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軸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8 10:44:16 1
樞軸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樞軸裝置,其包括有一個樞轉片及一個軸件,樞轉片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及一個復位端,限位端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軸件樞設於樞轉片,軸件形成有一個樞轉段、一個限位段及一個復位段,限位段及復位段分別位於樞轉段的兩側,限位段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第二限位凸緣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第一限位凸緣,軸件於復位段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及一個第二凸輪,第一凸輪與樞轉片能夠同步相對軸件轉動,第二凸輪與軸件能夠同步轉動,因樞轉片的兩端分別形成有限位端及復位端,使樞軸裝置以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成限制角度及自動復位的功效。
【專利說明】樞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揭示一種樞軸,尤指一種裝設於電子產品的樞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也日益增加,為了能夠在出門之後仍可以隨時獲得信息,開始有越來越多人不僅攜帶智能型手機出門,還會攜帶平板型計算機,甚至攜帶筆記型計算機才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使筆記型計算機的屏幕及鍵盤能夠相對轉動,樞軸是連接屏幕及鍵盤的必要組件,平板型計算機亦具有專用的外接鍵盤,鍵盤本身即能夠相對平板型計算機樞轉,樞軸除了必須要堅固耐用以外,為使筆記型計算機或平板型計算機方便使用,還必須具備有限制角度及自動回復原位的功能,使屏幕僅能夠在特定角度之間相對鍵盤轉動,並使屏幕在即將蓋合在鍵盤上時,自動回彈至適當的位置。
[0003]然而,為使樞軸達到限制角度及自動回復原位的功能,則必須在樞軸上加裝額外的組件,造成樞軸的體積及重量增加,進而導致最終生產的產品體積大且重量重,並不符合現代人為方便長時間攜帶而希望電子產品能夠輕量化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樞軸裝置,其以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成限制角度及自動復位的目的。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主要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樞軸裝置,其包括有:
[0007]一個樞轉片,該樞轉片包括有一個連接部及一個樞接部,該樞轉片的樞接部位於該樞轉片連接部的一側,該樞轉片的樞接部還具有一個虛擬樞轉軸及一個包覆片,該樞接部於包覆片靠近該虛擬樞轉軸的一側形成有一個樞轉空間,該包覆片沿該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及一個復位端,該包覆片於該限位端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該第一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外延伸,該第一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該包覆片於該復位端凹設有一個卡掣槽,該卡掣槽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內延伸;
[0008]一個軸件,該軸件樞設於該樞轉片的樞接部,該軸件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分別形成有一個樞轉段、一個限位段及一個復位段,該樞轉段位於該樞轉空間中,該限位段及該復位段分別位於該樞轉段的兩側,該軸件的限位段對應該樞轉片的限位端,該軸件的復位段對應該樞轉片的復位端,該軸件於該限位段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該第二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該軸件的復位段呈非圓形,該軸件於該復位段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一個第二凸輪、數個彈片及一個抵頂件,該第一凸輪靠近該包覆片的一側凸設有一個卡掣凸緣,該卡掣凸緣卡設於該卡掣槽中,該第一凸輪與該樞轉片能夠同步相對該軸件轉動,該第一凸輪遠離該包覆片的一側具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該第一凸輪的斜面位於該第一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該第二凸輪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穿設有一個穿孔,該穿孔呈非圓形,該第二凸輪與該軸件能夠同步轉動,該第二凸輪設於該第一凸輪遠離該包覆片的一側,該第二凸輪靠近該第一凸輪的一側設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該第二凸輪的斜面位於該第二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所述的數個彈片設於該第二凸輪遠離該第一凸輪的一側,所述的數個彈片能夠頂推該第二凸輪往該第一凸輪的方向靠近,該抵頂件位於所述數個彈片遠離該第二凸輪的一偵U,該抵頂件能夠供所述的數個彈片抵靠。