接肋6有兩組,分別位於穿筋孔2上下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1的尺寸與待安裝泵管尺寸相適應,矩形框架1橫截面的每條側邊至少比泵管直徑大10mm。
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1是由鋼板焊接而成的,鋼板厚度可以為2~4mm。
本實施例中,在澆築樓板混凝土時,套管3裡面填充封堵材料5進行封堵。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樓板4澆築混凝土施工前,將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製作完成。
步驟二,在綁紮樓板鋼筋7骨架時,將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設置於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位置處。
步驟三,澆築樓板混凝土。
步驟四,樓板4施工完成後,封堵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在泵管穿樓板預留孔洞定型裝置內施工預留孔洞鋼筋,預留孔洞鋼筋的兩端分別插入穿筋孔2內,預留孔洞鋼筋的型號與樓板鋼筋7的型號相同;再對預留孔洞鋼筋進行綁紮搭接,鋼筋搭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12d,預留孔洞鋼筋綁紮完成後進行模板支設。
步驟五,澆築預留孔洞混凝土,完成整個施工。
上述實施例並非具體實施方式的窮舉,還可有其它的實施例,上述實施例目的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所有由本實用新型簡單變化而來的應用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