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27 23:45:26 2
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殼體、取力器蓋和法蘭,取力器殼體和取力器蓋之間形成安裝腔體,在安裝腔體內設置齒座、輸出軸、主動齒輪、滑套以及固定套在輸出軸上的輸出軸聯齒;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上、且相對齒座的軸孔對稱設置四個貫穿的安裝孔,取力器殼體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耳座,耳座上設置銷孔,耳座通過軸銷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該取力器採用撥叉撥動滑套掛脫檔結構,提高換擋平穩性和舒適性;裝配時,採用整體直裝結構形式,無需拆解,安裝方便,無需單獨潤滑和排氣,避免了二次拆裝,減小了取力器早期失效的風險性。
【專利說明】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動力傳遞機構,尤其涉及一種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
【背景技術】
[0002]變速器上的取力器是用於汽車行駛以外的發動機動力供給的,例如自卸大貨車的後貨箱就是用取力器供給動力實現自卸的。取力器帶動附加設備,比如帶動油泵的吊車、翻鬥車、水泥攪拌車以及帶動水泵的灑水車,帶真空泵的吸汙車等。
[0003]取力器系在變速箱取力窗口通過變速箱中間軸上的高擋齒或倒擋軸上的倒擋齒取力。現有技術中的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殼體、設置在取力器殼體內的齒座和輸出軸、通過花鍵套裝在齒座上的接合套、通過滾針軸承套裝在齒座上的主動齒輪、固定套在輸出軸上的輸出軸聯齒和輸出法蘭、撥動接合套沿齒座軸向移動的撥叉以及換擋氣缸總成,將齒座安裝在變速箱中間軸穿出變速箱箱體的端部上,主動齒輪與輸出軸聯齒齒嚙合,接合套通過花鍵與齒座徑向固定軸向可滑動配合。變速箱中間軸將動力傳遞給齒座,齒座帶動接合套轉動。在需將中間軸動力用於帶動附加設備時,啟動換擋氣缸總成,撥叉軸推動撥叉,使接合套向主動齒輪移動並與主動齒輪上的部分齒嚙合,接合套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齒輪和輸出軸聯齒將動力傳遞給輸出軸,通過輸出軸上的輸出法蘭帶動附加設備,如驅動油泵轉動。
[0004]上述結構的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將該取力器安裝在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上時,需將取力器殼體安裝在變速箱上,將齒座、輸出軸、接合套、主動齒輪、輸出軸聯齒安裝在取力器殼體內後,再將取力器蓋安裝在取力器殼體上進行密封,安裝極為不便;二、整個取力器的重量完全依靠取力器殼體安裝在變速箱上的螺栓來承受,在長時間抖動的過程中該螺栓會被剪斷,導致螺栓失效;三、換擋氣缸總成設置於取力器殼體外,形成氣缸外置,整體結構較大,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提高換擋平穩,安裝方便,提高承載能力的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殼體、取力器蓋和法蘭,所述取力器蓋與取力器殼體連接,取力器蓋的連接端面與取力器殼體密封配合,所以取力器殼體和取力器蓋之間形成安裝腔體,在安裝腔體內設置齒座、輸出軸、主動齒輪、滑套以及固定套在輸出軸上的輸出軸聯齒;主動齒輪通過滾針軸承套裝在齒座上並與其軸向固定徑向轉動配合;所述滑套通過花鍵套在齒座上並與其徑向固定軸向可滑動配合;所述主動齒輪與輸出軸聯齒齒嚙合,所述法蘭安裝在輸出軸伸出取力器蓋的一端上;所述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上、且相對齒座的軸孔對稱設置四個貫穿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的安裝孔,所述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通過穿過安裝孔的螺栓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所述取力器殼體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設置銷孔,所述耳座通過軸銷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該取力器還包括氣缸體、活塞、彈簧和驅動滑套掛檔或脫檔的撥叉總成;所述活塞位於氣缸體內,並與氣缸體的缸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塞的一端與氣缸體之間設置彈簧,活塞的另一端為壓縮空氣進氣端,且與撥叉總成的撥叉軸連接,所述撥叉軸穿過取力器蓋並與取力器蓋滑動配合,所述撥叉軸上套有兩個O形密封圈,所述撥叉軸通過兩個O形密封圈與取力器蓋密封配合。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該取力器還包括彈性圓柱銷,所述撥叉總成的撥叉上設置撥叉軸孔,所述撥叉軸插入撥叉軸孔並與撥叉過盈配合,所述撥叉和撥叉軸上設置對應的通孔,所述彈性圓柱銷插入撥叉和撥叉軸上對應的通孔內。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具有如下優佔-
^ \\\.
