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籤約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一篇成功籤約的小說需要具備什麼基礎條件)
2023-06-22 00:26:13
在為大家講解買斷文的基本特點之前,首先要插入一個小知識點。因為最近小編發現,發布收稿信息的時候總是會有新人問關於籤約方式的問題,所以今天詳細介紹一下。
眾所周知,網文的籤約方式有分成、買斷、保底分成三種。那麼這三種之間的區別和優劣勢在哪裡呢?
1、分成
分成是最常見的籤約方式。
分成泛指純訂閱收入、版權收入,由網站與作者雙方按照當初籤訂合同約定的比例進行分成。
起點、創世、17k、縱橫……
現在大部分網站的分成合同,基本上都是全版權授權。
所謂全版權,是訂閱、各項版權開發統稱的所有版權。
也就是說,一旦籤訂合同,日後若是這本書有遊戲開發、漫畫改編、簡繁體出版、影視出版等相關版權開發,網站都是要進行分成的。
具體比例合同有約定。
另外如果你的書足夠好,網站也會主動推薦給合作夥伴,增加版權開發的可能。
不過普通作者,這些對我們來說還很遙遠。
靠版權吃飯的都是大神,真的到了那個地步,也有資格與網站重新籤訂合約。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去考慮自身尚且理所不能及的事情,沒意義。
普通人作者倚靠的只是訂閱,而不是版權,版權開發只屬於一小撮人,也是這個行業最頂尖的大神。
分成的好處:有讀者花錢訂閱,你就有錢拿,不管你的書是連載,還是已經完本,只要有訂閱,就有錢拿。
分成的弊端:完全看書的受眾群體以及質量,如果是小眾文,就要慎重選擇網站。質量好的書,在哪個網站都能火,並且目前許多網站的渠道都很強大,可能你在主站成績一般,但是某個渠道卻突然火了,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2、買斷
現在大站很少收買斷,甚至是不收。
買斷的話,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就是看你的更新量,這都是能算得出來的。
而且買斷的價格跟歷史成績往往是掛鈎的,如果歷史成績比較好,買斷的價格也能高一些。
買斷優勢:收入穩定,比較有保障。
買斷劣勢:收入有天花板,編輯可能會要求改稿。
對於新人來說,買斷無疑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能符合市場,是否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作為新人,你對前路還是比較茫然的,這時候買斷這種穩定的保障型籤約方式就很打動人。
但是新人的買斷價格一般難以談高,而且編輯可能會要求你改稿。
3、保底分成
保底分成的意思是:我與網站籤訂合同,千字100元,如果這月我更新十萬字,就是一萬塊。
如果這個月這本書的銷售超過一萬塊,達到了兩萬,那麼我就可以拿到兩萬。
如果低於一萬,只有五千,那麼我依然拿一萬。
這就是保底分成。
低於保底價格,依舊給你保底的錢。
高於保底價格,則以高出的稿費計算稿酬。
優勢:可攻可守兩相宜。
劣勢:大站不接受保底分成,小站接受,但有腰斬風險。另外,所有的網站在推薦機制上都是優先推買斷,其次推分成,最後才推保底分成。
原因很簡單,買斷的是網站自己的書,花了錢買了這本書,必須在這本書上賺夠足夠的利益。
至於推分成,則是為了打響網站的名氣,讓作者們知道,在這個網站寫分成,同樣會推,而且同樣會賺到錢。
保底分成就很尷尬了。
既然已經科普了籤約方式的不同,那麼接下來進入正題,分析一下能夠成功籤約的小說普遍具有什麼特點呢?
1、 開局300字內出現主角。
為什麼要在開頭就出現主角?
之前我們就說了情節的重要性。一本小說沒有了情節就什麼都不是,所以作為情節的執行者,主角必須及早登場。所以才會有300字以內必須出現主角的特點。
2、第一章3000字爆發第一個矛盾衝突。
矛盾衝突往往就是最能夠吸引人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圍觀看熱鬧,因為那些熱鬧能夠吸引住他們。
矛盾是情節的開始,也是最吸人眼球的。所以開始第一章3000字就必須爆發一個矛盾衝突。沒有矛盾衝突,整個情節就會過於平淡而顯得索然無味。這就是平時所說的太「寡淡」
3、三章之內亮出功法體系,或者本書最大的賣點。
功法體系是構成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可以讓讀者大概的知道世界的構成。最大的賣點,是你可以拋出來吸引讀者的東西,也是你的書始終會出現的東西,自然是要早點出現。
功法體系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大概是什麼。而賣點,可以是某樣神奇的物品,也可以是顯著讓人過目不忘的特點。比如那個超級電鰻分的電鰻分身, 又或者是超級融合之中的融合能力。
也是他們在一開始就亮出來了的東西,因為整個故事都與之關聯。所以必須在3章之內亮出來!
4、 30000字內必須爆發第一個高潮,解決第一個矛盾衝突。
3000字的時候拋出來的矛盾,經過發展,不停地加劇矛盾的程度,解決的時候就會是高潮,而這個高潮必須控制在3W以內。為什麼必須在3W以內。3W。大約是10-15章。
如果超過三萬。不提及這個矛盾,讀者一來容易淡忘。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矛盾憋得太久有可能憋出內傷。
比如第一章被人欺負,卻遲遲不解決這個矛盾。那這種被欺負的不爽的感覺就會最終爆發出來,讓讀者覺得你的文。。。。不爽!又或者覺得主角有問題,明明有實力了,卻不去報仇!
