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取分苗方法與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21 04:10:46 1
自動取分苗方法與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是將苗盤放入託苗盤,之後將託苗盤向苗叉方向移動自動將苗盤中的苗按列進入苗叉中,然後翻轉苗叉使苗的葉冠朝下。苗盤中每排苗穴經過松苗位置時將受氣壓作用將苗坨與穴分離,當推盤裝置將任意一排中的苗移出託苗軌道使其失去支撐時,苗坨處於懸空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或經頂苗機構將苗坨頂出,苗坨沿著下滑導軌下落進入接苗投苗區。在接苗投苗區的苗被推苗裝置推出託苗軌道落入分苗裝置再由分苗裝置導入儲苗裝置。儲苗裝置根據需要往移栽機接苗裝置中投苗,實現移栽機自動投苗的目的。本發明的優點是:取苗、分苗、投苗全部在計算機控制下完成,作業效率高滿足移栽機自動化作業的需求。
【專利說明】自動取分苗方法與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苗盤秧苗移栽技術,尤其指利用機電裝置將苗盤中的秧苗取出、分苗並自動將其投出,以實現快速取分苗和投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從苗盤中取秧苗的方法有:操作人員直接抓苗的葉冠取苗、單純機械裝置從穴底部漏眼將苗坨頂出、機械裝置夾苗坨等種種取苗方法。
[0003]人工取苗方法的缺點是效率低,作業人員為配合移栽機工作精神緊張、勞動強度大。
[0004]純機械裝置從苗盒底部漏水眼將苗坨頂出、夾苗坨等取苗方法,在生產實踐中操作起來不是無法實現、就是只能單行作業,均因為效率低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從苗盤苗盒中快速取苗、分苗方法及裝置,即將秧苗葉冠朝下使苗盤與其內苗坨分離並按要求進行分苗和投苗,讓移栽機移栽機構能夠自動、連續得到供苗。
[0006]本發明的取分苗方法及裝置原理圖詳見附圖。
[0007]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8]1、將苗盤放入託架,之後將苗盤向苗叉方向移動自動將苗盤中的苗按列進入苗叉中,然後翻轉苗叉使苗的葉冠朝下。
[0009]2、苗盤中每排苗盒經過松苗位置時將受氣壓作用將苗坨與苗盒分離,當推盤裝置將任意一排中的苗盒移出託苗軌道使苗坨處於懸空狀態,為了使下落的苗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從穴盒中分離出來,此時頂苗機構頂苗坨使所有苗坨在規定時間內都能從穴盒中分離出去。
[0010]3、被推出苗盤的苗落入分苗裝置,落入分苗裝置的苗再由分苗裝置自動導入儲苗
>J-U ρ?α裝直。
[0011]4、取出的苗經兩次分苗實現連續供苗的功能,儲苗裝置根據需要連續往移栽機移栽機構接苗裝置中投苗,實現移栽機自動連續作用的目的。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如下優點:
[0013]1、不傷苗將苗取出、分苗、放苗,作業效率高。
[0014]2、可以解決特殊作物株距、行距超短無法實現機械化移栽的問題。
[0015]3、操作人員只負責往裝置中間斷送苗盤不用連續作業,精神不處於緊張狀態,勞動強度低。
[0016]4、可以配套現有移栽機使之實現自動化作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自動取投苗裝置主視圖
[0018]圖2:自動取投苗裝置裝置俯視圖
[0019]圖3:自動取投苗裝置裝置側視圖
[0020]圖4:護翼相關視圖
[0021]圖5:翻苗叉總成相關視圖
[0022]圖6:推架總成相關視圖
[0023]圖7:苗盤規格相關視圖
[0024]圖8:頂推苗總成相關視圖
