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4:51:06
專利名稱: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材料領域,尤其是一種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
背景技術:
[0002]鋼筋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關係到結構的承載力、耐久性、防火性等性能,在建築施工中,進行梁、柱、樓板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澆築時,為了使鋼筋鋼筋保護層保持一定的厚度,確保鋼筋在工程結構中的承載能力,往往會用到墊塊,澆築時,墊塊位於鋼筋與模板之間並與模板保持設定的距離。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上述墊塊分為用於支撐鋼筋的下部的平面模板的平面墊塊及用於支撐鋼筋側面模板的側面墊塊。[0003]隨著建築行業的迅猛發展,平面墊塊的結構及形態已經相對較為成熟,但是側面墊塊的結構相對較為單一,其中專利號為022201912的中國專利公開的鋼筋鋼筋保護層墊塊就是側面墊塊的一種,該墊塊整體呈車輪輪轂形,其中間具有圓孔,周向上具有一開口, 使用時,將該墊塊的開口對準鋼筋並推入,鋼筋進入所述開口後被夾緊固定。上述結構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卻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由於其是靠夾緊鋼筋來與鋼筋配合的,因此必須採用彈性材料,實際生產中用到的材料為塑料,而塑料自身的強度及壽命均是有限的,這對於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矗立的建築物來說顯然不合適,另外,仍是由於塑料自身強度的問題,施工過程中,墊塊被震碎、壓碎的情況時有發生,墊塊一旦遭到破壞,則相應位置處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勢必無法保證;再者,塑料與混凝土之間的結合力有限,因此澆築的混凝土凝固後,墊塊與混凝土的結合處往往會由於應力、熱脹冷縮等原因而出現縫隙,空氣中的氧氣、水分等經過這些縫隙進入建築物牆體後勢必會腐蝕鋼筋,加劇鋼筋的老化,這對建築物牆體的強度顯然是極為不利的;最後,一個工程中往往會有數百上千的墊塊需要安裝,而上述墊塊在與鋼筋結合時需要用力一推,這顯然會增加操作者的勞動強度,降低施工效率。[0004]專利號為012399744的中國專利公開的鋼筋鋼筋保護層墊塊是側面墊塊的另一種,該墊塊的主體為錐臺或稜台體,主體的頂面上設有弧形溝槽,另外,其底面與溝槽槽底之間的二分之一處設有鐵絲穿孔,鐵絲穿孔與弧形溝槽互相垂直,使用時,將所述弧形溝槽對應鋼筋處,通過在鐵絲穿孔中穿入鐵絲來將墊塊綁紮在鋼筋上從而固定。該墊塊由於是採用綁紮的固定方式,因此可採用混凝土材料,從而不存在塑料墊塊的強度低、與混凝土的結合性差的問題,但是,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綁紮的固定方式進一步增加了勞動者的勞動強度,降低了施工效率。[0005]總的來說,目前的建築墊塊在使用時均存在安裝費力及安裝效率低的問題。發明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以解決現有的側面墊塊的安裝費力及安裝效率低的問題。[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包括基體,基體上設有供鋼筋沿鋼筋的徑向進入的進口通道以及與所述進口通道相連通的鋼筋容納槽,所述鋼筋容納槽為貫通基體的前、後側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鋼筋容納槽的槽壁上設有用於頂壓鋼筋的鋼筋頂壓面,基體的左側表面或右側表面上設有兩個以上用於頂壓對應的模板以與所述鋼筋頂壓面配合限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的頂壓結構,所述頂壓結構從上向下依次分布,所述基體上在相鄰的兩頂壓結構之間具有凹部,基體上還設有使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容納槽下方的配重部。[0008]基體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臂部以及連接在橫臂部左端並向下延伸的支撐部,橫臂部的右端設有向下延伸的擋沿,所述鋼筋容納槽由該擋沿與支撐部圍成,所述頂壓結構位於支撐部的左側表面上且從上向下延伸,頂壓結構位於支撐部的右側表面上,所述配重部與支撐部連接且從與支撐部連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向右下方彎折,進口通道由配重部與擋沿一起圍成。[0009]所述基體由混凝土構成。[0010]所述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的正下方處。[0011]所述頂壓結構為沿基體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兩條以上稜狀結構,當該該墊塊通過其鋼筋容納槽掛在鋼筋上時,每條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均位於同一圓弧面上且距鋼筋支撐面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的距離相等。[0012]基體的布設有所述稜狀結構的側面為圓弧面,所述稜狀結構由在基體的對應側面上挖槽後形成,相鄰兩頂壓結構之間的凹部由挖出的槽形成。[0013]鋼筋頂壓面為圓弧面,該圓弧面與所述的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所在的圓弧的中心線共線。