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環酸注射液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1 14:42:46 2
專利名稱:氨甲環酸注射液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製劑領域,具體涉及氨甲環酸注射液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氨甲環酸,即反-4-(氨甲基)環己甲酸,英文名Tranexamic acid。氨甲環酸主要用於
I.用於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亢進所致的各種出血。彌散 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的繼發性高纖溶狀態,在未肝素化前,一般不用本品。2.用於前列腺、尿道、肺、腦、子宮、腎上腺、甲狀腺等富有纖溶酶原激活物臟器的外傷或手術出血。3.用作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鏈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4.用於人工流產、胎盤早期剝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纖溶性出血,以及病理性宮腔內局部纖溶性增高的月經過多症。5.用於中樞神經病變輕症出血,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顱內動脈瘤出血,應用本品止血優於其他抗纖溶藥,但必須注意並發腦水腫或腦梗塞的危險性,至於重症有手術指徵患者,本品僅可作輔助用藥。氨甲環酸用於臨床的劑型主要是注射液。氨甲環酸對金屬離子敏感,金屬離子的催化,使得氨甲環酸注射液的雜質-Z-異構體的增加,常常造成產品不合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N101199477A通過控制注射用水的導電率,以減少金屬離子,從而減少氨甲環酸注射液中雜質的增加;
CNl 1520809A通過將罐壁作為陽極,將藥液作為陰極,在罐壁和藥液之間施加有微電壓,以防止金屬向藥液流動。以減少氨甲環酸注射液中雜質的增加。上述發明對減少氨甲環酸注射液中雜質都有一定作用,但是CN101199477A發明僅僅對注射用水的金屬離子進行了控制,CN11520809A發明在配製藥液的劇烈攪拌中,微電壓對防止金屬向藥液流動作用不明顯,因此,全面控制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可能引入的金屬離子,是我們應該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我們發現,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的工藝中,必須要加入一定量的針用活性炭,針用活性炭的質量,可以滿足了一般的注射液的要求,但是,針用活性炭本身含有微量的雜質,如油質,礦物質,礦物質中含有各種金屬,這些微量的雜質,往往被人們所忽略,而往往關注氨甲環酸、注射用水的質量。我們驚喜地發現,針用活性炭經過處理,大大減少了其雜質,使用經過處理的針用活性炭,用於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的工藝中,可以減少Z-異構體的生成,保證了氨甲環酸注射液的質量,其有益效果見實施例2
我們發明了一種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方法,注射液由氨甲環酸和注射用水組成,氨甲環酸的含量為3% 15%。注射液的製備方法如下
(1)配製量取處方量約80%的50 70°C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氨甲環酸,攪拌至溶
解;
(2)用6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6.O 7. 5,加熱至約70°C,加入經處理過的O. l%(g/ml)針用活性炭,攪拌均勻,保溫吸附30分鐘,趁熱經O. 45 μ m微孔濾膜脫炭過濾至稀配罐,取少量注射用水洗炭。補加注射用水至近處方量; (3)從稀配罐取樣檢測可見異物合格後,進行中間體檢測含量、pH值;
(4)中間體檢測合格後,經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精濾至灌封間待罐封;
(5)除菌過濾除菌過濾採用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過濾藥液;
(6)灌裝、熔封;
(7)滅菌該藥品滅菌方法為水浴滅菌;
(8)燈檢,包裝。我們發明了針用活性炭的處理方法,用丙酮、乙醇除去活性炭中油質,用EDTA除去活性炭中金屬,處理方法如下
(1)在三口瓶中,將針用活性炭加入,再加入活性炭的3 5倍量的分析純的丙酮中,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I ;
(2)在三口瓶中,將活性炭I加入,再加入活性炭I的3 5倍量的分析純的乙醇,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2 ;
(3)在三口瓶中,將活性炭2加入,再加入活性炭2的5 10倍量的O.1% O. 3%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3 ;注射用水洗3次,125°C乾燥活性炭3,得到處理好的針用活性炭。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實施例用於進一步敘述本發明,但不作任何限制。實施例I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規格2ml: O. 2g)
處方
氨甲環酸IOKG
注射用水加到100L
製備工藝
(1)配製量取處方量約80%的50 70°C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氨甲環酸,攪拌至溶
解;
(2)用6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6.O 7. 5,加熱至約70°C,加入經處理過的O. l%(g/ml)針用活性炭,攪拌均勻,保溫吸附30分鐘,趁熱經O. 45 μ m微孔濾膜脫炭過濾至稀配罐,取少量注射用水洗炭,補加注射用水至近處方量;(3)從稀配罐取樣檢測可見異物合格後,進行中間體檢測含量、pH值;
(4)中間體檢測合格後,經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精濾至灌封間待罐封;
(5)除菌過濾除菌過濾採用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過濾藥液;
(6)灌裝入2ml安培、熔封;
(7)滅菌該藥品滅菌方 法為水浴滅菌;
(8)燈檢,包裝。附針用活性炭的處理方法,處理方法如下
