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條電影細節(我們問了一個刺客信條的資深玩家)
2023-07-03 17:30:52 2
文/奈落虎
自從去年12月刺客信條電影在國外上映,聽到的風評都是電影很糟糕,看不懂,敘事不清的評價,所以在去影院之前,一直對電影沒有抱多大的期待。因為遊改電影一直是電影界飽受詬病的一環。所以刺客信條系列難逃一劫也能接受了。
但是在觀影結束之後,我完全無法抑制心中的激動,從頭到尾,每一句臺詞,每個鏡頭,無一不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這部電影對於非遊戲玩家來說,是災難。對於輕度體驗玩家來說,更是災難。但是對於深度理解系列的玩家觀眾來說,絕對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宴。
非遊戲玩家對於電影的困惑和不滿多半在於理解不了角色的行為動機和臺詞,還有古代部分的歷史。以至於覺得整部電影就是部神神叨叨的動作片。而輕度體驗玩家的不滿來源,我想更多的是來源於「我玩過遊戲,都看不懂你這電影在叨叨啥,太糟蹋遊戲了。」所以我們來聊聊,影片中的那些梗。
首先是影片開場的斷指儀式
為什麼刺客要斷指?刺客的標誌:袖劍,在最早的版本是靠小拇指觸發後彈出的,你可以試試,當小拇指彎向掌心時,無名指是不是也會彎曲,無法伸直?而袖劍的刃正好是從無名指位置彈出的,所以切無名指不僅僅是對表示自己的信仰,也是為了刺殺行動中的實用性。因為如果不切除無名指,彈出的劍刃也會切割到無名指。
然而這個無比明顯的特徵,給予了刺客們的敵人很大的便利,只要把無名指缺失的人抓起來,百分之九十五肯定都是刺客。所以刺客大師阿泰爾在晚年的時候改進了袖劍,不用小拇指觸發,也就不用斷指。但是這項技術後來失傳。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由刺客大師埃齊奧的朋友:裡昂那多·達·文西改進。也就是和電影中古代劇情同一時代,影片中斷指的刺客,很有可能是最後斷指的一批刺客了吧,因為之後埃齊奧將袖劍的改進技術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的刺客組織。從此,斷指不再是刺客的標誌。
接下來,這個汽車掛飾的鏡頭,很簡單的就交代了前來抓捕男主和他父親的人是誰,也就是劇情中刺客組織的死對頭,聖殿騎士。
其實這一段劇情會讓忠實玩家有似曾相識的感受,因為遊戲系列的現代主角戴斯蒙,小時候也是生活在一個和電影相似農場中,農場是刺客組織的一個據點,從小接受刺客教育的戴斯蒙無法忍受這樣枯燥的生活,悄悄逃脫。和影片相似的是,戴斯蒙也有一個他無法理解的父親。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體驗玩家的觀影感受會非常差,因為這些背景設定,在遊戲中是輕描淡寫帶過的。如果沒認真看對話或者是忘記這個設定,在這裡也就完全感受不到電影與遊戲的關聯和相似。
接下來這個牢房的鏡頭也非常有意思,這些主角畫的畫,幾乎都是關於古代部分刺客的元素。
刺客的標誌:鷹,的爪子,宗教審判的火刑,光頭宗教審判官託克馬達。如果看過預告片,這滿牆的畫面無意會給予觀眾一次記憶同步的感受。
而這種,在監獄牆上亂畫的表現方式,也會引起玩家們的共鳴。因為在遊戲中戴斯蒙的前輩,同為刺客的16號實驗體,在受到出血效應折磨的時候,也在房間中畫出了各種各樣的關於他探索的祖先記憶奇怪圖像。
這裡可能算是電影的一個bug了,因為此時的男主角還沒有進入Animus探索祖先記憶,也就不會產生出血效應,不應該能畫出這些畫面。不過這個bug也無傷大雅,也許是為了表現「信條在你的血液中」這句臺詞吧。
