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07:54:11 3
專利名稱: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淨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雨水滲透系統滲透性能比較差,易於堵塞;處理效果不理想,淨化效率 較低;並且其恢復性能及其穩定性有待加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取材方 便,滲透性能及處理效果較好,性能比較穩定等優點的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它包括一個不透水的四壁,四壁底部設有蓄排水盤, 在四壁內自上而下設有土壤層及不同粒徑不同厚度的砂層;在四壁的頂部一側設有雨水 進水裝置,在四壁的底部設有與蓄排水盤相連接的雨水排水裝置;整個裝置水平坡度 1.5°。所述土壤層及不同粒徑不同厚度的砂層具體結構為最上層由砂土組成的土壤 層,厚度1000mm;次上層為粒徑為0.1_0.3mm的細沙,厚度為400mm ;中間層為粒徑 l-2mm的粗砂,厚度為IOOmm ;次下層鋪設透水土工無紡布,土工無紡布下部為蓄排水
ο所述雨水進水裝置對應側位置高,與雨水排水裝置對應側位置低。所述土壤層為壤質土摻加砂粒的砂土,即在壤質土中摻加粒徑> Imm的砂粒, 砂粒的重量佔總重量的50%以上;土壤層滲透性能達到1X10_5。所述細沙粒徑為0.1-0.25mm。所述土工無紡布的單位面積質量為100_300g/m2。所述雨水進水裝置包括雨水進水管,雨水進水管與帶孔的布水管連接。所述雨水排水裝置包括帶孔淨化雨水收集管,它設置在蓄排水盤底部並與排水 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採用人工構建的多層滲濾淨化結構裝置,其 形狀為總厚度1500mm,長3000mm,寬500mm的長方體,其關鍵技術是垂直四壁及其 內的填料組成,如附
圖1所示自上而下的組成是最上層由砂土組成的土壤層,厚度 1000mm,其上可種植花草,次上層為粒徑為0.1_0.3mm的細沙,厚度為400mm,中間層 為粒徑為l-2mm的粗砂,厚度為100mm,次下層鋪設透水土工無紡布,最下層鋪設塑料 蓄排水盤,其水平坡度1.5°,側面為不透水層。通過雨水收集管,將雨水從上部匯入滲 透裝置,然後,在裝置的另一側下部,透過收集管將淨化後的雨水收集到集水池,供用 戶利用。土壤層壤質土摻加砂粒(粒徑> Imm砂粒的重量佔總重量50%以上)組成的砂土,使其滲透性能達到IX 10_5即可。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與透氣性能,以提高土 壤中微生物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效率。0.075-0.25mm的細砂層厚度為400mm ;粒徑為l_2mm的粗砂層厚度100mm,
這兩層的目的是過濾下滲水,起進一步淨化水質的作用。透水的土工無紡布單位面積質量宜為100_300g/m2,能夠調節水分與空氣的 流動,具有透水且保砂土的功能。最下層鋪設塑料蓄排水盤,能夠防滲漏且在排水的同時還可以在凹處蓄積一部 分雨水,具有保持土壤溼潤、通氣的作用,保證植被的生長需要。通過雨水收集管,將雨水從上部橫向通過有孔塑料管匯入滲透裝置,達到布水 均勻,防止濺土在裝置的另一側下部,透過收集管將淨化後的雨水收集到利用集水池,供用戶 利用。淨化效果對比如下表所示取自濟南市不同下墊面的雨水徑流水質與淨化後的 水質比較,發現其淨化效率均超過90%,說明淨化效果理想。不同下墊面暴雨徑流汙染指標監測結果與滲濾淨化後結果對比表(mg/L)
權利要求1.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它包括一個不透水的四壁,四壁底部設有蓄 排水盤,在四壁內自上而下設有土壤層及不同粒徑不同厚度的砂層;在四壁的頂部一側 設有雨水進水裝置,在四壁的底部設有與蓄排水盤相連接的雨水排水裝置;整個裝置水 平坡度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土壤層及不同粒徑不同 厚度的砂層具體結構為最上層由砂土組成的土壤層,厚度1000mm;次上層為粒徑為 0.1-0.3mm的細沙,厚度為400mm ;中間層為粒徑l_2mm的粗砂,厚度為100mm ;次下 層鋪設透水土工無紡布,土工無紡布下部為蓄排水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雨水進水裝置對應側位置 高,與雨水排水裝置對應側位置低。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細沙粒徑為 0.1-0.25mm。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土工無紡布的單位面積質 量為 100— 300g/m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雨水進水裝置包括雨水進 水管,雨水進水管與帶孔的布水管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雨水排水裝置包括帶孔淨 化雨水收集管,它設置在蓄排水盤底部並與排水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水滲透淨化裝置。它具有結構簡單,取材方便,滲透性能及處理效果較好,性能比較穩定等優點,其結構為它包括一個不透水的四壁,四壁底部設有蓄排水盤,在四壁內自上而下設有土壤層及不同粒徑不同厚度的砂層;在四壁的頂部一側設有雨水進水裝置,在四壁的底部設有與蓄排水盤相連接的雨水排水裝置;整個裝置水平坡度1.5°。
文檔編號C02F9/14GK201801447SQ20102051243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日
發明者尹萌萌, 張克峰, 楊文哲, 陳淑芬 申請人:山東建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