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2:41:21 1

本申請涉及一種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並且更具體地,涉及這樣的一種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可以利用作為構成後組合燈的光源模塊的一個光源而實現具有兩種圖案的發光圖像。
背景技術:
用於車輛的後組合燈安裝於車輛的後部。後組合燈包括尾燈、剎車燈和轉向信號燈,所述尾燈在倒擋時打開,所述剎車燈在制動時打開。
應用後組合燈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所述後組合燈將壽命延長並且光效率較高的發光二極體(LED)用作光源。如圖1所示,傳統後組合燈的光源模塊10包括LED光源11、PCB基板12、反射板13以及光漫射透鏡14,PCB基板12控制至LED光源11的電流的供應,反射板13將發射自LED光源11的光向外透鏡21反射,光漫射透鏡14設置在反射板13的前方,以漫射來自LED光源11的光。
但是,傳統光源模塊10配置為將反射板13設置於LED光源11的前方。因而,這樣的問題在於包括LED光源11和外透鏡21的光學系統的整體尺寸會增加,從而降低了設計上的自由程度,增加了重量,進而增加了其製造成本。
另外,傳統光源模塊10將發射自LED光源11的光轉換為簡單的發光圖像,例如點、線或面。此時,由於可視性較低,從而需要增加LED光源11的數量以提高可視性,因此會導致高製造成本。
圖2A至圖2C顯示了通過傳統光源模塊10實現的發光圖像。圖2A顯示了多點形式的發光圖像31,圖2B顯示了線形式的發光圖像32,圖2C顯示了面形式的發光圖像33。
另外,傳統光源模塊具有下述問題:如果其具有單一光源,則只能夠實現一種圖案圖像,從而無法滿足消費者要求對發光圖像的多種 設計的需求。所以,為了實現具有多個圖案的發光圖像,需要增加光源的數量,從而增加了製造成本和重量,並且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燈的尺寸。
上述內容僅旨在幫助理解本申請的背景,並不旨在意為本申請落入對本領域技術人員已公知的現有技術的範圍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考慮在相關技術中發生的上述問題而提出,並且本發明構思的一方面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通過一個光源而實現具有兩種不同圖案的發光圖像,因此實現了對發光圖像的多種設計,並且提高了可銷售性。
本發明構思的另一方面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當光源關閉時,其能夠通過形成由光集中度和氣相沉積而引起的隱藏效果而實現邊框圖像,因此提供了燈的改進的效果。
而本發明構思的另一方面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能夠通過一個光源而實現兩種圖案的發光圖像,因此除了顯著減小了燈的尺寸外,也降低了製造成本和重量。
本發明構思的另一方面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無需額外的反射器設置於光源的前方,因此除了實現成本節約外,也減小了光學系統的尺寸和重量。
根據本發明構思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包括一個LED光源;PCB基板,其控制至LED光源的電流的供應;主圖案膜,其分層設置於PCB基板上,並具有形成於所述主圖案膜上的第一光學突起;所述第一光學突起使用LED光源的光實現具有特定圖案的第一發光圖像;光學樹脂,其分層設置於主圖案膜上,並且均勻地將LED光源的光傳輸為遍布整個主圖案膜;次圖案膜,其分層設置於光學樹脂上,並具有形成於所述次圖案膜上的第二光學突起;所述第二光學突起實現與第一發光圖像不同的第二發光圖像。
光源模塊可以進一步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插入於PCB基板和主圖案膜之間。當LED光源打開時,反射膜將向後散射的LED光源的光向前反射。當LED光源關閉時,反射膜實現氣相沉積的隱藏效果。
光源模塊可以進一步包括形成於主圖案膜和反射膜之間的空氣層。所述空氣層增加穿透主圖案膜的LED光源的光的反射率,並且增加光效率,因此增強了第一發光圖像的銳利度。
光源模塊可以進一步包括邊框,所述邊框沿著光學樹脂的邊緣整體聯接,而當LED光源關閉時,所述邊框與反射膜一起,經由氣相沉積的作用而實現邊框圖像。
第一光學突起和第二光學突起可以彼此指向不同方向,並且可以以相對方向突出。
