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7:01:51 2
專利名稱: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特別涉及 一種拆卸方便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代步工具,人們不僅要求汽車的舒適性好,同時要 求汽車的便利性好。在存放較多的行李時,車內的存放空間不夠,為此人們設計了安裝在車頂的行李 架。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可卸式轎車車頂行李架[申請號=94237733. 8 ;授權公 告號CN2194837Y],其包括由兩側、兩端、底部各有數根欄杆形成腔體的框架,還包括靠其 筋條端部固定於框架兩側、兩端下支架上的蓬布,固定於框架兩側下支架端的4個支座,一 端靠其橫槽被支座下端鉤頭鉤緊、另一端鉤住轎車4個車門門框上橫梁處的4個鉤子。這 種可卸式轎車車頂行李架通過鉤子和鉤頭與車頂固定,連接結構的強度不夠,這樣裝載行 李的數量和重量都有限,滿足不了正常的使用。針對上述問題,人們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汽車頂蓋連接強度好的汽車行李架。例 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一種汽車行李架裝置[申請號=200720079602. 6 ;授權公告號 CN201033555Y],其包括安裝座、護蓋、行李架杆;安裝座通過頸部沉坑和彈簧片上設有的卡 位與行李架杆相連接,護蓋內設有帶銷釘座的銷釘,通過帶銷釘座的銷釘與安裝座上相對 應的孔連接。上述的汽車行李架裝置通過螺釘與汽車頂蓋固連,雖然能保證行李架與汽車頂蓋 的連接強度,但是拆卸不方便,因此這種汽車行李架裝置安裝在汽車頂蓋上後一般都不會 拆卸下,這樣行李架就增加了風阻係數,增加了油耗。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拆卸方便的汽 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行 李架呈杆狀且行李架的兩端朝同一側均弧形延伸,其特徵在於,該連接結構包括行李架兩 端部設有的卡緊部和固連在車身頂蓋上與卡緊部對應的卡槽,所述的卡緊部能與所述的卡 槽相卡接。平時,汽車行李架從車身頂蓋拆卸下存放在行李箱內,這樣汽車行李架就不會增 加風阻係數,降低了汽車的油耗;當需要放置行李、貨物時,將行李架兩端部設有的卡緊部 插入相應的卡槽內,卡緊部與卡槽為過盈配合,這樣行李架就固連在車身頂蓋上,此時可以 在車身頂蓋上放置行李、貨物,再通過捆綁帶、繩等捆綁工具將行李、貨物與行李架捆綁固定。在上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卡緊部與行李架的端部相固連或連成一體。在上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卡緊部呈塊狀,且所述的卡緊部的前 端小於卡緊部的後端,所述的卡槽的前端小於卡槽的後端。這樣卡緊部的前端很容易插入 卡槽較大的後端,安裝行李架方便快捷。在上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卡槽的前端具有抵擋面。汽車在急剎 車時,卡槽的抵擋面能抵擋卡緊部在慣性下的衝擊力,防止行李架脫離車身頂蓋。在上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的行李架上設有至少一個能使行李架折 疊的鉸鏈。平時汽車行李架從車身頂蓋拆卸下,再摺疊存放在行李箱內,摺疊後的行李架佔 用行李箱的空間小,存放方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採用卡接結構,拆卸、安裝方便,平時 行李架拆卸下存放在行李箱內,這樣就減少了風阻係數,降低了汽車的油耗;而且本汽車行 李架能夠摺疊存放在行李箱內,佔用空間小,存放方便。
圖1是本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汽車行李架處於摺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行李架;2、卡緊部;3、卡槽;31、抵擋面;4、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本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由卡緊部2、卡槽3組成。具體來說,如圖1和圖2所示, 行李架1呈杆狀且行李架1的兩端朝同一側均弧形延伸,行李架1兩端部設有的卡緊部2, 這裡卡緊部2與行李架1端部連成一體,卡緊部2呈塊狀且卡緊部2的前端小於卡緊部2 的後端。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卡緊部2可以分開製造,再採用焊接與行李架1端部相固連。在車身頂蓋上採用焊接固連有與行李架1的卡緊部2對應的卡槽3,卡槽3的前端 小於卡槽3的後端,且卡槽3的前端具有抵擋面31。平時,汽車行李架1從車身頂蓋拆卸下存放在行李箱內,這樣汽車行李架1就不會 增加風阻係數,降低了汽車的油耗。為了減少行李架1存放佔用的空間,行李架1上設有至 少一個能使行李架1摺疊的鉸鏈4。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行李架1上設有一個鉸鏈4, 鉸鏈4位於行李架1的中部,行李架1能夠對稱摺疊,再存放在行李箱內。當需要放置行李、貨物時,將行李架1兩端部設有的卡緊部2插入相應的卡槽3 內,因為卡緊部2的前端很容易插入卡槽3較大的後端,安裝行李架1方便快捷。卡緊部2 與卡槽3相卡接,卡槽3的邊緣將卡緊部2包容,卡緊部2與卡槽3為過盈配合,這樣行李架 1就固連在車身頂蓋上,此時可以在車身頂蓋上放置行李、貨物,再通過捆綁帶、繩等捆綁工 具將行李、貨物與行李架1捆綁固定。而且汽車在急剎車時,卡槽3的抵擋面31還能抵擋 卡緊部2在慣性下的衝擊力,防止行李架1脫離車身頂蓋。本實施例中以車頭為前、車尾為 後。[00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行李架1、卡緊部2、卡槽3、抵擋面31、鉸鏈4等術語,但並 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 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一種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行李架(1)呈杆狀且行李架(1)的兩端朝同一側均弧形延伸,其特徵在於,該連接結構包括行李架(1)兩端部設有的卡緊部(2)和固連在車身頂蓋上與卡緊部(2)對應的卡槽(3),所述的卡緊部(2)能與所述的卡槽(3)相卡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卡緊部(2)與行 李架(1)的端部相固連或連成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卡緊部(2)呈 塊狀,且所述的卡緊部(2)的前端小於卡緊部(2)的後端,所述的卡槽(3)的前端小於卡槽 ⑶的後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卡槽 (3)的前端具有抵擋面(3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行李架 (1)上設有至少一個能使行李架(1)摺疊的鉸鏈(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屬於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汽車行李架拆卸不方便從而增加油耗的問題。本汽車行李架的連接結構,行李架呈杆狀且行李架的兩端朝同一側均弧形延伸,該連接結構包括行李架兩端部設有的卡緊部和固連在車身頂蓋上與卡緊部對應的卡槽,卡緊部能與卡槽相卡接。本實用新型使行李架的拆卸、安裝方便,平時行李架拆卸下摺疊存放在行李箱內,存放方便,減少了風阻係數,降低了汽車的油耗。
文檔編號B60R9/058GK201712544SQ20102022609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4日
發明者李書福, 楊健, 趙福全, 鄭威傑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