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樞軸裝置,其包括有一個樞轉片及一個軸件的樞軸裝置,樞轉片包括有一個連接部及一個樞接部,樞轉片的樞接部還具有一個虛擬樞轉軸及一個包覆片,樞接部於包覆片靠近虛擬樞轉軸的一側形成有一個樞轉空間,包覆片沿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及一個復位端,包覆片於限位端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第一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外延伸,第一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包覆片於復位端凹設有一個卡掣槽,軸件樞設於樞轉片的樞接部,軸件沿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分別形成有一個樞轉段、一個限位段及一個復位段,樞轉段位於樞轉空間中,限位段及復位段分別位於樞轉段的兩側,軸件的限位段對應樞轉片的限位端,軸件的復位段對應樞轉片的復位端,軸件於限位段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第二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軸件的復位段呈非圓形,軸件於復位段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及一個第二凸輪,第一凸輪靠近包覆片的一側凸設有一個卡掣凸緣,卡掣凸緣卡設於卡掣槽中,第一凸輪與樞轉片能夠同步相對軸件轉動,第一凸輪遠離包覆片的一側具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第一凸輪的斜面位於第一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第二凸輪與軸件能夠同步轉動,第二凸輪設於第一凸輪遠離包覆片的一側,第二凸輪靠近第一凸輪的一側設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第二凸輪的斜面位於第二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因包覆片沿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限位端及復位端,使樞軸裝置以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成限制角度及自動復位的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立體分解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沿圖1中4-4線所取的剖面結構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沿圖4中5-5線所取的剖面結構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二個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0016]圖7: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二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7]圖8:為本實用新型沿圖6中8-8線所取的剖面結構圖。[0018]【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9]10樞軸裝置;20樞轉片;21連接部;22樞接部;23包覆片;24開口 ;25樞轉空間;26限位端;261第一限位凸緣;262第一限位面;263第二限位面;27復位端;271卡掣槽;30軸件;31樞轉段;32限位段;321第二限位凸緣;322第一限位面;323第二限位面;33復位段;331第一抵靠面;34第一凸輪;341圓孔;342卡掣凸緣;343高點;344低點;345斜面;35第二凸輪;351穿孔;352第二抵靠面;353高點;354低點;355斜面;36彈片;37抵頂件;IOa樞軸裝置;30a軸件;32a限位段;321a第二限位凸緣;324a限位環;L虛擬樞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及立體分解圖。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10包括有一個樞轉片20及一個軸件30 ;其中:
[0021]請繼續參照圖4及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樞轉片俯視圖及剖面結構圖。該樞轉片20以衝壓方式呈一體成形,該樞轉片20包括有一個連接部21及一個樞接部22,該樞轉片20的樞接部22位於該樞轉片20連接部21的一側,該樞轉片20的樞接部22還具有一個虛擬樞轉軸L及一個包覆片23,該包覆片23的一端連接於該樞轉片20的連接部21,該包覆片23的另一端繞過該虛擬樞轉軸L外並與該樞轉片20的連接部21之間形成一個開口 24,而該樞接部22於包覆片23靠近該虛擬樞轉軸L的一側形成有一個樞轉空間25。
[0022]該包覆片23沿該虛擬樞轉軸L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26及一個復位端27,該包覆片23於該限位端26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261,該第一限位凸緣261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向外延伸,該第一限位凸緣261沿該虛擬樞轉軸L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262及一個第二限位面263。該包覆片23於該復位端27凹設有一個卡掣槽271,該卡掣槽271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向內延伸。
`[0023]該軸件30呈一體成形且呈圓柱狀,該軸件30樞設於該樞轉片20的樞接部22,該軸件30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穿設於該樞轉片20的樞轉空間25中,該軸件30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分別形成有一個樞轉段31、一個限位段32及一個復位段33,該樞轉段31位於該樞轉空間25中,該限位段32及該復位段33分別位於該樞轉段31的兩側,該軸件30的限位段32對應該樞轉片20的限位端26,該軸件30的復位段33對應該樞轉片20的復位端27。
[0024]該軸件30於該限位段32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321,該第二限位凸緣321沿該虛擬樞轉軸L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322及一個第二限位面323,該第二限位凸緣321的第一限位面322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的第一限位面262,該第二限位凸緣321的第二限位面323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的第二限位面263,且無法同時使該第二限位凸緣321的第一限位面322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的第一限位面262又該第二限位凸緣321的第二限位面323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的第二限位面263。