[0011]1、該取力器採用撥叉撥動滑套掛脫檔結構,提高換擋平穩性和舒適性。
[0012]2、裝配時,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通過貫穿取力器蓋和取力器殼體的安裝孔和螺栓與變速箱的箱體直接連接(即採用整體直裝結構形式),無需拆解,安裝方便,無需單獨潤滑和排氣,避免了二次拆裝,減小了取力器早期失效的風險性。
[0013]3、同時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安裝支耳,增加了齒寬和中心距,使取力器與變速箱連接更加可靠,避免長時間抖動導致螺栓失效,提高承載能力,擴大了運用範圍。
[0014]4、取力器撥叉與撥叉軸採用過盈配合加彈性圓柱銷連接,提高連接可靠性;撥叉軸與殼體採用雙O形圈密封結構,減小漏氣的可能性。
[0015]5、該取力器採用整個氣缸內置,與整個氣缸外置相比,體積較小,結構緊湊,結構更簡單,製作成本低。
[0016]6、取力器輸出連接方式為法蘭形式,可根據不同用戶要求,進行更改,增加了取力器適用範圍;該取力器帶空擋氣缸總成,取力器和空擋氣缸同步工作,可停車取力,防誤操作能力強;因主變速器掛檔檔位傳動比會影響取力器總傳動比,因此又稱多速比取力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的主視圖;
[0018]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面視圖。
[0019]附圖中:1 一取力器殼體;2—取力器蓋;3—法蘭;4一齒座;5—輸出軸;6—主動齒輪;7—滑套;8—輸出軸聯齒;9一滾針軸承;10—安裝孔;11一耳座;12—銷孔;13—氣缸體;14一活塞;15—彈簧;16—撥叉軸;17 —O形密封圈;18—彈性圓柱銷;19一撥叉。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0021]如圖1、2所示,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殼體1、取力器蓋2和法蘭3。取力器蓋2與取力器殼體I連接,取力器蓋2的連接端面與取力器殼體I密封配合,取力器殼體I和取力器蓋2之間形成安裝腔體,在安裝腔體內設置齒座4、輸出軸5、主動齒輪6、滑套7、氣缸體13、活塞14、彈簧15、驅動滑套7掛檔或脫檔的撥叉總成、彈性圓柱銷18以及固定套在輸出軸5上的輸出軸聯齒8。主動齒輪6通過滾針軸承9套裝在齒座4上並與其軸向固定徑向轉動配合。滑套7通過花鍵套在齒座4上並與其徑向固定軸向可滑動配合。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聯齒8齒嚙合,法蘭3安裝在輸出軸5伸出取力器蓋2的一端上。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I上、且相對齒座4的軸孔對稱設置四個貫穿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I的安裝孔10,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I通過穿過安裝孔10的螺栓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取力器殼體I上、且位於取力器殼體I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耳座11,耳座11上設置銷孔12,耳座11通過軸銷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耳座11起著加強取力器殼體I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的作用,使取力器殼體I的穩定性增強,避免長時間抖動導致螺栓失效,提高承載能力,避免取力器殼體I內的各個部件在動力振動中損壞。
[0022]活塞14位於氣缸體13內,並與氣缸體13的缸壁密封配合。活塞14的一端與氣缸體13之間設置彈簧15,活塞14的另一端為壓縮空氣進氣端,且與撥叉總成的撥叉軸16連接,撥叉軸16穿過取力器蓋2並與取力器蓋2滑動配合,撥叉軸16上套有兩個O形密封圈17,撥叉軸16通過兩個O形密封圈17與取力器蓋2密封配合。撥叉總成的撥叉19上設置撥叉軸孔,撥叉軸16插入撥叉軸孔並與撥叉過盈配合,撥叉19和撥叉軸16上設置對應的通孔,彈性圓柱銷18插入撥叉19和撥叉軸16上對應的通孔內。
[0023]使用時,將齒座4固定套在變速箱中間軸後端上,變速箱中間軸轉動將帶動齒座4轉動,滑套7脫離主動齒輪6時,齒座4和滑套7處於空轉狀態。需將動力輸出給附加設備,例如油泵時,向氣缸體13內通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從活塞14的左側推動活塞14右移,活塞14壓縮彈簧15,同時帶動撥叉總成右移,撥叉總成的撥叉19驅動滑套7靠向主動齒輪6並與主動齒輪6的齒嚙合,齒座4轉動時,將帶動滑套7轉動,通過滑套7將動力傳遞給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再帶動輸出軸聯齒8轉動,輸出軸聯齒8帶動輸出軸5轉動,最終通過法蘭3將動力輸出給附加設備,完成取力傳遞。無需進行取力時,卸掉氣缸體13內的氣壓,撥叉總成在彈簧15的回覆力作用下向左移動,撥叉總成的撥叉19帶動滑套7向左移動,滑套7脫離主動齒輪6,實現脫檔。
