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8:28:11 1

本申請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電池包換熱板採用手工劃線方式進行定位檢測,這種檢測的工序較複雜,且對員工素質及專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檢測誤差也比較大,不適宜電池包換熱板的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用於檢測具有多根散熱管、連接在多根所述散熱管兩端的集流管及與所述集流管安裝的管路接頭的電池包換熱板,其包括:底座和至少兩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定位安裝件,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用於與所述集流管定位安裝,
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包括具有第一容納槽的第一定位部和具有第二容納槽的第二定位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容納槽的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容納槽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位於所述集流管的標準長度範圍內,
在第二方向上,各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的所述第一容納槽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位於各所述集流管的標準間距範圍內,各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的所述第二容納槽之間的距離位於各所述集流管的標準間距範圍內,
所述第一方向為各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的第一定位部至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為與所述第一方向在水平面上垂直的方向。
優選地,還包括多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定位安裝件,所述第二定位安裝件用於與所述散熱管定位安裝,各所述第二定位安裝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勻分布在各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之間,
所述第二定位安裝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定位體和第二定位體,所述第一定位體與所述第二定位體之間的距離位於所述散熱管的標準寬度範圍內。
優選地,所述第一容納槽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和所述第二容納槽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分別在所述集流管的相對兩端的標準輪廓尺寸範圍內。
優選地,還包括第三定位安裝件,所述第三定位安裝件包括用於與所述管路接頭的待測部分定位配合的定位導向部,
所述底座上用於與所述集流管上的配合孔的中心對應的位置為第一標準位置,所述定位導向部上與所述待測部分對應的位置為第二標準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標準位置與所述第二標準位置之間的距離位於所述配合孔的中心與所述待測部分之間的標準距離範圍內。
優選地,所述定位導向部遠離所述底座的一側面開設有定位槽,
所述第一定位安裝件上用於在所述管路接頭的底端部插入所述配合孔內時與所述底端部的端面相對的位置為第三標準位置,
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標準位置與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在所述待測部分上用於與所述槽底貼合的面與所述底端部的端面之間的標準距離範圍內。
優選地,所述定位槽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在所述待測部分的輪廓尺寸範圍內。
優選地,所述第三定位安裝件還包括定位安裝部,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定位安裝部上靠近所述定位導向部的面與所述第二標準位置之間的距離,在所述管路接頭上遠離所述底端部的側端部的端面與所述待測部分之間的標準距離範圍內。
優選地,
所述檢測工裝還包括螺紋定位銷,所述定位安裝部上設置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內徑、所述管路接頭的螺紋孔的內徑及所述螺紋定位銷的外徑相等,
所述螺紋定位銷、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螺紋孔在所述螺紋定位銷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並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時共軸線設置。
優選地,
所述檢測工裝還包括內徑定位銷,所述定位安裝部上設置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內徑、所述側端部上的連通孔的內徑及所述內徑定位銷的外徑相等,
所述內徑定位銷、所述第二定位孔及所述連通孔在所述內徑定位銷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並插入所述連通孔內時共軸線設置。
優選地,所述螺紋定位銷的一端部上設置有定位頭,沿著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軸線得到的投影中,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投影面在所述定位頭的投影面內;和/或
所述內徑定位銷的一端部上設置有定位帽,沿著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軸線得到的投影中,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投影面在所述定位帽的投影面內。
