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坑最多的地方在松江(上海坑最多的地方在松江)
2023-07-03 16:00:12 1
上海雖然是長江出海口的衝積平原,但境內也有高山和深坑上海是個不缺發展土地的地方,別的城市正在為土地開發供應量煩惱的時候,上海因地處長江出海口,每年東部海岸線和長江口的島嶼,都在不斷的土地面積增長,過一段時間就能圍堰圈出一塊新陸地,浦東和崇明地區陸地面積不斷擴大,所以上海版圖形狀也在不斷變化,上海東側一直在淤增陸地和灘涂。
長江流域人類活動的增加,增長了長江入海攜帶泥沙的數量,縱觀上海地區的歷史地圖變遷,會發現上海土地向東延伸增長的速度快了很多。秦漢時期上海附近的海岸線,在嘉定、松江、金山一帶,當時崇明諸島皆不存在,當時這裡還只有小村落。
上海的松江地區,一直被稱為「上海之根」,曾經這裡是上海地區最重要的府鎮和水運碼頭市鎮,這裡有平原上難得出現的小山脈。在水網沼澤眾多的古代,這裡的高地勢,可以趨避水患,減輕颱風的影響,擁有良好的眺望視距,可據險守衛,附近土地肥沃,能養活眾多的人口,同時石頭山可以出產大量充足石料。
整個松江地區處於太湖流域碟形窪地底部,整體地勢較為低平。不過在佘山附近有小型山脈,自然形成了多座山峰(或有人稱之為「丘陵地帶」),這些山峰都是石山,在長江三角洲平原上非常地突兀和特別,在這裡附近發現多處原始社會聚落遺址,人類文明出現得很早,當時採挖石材能力有限,並沒有挖出如今松江如此之多的深坑,松江出現深坑是近現代的事。
目前上海境內,擁有高聳石山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松江區的佘山,以及金山區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區域。這些地方都有悠久的開採石材的歷史,不過金山地區在宋代發生過巨大的地質變化,因為地震引起的海岸坍陷,陸地大幅後退,原本古金山沉淪入海,只有三座山峰露出海面(如今的金山三島),所以原本金山地區的一些人類活動遺蹟,現在已沉沒在海中了。
而松江的佘山地區,就成為上海境內,陸地上最高的山峰區域(只比大金山島略低幾米)。歷來稱這裡為雲間九峰,即松江九峰。這些山峰呈東北到西南的走向,分別是鳳凰山、厙公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馬山、機山、橫山、小崑山等9座山峰,綿延有13公裡。
這裡也是上海唯一可以稱得上是「山區」的地方,這些山峰像珠串分布,諸山以佘山最為著名,故將九峰諸山統稱佘山地區,幾座海拔較高的山頂皆建有寶塔。其中天馬山海拔98米、東佘山72米、西佘山97米,佘山地區最高峰其實是有斜塔的天馬山。
上海地區在宋代的時候,發生了很大的地形和地質變化,除了金山海岸塌陷地質事件外,原本可以從大海河口通航到松江的河道,也發生了嚴重地質災害,引起大規模的淤塞,大船無法通行,海上運輸貿易被迫移到現在的上海十六鋪地區,在上海浦岸邊建立了新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奠定了上海老城區的早期雛形),上海地區經貿和人口中心,從此開始逐漸東移發展。
不管任何時期,地區的發展都需要石材,上海是衝積平原,本身基本不產石材,上海要城市發展,需要大量的石材,而松江地區的高聳石山,就成為距離最近,獲取最為方便便宜的石材產地。加之周邊擁有密集互通的水網,通過黃浦江可以直接水運,將石材順流運送到下遊的上海。
漸漸地,松江就成為重要的採石地區。清末民初,只要向官府交錢,或向山主租用,即可獲開山權,所以引起了濫採亂挖之風,松江佘山九峰附近的地貌被嚴重改變。
幾乎所有的松江山峰周邊,都被開採過石頭,留下了大量的採石坑,因為石山地下部分還有大量石材,所以挖完地面石頭之後,就會繼續向下挖掘,最後挖出了深坑,石山石材品質越好,深坑就挖得越深,民國後期大量先進挖掘工具的使用,讓挖掘深度不斷增加。除了採石深坑之外,松江地區也有一些深坑,是採土後形成的,主要是制磚、制瓦、制陶等挖土成坑。
歷史歲月,已經撫平了很多松江佘山附近較淺的坑洞,目前這個區域裡,還存在12個較大面積的深坑,甚至衛星地圖上也可以看的很清楚,它們分別是鳳凰山深坑、西佘山深坑、辰山深坑、盧山深坑、鍾賈山東1深坑、鍾賈山東2深坑、機山北深坑、機山南深坑、廟頭深坑、橫山東深坑、橫山北深坑和小崑山深坑。
所以目前松江地區,成為了上海地區深坑最多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最有坑」的地方,到了如今,有些深坑竟然變為了旅遊景點和熱門開發項目,當初挖坑取石頭的人們,一定沒有想到如此的情況。這些松江的深坑之中,橫山東深坑現在被開發成了知名的深坑酒店,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
盧山坑被開發成辰山植物園礦坑花園,佘山西深坑被紫園高級住宅區所圈入,廟頭深坑、小崑山深坑目前是大湖泊,鳳凰山深坑成為高爾夫球場裡的一個湖,鍾賈山深坑成為水杉森林裡的溼地公園等等,松江地區不少湖泊在地圖上,至今依然是標記為深坑或採石遺蹟。
松江的深坑出名,主要還是超級深坑酒店的出現,其他的十多個深坑,就算是老上海人,也應該不知道幾個。松江的深坑酒店,擁有地上2層,地下深坑有15層 (其中水面以下兩層),海拔負88米,酒店和深坑結合,給人很深刻的震撼感覺。
這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高級酒店,這裡最低點已經遠在海平面之下了,屬於人類建築工程的奇觀之一,當之無愧可以稱為坑中酒店, 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蹟」。
松江地區的一些小石山,就這樣被挖矮和挖成坑,部分甚至在地面上永遠地消失了。為了開挖深坑裡的石料,不少深坑邊緣留有下坑的坡道,方便向上拖運輸送,不過這些深坑,都面臨嚴峻的排水的問題,周邊河道距離都很近,如果遇到洪水或者颱風大雨等,深坑容易大量積水,以為深坑無法自行排水。
在這樣低於海平面的深坑裡,建造斷崖式瀑布容易,排水依然需要靠電力水泵提舉,如此循環改良深坑裡的水體質量。
目前較為著名的幾座採石形成的深坑,都是明清以後留下來的,解放後逐漸禁止和關停了,目前這些深坑成為松江地區獨特的地標景色。說不定你在佘山地區遊玩,無意間看到的某座湖泊,也許就是其中的一座深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