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藿香正氣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21 23:41:06 1
專利名稱:一種藿香正氣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涉及藿香正氣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屬於中藥製劑領域。
背景技術:
市場上的藿香正氣中成藥,包括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丸、加味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合劑、藿香正氣口服液,它們的基本處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局劑方》,由藿香、蘇葉、茯苓、白芷等藥物組成,有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之功,多用來治療發熱惡寒、頭痛、胃痛、胸滿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為夏秋季節常用的中成藥。作為臨床常用中成藥,其使用歷史已逾千年,是被歷代醫家譽為經典名方的溼症″聖藥″。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胃腸性感冒、痢疾和胃動力障礙性消化不良等適應症,對外出旅行、水土不服、空調病以及飲食失和等導致的身體不適症狀也有較好療效。
傳統的藥物製劑為「藿香正氣散」(煮散),早期改為「藿香正氣丸」,現又將丸劑改制成藿香正氣丸(濃縮丸)、加味藿香正氣丸、加味藿香正氣丸(蜜丸)、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合劑、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軟膠囊等劑型。目前在《中國藥典》和《衛生部中成藥標準》中收載的有如下的藿香正氣製劑(1)藿香正氣丸(濃縮丸)(《衛生部中成藥標準》,標準號WS3-B-1465-93)處方與製法廣藿香150g,紫蘇葉50g,白芷50g,白朮(炒)100g,陳皮100g,半夏(制)100g,厚樸(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棗25g,生薑15g,以上十三味,取廣藿香、陳皮、白朮、厚樸、生薑以70%乙醇為溶劑,半夏以45%乙醇為溶劑,照《中國藥典》2000版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蘇葉提取揮髮油,殘渣與大腹皮、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細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細粉,部分製成浸膏;將上述各膏、粉混勻,加入紫蘇葉揮髮油,混勻,制丸,乾燥,打光,即得。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2)加味藿香正氣丸(《衛生部中成藥標準》,WS3-B-3794-98)廣藿香150g,紫蘇葉50g,白芷50g,白朮(炒)100g,陳皮100g,半夏(制)100g,厚樸(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棗25g,生薑15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50~60g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50~170g製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10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3次。
(3)加味藿香正氣丸(蜜丸)(《衛生部中成藥標準》,WS3-B-3794-98)處方與製法廣藿香150g,紫蘇葉50g,白芷50g,白朮(炒)100g,陳皮100g,半夏(制)100g,厚樸(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25g,生薑15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50~60g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50~170g製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10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3次。
(4)藿香正氣水(《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處方與製法蒼朮160g,陳皮160g,厚樸(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廣藿香油1.6ml,紫蘇葉油0.8ml,以上十味,蒼朮、陳皮、厚樸、白芷分別照藥典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前三種各收集初漉液400ml,後一種收集初漉液500ml,備用,繼續滲漉,收集續漉液,濃縮後併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後,80℃溫浸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時換水一次,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時,甘草浸膏打碎後水煮化開;合併上述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用乙醇適量溶解。合併以上溶液,混勻,用乙醇與水適量調整乙醇含量,並使全量成2050ml,靜置,濾過,灌裝,即得。