[0025]圖中:01_推架總成、02-翻叉總成、03-頂苗總成、04-護翼組合總成、05-苗架總成、06-回收筐、07-分放苗總成、08-支撐架總成、09-控制系統總成、10-齒條、11-滑軌、12-推架框架、13-限位板、14-推板軸、15-推板、16-防顫架、17-電機、18-齒輪、19-驅動軸、20-接盤定位杆、21-託叉、22-邊杆、23-防脫手、24-彈簧、25-連接柱、26-轉軸、27-限位板A、28-限位板B、29-端聯板、30-轉臂、31-軸、32-鏈輪、33-鏈條、34-電機、35-鏈輪、36-限位器A、37-限位器B、38-頂梁、39-定位梁、40-頂杆、41-滑軌、42-限位檔、43-彈簧、44-導軌、45-聯杆、46-聯杆軸、47-鏈輪、48-推苗軸、49-推苗杆、50-電機、51-鏈條、52-電磁閥、53-噴氣管、54-進氣管、55-上滑套、56-下滑套、57-調節螺母、58-護翼總成、59-護翼落苗區段、60-出盤區段、61-前下滑軌、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64-前下滑護翼、65-後下滑護翼、66-接盤軌段、67-定位架、68-延續接盤軌、69-中間板、70-凸輪齒輪、71-頂杆支架、72-頂杆、73-底門推柱、74-苗杯杯壁體、75-彈簧、76-搖炳、77-搖炳軸、78-鏈輪、79-離合齒A、80-離合齒B、81-壓簧、82-底門軸、83-凸輪軸、84-分導苗筒、85-驅動齒輪、86-凸輪、87-驅動軸、88-底門、89-苗杯總成、90-苗杯組總成、91-控制系統、92-傳感器、93-傳感器、94-傳感器、95-傳感器、96-傳感器、97-傳感器、98-苗盤臺總成、99-苗盤臺、100-松穴件、101-齒形盤、102-平底盤、103-託盤杆、104-側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0027]1、自動取苗投苗裝置組成與工作原理
[0028]自動取投苗裝置由:01_推架總成、02-翻叉總成、03-頂推苗總成、04-護翼組合總成、05-苗盤架總成、06-回收筐、07-分放苗總成、08-框架總成、09-控制系統(總成)、98-苗盤臺總成等組成。
[0029]01-推架總成由10-齒條、11-滑軌、12-推架框架、13-限位板、14-推板軸、15-推板、16-防顫架、17-電機(選用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18-齒輪、19-驅動軸、20-接盤定位杆等組成。其中10-齒條、12-推架框架、13-限位板、14-推板軸、15-推板組成移動部分,11-滑軌、16-防顫架、17-電機、18-齒輪、19-驅動軸組成驅動部分,20-接盤定位杆苗盤定位部分。
[0030]其工作原理是:15_推板可以沿14-推板軸旋轉,當遇13-限位板時停止運動;17-電機通過驅動19-驅動軸再由其上的18-齒輪驅動10-齒輪來實現驅動01-推架總成之移動部分沿11-滑軌做往復運動的,取盤時15-推板在苗盤的阻擋下被旋起,當其移動過苗盤一定距離後自動復位,此時01-推架總成移動部分停止移動並開始反向移動,15-推板接觸到苗盤後開始推盤直至完成預定的工作。詳見圖-1、圖-2、圖-3、圖-6。
[0031]02-翻叉總成由21-託叉、22-邊杆、23-防脫手、24-彈簧、25-連接柱、26-轉軸、27-限位板A、28-限位板B,29-端聯板、30-轉臂、31-軸、32-鏈輪、33-鏈條、34-電機、35-鏈輪、36-限位器A、37-限位器B等組成,其中由21-託叉、22-邊杆、23-防脫手、24-彈簧、25-連接柱、26-轉軸、29-端聯板、103-託盤杆組成託叉部分,27-限位板A、28-限位板B組成開啟閉合23-防脫手部分,30-轉臂、31-軸、32-鏈輪、33-鏈條、34-電機、35-鏈輪組成驅動部分,36-限位器A、37-限位器B組成平衡部分。
[0032]其工作原理是:比苗盤一排苗多一個21-託叉組成一套完整的託叉組,其任意相鄰兩個21-託叉之間形成的通道寬度是相同的,其寬度大於苗頸的1.5倍且小於30mm,使銜接後苗能順利移入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中。02-翻叉總成之託叉部分在人工接苗盤狀態時(與98-苗盤臺總成銜接狀態)23-防脫手在36-限位板A的作用下張開允許苗盤被推入,在02-翻叉總成之託叉部分從人工接盤位置往66-接盤軌銜接段位置轉動時23-防脫手閉合防止苗盤在轉動過程中從其中脫落,當達到與66-接盤軌段銜接位置時23-防脫手在37-限位板B的作用下再次被打開,允許苗盤被推出。02-翻叉總成之驅動部分負責其託叉部分從與98-苗盤臺總成銜接位置到與66-接盤軌段銜接位置的往返驅動。02-翻叉總成之託叉部分處在與98-苗盤臺總成銜接位置到與66-接盤軌段銜接位置時36-限位器A、37-限位器B其平衡作用,防止其抖動。