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
2023-06-21 19:51:51 1
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包括種姜催芽、姜芽消毒處理、芽尖接種、繼代增殖、生根培養、煉苗移栽步驟;由於生薑長期埋於地下,易感染多種病菌,本發明聚維酮碘和次氯酸鈉配合使用的消毒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毒滅菌卻不損害姜芽的生長;6-BA和NAA可促進生薑幼芽發生,且具有相互增益效應,對生薑快繁有明顯的影響,芽的再生率高達89%;低濃度的NAA具有促進姜芽申根的功效,芽的生根率可以達到67%。
【專利說明】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生薑(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為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香料家族和藥用植物的主要成員,含蛋白質、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經濟價值較高,在食品工業和醫藥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中藥蔬菜之一。但生薑以老熟地下根狀莖無性繁殖為主,其繁殖係數低,因而栽培成本高。應用組織培養技術可對優良生薑品種進行快速繁殖以滿足生產需要,目前,對生薑的組織培養技術的研究比較成熟,但是,多以生長點、莖尖、葉鞘切段、根狀莖作為外植體進行離體培養研究,這些研究結果為生薑的快繁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因為這些外植體的選用極大的耗費了生薑的原有資源,所以離生產需要還有一定距離,
本實驗以生薑芽尖作外植體進行培養,以期為生薑優良品種的組培快繁提供更進一步的技術參考。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 ,以生薑的芽尖作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為生薑優良品種的組織培養快繁體系提供技術參考。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種姜催芽:挑選塊大、肉厚、無腐爛、無病害的健壯姜塊作為種姜,將種姜用自來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1-10%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3-8min,用無菌蒸餾水衝洗3-5次後埋於消毒過的沙土中,沙土的溼度保持40-60%,在25±2°C下培養2_3周至芽長為l_2cm ;
(2)姜芽消毒處理:將步驟I中長度為l_2cm的姜芽從種姜上掰下,剝去表層葉片,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處理,先用無菌水清洗3次,然後放入體積濃度為75%的乙醇中消毒30s,再用質量濃度為5-10%的聚維酮碘消毒5-10min,最後放入體積濃度為1_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l_5min,無菌水衝洗4次後用無菌濾紙吸乾姜芽表面的水分;
(3)芽尖接種:用無菌解剖針一層一層的剝離姜芽的葉片,只剩最後2-4片葉片的姜芽為接種所用的芽尖,將芽尖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的形成,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 1500-2000Lx,光照時間 8h ;
(4)繼代增殖:當步驟3中生成的叢生芽長度為-3cm時,在無菌操作臺中用無菌蒸餾水衝洗叢生芽,將叢生芽基部的培養基衝洗乾淨;然後將叢生芽分成單芽,將單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增殖培養,每三個星期繼代一次,繼代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 12h ;(5)生根培養:當步驟4中的單芽長度達到3-4cm時即可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將長度為3-4cm的單芽從培養基中取出,無菌蒸餾水衝洗乾淨單芽基部的培養基,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3周至百色的根形成,培養條件為溫度25±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12h ;
(6)煉苗移栽:步驟5中的單芽形成根後,當根的長度為l_2cm時即可進行煉苗,煉苗時,先將生好根的瓶苗搬到室外,在自然條件下煉苗5-7d,再將瓶蓋打開煉苗2-3d,然後將苗取出洗乾淨培養基,移栽到經消毒的澆透水的蛭石中煉苗10-15d,最後移栽到大田中即
可。
[0005]進一步的,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IL MS培養基中添加6-BAl_5mg、NAA0.5-2mg、蔗糖 30g、瓊脂 7g,pH 值為 5.5-5.8。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繼代培養基的配方為:1L MS培養基中添加6-BA0.5-2.5mg、NAA
0.1-0.5mg、蔗糖 30g、瓊脂 7g,pH 值為 5.5-5.8。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IL MS培養基中添加NAA 0.05-0.2 mg、蔗糖 25g、瓊脂 5g,pH 值為 5.5-5.8。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於生薑長期埋於地下,易感染多種病菌,本發明的消毒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毒滅菌卻不損害姜芽的生長;6-BA和NAA可促進生薑幼芽發生,且具有相互增益效應,對生薑快繁有明顯的影響,芽的再生率高達89% ;低濃度的NAA具有促進姜芽申根的功效,芽的生根率可以達到67%。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實施例1:
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種姜催芽:挑選塊大、肉厚、無腐爛、無病害的健壯姜塊作為種姜,將種姜用自來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5min,用無菌蒸餾水衝洗3_5次後埋於消毒過的沙土中,沙土的溼度保持40-60%,在25±2°C下培養2-3周至芽長為l_2cm ;
(2)姜芽消毒處理:將步驟I中長度為l_2cm的姜芽從種姜上掰下,剝去表層葉片,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處理,先用無菌水清洗3次,然後放入體積濃度為75%的乙醇中消毒30s,再用質量濃度為3%的聚維酮碘消毒8min,最後放入體積濃度為3%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3min,無菌水衝洗4次後用無菌濾紙吸乾姜芽表面的水分;
(3)芽尖接種:用無菌解剖針一層一層的剝離姜芽的葉片,只剩最後2-4片葉片的姜芽為接種所用的芽尖,將芽尖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的形成,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8h ;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1L MS培養基中添加6-BA2mg、NAA lmg、蔗糖30g、瓊脂7g,pH值為5.5-5.8 ;培養15_21d天有大量的叢生芽形成,共接種100個芽尖,其中有89個芽尖形成叢生芽,誘導率達到89%,共形成207個新芽;
