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0:37:36 2
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包括一多點觸控系統,多點觸控系統包括顯示裝置、紅外影像交互系統,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包括一檢測用戶是否在進行觸摸操作的雷射掃描系統,雷射掃描系統包括一字線性雷射器和一紅外攝像頭;紅外攝像頭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顯示裝置;一字線性雷射器照射方向朝向顯示裝置的顯示屏,紅外攝像頭朝向顯示屏。原有的紅外影像交互系統掃描精度很低,無法實現觸摸功能。本技術則提供更高的掃描精度,能夠滿足觸摸功能要求。
【專利說明】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觸摸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數字告示的革命性突破,是在系統中引入「互動」的概念和元素,才真正實現了數字告示本質的提升。觸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廣泛地使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遇到帶有有觸控功能的產品,而且比率還不低;在一些大型商場,冷不丁地,就會發現自己正在向一塊屏幕走近,而原因不過是因為屏幕或安裝或嵌入了攝像頭。
[0003]互動觸摸技術進入數字標牌行業是對標牌產品的豐富和應用領域的擴充,由原來單一的顯示轉變為查詢、感應等人機互動方面,並預計傳統的數字標牌在2-3年內將開始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互動能力的大型觸控螢幕系統。如何能讓用戶獲得很好的人機互動和機機交互的體驗,這就是互動觸控技術不斷追求和突破的。目前採用陣列式紅外燈和攝像頭進行紅外影像交互是一種常見的人機互動形式,但這種交互形式往往由於檢測範圍過大,而導致檢測精度不高,無法實現很好的觸摸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包括一多點觸控系統,所述多點觸控系統包括顯示裝置、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其特徵在於,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包括一檢測用戶是否在進行觸摸操作的雷射掃描系統,雷射掃描系統包括一字線性雷射器和一紅外攝像頭;
[0007]所述紅外攝像頭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所述顯示裝置;
[0008]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照射方向朝向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所述紅外攝像頭朝向所述顯示屏。
[0009]原有的紅外影像交互系統掃描精度很低,無法實現觸摸功能。本技術則提供更高的掃描精度,能夠滿足觸摸功能要求。
[0010]還包括一支架,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通過一掃描動作機構連接在所述支架上。
[0011]所述掃描動作機構包括電動機,和與所述電動機聯動的往復擺動部件,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固定在所述往復擺動部件上。以使一字線性雷射器在掃描範圍往復擺動掃描。
[0012]一字線性雷射器所發出的線性雷射束,在所述顯示屏上的寬度為I?10cm。
[0013]所述顯示裝置採用投影機,所述投影機的投射口朝向一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作為所述顯示屏;所述投影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
[0014]所述顯示屏可以是所述投影機向幕布、桌面、牆面中的任意平面介質上投影成的顯示屏。從而可以實現可攜式投影,隨時隨地任意方位,無需另設投影幕布就可以實現投影的目的。
[0015]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所述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設置在位於所述透明視窗的內側,所述透明視窗作為所述顯示屏。本實用新型採用透明視窗作為投影屏幕,無需另設投影屏幕,就可實現投影目的。
[0016]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所述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反射塗層,所述反射塗層設置在位於所述透明視窗的內側,所述透明視窗作為所述顯示屏幕。
[0017]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所述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磨砂層,所述磨砂層設置在位於所述透明視窗的內側,所述透明視窗作為所述顯示屏。