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與99-苗盤臺銜接狀態改變成與66-接盤軌段銜接狀態時29-端聯板端朝上轉動,使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66-接盤軌段下方轉入與之銜接,旋轉轉過的角度不大於270° ;反之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與66-接盤軌段銜接狀態變成與99-苗盤臺銜接狀態時29-端聯板端同樣朝上轉動,使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99-苗盤臺下方轉入與之銜接位置。詳見圖-1、圖-2、圖-3、圖-5。
[0033]03-頂推苗總成由38-頂梁、39-定位梁、40-頂杆、41-滑軌、42-限位檔、43-彈簧、44-導軌、45-聯杆、46-聯杆軸、47-鏈輪、48-推苗軸、49-推苗杆、50-電機、51-鏈條、52-電磁閥、53-噴氣管、54-進氣管、55-上滑套、56-下滑套、57-調節螺母等組成,其中38-頂梁、39-定位梁、40-頂杆、41-滑軌、42-限位檔、43-彈簧、44-導軌、55-上滑套、56-下滑套、57-調節螺母組成定位頂苗部分,45-聯杆、46-聯杆軸、47-鏈輪、50-電機、51-鏈條組成驅動部分,48-推苗軸、49-推苗杆組成推苗部分,52-電磁閥、53-噴氣管、54-進氣管組成噴氣部分。
[0034]其工作原理是:39_定位梁是U形的,由於101-齒形盤在移動過程中有變形現象出現,為保證40-頂杆能準確插入穴盒漏水孔,39-定位梁在下降過程中可以對穴盒漏水孔位置進行校正保證40-頂杆能準確插入穴盒漏水孔中,將未脫離出苗盒的苗坨頂出。推101-齒形盤時當03-頂推苗總成之驅動部分從45-聯杆上頂點向下移動時38-頂梁頂著43-彈簧與39-定位梁一起向下移動,在下降過程中56-下滑套接觸42-限位檔後停止移動(39-定位梁同時停止移動),38-頂梁頂著43-彈簧繼續移動,40-頂杆開始穿越39-定位梁插入苗盤穴中的漏水孔開始頂未自行脫落的苗坨,當45-聯杆達到運動軌跡的底點時38-頂梁、39-定位梁開始向上移動、43-彈簧開始復位直至45-聯杆回到頂點時止(39-定位梁向上移動依靠41-滑軌帶動)。在此過程中03-頂推苗總成之推苗部分旋轉720。完成將落下的苗推出。53-噴氣管上開有與苗盤中一排苗盒數量相等的噴氣孔,當任意一排苗盒處在其下方時開始噴氣。48-推苗軸與46-連杆軸傳動比為η:1 (η為I到6的自然數),48-推苗軸驅動46-連杆軸,50-電機通過鏈條傳動或齒輪傳動驅動48-推苗軸。49-推苗杆的初始角度為與66-接盤軌段平行且撥苗端指向99-苗盤臺。39-定位梁下端在其處在最高點時距21-託叉頂面的距離大於101-齒形盤苗盤的高度。詳見圖-1、圖-2、圖-3、圖-8。推102-平底盤時由於其在移動過程中不產生變形,無須對苗盤102-平底盤進行二次定位03-頂推苗總成不含39-定位梁、43-彈簧、56-下滑套、42-限位檔等件,其它相同。
[0035]04-護翼組合總成由與21-託叉數量相等的58-護翼總成、67-定位架、68-延續接盤軌等組成,護翼總成由59-落苗區段、60-出盤區段、61-前下滑軌、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64-前下滑護翼、65-後下滑護翼、66-接盤軌段、69-中間板組成。69-中間板與66-接盤軌端一側定位進苗端,另一側為出苗端。
[0036]其工作原理是:66_接盤軌段與21-託叉的作用與功能相同,04-護翼組合總成其中兩個對稱的58-護翼總成組成一組,三個58-護翼總成組成兩組以此類推,其中一組04-護翼組合總成的滑軌由64-前下滑軌組成,另一組的滑軌則為62-弧形下滑軌與63-後下滑軌組成,以此實現相鄰的苗被縱、橫向分離,其中一組兩61-前下滑軌之間的距離和另一組兩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之間的距離不大於苗盤穴盒最大開口處的長度(寬度);一組護翼間的內側距離不小於穴盒最大開口處的長度(寬度),保障苗坨能夠通過,69-中間板的厚度不大於苗盤中相鄰兩穴盒間的間隔距離;當苗盤中一排苗從66-接盤軌段移動到59-落苗區段時苗從苗盤穴盒中落出,一組經61-前下滑軌分出,另一組經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分出,64-前下滑護翼與65-後下滑翼起苗坨在下落過程中互相隔離的作用。