主圖案膜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聯接:第一光學突起向著反射膜突出。第二光學突起向著燈的外透鏡突出,使得第二光學突起可以接觸在次圖案膜和外透鏡之間的空氣層。
在第一光學突起的指向方向和第二光學突起的指向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以小於90度,以實現通過將第一發光圖像與第二發光圖像疊加而形成的發光圖像,或實現通過將第一發光圖像與第二發光圖像交叉而形成的發光圖像。
輸出自LED光源的光的輻射方向可以分別地垂直於第一光學突起的指向方向和第二光學突起的指向方向,以實現通過第一發光圖像與第二發光圖像疊加而形成的發光圖像,或實現通過第一發光圖像與第二發光圖像交叉而形成的發光圖像。
光源模塊可以經由支架而安裝至燈殼體,並且燈殼體可以固定地安裝至車體。
光源模塊可以具有撓性板形狀,所述撓性板形狀具有彎曲表面。
從上文描述顯而易見,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的優勢在於,通過一個光源而實現具有兩種不同圖案的第一和第二發光圖像,因此實現對發光圖像的多種設計,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提高可銷售性。
另外,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的優勢還在於,當光源關閉時,通過反射膜和邊框,經由形成由氣相沉積引起的隱藏效果,而能夠實現邊框圖像,因此提供燈的進一步改進的豐富效果。
另外,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的優勢還在於,可以通過一個光源而實現兩種圖案的發光圖像,因此除了顯著降低了燈的尺寸外,也降低了製造成本和重量。
另外,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的優勢還在於,沒有額外的反射器設置在光源的前方,因此減小了包括光源和透鏡的光學系統的整體尺寸,進而提高了設計的自由程度並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下文結合附圖所呈現的詳細描述將會更為清楚地理解本申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徵以及優點,在這些附圖中:
圖1為顯示了傳統的用於車輛的後組合燈的光源模塊的示圖。
圖2A至圖2C為顯示了通過傳統光源模塊實現的發光圖像的示圖。
圖3為顯示了根據本申請的用於車輛的後組合燈的光源模塊的示圖。
圖4和圖5為顯示了根據本申請的主圖案膜和次圖案膜的示圖。
圖6為顯示了通過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而實現的第一發光圖像和第二發光圖像的示圖。
圖7為顯示了通過使用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的後組合燈而實現的圖像的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對根據本發明構思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進行描述。
如圖3至圖7所示,根據本申請的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50包括一個LED光源51、PCB基板52、主圖案膜53、光學樹脂54以及次圖案膜55。PCB基板52控制至LED光源51的電流的供應。主圖案膜53分層設置於PCB基板52上,並具有形成於主圖案膜53上的第一光學突起53a。第一光學突起53a使用LED光源51的光實現具有特定圖案的第一發光圖像61。光學樹脂54分層設置於主圖案膜53上,並且均勻地將LED光源51的光傳輸為遍布主圖案膜53的整個截面。次圖案膜55分層設置於光學樹脂54上,並具有形成於次圖案膜55上的第二光學突起55a。第二光學突起55a實現與第一發光圖像61不同的第二發光圖像62。
LED光源51的第一端部電連接至PCB基板52,而LED光源51的第二端部面對外透鏡所在的前方。具體地,第一端部設置於形成在主圖案膜53上的第一光學突起53a的一側,而第二端部設置於光學樹脂54中。
光學樹脂54為用於將來自LED光源51的光傳輸向主圖案膜53的介質。這使得將發射自LED光源51的光引至主圖案膜53的第一光學突起53a,從而提高了光效率。
光學樹脂54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紫外線(UV)固化樹脂,但並不限於此。
本申請的光源模塊50進一步包括反射膜56,反射膜56插入於PCB基板52和主圖案膜53之間。當LED光源51打開時,反射膜56將向後散射的LED光源51的光向前反射,並且當LED光源51關閉時,實現氣相沉積的隱藏效果。