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所提供的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通過將各定位安裝件的尺寸設計在與之相對的電池包換熱板的部件的標準尺寸範圍內,可用於對電池包換熱板中的各部件進行檢測,以及通過將各定位安裝件之間的距離設置在電池包換熱板的各部件能夠實現裝配的標準距離範圍內,可用於對電池包換熱板的整體和關鍵部位的裝配情況進行檢測,通過設計這種檢測工裝,不僅能夠對電池包換熱板的各部件的尺寸進行快速檢測,而且還能夠檢測電池包換熱板的各部件間的裝配情況,從而可保證批量生產的電池包換熱板裝配一致性。並且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避免了手工劃線定位檢測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而且還提高了檢測的精準性。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與電池包換熱板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與電池包換熱板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包換熱板的檢測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涉及的電池包換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電池包換熱板;
10-散熱管;
11-集流管;
12-管路接頭;
2-檢測工裝;
20-第一定位安裝件;
200-第一定位部;
200a-第一容納槽;
201-第二定位部;
201a-第二容納槽;
21-第二定位安裝件;
210-第一定位體;
211-第二定位體;
22-第三定位安裝件;
220-定位導向部;
220a-定位槽;
221-定位安裝部;
222-螺紋定位銷;
223-內定定位銷;
23-底座。
此處的附圖被併入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包換熱板1的檢測工裝2,用於對具有多根散熱管10、連接在多根散熱管10兩端的集流管11及與集流管11安裝的管路接頭12的電池包換熱板1進行檢測,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採用手工劃線定位檢測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而且還提高了檢測的精準性。
該檢測工裝2可包括底座23和安裝在底座23上的第一定位安裝件20,該第一定位安裝件20用於與集流管11定位安裝,該第一定位安裝件20包括具有第一容納槽200a的第一定位部200和具有第二容納槽201a的第二定位部201,在第一方向上,該第一方向為各第一定位安裝件20的第一定位部200至第二定位部201的方向,第一容納槽200a的內表面與第二容納槽201a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為集流管11的標準長度,可用於檢測批量生產的電池包換熱板1的集流管11的長度是否滿足要求,當電池包換熱板1與檢測工裝2定位安裝時,具體地,如果電池包換熱板1的集流管11能夠定位安裝在第一容納槽200a的內表面和第二容納槽201a的內表面之間,則說明該電池包換熱板1上的集流管11的長度滿足要求,在標準長度範圍內。
上述第一定位安裝件20至少為兩個,在第二方向上,該第二方向為與第一方向在水平面上垂直的方向,各第一定位安裝件20的第一容納槽200a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及各第一定位安裝件20的第二容納槽201a之間的距離均為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之間的標準間距,可用於檢測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之間的間距是否滿足要求,具體地,當電池包換熱板1與檢測工裝2定位安裝時,如果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能同時位於與之對應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一容納槽200a和第二容納槽201a之間,則說明該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之間的間距滿足要求,在標準間距範圍內。
優選地,第一容納槽200a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和第二容納槽201a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分別為各集流管11的相對兩端的標準輪廓尺寸,可用於檢測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的相對兩端的輪廓尺寸是否滿足要求,具體地,當電池包換熱板1與檢測工裝2定位安裝時,如果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的相對兩端能夠分別位於第一容納槽200a和第二容納槽201a內,則說明該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集流管11的相對兩端的輪廓尺寸滿足要求,在標準輪廓尺寸範圍內。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該檢測工裝2還包括多個安裝在底座23上的第二定位安裝件21,該第二定位安裝件21用於與電池包換熱板1的散熱管10定位安裝,各第二定位安裝件21沿第一方向均勻分布在各第一定位安裝件20之間。
