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12:26 2
專利名稱: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兩零件間的連接構件,尤其是板形零件間的連接構件。
背景技術:
目前,在裝配摩託車、電動自行車的表面覆蓋件時,兩塊板形零件之間的連接通常採用卡子螺母10與螺栓11連接的方式(如圖1),這種連接方式雖然有較好的連接強度,但需要在其中一塊板形零件8上設計連接支耳8a,安裝時需要將連接支耳8a卡入卡子螺母10的U形卡腳10a內,結構較複雜,會增加模具製造難度和成本,而且安裝時需要的操作空間大,如果裝配空間狹小,就使裝配工作變得困難。另外還有直接使用卡隼12進行卡接的,卡隼12與其中一塊板形零件9做成一體(如圖2),這種連接方式通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連接,用於控制連接板形零件8和9的平順性,保證接縫均勻,但連接強度不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操作、連接可靠,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的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具有頭部、頸部及後端部,其中頭部及頸部橫截面為多邊形,後端部為圓形,並且頸部在軸向上呈前端小的錐形,頭部外徑大於頸部前端外徑,後端部的端面設有沉孔,沉孔底部與頭部端面間設有前端小的錐形通孔,頭部及頸部在周向上被徑向槽均勻分割為3~6塊。
本實用新型中頭部及頸部橫截面為多邊形,最好為3~6邊的正多邊形,兩板形零件上的連接孔也設置為對應的並且與頭部大小相同的多邊形孔,從而防止裝配時連接套在連接孔內發生相對轉動。由於連接套頭部及頸部在周向上被徑向槽均勻分割為3~6塊,使得連接套的頭部及頸部具有彈性,頭部壓縮變小後可輕鬆插入兩板形零件上的連接孔。然後在錐形通孔內旋入自攻螺釘,頭部及頸部被擠壓變形,頸部變形後與板形零件上的連接孔內壁貼合,完成兩板形零件間水平方向的定位。同時,頭部膨脹變形後與後端部一起將兩板形零件在垂直方向壓緊,連接套不能從連接孔中脫落出。拆卸時,旋出自攻螺釘,連接套的頭部及頸部回彈收縮,因而可順利從連接孔中取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兩板形零件間的連接操作更加方便,連接可靠,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並且可降低成本,使外形美觀。
圖1是目前採用卡子螺母與螺栓對兩板形零件進行連接的安裝示意圖;圖2是目前採用卡隼對兩板形零件進行卡接的安裝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圖5是圖3的右視圖;圖6是圖4的A-A剖視圖(旋轉);圖7是圖4的B向視圖(旋轉);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具有頭部1、頸部2及後端部3,其中頭部1及頸部2橫截面為正方形,後端部3為圓形,並且頸部2在軸向上呈前端小的錐形,頭部1外徑大於頸部2前端外徑,後端部3的端面設有沉孔4,沉孔4底部與頭部1端面間設有前端小的錐形通孔5,頭部1及頸部2在周向上被徑向槽6均勻分割為四塊。
結合圖6及圖7可以看出徑向槽6在軸向上貫通於沉孔4底部與頭部1的端面,並且位於後端部3的部分為直槽,位於頭部1及頸部2的部分為前端小的錐形槽,徑向槽6位於頭部1及頸部2的部分在徑向上外端為擴口形,擴口呈直角,便於成型時脫模。
頭部1及頸部2的橫截面也可以做成正三角形、正五邊形或正六邊形。
參見圖8,安裝時將頭部1對準並插入兩板形零件8和9上的方形連接孔,然後在錐形通孔5內旋入自攻螺釘7,頭部1及頸部2被擠壓變形,頸部2變形後和板形零件8和9上的連接孔內壁貼合,完成兩板形零件8和9之間水平方向的定位,頭部1膨脹變形後與後端部3一起將兩板形零件8和9在垂直方向壓緊,連接套不能從連接孔中脫落出。拆卸時,旋出自攻螺釘7,連接套的頭部1及頸部2回彈收縮,因而可順利從連接孔中取出,方便、快捷。
權利要求1.一種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其特徵在於該連接套具有頭部(1)、頸部(2)及後端部(3),其中頭部(1)及頸部(2)橫截面為多邊形,後端部(3)為圓形,並且頸部(2)在軸向上呈前端小的錐形,頭部(1)外徑大於頸部(2)前端外徑,後端部(3)的端面設有沉孔(4),沉孔(4)底部與頭部(1)端面間設有前端小的錐形通孔(5),頭部(1)及頸部(2)在周向上被徑向槽(6)均勻分割為3~6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徑向槽(6)在軸向上貫通於沉孔(4)底部與頭部(1)的端面,並且位於後端部(3)的部分為直槽,位於頭部(1)及頸部(2)的部分為前端小的錐形槽;徑向槽(6)位於頭部(1)及頸部(2)的部分在徑向上外端為擴口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其特徵在於所述頭部(1)及頸部(2)橫截面為3~6邊的正多邊形。
專利摘要一種板形零件間自定位膨脹連接套,具有頭部(1)、頸部(2)及後端部(3),其中頭部(1)及頸部(2)橫截面為多邊形,後端部(3)為圓形,並且頸部(2)在軸向上呈前端小的錐形,頭部(1)外徑大於頸部(2)前端外徑,後端部(3)的端面設有沉孔,沉孔底部與頭部(1)端面間設有前端小的錐形通孔,頭部(1)及頸部(2)在周向上被徑向槽均勻分割為3~6塊。本實用新型使兩板形零件間的連接操作更加方便,連接可靠,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並且可降低成本,使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F16B5/00GK2851684SQ20052001030
公開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4日
發明者尹明善, 蔡亮 申請人: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