[0014]頂壓結構為沿基體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兩條稜狀結構,該兩條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和鋼筋支撐面的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位於等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其中鋼筋支撐面的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位於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兩條腰的交點上。[0015]基體的布設有所述稜狀結構的側面為圓弧面,所述稜狀結構由在基體的對應側面上挖槽後形成,相鄰兩頂壓結構之間的凹部由挖出的槽形成。[0016]鋼筋頂壓面為圓弧面或者與頂壓結構平行的平面。[0017]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具有基體,基體上設有所述的進口通道、鋼筋容納槽及配重部,鋼筋容納槽的槽口向下且配重部使得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下方,因此在使用時可通過所述鋼筋容納槽將該建築墊塊掛在對應的橫向鋼筋上,在安裝時,使對應的橫向鋼筋沿徑向通過所述入口通道進入鋼筋容納槽,由於是採用鉤掛的方式,因此入口通道及鋼筋容納槽均不需與鋼筋之間有其它的夾持力,換言之,鋼筋在經過入口通道進入鋼筋容納槽的過程中均與建築墊塊之間間隙配合,不存在任何阻力,從而可大大降低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於配重部使得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下方,因此在鋼筋進入鋼筋容納槽之後,建築墊塊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可靠的掛在鋼筋上並保持其頂壓結構朝向外側模板,當受到模板的壓力後,在模板的壓力下自動擺正,使得頂壓結構頂壓對應的模板,鋼筋頂壓面頂壓對應的鋼筋,通過設定該建築墊塊的頂壓結構與鋼筋頂壓面之間在對應位置處的距離便可以精確的保證各處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從而還可以提高鋼筋保護層的質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不僅可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精確,而且解決了現有的側面墊塊的安裝費力及安裝效率低的問題。
[0018]圖[0019]圖[0020]圖[0021]圖[0022]圖[0023]圖[0024]圖[0025]圖[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1 2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1 3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2 4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3 5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4 6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5 7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6 8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7 9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的使用狀態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建築墊塊採用混凝土材質的基體,基體的外輪廓大致呈圓弧形,其包括橫臂部11,橫臂部11從左向右延伸,其右端設有向下延伸的擋沿12,使用該建築墊塊時,可通過橫臂部11 將其搭在對應的橫向鋼筋21上;橫臂部11的左端連接有支撐部13,支撐部13與橫臂部11 為一體式結構且逐漸向下延伸,支撐部13的左側(外側)具有用於頂壓對應模板22的頂壓結構13-1,支撐部的右側(內側)設有用於壓在鋼筋上的鋼筋頂壓面13-2,本實施例中,頂壓結構13-1為設在支撐部左側的、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稜狀結構,所述稜狀結構有三個,三個稜狀結構從上向下依次間隔設置且它們用於頂壓模板的部位分布在同一個圓弧面上,該圓弧面與鋼筋頂壓面同中心線,相鄰兩稜狀結構之間形成一個凹部,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稜狀結構是由在基體的左側表面上挖槽後形成的,相鄰兩稜狀結構之間的凹部由挖出的槽形成;鋼筋頂壓面13-2均為向左鼓起的圓弧面,當將該建築墊塊裝上對應的鋼筋並安裝完模板後,該建築墊塊通過其相鄰的兩個稜狀結構頂壓模板,通過其鋼筋頂壓面的對應部位頂壓鋼筋,此時對應的兩稜狀結構的與模板接觸的部位到鋼筋頂壓面的與鋼筋接觸的部位之間的距離相等,另外,由於三個稜狀結構從上向下依次間隔設置且它們用於頂壓模板的部位分布在同一個圓弧面上,該圓弧面與鋼筋頂壓面同中心線,因此可以保證支撐部13在位於模板和對應的鋼筋之間時,即使是在建築墊塊在豎直平面內發生轉動的情況下也可保證模板與鋼筋之間的距離始終相等,將頂壓結構13-1和鋼筋頂壓面13-2之間的距離(半徑差)設置的與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相等,則可較為精確的保證鋼筋保護層在各處的厚度相等,支撐部13與擋沿12配合圍成一個開口向下的鋼筋容納槽14,使用時,可使鋼筋位於該鋼筋容納槽14中,從而防止橫臂部11在搭上鋼筋後從左方或右方滑落,需要注意的是,鋼