具體地,該第二定位安裝件21包括沿第一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定位體210和第二定位體211,第一定位體210與第二定位體211之間的距離為散熱管10的標準寬度,可用於檢測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散熱管10的寬度是否滿足要求,具體地,當電池包換熱板1與檢測工裝2定位安裝時,如果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散熱管10能夠定位安裝在第一定位體210和第二定位體211之間,則說明該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散熱管10的寬度滿足要求,在標準寬度範圍內。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該檢測工裝2還包括第三定位安裝件22,第三定位安裝件22包括用於與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定位配合的定位導向部220,底座23上用於與集流管11上的配合孔的中心對應的位置為第一標準位置,定位導向部220上與待測部分對應的位置為第二標準位置,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標準位置與第二標準位置之間的距離為配合孔的中心與待測部分之間的標準距離,不僅可用於檢測管路接頭12和集流管11的裝配情況,而且還能夠實現管路接頭12與集流管11的快速安裝,具體地,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先將電池包換熱板1的管路接頭12和集流管11的配合孔配合安裝後,再將該電池包換熱板1與檢測工裝2定位配合,當集流管11與第一定位件定位配合後,如果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能夠定位配合在定位導向部220上,則說明管路接頭12和集流管11的裝配情況符合要求。第二種情況,當電池包換熱板1的集流管11定位安裝在第一定位件上時,可先將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與定位導向部220定位配合,此時如果管路接頭12的底端部剛好與集流管11的配合孔相對,便可實現管路接頭12與集流管11的快速安裝,如果管路接頭12的底端部不與配合孔相對,則說明該管路接頭12與集流管11在第二方向上的裝配尺寸有誤,不符合要求。
值得說明的是,該待測部分為管路接頭12的法蘭上與定位導向部220定位配合的部分,且第一定位安裝件、第二定位安裝件及第三定位安裝件可與底座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優選地,定位導向部220遠離底座23的一側面開設有定位槽220a,用於與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定位配合,其中,第一定位安裝件20上用於在管路接頭12的底端部插入配合孔內時與底端部的端面相對的位置為第三標準位置,在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上,第三標準位置與定位槽220a的槽底之間的距離為待測部分上用於與槽底貼合的面與底端部的端面之間的標準距離,可用於檢測在第三方向上集流管11與管路接頭12的裝配情況是否符合要求,具體地,當管路接頭12的底端部插入集流管11的配合孔內時,如果待測部分與槽底貼合,則說明管路接頭12與集流管11在第三方向的裝配符合要求。
進一步地,定位槽220a的內表面的輪廓尺寸為待測部分的標準輪廓尺寸範圍內,用於檢測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的輪廓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具體地,如果待測部分能夠位於定位槽220a內,則說明該待測部分的尺寸滿足要求,在標準輪廓尺寸範圍內。
優選地,第三定位安裝件22還包括定位安裝部221,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安裝部221上靠近定位導向部220的面與第二標準位置之間的距離為管路接頭12上遠離底端部的側端部的端面與待測部分之間的標準距離,用於檢測管路接頭12的側端部的端面到待測部分的距離是否符合要求,具體地,如果管路接頭12的待測部分位於第二標準位置處,且管路接頭12上的側端部的端面與定位安裝部221靠近定位導向部220的面接觸,則說明該管路接頭12的側端部到待測部分的距離符合要求。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檢測工裝2還包括螺紋定位銷222,定位安裝部221上設置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的內徑、管路接頭12的螺紋孔的內徑及螺紋定位銷222的外徑相等,螺紋定位銷222、第一定位孔及螺紋孔在螺紋定位銷222穿過第一定位孔並與螺紋孔螺紋配合時共軸線設置,這樣可防止管路連接頭裝歪的情況發生。
優選地,檢測工裝2還包括內徑定位銷,定位安裝部221上設置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內徑、側端部上的連通孔的內徑及內徑定位銷的外徑相等,內徑定位銷、第二定位孔及連通孔在內徑定位銷穿過第二定位孔並插入連通孔內時共軸線設置,這樣可進一步防止管路接頭12裝歪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地,螺紋定位銷222的一端部上設置有定位頭,沿著第一定位孔的軸線得到的投影中,第一定位孔的投影面在定位頭的投影面內,這樣在保證螺紋定位銷222定位可靠性的同時,便於螺紋定位銷222的拆裝;和/或內徑定位銷的一端部上設置有定位帽,沿著第二定位孔的軸線得到的投影中,第二定位孔的投影面在定位帽的投影面內,這樣在保證內徑定位銷定位可靠性的同時,便於內徑定位銷的拆卸。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檢測工裝2,通過將各定位安裝件的尺寸設計在與之相對的電池包換熱板1的部件的標準尺寸範圍內,可用於對電池包換熱板1中的各部件進行檢測,以及通過將各定位安裝件之間的距離設置在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部件能夠實現裝配的標準距離範圍內,可用於對電池包換熱板1的整體和關鍵部位的裝配情況進行檢測,通過設計這種檢測工裝2,不僅能夠對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部件的尺寸進行快速檢測,而且還能夠檢測電池包換熱板1的各部件間的裝配情況,從而可保證批量生產的電池包換熱板1裝配一致性。並且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避免了手工劃線定位檢測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而且還提高了檢測的精準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基於本申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