(5)藿香正氣合劑(《衛生部中成藥標準》,WS3-B-1466-93)處方與製法廣藿香150g,紫蘇葉50g,白芷50g,白朮(炒)100g,陳皮100g,半夏(姜制)100g,厚樸(姜制)100g,茯苓50g,桔梗100g,甘草100g,大腹皮50g,大棗25g,生薑15g,以上十三味,半夏、白朮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回收乙醇;廣藿香、白朮、厚樸、陳皮和紫蘇葉蒸餾提取揮髮油;藥渣與其餘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與漉液合併,靜置,濾過,再濃縮至約1000ml,加入防腐劑適量,放冷,加入上述揮髮油,加水至1000ml,攪勻,即得。
(6)藿香正氣口服液(《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處方與製法蒼朮80g,陳皮80g,厚樸(姜制)80g,白芷120g,茯苓120g,大腹皮120g,生半夏120g,甘草浸膏10g,廣藿香油0.8ml,紫蘇葉油0.4ml,以上十味,厚樸用60%乙醇作溶劑加熱回流1小時,取乙醇液備用;蒼朮、陳皮、白芷加水蒸餾,收集蒸餾液,蒸餾後水液濾過,備用;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濾過;茯苓加水煮沸後,80℃溫浸二次,濾過;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6.8g,加水煎煮2次。合併上述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50℃),加入甘草浸膏,混勻,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澱,濾過,濾液與厚樸乙醇提取液合併,回收乙醇,然後加入廣藿香油、紫蘇葉油,混勻,調節體積與pH值,即得。
(7)藿香正氣軟膠囊(《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與製法蒼朮195g,陳皮195g,厚樸(姜制)195g,白芷293g,茯苓293g,大腹皮293g,生半夏195g,甘草浸膏24.4g,廣藿香油1.95ml,紫蘇葉油0.98ml,以上十味,蒼朮、陳皮、厚樸、白芷用乙醇提取2次,取乙醇液,濃縮至清膏備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濾過;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時換水一次,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16.5份,加水煎煮2次,濾過。合併上述濾液,濃縮後醇沉,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加入甘草浸膏,混勻,加入廣藿香油、紫蘇葉油混勻,製備軟膠囊,即得。
以上製劑中,(1)、(2)、(3)為固體製劑,劑型均為丸劑,以傳統方法製備;口服,一次服用量較大,使用不便,給老、幼和吞咽困難的病人帶來了麻煩;(4)、(5)、(6)為液體劑型,雖然服用方便,但是攜帶不方便,服用時候口味不好;(7)為軟膠囊劑,但使用上仍舊存在傳統固體劑型的特點。
超微粉碎技術是指將3毫米以上的物料顆粒粉碎至100微米以下的過程。研究者認為,由於顆粒大小向微細化發展,所以會導致表面積和孔隙率極大幅度地增加,因此超微粉碎體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例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學活性等,因此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研究表明,許多可食動植物、微生物、藥物等原料都可用超微粉碎設備加工成超微粉,微細化的藥物具有很強的表面吸附力和親和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容易吸收消化。
快速分散製劑是一種在口腔內不需水即能崩解或溶解的製劑。要求具有①在口腔內迅速崩解、無沙礫感、口感良好、容易吞咽,對口腔黏膜無刺激性。質量標準中性狀項下應規定在口腔內迅速崩解、無沙礫感、口感良好;②建立合適的崩解時限測定方法和限度,並定入標準;③對難溶藥物,應建立合適的溶出度測定方法和限度;④其它應符合片劑項下通則要求。快速分散製劑的特點是①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②服用方法不需用水③腸道殘留少,副作用少;④避免肝腸的首過效應。
藿香正氣多種製劑在國內已經有產品上市銷售,但實踐中,這些製劑的不足之處在於製備工藝陳舊,使用不便,給老、幼和吞咽困難的病人帶來不少麻煩。本發明採用超微粉碎技術和快速分散技術對藿香正氣製劑進行了改造,改造過程克服了中藥製劑在劑型改造過程中面臨的困難,特別是將超微粉碎技術和快速分散技術應用於中成藥所面臨的困難,如吸溼,不穩定,工藝繁瑣等缺陷,經過篩選和工藝摸索,在中藥配方不變的情況下,製備出了一種具有快速崩解特性的與藿香正氣作用相似的固體製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藿香正氣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的製劑,有兩種配方,十三味配方和十味配方,兩種配方製成的本發明製劑都是本發明的藿香正氣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其中十三味配方如下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十味配方如下蒼朮195份,陳皮195份,厚樸(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廣藿香油1.95份,紫蘇葉油0.98份,以上組成,份為重量份,若以克為單位,可製成50-1000次服用劑量的製劑,如作為片劑,製成1000片,每次服用劑量可以是1-20片,共可服用50-1000次。如作為顆粒劑,製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組成是按重量份作為配比的,在生產時可按照相應比例增大或減少,如大規模生產可以以公斤為單位,或以噸為單位,小規模生產也可以以毫份為單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減小,但各組成之間的生藥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變。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經過科學篩選得到的,對於特殊病人,可以相應調整組成的配比,增加或減少不超過100%。