筋容納槽14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應大於對應的鋼筋的直徑,從而保證鋼筋容納槽14的槽壁與對應的鋼筋之間間隙配合;支撐部13的下端連接有配重部15,配重部15從與支撐部13連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向右下方延伸並使得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14的下方,本實施例中,配重部15的尾端(遠離支撐部的一端)與橫臂部11的右端平齊,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14的正下方處,由於配重部15的存在,當該建築墊塊通過其橫臂部11及鋼筋容納槽14掛上對應的鋼筋時,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保證豎立狀態,一方面可避免從鋼筋上翻落,另一方面可使得頂壓結構朝向左方,當受到來自左方的模板的壓力時,自然的通過其頂壓結構頂壓模板,通過其鋼筋頂壓面頂壓鋼筋,墊在鋼筋和模板之間;另外,配重部15的尾端(遠離支撐部的一端)與擋沿12的下端面一起圍成供鋼筋進入的入口通道16,當使用該建築墊塊時,可將該入口通道16面向鋼筋,然後向右一送便可使鋼筋進入鋼筋容納槽14,實現對該建築墊塊的安裝,需要指出的是,該入口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對應的鋼筋的直徑,這樣可以使鋼筋在經過入口通道的過程中與擋沿及配重部的對應側面之間間隙配合,不受任何阻力,從而可減輕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由該建築墊塊的工作原理可知,該建築墊塊僅能用於橫向鋼筋上,然而在施工的過程中,鋼筋均是橫向和豎向交叉設置的,但是設置建築墊塊時,僅需保證單位面積內的墊塊數量即可,因此僅與橫向鋼筋配合完全能夠滿足施工的要求。[0028]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區別僅在於,本實施例中的建築墊塊的配重部15的尾端向右凸出於橫臂部11的右端。[0029]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3,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區別僅在於,本實施例中的頂壓結構13-1有兩個,當將該建築墊塊安裝在鋼筋上之後,該兩頂壓結構與模板接觸的部位和鋼筋頂壓面與鋼筋接觸的部位分布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上,其中鋼筋頂壓面13-2的與鋼筋接觸的部位分布在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兩個腰的交點處,此種情況下,將該等腰三角形的高設為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即可。[0030]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4,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區別僅在於,本實施例中的建築墊塊的鋼筋頂壓面13-2為豎直的平面,該建築墊塊使用時可自動在模板的作用下自動繞鋼筋翻轉找正,從而滿足混凝土厚度要求。[0031]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5,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區別僅在於,本實施例中的建築墊塊的配重部15的尾端向右凸出於橫臂部11的右端。[0032]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6,如圖7所示,與上述實施例3相比,本實施例中的基體的外輪廓大致呈長方體形,基體上的入口通道16的進口開口向下且入口通道位於鋼筋容納槽14的左側,鋼筋容納槽的右側槽壁構成鋼筋頂壓面13-2, 基體的右側表面上設有頂壓結構13-1,頂壓結構有兩個,仍然採用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稜狀結構,安裝時,將入口通道的進口對準橫向鋼筋的上方,在人力的幫扶下使該建築墊塊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使得鋼筋進入鋼筋容納槽即可,配重部15使的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下方,從而可避免其其從鋼筋上翻落;此處需要指出的是,通過設定鋼筋容納槽的深度,還可以將鋼筋容納槽的左側槽壁設為鋼筋頂壓面,將基體的左側表面設為頂壓結構。[0033]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7,如圖8所示,與上述實施例 3相比,本實施例中的基體的外輪廓大致呈長方體形,基體上的入口通道16的進口開口向上且入口通道位於鋼筋容納槽14的左側,鋼筋容納槽14的右側槽壁形成鋼筋頂壓面13-2, 基體的右側表面上設有頂壓結構13-1,頂壓結構有兩個,仍然採用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稜狀結構;安裝時,僅需使所述入口通道的進口對準橫向鋼筋的下方,然後向上一送、一推便可使得鋼筋進入鋼筋容納槽,配重部15使得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下方,由於配重部的作用,該建築墊塊不會從鋼筋上翻落。[0034]本實用新型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的實施例8,如圖9所示,與上述實施例 I相比,本實施例中的支撐部13的左側表面分為位於上部的豎直平面和連接於豎直平面下側邊緣的斜面,該斜面13-3從與所述豎直平面連接的一側起始逐漸向右下方傾斜延伸, 頂壓結構13-1仍然採用稜狀結構,稜狀結構由在所述豎直平面上挖槽後形成,挖出的槽形成相鄰兩稜狀結構之間的凹部;配重部15的左側面為與上述斜面13-3共面的斜面,支撐部13的左側的斜面的設置直接減輕了配重部的負擔,從而可相應的減小配重部的體積及重量,一方面可節省製作該建築墊塊的物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減小建築墊塊整體的重量,減輕勞動者的勞動強度。[0035]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的建築墊塊還可以由塑料或金屬製成;所述頂壓結構還可以為設在基體對應位置處的臺狀或點狀結構;述建築墊塊只需保證重心在鋼筋容納槽下方即可,可不必位於鋼筋容納槽的正下方。