[0025]該軸件30的復位段33呈非圓形,該軸件30於該復位段33外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徑向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抵靠面331,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抵靠面331在本實施例中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的兩個第一抵靠面331分別位於該軸件30上遠離彼此的一側,該第一抵靠面331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延伸。
[0026]該軸件30於該復位段33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34、一個第二凸輪35、數個彈片36及一個抵頂件37,該第一凸輪34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穿設有一個圓孔341,該第一凸輪34靠近該包覆片23的一側凸設有一個卡掣凸緣342,該卡掣凸緣342卡設於該卡掣槽271中,使該第一凸輪34與該樞轉片20能夠同步相對該軸件30轉動,該第一凸輪34遠離該包覆片23的一側具有一個高點343、一個低點344及一個斜面345,該第一凸輪34的斜面345位於該第一凸輪34的高點343與低點344之間。
[0027]該第二凸輪35沿該虛擬樞轉軸L的軸向穿設有一個穿孔351,該穿孔351呈非圓形,該第二凸輪35於該穿孔351中設有至少一個第二抵靠面352,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抵靠面352在本實施例中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的兩個第二抵靠面352分別抵靠於所述的兩個第一抵靠面331,使該第二凸輪35與該軸件30能夠同步轉動。該第二凸輪35設於該第一凸輪34遠離該包覆片23的一側,該第二凸輪35靠近該第一凸輪34的一側設有一個高點353、一個低點354及一個斜面355,該第二凸輪35的斜面355位於該第二凸輪35的高點353與低點354之間。
[0028]所述的數個彈片36設於該第二凸輪35遠離該第一凸輪34的一側,所述的數個彈片36能夠頂推該第二凸輪35往該第一凸輪34的方向靠近,該抵頂件37位於所述數個彈片36遠離該第二凸輪35的一側,該抵頂件37能夠供所述的數個彈片36抵靠。
[0029]該樞軸裝置10能夠裝設於電子產品中,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能夠分別連接於電子產品中的兩個組件,例如筆記型計算機的屏幕及鍵盤,使筆記型計算機的屏幕能夠相對鍵盤樞轉。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相對轉動時,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能夠相對樞轉的角度會受該第一限位凸緣261與該第二限位凸緣321限制而形成兩處極限位置,使該樞轉片20僅能夠在特定角度之間相對該軸件30樞轉,例如筆記型計算機屏幕開啟及蓋合的狀態。
[0030]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位於特定角度時,例如筆記型計算機屏幕的蓋合狀態,該第一凸輪34的高點343抵靠於該第二凸輪35的低點354,該第一凸輪34的低點344抵靠於該第二凸輪35的高點353,當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相對轉動的過程中,該第一凸輪34與該第二凸輪35會相對轉動,使該第一凸輪34的高點343脫離於該第二凸輪35的低點354,該第一凸輪34的低點344脫離於該第二凸輪35的高點353,當該第一凸輪34的斜面345抵靠於該第二凸輪35的斜面355時,所述的數個彈片36頂推該第二凸輪35,使該第一凸輪34與該第二凸輪35相對轉動,進而使該樞轉片20與該軸件30回到特定角度。
[0031]因該樞轉片20能夠以衝壓方式一體成形,有效的簡化作業流程並降低加工的成本。因該包覆片23沿該虛擬樞轉軸L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該限位端26及該復位端27,使該樞軸裝置10以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成限制角度及自動復位的功效。且因該軸件30呈一體成形,以減少該樞軸裝置10的零件,簡化該樞軸裝置10組裝的作業。
[0032]請參照圖6至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第二個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及立體分解圖。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與第一個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主要在於第二個實施例中的該軸件30a於該限位段32a凸設有一個限位環324a,該限位環324a沿該虛擬樞轉軸L徑向環設於該軸件30a外,且該限位環324a位於該第二限位凸緣321a遠離該樞轉片20的一側,該限位環324a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
[0033]因該限位環324a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261,能夠避免該第二限位凸緣321a與該樞轉片20產生幹涉,使該樞軸裝置IOa運轉順暢。
[0034]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35]1.