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及其培育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5:30:21 1
專利名稱: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及其培育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農作物雜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 米穗及其培育技術。
背景技術:
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於玉米、棉花等作物以及某些果樹上的花粉直感現象 己逐步被人類發現並加以利用。所謂花粉直感又稱當代顯性,即有性雜交當代 所結的種子或果實表現出花粉供體(父本)性狀的現象。例如,玉米黃色胚乳 為顯性性狀,以黃粒玉米的花粉對白粒玉米進行授粉,在母本植株上就能結出 黃色胚乳的籽粒,當代就顯示出父本的顯性性狀,據此可直接將雜交粒與母本 自交粒區分開來。此外,以非甜質玉米植株的花粉給甜質植株授粉,當代種子
就表現為非甜質;以非糯性植株的花粉給糯性植株的雌花授粉,當代種子就表 現為非糯性;利用高油玉米品種為普通玉米品種授粉,普通玉米當代籽粒的含 油量即可顯著提高,等等。
眾所周知,人類利用玉米的途徑除了傳統的作為糧食、飼料外,現代工業 已將玉米作為生物能源、紡織原料等加以綜合開發利用,衍生產品眾多。在利 用花粉直感效應方面,人們將高油玉米品種與普通玉米品種混種,利用高油玉 米作為父本,給作為母本的普通玉米授粉,在保持或提高普通玉米產量的同時, 顯著提高普通玉米的籽粒含油量,實現玉米生產的優質高產。
在雜交水稻、棉花、玉米等雜交作物的育種科研與制種生產中已廣泛應用 人工授粉技術,但檢索發現,對於已有數千年栽培歷史並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 農作物的玉米,人類應用具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和玉米胚乳顏色的花粉直感效應原理,培育出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用於消費和收藏的利
用方式至今尚屬空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應用具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和玉 米胚乳顏色的花粉直感效應原理,培育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為人 類的食品藝術增光添彩,為世界藝術品寶庫和傳媒大家族充實新成員,豐富和美 化人們的生活,同時創立藝術化玉米穗生產技術體系,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提供 技術支撐與發展動力。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結構如附圖所示。根據成行(片)種植或盆栽 玉米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實施方案。
一、在成行(片)種植玉米的情況下,當某色品種的植株上玉米穗臨近吐 絲前採取隔離措施,首先用能夠阻隔花粉的隔離袋(如紙袋、布袋等)包裹玉 米穗,然後在玉米穗吐絲前後適宜授粉的最佳時期內,將植株去雄或者用隔離 袋包裹植株的雄穗不讓花粉散出,並在田間設置屏障物(如塑料薄膜罩)臨時 將經過處理的植株與周邊未經處理的植株隔離,使屏障物內的玉米穗處於空氣 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接著,取下包裹玉米穗的隔離袋並剝開苞葉, 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事先收集備用),按預定字樣或圖案給穗 軸上不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隨即合上苞葉並再用隔離袋包裹已授粉 的玉米穗。若植株留有雄穗,再去掉包裹雄穗的隔離袋。最後撤走屏障物以恢 復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環境。
另一種方案有別於上述方案之處是已包裹隔離袋的玉米穗一旦吐絲,在 確保其處於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下,在適宜授粉的最佳時期內,取 下或打開玉米穗外的隔離袋,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按預定字樣或圖案給穗尖上不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然後再用隔離袋包裹已授粉 的玉米穗。
不論採用上述何種方案,待玉米穗授粉後經過受精過程,籽粒灌漿充實形 成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後,視產品用途確定採收適期。若作為藝術 食品或傳媒食品用於鮮食,應根據授粉日期、品種、天氣狀況等因素掌握適期 採收,這樣既能鑑賞玉米穗顯示的豔麗文字或圖案,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有益 的信息,又能享用其最佳風味;若作為長久保存的傳媒與藝術品收藏,應等藝 術化玉米穗完全成熟後採收,隨即曬乾或烘乾,並進行防蛀、防黴處理,確保 能夠長期收藏與鑑賞。
二、在盆栽玉米的情況下,當某色品種的植株上玉米穗臨近吐絲前採取隔 離措施,首先將該植株去雄或者用隔離袋包裹植株的雄穗不讓花粉散出,然後 連盆將植株移至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在玉米穗吐絲前後適宜授 粉的最佳時期內,剝開苞葉,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事先收集備 用),按預定字樣或圖案給穗軸上不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之後合上 苞葉並用隔離袋包裹已授粉的玉米穗。另一種方案是,將經過去雄或雄穗被隔 離袋包裹的植株連盆移至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待玉米穗吐絲後, 在適宜授粉的最佳時期內,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按預定字樣或 圖案給穗尖上不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然後用隔離袋包裹已授粉的玉 米穗。若植株留有雄穗,再去掉包裹雄穗的隔離袋。最後,將盆栽植株移至原 來的生長環境中培育,待籽粒灌漿充實並顯示文字或圖案後,按藝術化玉米穗 的預定用途適時採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打破了玉米傳統利用模式的束縛,揭示了玉米被人類栽培利用以來所忽視卻潛在而特有的藝術與傳媒價值,開闢了人類開發利用玉米的新領域。
2、 本發明產品的誕生,為人類的食品藝術增光添彩,為世界藝術品寶庫和傳媒 大家族增添了新成員,豐富和美化人們的生活,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顯示文字 的多個藝術化玉米穗可組合顯示對聯、詩歌、廣告語、名言警句等;顯示各類圖
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可拼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巻供人欣賞。甜或糯的新鮮藝術化