(1)在IOL的玻璃三口瓶中,將I公斤針用活性炭加入,再加入3公斤分析純的丙酮中,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I ;
(2)在IOL玻璃三口瓶中,將活性炭I加入,再加入5公斤分析純的乙醇,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2 ;
(3)在IOL玻璃三口瓶中,將活性炭2加入,再加入5公斤O.3%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3 ;3L的注射用水洗滌3次,125°C乾燥活性炭3,得到處理好的針用活性炭。實施例2比較實驗
1.實驗目的
對按照實施例I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與按照實施例I的工藝,但僅僅是針用活性炭未經處理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的穩定性比較;
按照實施例I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定為樣品I;
按照實施例I的工藝,但僅僅是針用活性炭未經處理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定為樣品2 ;對樣品1、2進行穩定性考察。2.考察項目及操作方法
2.I性狀目視法。2.2 pH值取本品,依法測定(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VI H),pH值應為6.0 7. 5。2. 3 Z-異構體取本品適量(約相當於氨甲環酸200mg),蒸乾,精密加O. lmol/L硼酸液IOml使溶解,搖勻,精密量取1ml,置分液漏鬥中,加10% (g/ml)4_氟-3-硝基-三氟甲苯的二甲基亞碸溶液4. Oml,強力振搖10分鐘,加O. lmol/L鹽酸溶液50ml,搖勻,用三氯甲烷提取兩次,每次IO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乾,殘渣加無醇三氯甲烷適量使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無醇三氯甲烷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IOOml量瓶中,用無醇三氯甲烷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無醇三氯甲烷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照氨甲環酸Z-異構體項下的方法測定。在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中,主峰前相鄰峰的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的主峰面積。2. 4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方法如下
精密量取本品適量(約相當於氨甲環酸O. 25g),置水浴上蒸乾後,在105°C乾燥30分鐘,放冷,加冰醋酸40ml溶解後,加結晶紫指示液I 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O. l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綠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Iml高氯酸滴定液(O. lmol/L)相當於 15. 72mg 的 C8H15N023試驗方法長期試驗
將2批樣品,置60%土 10%RH、25°C ±2°C的條件下放置,並分別於第0、3、6、9、12、18、24、
36月末取樣,按上述考察項目及方法檢測。結果見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方法,其特徵在於注射液由氨甲環酸和注射用水組成,氨甲環酸的含量為3% 1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注射液的製備方法如下 (1)配製量取處方量約80%的50 70°C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氨甲環酸,攪拌至溶解; (2)用6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6.O 7. 5,加熱至約70°C,加入經處理過的O. l%(g/ml)針用活性炭,攪拌均勻,保溫吸附30分鐘,趁熱經O. 45 μ m微孔濾膜脫炭過濾至稀配罐,取少量注射用水洗炭,補加注射用水至近處方量; (3)從稀配罐取樣檢測可見異物合格後,進行中間體檢測含量、pH值; (4)中間體檢測合格後,經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精濾至灌封間待罐封; (5)除菌過濾除菌過濾採用雙級O.22 μ m微孔濾膜過濾藥液; (6)灌裝、熔封; (7)滅菌該藥品滅菌方法為水浴滅菌; (8)燈檢,包裝。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針用活性炭的處理方法如下 (1)在三口瓶中,將活性炭加入,再加入活性炭的3 5倍量的分析純的丙酮中,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I ; (2)在三口瓶中,將活性炭I加入,再加入活性炭I的3 5倍量的分析純的乙醇,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2 ; (3)在三口瓶中,將活性炭2加入,再加入活性炭2的5 10倍量的O.1% O. 3%的EDTA (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攪拌,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過濾,得到過濾後的活性炭3,注射用水洗3次後,125°C乾燥活性炭3,得到處理好的針用活性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氨甲環酸注射液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對製備工藝中加入的針用活性炭進行預處理用丙酮,乙醇、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對針用活性炭進行洗滌,乾燥,以除去針用活性炭中殘留的金屬及其他雜質,用預處理過的針用活性炭用於製備氨甲環酸注射液,可以減少雜質-Z-異構體的生成,保證了氨甲環酸注射液的質量。
文檔編號A61K9/08GK102973501SQ20121056973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胡成偉, 李立忠, 王勇, 解曉榮, 李潤寶, 蘇志強, 姚荷雲, 閆潔 申請人: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