5、 解決第一個矛盾衝突後馬上拉開情節,至少展開3條支線,技能,裝備,丹藥,奇遇,任意選擇。(現實類生活類作品中,主角的才華或者專業就是技能,買衣服買車就是裝備)
這一點不用我多說了吧,主角的成長,就離不開這些東西,所以第一個矛盾解決掉之後,就可以安排劇情來得到這些。
6、 全書拉3段大情節,第一個在30萬字前後解決。
這種大情節,或許你們印象不是很深。但是我舉個例子或許你們就知道了。鬥破的「X年之約」 就是一個大情節 因為在X年之約這個大情節完結之前,期間可以填充大量的情節。
所以將整本書拉出三段大情節。為什麼要在三十萬前後解決第一個大情節呢?這是為了吸引住讀者,留住讀者的考量,也是大情節需要如此多的時間來發展。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般來說,文如果還行,三十萬左右差不多就正好是到了上架的時間。在上架的時候解決掉這個大情節,形成真正的大高潮有助於提高訂閱
7、第一章3000字必須爆發第一個矛盾衝突。
矛盾衝突往往就是最能夠吸引人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圍觀看熱鬧,因為那些熱鬧能夠吸引住他們。
矛盾是情節的開始,也是最吸人眼球的。所以開始第一章3000字就必須爆發一個矛盾衝突。沒有矛盾衝突,整個情節就會過於平淡而顯得索然無味。這就是平時所說的太「寡淡」
8、 每次高潮之後,主角有什麼收穫?
例如,最常見的,打臉完畢或者劇情推到高潮過後,主角得到三件「戰利品」。一件可以馬上使用的,一件不能馬上使用,但關係後續情節的,一件可以用來送人情或者賣錢換東西的。努
一件馬上使用,是讓讀者真正的切實感覺到。「這努力,值了!」 而一件關係到後面的情節,也是為了讓讀者在後續的情節中感覺到主角的努力帶來的好處。充分體現。「努力才有收穫!」 送人情或者賣錢換東西,一個是人際關係,一個是眼前利益,這些都是平日裡大家看重的東西,主角也是人,也必須要有這些東西。
9、七分鋪墊,三分打鬥。
矛盾的發展,實際上靠的是一個又一個劇情的鋪墊,來形成最後的尖銳的矛盾。很多時候劇情的發展是不需要打鬥的。
所以鋪墊佔據七分,而打鬥僅僅只佔三分。因為矛盾的積累,到最後形成高潮,就是需要者一點一點的鋪墊。當然,這裡的鋪墊其實就是指的劇情。
10、每一章裡邊,最好不要超過3個場景。
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很多人都容易有這個問題。一個場景,隨便說幾句,然後「啪」轉移到別的地方。
比如有個我記得是這樣的。一開始在練功場。然後「刷」,換到了一個議事廳。跟父親說了幾句。「刷」出現在了後山。。。跟人吵架。借著有人說妹妹中毒了、「刷」去了妹妹的房間。
這樣的文,情節是有的。 但是場景的頻繁置換導致了整個文就好像是電影電視切換鏡頭一樣,一閃而過。電影電視這麼做還好,因為直觀 大家可以看到是個什麼情況。而小說不行,是因為小說需要的是代入感,需要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畫面,形成一個場景, 這樣別人才能夠帶入進去。
你這樣「刷」「刷」「刷」的切換。剛形成的畫面,還沒來得及去帶入,去感受,一下子又被你自己破壞掉了。所以一個章節場景變更不能超過3次。
11、嚴禁同時使用3種以上視角進行描寫。
一段文字要形成畫面感, 就好像是電視機一樣的,如果你的電視畫面總是切換來切換去,怎麼都覺得眼花繚亂。
視角也是一樣。總是換視角,一下子主角的視角,一下子配角的視角一下子炮灰的視角,一下子群眾的視角。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最終無法形成畫面感,帶入失敗。無法產生代入感 ,輕則劇情味同嚼蠟,重則整個高潮流產。
12、每一章裡邊,參與情節的主要人物(能引發後續劇情的)不要超過3個。
每一章篇幅有限,不可能將大量的人物全都弄出來搶戲份。所以要詳細寫的就是參與劇情的主要人物。
過多則人物塑造的少,無法讓讀者對於這個人物留下印象。尤其是在開篇。人物更是不能多,因為最重要的主角要粉墨登場,絕不能讓人奪了他的戲份,從而塑造不好主角。
配角塑造不好不可怕,大不了扔掉,或者冷處理,但是主角塑造不好,這本書就岌岌可危。
13、嚴禁連續3章通篇打鬥。
通篇打鬥,其實是沒有多少劇情的, 即便是有劇情,佔的分量也很少。打鬥講究的就是個緊張感刺激感 太長則會讓人產生疲勞感, 過度緊張是不行的, 張弛有道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