反射膜56為用於增加光反射效率的鋁沉積反射膜。當LED光源51打開時,反射膜56用於將穿透主圖案膜53並向後散射的LED光源51的光向前反射。相反,當LED光源51關閉時,反射膜56實現氣相沉積的隱藏效果,因此提供了燈的改進的效率。
發射自LED光源51的大部分光由主圖案膜53的第一光學突起53a反射為輸出至外透鏡,所述外透鏡設置於燈的前側。然而,一些光可能沒有由第一光學突起53a反射,而可能散射至PCB基板52所在的後部。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反射膜56用於將向後散射的LED光源51的光再次反射向主圖案膜53的第一光學突起53a。
即,根據本申請的反射膜56用於將散射至PCB基板52所在後部的LED光源51的光再次反射向主圖案膜53的第一光學突起53a,因此相當程度地減小了由於光的散射而引起的光學損耗,額外獲得光量,並且進而顯著提高燈的光效率。
另外,當LED光源51關閉時,反射膜56實現氣相沉積的隱藏效果,因此有助於提供燈的豐富效果。
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50具有彎曲為彎曲表面的撓性板形狀。此時,次圖案膜55用於保護光學樹脂54,並且保持光學樹脂54彎曲為彎曲表面的形狀。
另外,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50進一步包括空氣層57,空氣層57形成於主圖案膜53和反射膜56之間。空氣層57增加穿透主圖案膜53的LED光源51的光的反射率,進而增加光效率並且增強第一發光圖像61的銳利度。
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50可以進一步包括邊框58,邊框58沿著光學樹脂54的邊緣整體聯接。當LED光源51關閉時,邊框58與反射膜56一起經由氣相沉積的作用而形成邊框圖像。
當LED光源51關閉時,邊框58與反射膜56一起通過氣相沉積的作用而沿著燈的邊緣形成邊框圖像,因此提供燈的進一步改進的豐富效果。
根據本申請,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一光學突起53a的指向方向M1與第二光學突起55a的指向方向M2不同。另外,光學突起53a和55a的突出方向彼此相反。這樣可以利用彼此堆疊的主圖案膜53和次圖案膜55,使用一個LED光源51而實現兩種不同種類的第一發光圖像61和第二發光圖像62。
更具體地,主圖案膜53以這樣的方式聯接:第一光學突起53a向著反射膜56突出。次圖案膜55以這樣的方式聯接:第二光學突起55a向著燈的外透鏡突出,使得第二光學突起55a與在次圖案膜56和外透鏡之間的空氣層接觸。
由於第二光學突起55a也與空氣層接觸,所以增加了穿透次圖案膜55的LED光源51的光的光效率,進而也顯著提高了第二發光圖像62的銳利度。
如圖6和圖7所示,為了實現通過將第一發光圖像61和第二發光圖像62疊加而形成的發光圖像,或實現通過將第一發光圖像61和第二發光圖像62交叉而形成的發光圖像,第一光學突起53a的指向方向M1和第二光學突起55a的指向方向M2之間的角度α可以小於90度。另外,從LED光源51輸出的光的輻射角度M3分別地垂直於第一光學突起53a的指向方向M1和第二光學突起55a的指向方向M2。
將如上所述配置的根據本申請的光源模塊50經由支架而安裝至燈殼體,並且將燈殼體固定地安裝至車體。
如上所述,本申請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通過一個 光源而實現具有兩種不同圖案的第一和第二發光圖像,因此實現對於發光圖像的多種設計,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提高可銷售性。
另外,本申請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當光源關閉時,通過反射膜和邊框,經由形成由氣相沉積引起的隱藏效果,而能夠實現邊框圖像,因此提供了燈的進一步改進的豐富效果。
另外,本申請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中能夠通過一個光源而實現兩種圖案的發光圖像,因此除了顯著地減小了燈的尺寸外,也降低了製造成本和重量。
另外,本申請提供用於車輛的燈的光源模塊,其配置為使得無需額外的反射器設置在光源的前方,因此減小了包括光源和透鏡的光學系統的整體尺寸,進而提高了設計的自由程度,減小了重量,並且另外實現了成本的節約。
儘管出於說明的目的已公開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各種修改、增加和刪減是可能的,並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中所公開的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