[0018]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使使用者更自由地在顯示界面上和數字內容交互,擺脫了「滑鼠+鍵盤」的傳統人機互動方式,模糊了物理和虛擬世界之間的邊線,只要用手指輕輕觸摸投影區域,就可以實現多點或單點觸摸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1]參照圖1,米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包括一多點觸控系統,多點觸控系統包括顯示裝置、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其特徵在於,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包括一檢測用戶是否在進行觸摸操作的雷射掃描系統,雷射掃描系統包括一字線性雷射器3和一紅外攝像頭2 ;紅外攝像頭2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顯示裝置;一字線性雷射器3照射方向朝向顯示裝置的顯示屏4,紅外攝像頭2朝向顯示屏4。原有的紅外影像交互系統掃描精度很低,無法實現觸摸功能。本技術則提供更高的掃描精度,能夠滿足觸摸功能要求。
[0022]還包括一支架,一字線性雷射器通過一掃描動作機構連接在支架上。掃描動作機構包括電動機,和與電動機聯動的往復擺動部件,一字線性雷射器固定在往復擺動部件上。以精確一字線性雷射器的掃描範圍。
[0023]一字線性雷射器所發出的線性雷射束,在顯示屏上的寬度為I?10cm。
[0024]顯示裝置採用投影機1,投影機I的投射口朝向一投影屏幕,投影屏幕作為顯示屏;投影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微型處理器系統。顯示屏可以是投影機向幕布、桌面、牆面中的任意平面介質上投影成的顯示屏。從而可以實現可攜式投影,隨時隨地任意方位,無需另設投影幕布就可以實現投影的目的。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反射膜,反射膜設置在位於透明視窗的內側,透明視窗作為顯示屏。本實用新型採用透明視窗作為投影屏幕,無需另設投影屏幕,就可實現投影目的。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反射塗層,反射塗層設置在位於透明視窗的內側,透明視窗作為顯示屏幕。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磨砂層,磨砂層設置在位於透明視窗的內側,透明視窗作為顯示屏。[0025]投影機採用雷射投影儀,雷射投影儀包括紅色雷射光源、綠色雷射光源、藍色雷射光源。用於產生紅、綠、藍三色光。雷射投影儀還包括一光調製器,光調製器採用矽基液晶(LC0S)。以減小體積,降低能耗。光調製器與雷射投影儀的投射透鏡組件之間,存在用於固定光調製器的結構物,該結構物與光調製器的接觸面形成開口面,並且該結構物與光調製器的接觸面塗有暗紅色粗糙塗層。暗紅色粗糙塗層吸收綠光、藍光,可以削弱屏幕周圍形成的藍色光暈。雷射投影儀還包括一光束整形器,光束整形器為一複眼透鏡,複眼透鏡的表面有以矩陣形式排列的透鏡體,光束整形器位於雷射光源與物鏡之間。以使雷射光源射出的光束髮散,並轉換成光調製器的有效區域的形狀。
[0026]有益效果: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使使用者更自由地在顯示界面上和數字內容交互,擺脫了「滑鼠+鍵盤」的傳統人機互動方式,模糊了物理和虛擬世界之間的邊線,只要用手指輕輕觸摸投影區域,就可以實現多點或單點觸摸操作。
[002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包括一多點觸控系統,所述多點觸控系統包括顯示裝置、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紅外影像交互系統包括一檢測用戶是否在進行觸摸操作的雷射掃描系統,雷射掃描系統包括一字線性雷射器和一紅外攝像頭; 所述紅外攝像頭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所述顯示裝置; 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照射方向朝向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所述紅外攝像頭朝向所述顯示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雷射掃描系統還包括一支架,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通過一掃描動作機構連接在所述支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掃描動作機構包括電動機,和與所述電動機聯動的往復擺動部件,所述一字線性雷射器固定在所述往復擺動部件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裝置是投影機,所述投影機的投射口朝向一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作為所述顯示屏;所述投影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屏是所述投影機向幕布、桌面、牆面中的任意平面介質上投影成的顯示屏。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採用一字線性雷射掃描系統的人機互動多點觸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一透明視窗,至少位於上部的所述透明視窗上側鋪設有一層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設置在位於所述透明視窗的內側,所述透明視窗作為所述顯示屏。
【文檔編號】G06F3/042GK203812214SQ201320777915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陳河江 申請人:上海禾木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