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直機專用機械手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23:26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成型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直機專用機械手。
背景技術:
金屬管狀工件在製造的過程中因為製作的精準度不足,或是在搬運的過程中因為外力造成管材工件彎折,而使得管材工件外形不平直,而影響組裝或實際運用,因此需要重新對工件修整,以便後續使用。目前市場上都是利用滾直機,通過滾直機上滾直模對管材的擠壓達到矯正的目的,然而現有滾直機都是通過人工手動上下料,自動化程度低,不利於實現規模化、自動化生產,且由於上料或下料過程中工具機仍在高速運轉中,因此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危害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滾直機專用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滾直機專用機械手,包括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第三安裝座及控制系統,所述第一安裝座與第二安裝座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安裝座上設有第一驅動氣缸驅動第一安裝座上下移動,所述第二安裝座與第三安裝座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安裝座上設有第二驅動氣缸,用於驅動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構成的整體左右移動,所述第一安裝座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所述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結構相同、動作同步,且皆由氣缸和機械爪構成,所述氣缸用於實現機械爪的夾持與鬆開動作,所述第一驅動氣缸、第二驅動氣缸及氣缸皆與控制系統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實現了對待滾直管材的自動上下料,較現有技術,節約了人力成本,自動化程度高,極大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確保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A、上料段;B、滾直段;C、下料段;1、第二機械手;2、氣缸;3、機械爪;4、第一安裝座;5、第一機械手;6、第二驅動氣缸;7、第二安裝座;8、第三安裝座;9、第一驅動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和圖2,一種滾直機專用機械手,包括第一安裝座4、第二安裝座7、第三安裝座8及控制系統,所述第一安裝座4與第二安裝座7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安裝座7上設有第一驅動氣缸9驅動第一安裝座4上下移動,所述第二安裝座7與第三安裝座8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安裝座8上設有第二驅動氣缸6,用於驅動第一安裝座4和第二安裝座7構成的整體左右移動,所述第一安裝座4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所述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結構相同、動作同步,且皆由氣缸2和機械爪3構成,所述氣缸2用於實現機械爪3的夾持與鬆開動作,所述第一驅動氣缸9、第二驅動氣缸6及氣缸2皆與控制系統電性連接。
滾直作業時,通過控制系統預先的設定(此時第一機械手5位於上料段的正上方,第二機械手1位於滾直段的正上方),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在第一驅動氣缸9的作用下,隨第一安裝座4向下移動至指定位置,隨即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上的氣缸同時動作,此時第一機械手5上的機械爪3將上料段待滾直的管材一夾緊,第二機械手1上的機械爪3將滾直段滾直完成的管材二夾緊,接著第一驅動氣缸9驅動第一安裝座4向上移動歸位,緊接著第二驅動氣缸6驅動第一安裝座4隨第二安裝座7沿第三安裝座8上的軌道向右移動至指定位置,此時第一機械手5位於滾直段的正上方,第二機械手1位於下料段的正上方,隨即第一驅動氣缸9再次動作,驅動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隨第一安裝座4向下移動至指定位置,隨後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上的機械爪3分別在相應氣缸2的驅動下鬆開,與此同時第一機械手5將管材一上料至滾直段,第二機械手1將管材二下料至下料段,即完成一次上下料,緊接著第一機械手5和第二機械手1分別返回至上料段和滾直段的位置,等待下一次上下料,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對待滾直管材的自動上下料,較現有技術,節約了人力成本,自動化程度高,極大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確保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上述附圖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術上的改變,都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專利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