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噴嘴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7:58:31 2
專利名稱:可調噴嘴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噴咀部件,尤其是指一種能隨時調整流體噴射方向的噴咀。
液體射流噴霧是表面處理、塗裝技術及相關工程技術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工藝過程。射流噴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噴溼、洗滌、噴淋、脫脂、磷化、水幕隔熱及除塵淨化等場合。
液體射流噴霧都離不開一個關鍵部件-噴咀,流體從噴咀中噴出時,其霧的形狀及噴射的角度應滿足不同的工藝要求,而霧的形狀取決於噴咀中噴咀頭部的構造,為適應各種工藝,應及時調整所用的噴咀。在現有的噴咀中,其噴咀頭部大多是固定的,因而在調整時,只能通過更換整個噴咀來實現,並且其噴射角度也不能變,比較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使用方便、效果好的可調噴咀。
其主要技術方案包括噴咀座及連接在噴咀座內的噴咀,在噴咀座內有一球形內腔,在噴咀上有一個與噴咀座的球形內腔配合的噴咀球部,噴咀的另一端為噴咀頭部,噴咀內有從噴咀球部至噴咀頭部貫通的通道,該貫通通道位於噴咀球部的部分為一個橫截面較大的內腔,在位於噴咀頭部的部位為一個橫截面較小的柱形通道;其中,柱形通道的外端可以為一段橫截面逐漸變為扁圓形、並逐漸變小的弧形通道,在噴咀頭部的外端設置一個與該弧形通道連通的V形口;或者將該柱形通道的外端製成一段橫截面逐漸變大的喇叭形通道,在噴咀球部的內腔內設置一個與該內腔配合的螺旋體,在螺旋體上有起通道作用的螺旋形槽;噴咀可利用螺母與噴咀座相互連接,在噴咀座上有一個用於將噴咀座固定在噴管上的夾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噴咀與噴咀座利用球形面相互配合,使用時,可使噴咀在噴咀座內任意轉動,調整噴咀的噴射角度,以滿足不同的工藝要求;其次,噴咀與噴咀座利用螺母相互連接,需要更換時,拆下螺母,將不同形狀的噴咀的噴咀球部置於噴咀座內的球形內腔內,再擰緊螺母即可,比較方便;另外,所用的噴咀結構比較合理,可噴射出各種形狀的霧,如環形霧、扁圓形霧等,適用於各種不同零件的加工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一種噴咀的結構圖。
圖3為另一種噴咀的結構圖。
圖4為螺旋體結構圖。
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如圖所示在噴咀座3的一端連接一夾子5,用於將噴咀固定在噴管上,另一端的外表面有螺紋,內部為一個球形內腔,在噴咀1的一端有一個可以與該球形內腔相互配合的噴咀球部6,噴咀1的另一端為噴咀頭部9,噴咀1利用螺母2連接在噴咀座3上。在噴咀1內有一個從噴咀球部6至噴咀頭部9的貫通通道,該通道位於噴咀球部6的部位為一個橫截面較大的內腔,其位於噴咀頭部的部位為一個橫截面較小的柱形通道10,如圖2所示。柱形通道10的外端可以是橫截面逐漸變小、並逐漸變為扁圓形的弧形通道7,並在噴咀頭部9的外端形成一與之相通的V形口8,這樣噴出的流體就成扁圓形的霧;或者,也可以是橫截面逐漸變大的喇叭形通道11,當採用喇叭形通道11時,其噴咀球部6的內腔內應放置一個螺旋體12,在該螺旋體12上均布兩條螺旋形槽13,該螺旋形槽13與噴咀球部6的內壁配合,形成兩條通道,以使液體射流成旋轉狀噴出,這種旋轉狀的射流在喇叭形通道處噴出時,可形成環形的霧。
權利要求1.可調噴咀,包括噴咀座(3)及連接在噴咀座(3)內的噴咀(1),其特徵是在噴咀座(3)內有一球形內腔,在噴咀(1)上有一個與噴咀座(3)的球形內腔配合的噴咀球部(6),噴咀(1)的另一端為噴咀頭部(9),噴咀(1)內有從噴咀球部(3)至噴咀頭部(9)的貫通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咀,其特徵是貫通通道位於噴咀球部(6)的部分為一個橫截面較大的內腔,在位於噴咀頭部(9)的部位為一個橫截面較小的柱形通道(1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咀,其特徵是噴咀(1)內的柱形通道(10)的外端為一段橫截面逐漸變為扁圓形、並逐漸變小的弧形通道(7),在噴咀頭部(9)的外端有一個與該弧形通道連通的V形口(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噴咀,其特徵是噴咀(1)內的柱形通道(10)的外端為一段橫截面逐漸變大的喇叭形通道(11),在噴咀球部(3)的內腔內有一個與該內腔配合的螺旋體(12),在螺旋體(12)上有起通道作用的螺旋形槽(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咀,其特徵是噴咀(1)利用螺母(2)與噴咀座(3)相互連接,在噴咀座(3)上有一個用於將噴咀座(3)固定在噴管(4)上的夾子(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噴嘴部件,尤其是一種能隨時調整流體噴射方向的噴嘴。該噴嘴包括噴嘴座及連接在噴嘴座內的噴嘴,在噴嘴座內有一球形內腔,在噴嘴上有一個與噴嘴座的球形內腔配合的噴嘴球部,噴嘴的另一端為噴嘴頭部,噴嘴內有從噴嘴球部至噴嘴頭部貫通的通道,該貫通通道位於噴嘴球部的部分為一個橫截面較大的內腔,在位於噴嘴頭部的部位為一個橫截面較小的柱形通道。將本裝置用於塗裝工程等場合時,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B05B1/02GK2413797SQ00219850
公開日2001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31日
發明者徐復昌 申請人:徐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