(4)繼代增殖:當步驟3中生成的叢生芽長度為-3cm時,在無菌操作臺中用無菌蒸餾水衝洗叢生芽,將叢生芽基部的培養基衝洗乾淨;然後將叢生芽分成單芽,將單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增殖培養,每三個星期繼代一次,繼代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12h ;繼代培養基的配方為:1L MS培養基中添加6_BA lmg、NAA0.3mg、蔗糖 30g、瓊脂 7g, pH 值為 5.5-5.8 ;
(5)生根培養:當步驟4中的單芽長度達到3-4cm時即可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將長度為3-4cm的單芽從培養基中取出,無菌蒸餾水衝洗乾淨單芽基部的培養基,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3周至百色的根形成,培養條件為溫度25±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12h ;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IL MS培養基中添加NAA 0.08mg、蔗糖25g、瓊脂5g,pH值為5.5-5.8 ;共接種100個新生芽,其中有67個芽形成根,生根率為67% ;
(6)煉苗移栽:步驟5中的單芽形成根後,當根的長度為l_2cm時即可進行煉苗,煉苗時,先將生好根的瓶苗搬到室外,在自然條件下煉苗5-7d,再將瓶蓋打開煉苗2-3d,然後將苗取出洗乾淨培養基,移栽到經消毒的澆透水的蛭石中煉苗10-15d,最後移栽到大田中即可。
[0010]實施例2:
操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驟3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1L MS培養基中添加6-BA lmg,NAA 0.5mg、蔗糖30g、瓊脂7g,pH值為5.5-5.8,共接種100個芽尖,其中有80個芽尖形成叢生芽,誘導率達到80%,共形成185個新芽;步驟5中,100個新生芽有65個芽形成根,生根率為65%。
[0011]實施例3:
操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驟3中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1L MS培養基中添加6-BA lmg,NAA 2mg、蔗糖30g、瓊脂7g,pH值為5.5-5.8,共接種100個芽尖,其中有40個芽尖形成叢生芽,誘導率達到40%,共形成105個新芽;步驟5中,100個新生芽有62個芽形成根,生根率為62%。
[0012]實施例4:
操作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驟5中,生根培養基的配方不同:1L MS培養基中添加NAA 0.0511^、蔗糖25§、瓊脂5§,pH值為5.5-5.8。共接種100個芽尖,其中有82個芽尖形成叢生芽,誘導率達到82%,共形成188個新芽;步驟5中,100個新生芽有52個芽形成根,生根率為65%。
[0013]實施例5:
操作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驟5中,生根培養基的配方不同:1L MS培養基中添加NAA 2mg、蔗糖25g、瓊脂5g,pH值為5.5-5.8。共接種100個芽尖,其中有42個芽尖形成叢生芽,誘導率達到42%,共形成111個新芽;步驟5中,100個新生芽有39個芽形成根,生根率為39%。
[0014]上述實例只是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以及技術特點,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的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該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生薑再生植株的誘導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種姜催芽:挑選塊大、肉厚、無腐爛、無病害的健壯姜塊作為種姜,將種姜用自來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1-10%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3-8min,用無菌蒸餾水衝洗3-5次後埋於消毒過的沙土中,沙土的溼度保持40-60%,在25±2°C下培養2_3周至芽長為l_2cm ; (2)姜芽消毒處理:將步驟I中長度為l_2cm的姜芽從種姜上掰下,剝去表層葉片,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處理,先用無菌水清洗3次,然後放入體積濃度為75%的乙醇中消毒30s,再用質量濃度為5-10%的聚維酮碘消毒5-10min,最後放入體積濃度為1_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l_5min,無菌水衝洗4次後用無菌濾紙吸乾姜芽表面的水分; (3)芽尖接種:用無菌解剖針一層一層的剝離姜芽的葉片,只剩最後2-4片葉片的姜芽為接種所用的芽尖,將芽尖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的形成,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 1500-2000Lx,光照時間 8h ; (4)繼代增殖:當步驟3中生成的叢生芽長度為-3cm時,在無菌操作臺中用無菌蒸餾水衝洗叢生芽,將叢生芽基部的培養基衝洗乾淨;然後將叢生芽分成單芽,將單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增殖培養,每三個星期繼代一次,繼代培養條件為溫度22±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 12h ; (5)生根培養:當步驟4中的單芽長度達到3-4cm時即可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將長度為3-4cm的單芽從培養基中取出,無菌蒸餾水衝洗乾淨單芽基部的培養基,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3周至百色的根形成 ,培養條件為溫度25±2°C、光強1500-2000LX,光照時間12h ; (6)煉苗移栽:步驟5中的單芽形成根後,當根的長度為l_2cm時即可進行煉苗,煉苗時,先將生好根的瓶苗搬到室外,在自然條件下煉苗5-7d,再將瓶蓋打開煉苗2-3d,然後將苗取出洗乾淨培養基,移栽到經消毒的澆透水的蛭石中煉苗10-15d,最後移栽到大田中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導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ILMS培養基中添加 6-BAl-5mg、NAA0.5_2mg、蔗糖 30g、瓊脂 7g,pH 值為 5.5-5.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導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繼代培養基的配方為:1LMS培養基中添加 6-BA0.5-2.5mg、NAA 0.1-0.5mg、蔗糖 30g、瓊脂 7g,pH 值為 5.5-5.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導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ILMS培養基中添加NAA 0.05-0.2 mg、蔗糖25g、瓊脂5g,pH值為5.5-5.8。
【文檔編號】A01H4/00GK103651124SQ20131059142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張明 申請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