[0024]該取力器採用撥叉19撥動滑套7掛檔或脫檔,提高換擋平穩性和舒適性。裝配時,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I通過貫穿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I的安裝孔10和螺栓與變速箱的箱體直接連接(即採用整體直裝結構形式),無需拆解,安裝方便,無需單獨潤滑和排氣,避免了二次拆裝,減小了取力器早期失效的風險性。同時在EZF521系列基礎上增加了兩個耳座11,耳座11通過軸銷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也增加了齒寬和中心距,使取力器與變速箱連接更加可靠,避免長時間抖動導致螺栓失效,提高承載能力,擴大了運用範圍。取力器的撥叉19與撥叉軸16採用過盈配合加彈性圓柱銷18連接,提高連接可靠性;撥叉軸16與取力器蓋2採用雙O形圈密圈17,減小漏氣的可能性。取力器輸出連接方式為法蘭形式,可根據不同用戶要求,進行更改,增加了取力器的適用範圍。該取力器帶空擋氣缸總成,取力器和空擋氣缸同步工作,可停車取力,防誤操作能力強。因主變速器掛檔檔位傳動比會影響取力器總傳動比,因此又稱多速比取力器。該取力器採用模塊化設計,內部結構通用化程度高,傳動比可變;取力過程平順,無明顯衝擊;安裝方便,結構可靠,承載能力強,無需單獨維護,省時省力。
[0025]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殼體(1)、取力器蓋(2)和法蘭(3),所述取力器蓋(2)與取力器殼體(1)連接,取力器蓋(2)的連接端面與取力器殼體(1)密封配合,所以取力器殼體(1)和取力器蓋(2)之間形成安裝腔體,在安裝腔體內設置齒座(4)、輸出軸(5)、主動齒輪(6)、滑套(7)以及固定套在輸出軸(5)上的輸出軸聯齒(8);主動齒輪(6)通過滾針軸承(9)套裝在齒座(4)上並與其軸向固定徑向轉動配合;所述滑套(7)通過花鍵套在齒座(4)上並與其徑向固定軸向可滑動配合;所述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聯齒(8)齒嚙合,所述法蘭(3)安裝在輸出軸(5)伸出取力器蓋(2)的一端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1)上、且相對齒座(4)的軸孔對稱設置四個貫穿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1)的安裝孔(10),所述取力器蓋(2)和取力器殼體(1)通過穿過安裝孔(10)的螺栓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所述取力器殼體(1)的兩側分別固定設有耳座(11),所述耳座(11)上設置銷孔(12),所述耳座(11)通過軸銷與變速箱的箱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氣缸體(13)、活塞(14)、彈簧(15)和驅動滑套(7)掛檔或脫檔的撥叉總成;所述活塞(14)位於氣缸體(13)內,並與氣缸體(13)的缸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塞(14)的一端與氣缸體(13)之間設置彈簧(15),活塞(14)的另一端為壓縮空氣進氣端,且與撥叉總成的撥叉軸(16)連接,所述撥叉軸(16)穿過取力器蓋(2)並與取力器蓋(2)滑動配合,所述撥叉軸(16)上套有兩個0形密封圈(17),所述撥叉軸(16)通過兩個0形密封圈(17)與取力器蓋(2)密封配入口 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12檔變速箱副箱中間軸後端取力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彈性圓柱銷(18),所述撥叉總成的撥叉(19)上設置撥叉軸孔,所述撥叉軸(16)插入撥叉軸孔並與撥叉(19)過盈配合,所述撥叉(19)和撥叉軸(16)上設置對應的通孔,所述彈性圓柱銷(18)插入撥叉(19)和撥叉軸(16)上對應的通孔內。
【文檔編號】B60K25/06GK204055380SQ201420517001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陳萬, 王旭, 陳立堅, 汪洋, 李林, 歐清源 申請人:重慶伊採孚傳動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