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4:52:06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
背景技術:
肝病的前期症狀:慢性B肝發病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嘔吐、腹痛、頭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稍微黃疸等等,不過這些症狀往往被B肝患者忽略,因而延誤治療。當病症進一步嚴重的時候(例如肝臟腫大、腹部積水、黃疸加劇等等),則有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和致命疾病,所以我們不應對稍微的B肝病症掉以輕心。急性B肝起病急,有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乏力、腹痛、肝區不適、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尿黃如濃茶水色,可出現皮膚、鞏膜黃染,伴有皮膚騷癢,大便有時呈灰白色,一般需2-4個月恢復。部分B肝患者肝功能正常後仍有口苦、肝區不適、腹脹等症狀。根據是否出現黃疸,可分為急性黃疸型B肝和急性無黃疸型B肝。急性黃疸型B肝病情較急性無黃疸型B肝稍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本中藥具有疏肝化瘀,補氣化溼、清熱解毒的作用,治療肝病初期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三稜14-16、文竹根14-16、丹參14-16、白朮14-16、香附14-16、茯苓14-16、佛手14-16、丁癸草10-12、鬱金 10-12 、柴胡 14-16、太子參 18-20、甘草 14-16。所述的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三稜15、文竹根15、丹參15、白朮15、香附15、獲茶15、佛手15、丁癸草11、鬱金11、柴胡15、太子參19、甘草15。用法與用量:日服I帖,煎水分2至3次服完。一般30天為I療程,一般服用2-3個療程即可。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具有疏肝化瘀,破血行氣,補氣化溼、清熱解毒的作用,治療肝病初期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有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克)為:三稜15、文竹根15、丹參15、白朮15、香附15、茯苓15、佛手15、丁癸草11、鬱金11、柴胡15、太子參19、甘草15。用法與用量:日服I帖,煎水分2至3次服完。一般30天為I療程,一般服用2-3個療程即可。
典型病例
孫某,18歲2010年5月,出現明顯的肝區疼痛、噁心、厭食、面色黃染、肝區疼痛,全身乏力無神,嘔吐的症狀。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肝病初期。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日服I帖,煎水分2次服完。服一個月後,轉氨酶等各項肝功能指標明顯好轉並轉為正常,兩個後肝功能恢復正常,三個月以後,徹底治癒康復。沈某,女,35歲,2008年2月份出現肝區不適,胸悶、乏力、腰腿酸軟、小便黃,診斷為肝病初期,經介紹,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日服I帖,煎水分2次服完。服半個月後,轉氨酶等各項肝功能指標明顯好轉並轉為正常,I個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兩個月以後,徹底治癒康復。張某,男45歲2010年8月,感覺乏力、噁心、食慾減退、睡眠不好、腹脹伴尿黃,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肝炎,轉氨酶高達2000u/L。當地醫院給與保肝、降酶等對症治療,病情好轉後停藥。後來因病情復發,治療無效,經朋友介紹,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日服I帖,煎水分2次服完。服用30天後,患者自覺乏力減輕,食慾明顯增加,無任何不良反應。兩個月後乏力、厭食等症狀全部消失,食慾旺盛,飲食量增加I倍,顏面開始出現紅潤,有光澤,睡眠較好。轉氨酶等各項肝功能指標明顯好轉並轉為正常,後服10劑藥鞏固,定期隨訪無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 三稜14-16、文竹根14-16、丹參14-16、白朮14-16、香附14-16、茯苓14-16、佛手14-16、丁癸草 10-12、鬱金 10-12、柴胡 14-16、太子參 18-20、甘草 14-16。
2.根據權利 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三稜15、文竹根15、丹參15、白朮15、香附15、獲茶15、佛手15、丁癸草11、鬱金11、柴胡15、太子參19、甘草1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病初期的中藥,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三稜14-16、文竹根14-16、丹參14-16、白朮14-16、香附14-16、茯苓14-16、佛手14-16、丁癸草10-12、鬱金10-12、柴胡14-16、太子參18-20、甘草14-16。本發明的中藥用於治療肝病初期,具有疏肝化瘀,補氣化溼、清熱解毒的作用,治療肝病初期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16GK103071114SQ2013100074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李世柱 申請人:李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