接下來,又一個有意思的地方來了。電影中飽受觀眾們詬病的神神叨叨4人組,其實都和遊戲相關聯。
這位小鮮肉其實是在遊戲4代中,背叛刺客組織,後被愛德華肯威殺死並冒充其身份的鄧肯·沃波爾的後代。
而這位鬍子哥,則是刺客信條啟示錄中埃齊奧的好友尤瑟夫的後代。
這位亞裔則是唯一在遊戲中出現的中國刺客--邵君的後代。關於這點,後面還有相關佐證。
而這位黑人大哥,則是是巫術教聖多明各巫毒教領袖,巴蒂斯特的後代,這一點在影片中他自己也說了。這位巫師在背叛刺客組織後,在刺客信條3的DLC解放中,被南美刺客艾芙琳殺死
有趣的是,這4位金蘋果的守護者的祖輩,有兩位是背棄了刺客組織的,但是他們的後代依然堅守著刺客信條。在遊戲系列中,刺客和神殿騎士之前的關係也確實不僅僅是單純的對立關係,也有這樣的背叛和回歸。從這個人物設定來看,電影的編劇對於遊戲的基調把握得非常完美。
而影片這裡,黑人大哥慫恿主角跳下去,其實有兩層意思:1,檢驗主角是否真的是刺客後代,因為刺客後代都能使用信仰之躍。其次,在不知道主角是否會幫助聖殿騎士找到金蘋果的情況下,讓主角死掉無疑是最保險的做法。
之後隨著標誌性的鷹嘯進入古代劇情。關於這場戰鬥的背景,可能需要一點歐洲歷史知識才能更好的代入劇情。
電影劇情發生在古代1492年,這年基督教向穆斯林收復失地運動進入尾聲。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國王費迪南多二世的聯軍聯合徵討格拉納達王國,對格拉納達進行了長達8個月的圍城,這期間不論是聯軍還是格拉納達軍隊的士氣都在持續降低,所以影片中為了逼最後一任蘇丹布阿卜迪勒放棄抵抗,聯軍四處搜捕他的兒子作為人質以要挾其投降。在真實的歷史中,布阿卜迪勒與1491年11月放棄抵抗並籤訂契約。而影片中如何解讀這位蘇丹的投降,留給大家進影院探索吧。
隨後主角的出血效應表現也和遊戲一致,在現實世界中看到記憶中古代的幻想。
在研究室的桌子上,出現了遊戲中愛德華肯威的手統,以及埃齊奧在伊斯坦堡時期使用的炸彈。忠實玩家肯定一眼就能鎖定。
玻璃剪貼板上面出現了非常多關於主角血脈的信息
例如,在有照片的時代的雙排扣的刺客服裝,以及那個和俄羅斯刺客徽記相似的標記
補充了一部分主角血統線索。也就是說主角可能有近代俄羅斯刺客的血統。對於刺客血統的追溯也是系列經典元素了。從阿泰爾到埃齊奧;亦或是從愛德華到康納,一脈相承的刺客血統有可能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大洲,不同的陣營。這樣的元素回歸電影,對於粉絲來說是非常讓人興奮的。
隨後的古代追逐戲中,攀爬,跳躍,以及刺客在爬牆時士兵會用弓箭攻擊等等場面分分鐘能將玩家拉回遊戲的記憶中,因為這樣的遊戲體驗實在太難忘了。
而在下一個跳躍鏡頭中
主角跌入了一個在屋頂的鴿籠。在系列作品中,鴿子籠幾乎沒有缺席,要麼是主角領取刺殺任務的聯繫點,要麼是派遣手下刺客前往執行任務的聯絡點。看到這個屋頂的鴿子籠,估計老玩家都會會心一笑吧。
當然,有很多觀影者是衝著法鯊去看電影的而非刺客信條這個IP,所以影片中也給到了迷妹迷弟們一點點福利,在主角第一次體驗信仰之躍身體無法承受昏迷之後的這句臺詞,可能是非遊戲玩家最大的興奮點了。
i can't feel my legs
Me too。。。
好了回歸電影,下一個梗來自於臺詞中
這裡守衛大哥說刺客(assassin)這個詞的來源是Ḥashāshīn,電影的中文字幕寫的是,「嗑迷幻藥的人」。這裡其實透露了刺客信條中對於刺客設定的真實歷史參考原型,是中古時期活躍於阿富汗至敘利亞山區的一個穆斯林「異端」教派--哈薩辛教派,這個教派以秘密的暗殺聞名。以裏海南岸山區為根據地,中心設在阿拉莫提堡(意為「鷹窠」)。「阿薩辛派」在中國古籍中被稱為木剌夷,木羅夷或木乃奚。