玉米穗可供高檔賓館、餐館製作特色食品,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成熟的藝術化 玉米穗具有鑑賞、傳媒與收藏價值,經防蛀、防黴處理後供應工藝美術品與旅遊 用品市場,並能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瞄準國際市場出LJ創匯,因此具有極 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3、 本發明產品的生產過程後期無需施用農藥,易使產品達到無公害食品甚至綠 色食品的標準,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4、 本發明產品的生產適宜於現有的玉米種植區域,取材極為廣泛,投資低廉見 效快,生產工藝流程易於掌握,適宜於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將成為一項新興的 農業產業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因此,需要吸納大量具有一定文化與藝術修養 的勞動者,受過教育或培訓的輕度殘疾人士 (如聾啞人)亦可吸納從業,從而有 效地緩解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為和諧社會建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附圖是本發明產品的結構示意圖(立體),其中的標記號分別表示如下 [l]花絲;[2]籽粒灌漿後顯示的文字或圖案;[3]苞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在成片種植的情況下,當鹿苑白糯玉米植株上玉米穗臨近吐絲前,將某一區域內相鄰的IO棵左右植株去雄,並用能夠阻隔花粉的紙袋(隔離袋)逐個包 裹這些植株的玉米穗,然後在這些玉米穗吐絲前後一周內,用塑料薄膜罩作為 屏障物臨時罩住這一區域,使被罩住的玉米穗處於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 環境中,同時田間作業人員也置身其中。緊接著,逐個取下紙袋並剝開苞葉, 用事先收集的黃色玉米品種蘇195的存活花粉,按"豐收"字樣給穗軸上不同 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然後用母本自交系鹿苑白糯玉米的存活花粉授予 穗軸上尚未授粉的花絲(注意隔離兩類分別授予不同品種花粉的花絲,以防串粉 混雜),隨即合上苞葉並再用紙袋包裹已授粉的玉米穗,最後撤走塑料薄膜罩。 待玉米穗授粉後經過受精過程,籽粒灌漿充實並顯示黃色"豐收"字樣後根據 預定用途適時採收。 實施例二
在某品種玉米盆栽的情況下,當植株上玉米穗臨近吐絲前,將植株去雄, 然後連盆將植株移至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在玉米穗吐絲前後一
周內剝開苞葉,用鹿苑紅糯玉米的存活花粉按"I LOVE YOU"字樣給穗軸上不 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注意隔離防止花粉粘到該穗其它花絲上),隨即 合上苞葉並套上紙袋(隔離袋)包裹全穗。最後,將盆栽植株移至原來的生長 環境中培育,待玉米穗上籽粒灌漿充實並顯示"I LOVE YOU"凸字後按預定用 途適時採收。
權利要求
1、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其特徵在於應用具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和玉米胚乳顏色的花粉直感效應原理培育而成,具有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性,既能作為兼具鑑賞與傳媒功能的特色食品,又能作為綜合鑑賞、傳媒與收藏功能於一體的藝術品。
2、 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培育技術,其特徵在於以具有針對性 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為手段,以玉米胚乳顏色的花粉直感效應原理為依、託。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藝術化玉米穗培育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具 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的第一種授粉方案為當某色品種的植株上玉米 穗處於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在吐絲前後適宜授粉的最佳時期內, 剝開苞葉,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事先收集備用),按預定字樣或 圖案給穗軸上不同部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隨即合上苞葉並用能夠阻隔花 粉的隔離袋包裹已授粉的玉米穗。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藝術化玉米穗培育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具 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的第二種授粉方案為當某色品種的植株上玉米 穗處於空氣中沒有玉米花粉飛揚的環境中,待玉米穗吐絲後適宜授粉的最佳時 期內,選用適宜顏色玉米品種的存活花粉,按預定字樣或圖案給穗尖上不同部 位的花絲有針對性地授粉,然後用能夠阻隔花粉的隔離袋包裹己授粉的玉米穗。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藝術化玉米穗培育技術,其特徵在於應用具有 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完成授粉的玉米穗,經過受精過程後,籽粒灌漿充實 所形成的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其採收適期按照產品用途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農作物雜交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及其培育技術,它是在應用具有針對性的人工精準授粉技術和玉米胚乳顏色的花粉直感效應原理基礎上,培育形成顯示文字或圖案的藝術化玉米穗,既能作為兼具鑑賞與傳媒功能的特色食品,為人類的食品藝術增光添彩,又能作為綜合鑑賞、傳媒與收藏功能於一體的藝術品,為世界藝術品寶庫和傳媒大家族充實新成員,豐富和美化人們的生活。本發明產品適宜於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將成為一項新興的農業產業,需要吸納大量具有一定文化與藝術修養的勞動者,受過教育或培訓的輕度殘疾人士(如聾啞人)亦可吸納從業,從而有效地緩解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為和諧社會建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檔編號B44C5/06GK101536677SQ200910029750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8日
發明者施建達 申請人:施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