為本實用新型樞軸裝置,其中包括有一個樞轉片及一個軸件,樞轉片包括有一個連接部及一個樞接部,樞轉片的樞接部還具有一個虛擬樞轉軸及一個包覆片,樞接部於包覆片靠近虛擬樞轉軸的一側形成有一個樞轉空間,包覆片沿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及一個復位端,包覆片於限位端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第一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外延伸,第一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包覆片於復位端凹設有一個卡掣槽,軸件樞設於樞轉片的樞接部,軸件沿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分別形成有一個樞轉段、一個限位段及一個復位段,樞轉段位於樞轉空間中,限位段及復位段分別位於樞轉段的兩側,軸件的限位段對應樞轉片的限位端,軸件的復位段對應樞轉片的復位端,軸件於限位段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第二限位凸緣沿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軸件的復位段呈非圓形,軸件於復位段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及一個第二凸輪,第一凸輪靠近包覆片的一側凸設有一個卡掣凸緣,卡掣凸緣卡設於卡掣槽中,第一凸輪與樞轉片能夠同步相對軸件轉動,第一凸輪遠離包覆片的一側具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第一凸輪的斜面位於第一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第二凸輪與軸件能夠同步轉動,第二凸輪設於第一凸輪遠離包覆片的一側,第二凸輪靠近第一凸輪的一側設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第二凸輪的斜面位於第二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因包覆片沿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限位端及復位端,使樞軸裝置以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成限制角度及自動復位的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 一個樞轉片,該樞轉片包括有一個連接部及一個樞接部,該樞轉片的樞接部位於該樞轉片連接部的一側,該樞轉片的樞接部還具有一個虛擬樞轉軸及一個包覆片,該樞接部於包覆片靠近該虛擬樞轉軸的一側形成有一個樞轉空間,該包覆片沿該虛擬樞轉軸軸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限位端及一個復位端,該包覆片於該限位端凸設有一個第一限位凸緣,該第一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外延伸,該第一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該包覆片於該復位端凹設有一個卡掣槽,該卡掣槽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向內延伸; 一個軸件,該軸件樞設於該樞轉片的樞接部,該軸件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分別形成有一個樞轉段、一個限位段及一個復位段,該樞轉段位於該樞轉空間中,該限位段及該復位段分別位於該樞轉段的兩側,該軸件的限位段對應該樞轉片的限位端,該軸件的復位段對應該樞轉片的復位端,該軸件於該限位段凸設有一個第二限位凸緣,該第二限位凸緣沿該虛擬樞轉軸圓周方向的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個第一限位面及一個第二限位面,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能夠選擇性的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該軸件的復位段呈非圓形,該軸件於該復位段套設有一個第一凸輪、一個第二凸輪、數個彈片及一個抵頂件,該第一凸輪靠近該包覆片的一側凸設有一個卡掣凸緣,該卡掣凸緣卡設於該卡掣槽中,該第一凸輪與該樞轉片能夠同步相對該軸件轉動,該第一凸輪遠離該包覆片的一側具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該第一凸輪的斜面位於該第一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該第二凸輪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穿設有一個穿孔,該穿孔呈非圓形,該第二凸輪與該軸件能夠同步轉動,該第二凸輪設於該第一凸輪遠離該包覆片的一側,該第二凸輪靠近該第一凸輪的一側設有一個高點、一個低點及一個斜面,該第二凸輪的斜面位於該第二凸輪的高點與低點之間,所述的數個彈片設於該第二凸輪遠離該第一凸輪的一側,所述的數個彈片能夠頂推該第二凸輪往該第一凸輪的方向靠近,該抵頂件位於所述數個彈片遠離該第二凸輪的一側,該抵頂件能夠供所述的數個彈片抵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無法同時使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一限位面又該第二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的第二限位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軸件於該復位段外沿該虛擬樞轉軸的徑向設有一個第一抵靠面,該第一抵靠面沿該虛擬樞轉軸的軸向延伸,該第二凸輪於該穿孔中設有一個第二抵靠面,該第二抵靠面抵靠於該第一抵靠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軸件於該限位段凸設有一個限位環,該限位環沿該虛擬樞轉軸徑向環設於該軸件外,該限位環位於該第二限位凸緣遠離該樞轉片的一側,該限位環抵靠於該第一限位凸緣。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樞轉片以衝壓方式呈一體成形。
6.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軸件呈一體成形且呈圓柱狀。
7.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包覆片的一端連接於該樞轉片的連接部,該包覆片的另一端繞過該虛擬樞轉軸外並與該樞轉片的連接部之間形成一個開口。
8.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樞軸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樞轉片與該軸件位於特定角度時,該第一凸輪的高點抵靠於該第二凸輪的低點,該第一凸輪的低點抵靠於該第二凸輪的高點,當該樞轉片與該軸件相對轉動的過程中,該第一凸輪與該第二凸輪會相對轉動,使該第一凸輪的高點脫離於該第二凸輪的低點,該第一凸輪的低點脫離於該第二凸輪的高點,當該第一凸輪的斜面抵靠於該第二凸輪的斜面時,所述的數個彈片頂推該第二凸輪,該第一凸輪與該第 二凸輪相對轉動,使該樞轉片與該軸件回到特定角度。
【文檔編號】F16C11/04GK203585065SQ20132080428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林朝吉 申請人:陸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