67-定位架按照58-護翼總成的數量開同樣多的一端封閉溝槽,相鄰兩溝槽間的內側的距離即為一組護翼間的內側距離,將所有69-中間板出苗端卡入67-定位架槽口內與之固定。66-接盤軌段、61-前下滑軌、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64-前下滑護翼、65-後下滑護翼均與69-中間板相連,69-中間板還起到護翼的作用,69-中間板開有不小於48-推苗軸直徑孔(槽),以供48-推苗軸無障礙轉動。當101-齒形盤中欲被取出的一排穴盒完全移入59-落苗區段後,此時該排苗坨失去外力支撐將在引力的作用下從穴盒中脫尚出來,最終落入對應的89-苗杯總成中。詳見圖_1、圖_2、圖-3、圖-4。
[0037]05-苗盤架總成,承擔裝苗盤工作。詳見圖-1、圖-2、圖-3。
[0038]06-回收筐,承擔盛裝已經取完苗的空盤工作。詳見圖-1、圖-2、圖-3。
[0039]07-分放苗總成由70-凸輪齒輪、71-支撐杆架、72-頂杆、73-底門推柱、74-苗杯杯壁體、75-彈簧、76-搖炳、77-搖炳軸、78-鏈輪、79-離合齒A、80_離合齒B、81_壓簧、82-底門軸、83-凸輪軸、84-分導苗筒、85-驅動齒輪、86-凸輪、87-驅動軸、88-底門、89-苗杯總成、90-苗杯組總成等組成。其中89-苗杯總成由:74-苗杯杯壁體、88-底門、82-底門軸、73-底門推柱組成,90-苗杯組總成組成由若干個在兩個83-凸輪軸上若干89-苗杯總成組成,裝置中90-苗杯組總成的數量可以任意設置。84-分導苗筒設置的數量與90-苗杯組總成的數量一致。86-凸輪的數量是根據89-苗杯總成的多少相對應的,其中η個86-凸輪為一組(η與90-苗杯組總成內的89-苗杯總成數量對應),一組內的各個86-凸輪是按照相差360° / η(保留到:分('))角度差進行分布的。
[0040]其工作原理是:89_苗杯總成之88-底門的開啟由86-凸輪頂起72-頂杆、72-頂杆再頂起75-底門推柱實現開啟的,88-底門靠重力作用自行閉合。77-搖炳軸部分嵌入87-驅動軸內的,作業時76-搖炳不與77-搖炳軸結合79-離合齒A與80-離合齒B在81-壓簧的作用下是嚙合的。85-驅動齒輪同時驅動兩個70-凸輪齒輪。分苗時通過驅動78-鏈輪轉動帶動與其相聯的87-驅動軸同步轉動,87-驅動軸又同步驅動70-凸輪齒輪轉動,70-凸輪齒輪又同步驅動83-凸輪軸轉動,83-凸輪軸轉動360°後每組90-苗杯組總成內的89-苗杯總成之88-底門被打開一次(88-底門採用自閉方式),完成分苗與再接苗準備工作,落出的苗經84-分導苗筒達到預定位置。作業結束後將76-搖炳插入77-搖炳軸並將79-離合齒A與80-離合齒B分離,然後搖動76-搖炳可以將在89-苗杯總成中沒有分出的苗分出回收。詳見圖-1、圖_2、圖-3。
[0041]08-框架總成,承擔聯接支撐軸承座、電機等零部件工作,其中104-側架橫梁部分為傾斜式,與水平面夾角大於3°以上,與此相關的:01-推架總成、02-翻叉總成、03-頂推苗總成、04-護翼組合總成、07-分放苗總成、98-苗盤臺總成均為與此平行安裝。詳見圖-1、圖-2、圖-3。
[0042]09-控制系統(總成)由91-控制系統、92-傳感器、93-傳感器、94-傳感器、95-傳感器、96-傳感器、97-傳感器、17-電機、34-電機、50-電機、52-電磁閥等組成,各傳感器為霍爾元件式對應的磁鐵部件在各自對應的運動部件上。其中92-傳感器為17-電機運行標誌位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17-電機向某一方向移動的原點,93-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50-電機開始與結束旋轉的起始原點,94-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34-電機向04-護翼組合總成銜接狀態方向移動的終點,95-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34-電機向98-苗盤臺總成銜接狀態方向移動的終點,96-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第一個83-凸輪軸上90-苗杯組總成前半組放苗結束、97-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第二個83-凸輪軸上90-苗杯組總成前半組放苗結束。
