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油發動機點火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3:41:06 2
專利名稱:一種汽油發動機點火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適用於汽油發動機的點火裝置。
目前,在我國國產汽油機或汽車上使用的機械式點火器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隨發動機轉數的升高,在火花塞積炭和汙染情況下,次級點火能量明顯減少,不利於燃料充分燃燒,必須經常維護保養,而且使用貴重金屬白金。近幾年開始使用的進口或國產電子點火器,雖然,有生火率高、點火迅速等優點,但是,技術難度大、安裝不便,不易維修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克服上述點火器的缺點,提供一種易起動、運轉平穩、容易安裝和維修、使用壽命長、節省燃料的電晶體斷、接電點火器。
本實用新型是以下方式實現的;當安裝在凸輪的分缸碟透光位置處於光電感應部位時,紅外線發射管傳輸電信號,通過電晶體放大電路使點火線圈斷流,接通火花塞的次級線圈輸出高壓電,火花塞產生火花,點燃混合氣,使發動機處於工作狀態。
當分缸碟的遮光位置處於光電感應部位時,與上述情況相反,通過電晶體放大電路接通點火線圈初級電流,次級無輸出,火花塞無火花。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在
圖1中 1.殼體 2.大功率三極體(BG4) 3.電源線 4.光電感應器插頭 5.光電頭 6.分缸碟 7.光電感應座 8.凸輪 9.固定螺釘 10.散熱片 11.信號傳輸線。
在圖2中Ⅰ為光電頭5的線路部分,Ⅱ為控制器線路部分,T為電火線圈、K為點火開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點火器是凸輪8上安裝的分缸碟6和光電感應座7上的光電頭5通過信號傳輸線10、光電感應器插頭4聯接控制器1所組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當凸輪8上安裝的分缸碟6和透光位置處於光電感應部位時,光電頭5的發光二極體D1發射紅外線信號傳輸給光電二極體D2,D2接受信號後通過電源供給控制器1的BG1基極電流,此時,BG1、BG2導通,BG3、BG4截止,點火線圈斷流,次級高壓輸出,火花塞產生火花,點燃氣缸內的混合氣。
當分缸碟6的遮光位置處於光電感應部位時,與上述情況相反,此時,光電頭5的D1發射紅外線被遮住、D2不工作,接通D2的線路上無電流,BG1、BG2截止,同時,BG3、BG4導通,接通點火線圈初級電流,次級無輸出,火花塞無火花。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殼體1用固定螺釘9安裝在高壓線包外側,光電感應座7上安裝的光電頭5通過信號傳輸線10、光電感應插頭4接通殼體1內的控制器線路。殼體1內的控制器線路通過電源線3接通電源,大功率三極體2(BG4)通過散熱片10進行散熱,光電頭5是由發光二極體D1和光電二極體D2所組成,分缸碟6的分缸缺口的數量等於所用發動機氣缸的數量,如四缸發動機用四個缺口,六缸發動機用六個缺口,其電子原件和殼體1內安裝線路板的電路包括A、電源供給,由12V蓄電池和點火開關K、二極體D4、電容C1串聯構成。
B、信號發生器,由發光二極體D1、光電二極體D2並聯構成;C、電流放大,由三極體BG1、BG2聯接電阻R3、R5、R4、R6構成。
D、點火線圈接、斷電,由三極體BG3聯接電阻R8、R9以及大功率三極體BG4構成;
E、光發二極體穩壓供給,由二極體D3聯接電阻R1、R2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者經過一年多的試用效果表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油發動機點火器具有點火可靠性高、點火能量大、氣缸內的混合氣體燃燒充分、節省燃料、易起動、運轉平穩、對北方冬季寒冷氣候和南方夏季潮溼氣候的適應性強、點火時間短等特點,同時,具有結構簡單,裝卸維修方便、造價低,易推廣應用、節省貴重金屬等優點。
權利要求一種汽油發動機點火器,它包括殼體1、殼體內裝有的線路板和電子原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點火器是由凸輪8上安裝的分缸碟6和光電感應座7上安裝的光電頭5通過信號傳輸線10、光電感應器插頭4聯接殼體1內的控制器線路所組成,其電子原件和殼體1內安裝的線路板的電路包括;A、電源供給,由12V蓄電池和點火開關K、二極體D4、電容C1串聯構成;B、信號發生器,由發光二極體D1、光電二極體D2並聯構成;C、電流放大,由二極體BG1、BG2聯接電阻R3、R5R4、R6構成;D、點火線圈接、斷電,由三極體BG3聯接電阻R8、R9以及大功率三極體BG4構成;E、發光二極體穩壓供給,由二極體D3聯接電阻R1、R2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汽油發動機提供了一種點火器,適用於汽油發動機的點火。其特點是由凸輪8上安裝的分缸碟6和光電感應座7上的光電頭5起到光電控制作用,電輸入信號通過電晶體放大電路放大,並在火花塞產生高壓電火花,燃燒氣缸內的混合氣體。本實用新型具有點火可靠性高、點火能量大、混合氣體燃燒充分、節省燃料、易起動、運轉平穩,造價低,裝卸方便等優點,可廣泛用於汽車汽油發動機和其它汽油發動機。
文檔編號F02P7/00GK2130936SQ9220368
公開日1993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199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1992年3月2日
發明者姜文哲 申請人:姜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