為什麼翻譯為嗑迷幻藥的人呢?因為在這個教派的招納方式是,從山下抓年輕人上山,然後餵他們吃一種從大麻中提取的致幻劑,之後派美女陪伴,美酒美食相待。藥勁過去後,就問他們:你們剛才經歷的天堂,想去嗎?年輕人都說想,然後告訴他們:只要你們加入我們教派,進行暗殺任務,死後就能去那樣的天堂。所以這裡Ḥashāshīn這個詞的中文字幕翻譯為「嗑迷幻藥的人」。而阿薩辛組織最早的據點阿拉莫提,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為「鷹堡」也是刺客信條中,刺客的標誌動物「鷹」的來歷。
有趣的是,借鑑這個故事的不止是刺客信條系列,還有我們中國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山中老人霍山的原型,就是阿薩辛教派的哈桑·桑巴。影片後半部分動作戲對於遊戲元素的還原也非常令人滿意。例如這個高處雙重暗殺,
還有雙袖劍割喉割腹的刺殺動作,對於遊戲中埃齊奧的動作還原度也是非常高的。
隨後又是一個信息量非常大的場景。主角看到了自己各代祖先的幻象,並且這些幻象並不是記憶的一部分。除了阿圭拉之外,我們還能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
一是託馬斯·德·卡爾內隆,在《刺客信條 大革命》的開場中,就是他搶走了伊甸聖器之一的伊甸聖劍。
另外一位相信很多玩家都看出來了,是《刺客信條 大革命》的主角:阿爾諾·多裡安。這裡是我覺得電影最大的一個敗筆了,主角林奇瞬間接受了自己的刺客身份設定,並且讀出了刺客信條。也許是為了強調「刺客信條在血液之中」這個概念,所以主角激活刺客屬性後瞬間覺醒。相比遊戲歷代主角,顯得有些突兀了許多。在遊戲之中,血脈可以追溯和體驗記憶,但是不會這樣瞬間獲取所有先輩的記憶。而電影在沒交代的情況下這樣的憑空轉變,有些令人難以接受。
接下來幾位守護者挑選武器的場景也非常有意思。
分別選擇了海軍軍官的佩劍,利爪,和鞋刃。也就是和上文介紹的這幾位的祖先使用的武器相吻合。下一個鏡頭,又出現了繩鏢和寶劍。
這些對於細節的認真都展現出了影片對於遊戲的還原。
而最後一場刺殺戲,從場景氣氛,到鏡頭角度。都十分具有刺客信條一貫的宣傳片風格。那種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從容。可能作為非玩家粉絲看來,這一幕充滿了違和感。這麼大的一個跨國組織,竟然安保這麼差,有人被刺殺了竟然全場做鳥獸散,這真的是快要統領世界的聖殿騎士嗎?
最後這個樓頂俯瞰的鏡頭,也是刺客信條系列的經典鏡頭角度和運鏡風格。仿佛回到了佛羅倫斯,耳邊聽到了經典的Venice Rooftops
「希望這一切永遠不改變」
以上,刺客信條電影非常忠實的還原了遊戲的劇情風格、設定甚至是鏡頭角度和氣氛。主演法鯊也在採訪時提到,遊戲粉絲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對於遊戲的還原度很高。雖然敘事上有些問題,但我也試著拋開遊戲的設定去看這個故事,雖然會有疑惑但是依舊能理解劇情走向。
這是一部需要不斷的思考和觀察畫面的作品,如果你是一名資深刺客粉絲,那麼你會覺得這種氣質無比吸引。像吃了迷幻藥一樣的爽。如果你不是,那麼請認真看每一句臺詞,否則你會覺得臺詞裡的暗喻是莫名其妙,也請認真了解故事背景,否則你體會不了電影的劇情精妙。
其實不管電影拍得糟糕也罷,出彩也好,作為觀眾,牢記一句話:
萬事皆虛,萬物皆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