[0043]98-苗盤臺總成由99-苗盤臺、100-松穴件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當101-齒形盤往04-護翼組合總成插入時苗盤的穴盒經100-松穴件時被擠壓。使用102-平底盤時,98-苗盤臺總成中無100-松穴件。詳見圖-7。100-松穴件為大於101-齒形盤相鄰兩穴盒間隙的楔形板(塊)或梯形板(塊),數量與21-託叉的數量相同。
[0044]2、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操作方法
[0045]預備:聯接外接電源並給09-控制系統通電,氣路系統進行氣源聯接,搖76-搖炳使90-苗杯組總成內苗杯復位使每組苗杯中第一個89-苗杯總成第一個往84-分導苗筒投苗。啟動09-控制系統,09-控制系統將指令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呈與98-苗盤臺總成銜接狀態,01-推架總成(移動部分)處於取苗盤位置。
[0046]上盤:將101-齒形盤放入99-苗盤臺上,人工移動101苗盤進入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在預定時間後自動翻轉(或啟動命令翻盤)到與04-護翼組合總成銜接狀態,此時94-傳感器發出信息。
[0047]取盤:91_控制系統收到94-傳感器發出的信息後指令17-電機驅動01-推架總成(移動部分)向投苗方向移動,當101-齒形盤第一排漏水孔到達53-噴氣管下方時停止、52-電磁閥開啟至預定時間後停止(每當101-齒形盤又有後續一排苗盒處在53-噴氣管下方,52-電磁閥都開啟執行松苗任務。),然後01-推架總成(移動部分)再被驅動繼續向投苗方向移動將該排苗盒完全推入59-落苗區段停止。
[0048]落苗:01_推架總成(移動部分)將第一排苗盒完全推入59-落苗區段停止後,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720°,將第一排落下的苗分入對應的89-儲苗杯總成中。此時允許移栽機前行開始進行作業(同時91-控制系統指令將第二排苗盒完全推入59-落苗區段停止),此時移栽機輸出動力開始驅動85-驅動齒輪旋轉,當83-凸輪軸轉動180°時,96-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前半組再裝滿苗,另一半苗(苗坨)被儲存在62-弧形下滑軌內;83_凸輪軸再轉動180°時97-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後半組再裝滿苗;此時93-傳感器發出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01-推架總成(移動部分)再推進一排苗進入59-落苗區段停止。91-控制系統將重複上述工作(當101-齒形盤移入59-落苗區段達到預定的排數時,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將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轉動回與98-苗盤臺銜接狀態,此時由人工將新的101-齒形盤推入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在預定的時刻,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將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轉動回與04-護翼總成銜接狀態。),當將此101-齒形盤最後一排苗盒推完全入59-落苗區段後34-電機停止運行並立即反向移動將01-推苗架總成之移動部分送至取盤位置,然後34-電機立即再次反向移動至將第一排穴盒漏水孔處於53-噴氣管下方時止,91-控制系統在噴氣結束後立即將該排苗盒完全推入59-落苗區段,如果此時96-傳感器已經發出信息,再指令50-電機將48-推苗軸旋轉360°,重複上述分苗工作;如果此時96-傳感器未發出信息,在91-控制系統收到其發出信息時再指令50-電機將48-推苗軸旋轉360°,再重複上述分苗工作。
[0049]空盤取出:已經完成任務的空苗盤將沿著68-延續接盤軌被後邊的苗盤頂入06-回收筐內。對101-齒形盤中可能沒有被取出的苗將和該盤一道推入06回收筐中。