權利要求1.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包括基體,基體上設有供鋼筋沿鋼筋的徑向進入的進口通道以及與所述進口通道相連通的鋼筋容納槽,所述鋼筋容納槽為貫通基體的前、後側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鋼筋容納槽的槽壁上設有用於頂壓鋼筋的鋼筋頂壓面,基體的左側表面或右側表面上設有兩個以上用於頂壓對應的模板以與所述鋼筋頂壓面配合限定鋼筋保護層厚度的頂壓結構,所述頂壓結構從上向下依次分布,所述基體上在相鄰的兩頂壓結構之間具有凹部,基體上還設有使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容納槽下方的配重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基體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臂部以及連接在橫臂部左端並向下延伸的支撐部,橫臂部的右端設有向下延伸的擋沿,所述鋼筋容納槽由該擋沿與支撐部圍成,所述頂壓結構位於支撐部的左側表面上且從上向下延伸,頂壓結構位於支撐部的右側表面上,所述配重部與支撐部連接且從與支撐部連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向右下方彎折,進口通道由配重部與擋沿一起圍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基體由混凝土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鋼筋容納槽的正下方處。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所述頂壓結構為沿基體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兩條以上稜狀結構,當該該墊塊通過其鋼筋容納槽掛在鋼筋上時,每條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均位於同一圓弧面上且距鋼筋支撐面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的距離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基體的布設有所述稜狀結構的側面為圓弧面,所述稜狀結構由在基體的對應側面上挖槽後形成,相鄰兩頂壓結構之間的凹部由挖出的槽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鋼筋頂壓面為圓弧面,該圓弧面與所述的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所在的圓弧的中心線共線。
8.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頂壓結構為沿基體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兩條稜狀結構,該兩條稜狀結構的用於支撐模板的部分和鋼筋支撐面的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位於等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其中鋼筋支撐面的用於支撐鋼筋的部分位於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兩條腰的交點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基體的布設有所述稜狀結構的側面為圓弧面,所述稜狀結構由在基體的對應側面上挖槽後形成,相鄰兩頂壓結構之間的凹部由挖出的槽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其特徵在於,鋼筋頂壓面為圓弧面或者與頂壓結構平行的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材料領域,尤其是一種橫向鋼筋用鉤掛式建築墊塊。建築墊塊包括基體,基體上設有供鋼筋沿鋼筋的徑向進入的進口通道以及與進口通道相連通的鋼筋容納槽,鋼筋容納槽為貫通基體的前、後側表面的通槽且槽口向下,鋼筋容納槽的槽壁上設有用於頂壓鋼筋的鋼筋頂壓面,基體的左側表面或右側表面上設有兩個以上用於頂壓對應的模板以與鋼筋頂壓面配合限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的頂壓結構,頂壓結構從上向下依次分布,基體上在相鄰的兩頂壓結構之間具有凹部,基體上還設有使該建築墊塊的重心位於容納槽下方的配重部;本實用新型的建築墊塊不僅可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精確,而且解決了現有的側面墊塊的安裝費力及安裝效率低的問題。
文檔編號E04C5/20GK202809997SQ20122044105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日
發明者朱曉龍, 朱清德, 王保軍, 丁寶慶 申請人:朱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