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3:36:31 1
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包括油箱、轉向泵、齒輪泵、單向閥、全液壓轉向器、轉向油缸、三通閥和散熱器馬達。該應急轉向系統,當轉向泵出現問題時,可通過三通閥將齒輪泵與全液壓轉向器連通,在不使用拖車的情況下可將設備直接開到指定維修點,不影響其他設備的施工,設備自身也可進行短時間的施工;由於齒輪泵正常情況下只用於向散熱器馬達供油,在轉向泵出現問題時由齒輪泵向全液壓轉向器供供油,這種方式不會增加設備的製造成本,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操作也非常簡單。
【專利說明】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工程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應急轉向系統主要考慮在發動機出現故障時,需拖走時的一種應急處理措施,如增加電機泵做輔助應急轉向,或通過應急泵使車輛在失去動力拖走時仍有方向等。沒有考慮轉向泵出現故障時,如何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當轉向泵出現問題時,可通過三通閥將齒輪泵與全液壓轉向器連通,在不使用拖車的情況下可將設備直接開到指定維修點,不影響其他設備的施工,設備自身也可進行短時間的施工;由於齒輪泵正常情況下只用於向散熱器馬達供油,在轉向泵出現問題時由齒輪泵向全液壓轉向器供供油,這種方式不會增加設備的製造成本,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操作也非常簡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包括油箱、轉向泵、齒輪泵、單向閥、全液壓轉向器、轉向油缸、三通閥和散熱器馬達,所述的轉向泵的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泵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單向閥的一端相連,所述的單向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油缸包括第一轉向油缸與第二轉向油缸,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的無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的有杆腔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第一工作油口 L口相連接,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的有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的無杆腔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第二工作油口 R 口相連接,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回油口 T 口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的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的另一端與所述的三通閥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三通閥的第一工作油口 A與所述的散熱器馬達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三通閥的第二工作油口 B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散熱器馬達的另外兩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所述的三通閥為二位三通閥,所述的二位三通閥具有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第一狀態時,其自身的P 口與其自身的A 口相連通;第二狀態時,其自身的P口與其自身的B 口相連通。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具有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第三狀態,第一狀態時,液壓油直接由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T 口 ;第二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L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R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第三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R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L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還包括溢流閥,所述的溢流閥包括第一溢流閥與第二溢流閥,所述的第一溢流閥的一端併入所述的轉向泵與所述的單向閥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一溢流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第二溢流閥的一端併入所述的齒輪泵與所述的三通閥的進油口 P 口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二溢流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
[0009]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0]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當轉向泵出現問題時,可通過三通閥將齒輪泵與全液壓轉向器連通,在不使用拖車的情況下可將設備直接開到指定維修點,不影響其他設備的施工,設備自身也可進行短時間的施工;由於齒輪泵正常情況下只用於向散熱器馬達供油,在轉向泵出現問題時由齒輪泵向全液壓轉向器供供油,這種方式不會增加設備的製造成本,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操作也非常簡單。
[0011]2、三通閥採用二位三通閥,具有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能夠實現轉向泵出問題時的自由換向。
[0012]3、全液壓轉向器具有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第三狀態,使得轉向器可以多方向地控制轉向。
[0013]4、具有溢流閥,對整個油路起安全保護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的液壓原理圖;
[0016]圖2為圖1中液壓轉向器處於第一狀態時的工作原理圖;
[0017]圖3為圖1中液壓轉向器處於第二狀態時的工作原理圖;
[0018]圖4為圖1中液壓轉向器處於第三狀態時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包括油箱1、轉向泵
2、齒輪泵3、單向閥4、全液壓轉向器5、轉向油缸6、二位三通閥7和散熱器馬達8,所述的轉向泵2的一端與所述的油箱I通過軟管9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泵2的另一端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單向閥4的一端相連,所述的單向閥4的另一端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5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油缸6包括第一轉向油缸601與第二轉向油缸602,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601的無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602的有杆腔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5的第一工作油口 L 口相連接,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601的有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602的無杆腔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5的第二工作油口 R 口相連接,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5的回油口 T 口與所述的油箱I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3的一端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油箱I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3的另一端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二位三通閥7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二位三通閥7的第一工作油口 A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散熱器馬達8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二位三通閥7的第二工作油口 B通過軟管9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5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散熱器馬達8的另外兩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二位三通閥具有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第一狀態時,其自身的P 口與其自身的A 口相連通;第二狀態時,其自身的P 口與其自身的B 口相連通;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具有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第三狀態,如圖2所示,第一狀態時,液壓油直接由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T 口 ;如圖3所示,第二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L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R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如圖4所示,第三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R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L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0021]作為優選的實施例,還包括溢流閥10,所述的溢流閥10包括第一溢流閥101與第二溢流閥102,所述的第一溢流閥101的一端併入所述的轉向泵2與所述的單向閥4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一溢流閥101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I相連接,所述的第二溢流閥102的一端併入所述的齒輪泵3與所述的二位三通閥7的進油口 P 口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二溢流閥102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I相連接。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的工作原理為:正常情況下,由轉向泵通過單向閥和全液壓轉向器向轉向油缸供油,齒輪泵為散熱器馬達供油,此時二位三通閥處於第一狀態,可根據實際轉向需要調整全液壓轉向泵的狀態,當全液壓轉向泵處於第一狀態時,液壓油直接經過全液壓轉向器後流回油箱;當全液壓轉向泵處於第二狀態時,液壓油經全液壓轉向器後為轉向油缸供油,其中液壓油使第一轉向油缸推、第二轉向油缸拉,從而實現轉向;當全液壓轉向泵處於第三狀態時,液壓油經全液壓轉向器後為轉向油缸供油,其中液壓油使第二轉向油缸推、第一轉向油缸拉,從而實現轉向。
[0023]當轉向泵出問題時,將二位三通閥調整到第二狀態,此時齒輪泵開始為全液壓轉向器供油,再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全液壓轉向泵的狀態,從而實現設備的應急轉向。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油箱、轉向泵、齒輪泵、單向閥、全液壓轉向器、轉向油缸、三通閥和散熱器馬達,所述的轉向泵的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泵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單向閥的一端相連,所述的單向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轉向油缸包括第一轉向油缸與第二轉向油缸,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的無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的有杆腔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第一工作油口 L 口相連接,所述的第一轉向油缸的有杆腔與所述的第二轉向油缸的無杆腔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第二工作油口 R 口相連接,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回油口 T 口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的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齒輪泵的另一端與所述的三通閥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三通閥的第一工作油口 A與所述的散熱器馬達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三通閥的第二工作油口 B與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的進油口 P 口相連接,所述的散熱器馬達的另外兩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三通閥為二位三通閥,所述的二位三通閥具有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第一狀態時,其自身的P 口與其自身的A 口相連通;第二狀態時,其自身的P 口與其自身的B 口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全液壓轉向器具有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第三狀態,第一狀態時,液壓油直接由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T 口 ;第二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L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R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第三狀態時,液壓油從其自身的P 口流入其自身的R 口、再流入其自身的L 口、最後再流入其自身的T 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應急轉向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溢流閥,所述的溢流閥包括第一溢流閥與第二溢流閥,所述的第一溢流閥的一端併入所述的轉向泵與所述的單向閥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一溢流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所述的第二溢流閥的一端併入所述的齒輪泵與所述的三通閥的進油口 P 口相連的油路中,所述的第二溢流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油箱相連接。
【文檔編號】B62D5/30GK203623771SQ201320870531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毛維敏, 萬俊, 龍少輝, 周祥 申請人:湖北萬山宏業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