[0050]結束:當完成移栽任務時,操作人員命令91-控制系統停止運行,91-控制系統指令各總成復位。人工安裝76-搖炳並搖動77-搖炳軸360°將89-苗杯總成中未移栽的苗分出。
[0051]對102-平底盤的取投苗91-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人員操作方法與齒形盤相同。
[0052]整套裝置的電源、氣源另由拖拉機或其它裝置提供。
【權利要求】
1.自動取分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與99-苗盤臺銜接狀態變成與66-接盤軌段銜接狀態時29-端聯板端朝上轉動,使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66-接盤軌段下方轉入與之銜接,旋轉轉過的角度不大於270°。取分101-齒形盤苗時,39-定位梁先對101-齒形盤中正下方欲取出苗的一排穴盒進行定位再由40-頂杆插入該排各穴盒中。69-中間板的厚度尺寸不大於苗盤中相鄰兩穴盒間的間隔距離,所有69-中間板在其出苗端均與67-定位架相聯接,66-接盤軌段、61-前下滑軌、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64-前下滑護翼、65-後下滑護翼均與69-中間板相連接,69-中間板內開有孔(槽)供48-推苗軸無障礙轉動。除從首盤首排苗盒取分苗外,當83-凸輪軸從初始位置轉過180°時,96-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前半組再裝滿苗,另一半苗(苗坨)被儲存在62-弧形下滑軌區域內;83_凸輪軸再轉過180°時97-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後半組再裝滿苗。92-傳感器為17-電機運行標誌位傳感器,用以91-控制系統判斷17-電機向某一方向移動的原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在69-中間板開有不小於48-推苗軸直徑孔(槽),以供48-推苗軸無障礙轉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69-中間板的厚度尺寸不大於苗盤(兩種苗盤均包括)中相鄰兩穴盒間的間隔距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66-接盤軌段、61-前下滑軌、62-弧形下滑軌、63-後下滑軌、64-前下滑護翼、65-後下滑護翼均與69-中間板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取分101-齒形盤苗時,39-定位梁先對101-齒形盤中正下方欲取出苗的一排穴盒進行定位再由40-頂杆插入該排各穴盒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除從首盤首排苗盒取分苗外,83-凸輪軸從初始位置轉過180°時,96-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前半組再裝滿苗,另一半苗(苗坨)被儲存在62-弧形下滑軌區域內;83_凸輪軸再轉過180° 97-傳感器發出放苗結束信息,91-控制系統指令34-電機驅動48-推苗軸旋轉360°將90-苗杯組總成後半組再裝滿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與99-苗盤臺銜接狀態改變成與66-接盤軌段銜接狀態時29-端聯板端朝上轉動,使02-翻叉總成(託叉部分)從66-接盤軌段下方轉入與之銜接,轉動角度不大於27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取投苗方法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有69-中間板在其出苗端與67-定位架相聯接。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4429242SQ20131041364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於憲臣 申請人:於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