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4:18:41 1
專利名稱: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尤其與一種腳踏車的車架防震結構有關。
習用的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如
圖1所示,一般車架是由一上管11、一下管12、一座管13、一後上叉14及一後下叉15等金屬管材通過接頭焊接而成。當該車架裝配於腳踏車上騎乘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時,車輪會將顛簸震動所產生的作用力向上傳遞至車架處,因車架是由金屬材料與金屬材料之間硬對硬的組合,該震動力道無從消釋,故騎車者會感受到較強的震動力量。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加裝有避震器的腳踏車,雖具有消震作用,但因該避震器構造複雜,不僅增加了腳踏車重量,也會大幅度增加製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它能有效地消除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騎乘時所承受的顛簸震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由上管、下管、座管、後上叉、後下叉等組成,其中,上管、下管、座管、後上叉、後下叉可個別或同時設計成兩段式,在兩段金屬管材之間充填以一吸震襯墊,並在該吸震襯墊表面覆蓋一具有補強作用的包覆層。當受到凹凸不平的地面對車輪的顛簸震動力時,通過吸震襯墊發揮緩衝、消震功效,達到防震目的。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由以下方案來進一步達到當兩段金屬管材為空心管材時,可將兩段空心金屬管材相接處端部適當長度的管材進行縮管,並在縮管部表面周緣上設置預定數目的定位槽,將各補強元件(如鋼條)一一嵌設卡掣在定位槽中,使不致脫離定位,將該縮管部置入模中,用射出成型或充填成型方式充填一適當厚度的吸震襯墊,通過該方式可將兩段空心金屬管材固結為一體。利用吸震襯墊的緩衝、消震作用,達到防震目的。
可在包覆層內壁設置預定數目的凹凸面或凹凸點以增加包覆層與吸震襯墊間的結合能力。
當兩段金屬管材為實心管材時,可將一段端部設置有一凸出部,而對應的一段設置有一凹槽部,在將凸出部與凹槽部銜接配合前將一吸震襯墊充填其間。通過該方式,可將兩段實心管材固結為一體,利用吸震襯墊的緩衝消震作用達到防震目的。
本實用新型因為只需在車架各個兩段式金屬管材的兩段間充填入吸震材料,即可達到消震目的,所以結構特別簡單實用,便於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是習用腳踏車車架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軸向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顯示補強元件安置狀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平面軸向剖視圖。
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包含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後上叉14及後下叉15等,其中,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後下叉14及後下叉15可個別或同時設計成兩段式,見圖2、3,兩金屬管材的兩端相接處即縮管部經縮管後,直徑變小,其表面周緣上設置了預定數目的定位槽311,將補強元件32(如鋼條)一一嵌設卡掣在該縮管部31周邊的定位槽311中,使不致脫離定位,起連結兩段金屬管材的作用。當各補強元件32安置定位完畢後,將其置入模中,在該縮管部31處用射出成型或充填成型方式充填一適當厚度的吸震襯墊33,該吸震襯墊不僅將各補強元件32包覆其內,也可使兩段金屬管材間通過充塞入的吸震材料產生適當的間隔。最後在吸震襯墊33表面上再覆蓋一具補強作用的包覆層34。如為增進包覆層34與吸震襯墊33彼此間的結合能力,可在包覆層34內壁設置預定數目的凹凸面或凹凸點,使包覆層34與吸震襯墊33可穩固地結合為一體,避免出現相對滑移現象。
請參閱圖5,本實用新型也適用於車架2上各金屬管材臨近接合端處的實心金屬管材41,即將實心管41設計成兩段式,一段管材端部設置有一凸出部42,而對應的一段管材端部設置有一凹槽部43,在將凸出部42與凹槽部43銜接配合前須在其間充填一吸震襯墊44,再用插銷45將兩者固結,並在其表面包覆一層包覆層46,使之穩固地結合為一體,無脫開之虞。
權利要求1.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包含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後上叉(14)、後下叉(15),其特徵在於各金屬管材個別設計成兩段式,在兩段管材之間充填入一吸震襯墊(33),再在該吸震襯墊(33)表面上覆蓋一層具有補強作用的包覆層(3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各金屬管材同時設計成兩段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兩段金屬管材為空心管材,將兩段空心金屬管材相接處端部適當長度的管材進行縮管,並在縮管部(31)表面周緣上設置預定數目的定位槽(311),將各補強元件(32)一一嵌設卡掣在定位槽(311)中,使不致脫離定位,將該縮管部(31)置入模中,用射出成型方式充填一適當厚度的吸震襯墊(3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用填充成型方式充填一適當厚度的吸震襯墊(3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補強元件為鋼條。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包覆層(34)內壁設置預定數目的凹凸面以增加包覆層(34)與吸震襯墊(33)間的結合能力。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包覆層(34)內壁設置預定數目的凹凸點。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徵在於兩段金屬管材為實心管材,將一段端部設置有一凸出部(42),而對應的一段設置有一凹槽部(43),在將凸出部(42)與凹槽部(43)銜接配合前將一吸震襯墊(33)充填其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踏車的車架結構,包括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後上叉14、後下叉15等,其中,各金屬管材可個別或同時設計成兩段式,在兩段金屬管材間充填一吸震襯墊33,並以一定方式將兩段金屬管材固結起來,再在吸震襯墊33表面覆蓋一層具補強作用的包覆層34,使結合成穩固的一體。車輪所受的絕大部分震動力將為吸震襯墊33所吸收、阻隔,使騎乘者不易感受到猛烈震動,提高舒適感。
文檔編號B62K3/00GK2250898SQ9521187
公開日1997年4月2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1995年5月24日
發明者沈文振 申請人:廈門新凱複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