以上組成中的單味中藥,尤其是臣藥和佐藥,也可以被適當的具有相同藥性的中藥替換,替換後的中藥製劑其藥物作用不變。
本發明的快速分散製劑其輔料對本發明具有重要意義,本發明的輔料,選自崩解劑、黏合劑、助懸(增稠)劑、助流劑、矯味劑,矯色劑。其中助懸(增稠)劑、矯色劑根據製劑的需要添加,若製劑不需要,就不加。
本發明所用的輔料是經過篩選得到的,其中崩解劑選自,超級羧甲基澱粉鈉(立崩)、羧甲基澱粉鈉(CMS-Na)、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S-HPC)、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聚維酮,PVPP)、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CCMC-Na,CCNa)、低取代羥丙纖維素(LHPC)等。對於溶脹度較小的澱粉、微晶纖維素等在能夠保證製劑的快速崩解(<3min)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但優選的是溶脹度大於5ml/g的崩解劑。黏合劑選自聚維酮(PVP)、代羥丙纖維素鈉(HPMC);助懸劑選自黃原膠、卡伯姆(CARBOMER)、HPMC、瓜兒膠。助流劑選自微分矽膠、滑石粉、硬脂酸鎂。矯味劑選自各種香精,如蜜蜂香精、綠茶香精、橘子香精、蘋果香精、菠蘿香精、葡萄香精等。矯色劑為任意可藥用的色素或者是使製劑最終的使用狀態呈現一定色彩狀態的符合藥用標準的有色物質。
本發明還提供本發明的快速分散製劑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將以上配比的中藥藥材粉碎和/或提取,粉碎物或提取物經乾燥後得到產物,經過超微粉碎,得到粒徑小於75μm的藥材粉末或者提取物粉末,該粉末作為藥物活性成分,與經過超微粉碎的輔料以適當的比例混和,用製劑學常規的製劑技術製成本發明的快速分散製劑。該方法中所述中藥藥材粉碎可以是按照傳統方法如《衛生部中成藥標準》中的方法先將配方中各成分混和,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得到。所述提取可以使用水煮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滲濾提取,水煮醇沉提取,醇煮水沉提取等多種提取方法中的任意一種,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優選的是水煮提取。水煮採用加水10-15倍,水煎煮2-3次,第一次1-3小時,第二次1-3小時,第三次1-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濃縮乾燥得到提取物浸膏。
為了提供製劑良好的快速分散的能力,需要嚴格控制藥物活性成分和輔料的粒度,也就是顆粒粒徑要小。因此,本發明的製劑的工藝特點在於,製劑成型之前對藥物活性成分和輔料都進行微粉化;其目的是增加粉末粒子表面的溼潤性,促進藥物溶出。本發明採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得到粒徑小於75μm的中藥藥材粉末或者中藥提取物,然後與粒徑相當或更小的輔料混和均勻製成藥物製劑。對於片劑,可以採用粉末直接成型、溼法制粒成型或者幹法制粒成型來製備。
本發明所述的超微粉碎技術,是將本發明的主藥和輔料通過現有的超微粉碎方法加工成粒徑小於75μm的,優選為小於30μm的,最優選為小於10μm的微粉顆粒,目前,微粉化技術有化學法和機械法兩種。化學合成法能夠製得微米級、亞微米級甚至納米級的粉體。機械粉碎法成本低、產量大,是製備超微粉體的主要手段,現已大規模應用於工業生產。超微粉碎可分為幹法粉碎和溼法粉碎根據粉碎過程中產生粉碎力的原理不同,幹法粉碎有氣流式、高頻振動式、旋轉球(棒)磨式、錘擊式和自磨式等幾種形式;溼法粉碎主要是膠體磨和均質機。本發明可以通過以上任意的方法得到粒徑小於75μm的產品,優選使用氣流乾粉粉碎法。
因此,本發明在確保使用的物料主藥和輔料中的崩解劑、黏合劑、助懸(增稠)劑、助流劑、矯味劑、矯色劑等全部具有小於75μm粒徑的情況下混和均勻,製備固體製劑;該製劑在利於吸收的同時還具有高分散特性,可以更好的吸收,可以以固體形式服用,也可以在服用時加入液體後使製劑分散到液體中後服用,如用水衝服。
本發明的快速分散製劑,其主藥與輔料的重量比例是100∶1~600,優選的是100∶50-400,更優選的是100∶100-200,其中主藥與崩解劑的重量比例是100∶10~500,優選的是100∶100-400,更優選的是100∶200-300。
本發明的快速分散製劑包括但不限於速崩片劑如口腔崩解片劑,它可以直接置於口腔,藉助唾液進行分散,在口腔內迅速崩解、無沙礫感、口感良好,利於吞服。還可製成分散片劑,在水中快速分散,其分散液無沙礫感、口感良好,吸收迅速。
本發明的主藥和輔料的重量配比,優選為以下配比主藥 100份崩解劑、 10-500份黏合劑、 1-10份助懸(增稠)劑、0-10份助流劑、 0.5-5份矯味劑, 0-2份矯色劑。
0-2份其中,優選的崩解劑是超級羧甲基澱粉鈉(立崩)、羧甲基澱粉鈉(CMS-Na)、微晶纖維素。優選的黏合劑選自聚維酮(PVP)、代羥丙纖維素鈉(HPMC)。優選的助流劑為微分矽膠。優選的矯味劑為蜜蜂香精、綠茶香精。
本發明的最優選的配方組成列在本發明實施例中。
本發明的製劑有解表化溼,理氣和中之功,可用來治療發熱惡寒、頭痛、胃痛、胸滿噁心、嘔吐腹瀉等症,本發明的製劑包括並不限於速崩片,還可以製備成為口崩片;後者可以直接置於口腔,藉助唾液進行分散,在口腔內迅速崩解、無沙礫感、口感良好,利於吞服。
本發明製備方法所得產物不僅可以用於製備片劑,還可以與適宜的輔料結合製備其它固體藥物製劑,這些製劑包括並不限於片劑(舌下片、咀嚼片、泡騰片、陰道片、速釋緩釋控釋片、腸溶片)、栓劑、膠囊劑、丸劑、氣(粉)霧劑等,以及由本發明顯而易見的其他應用形式。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在療效確切的藿香正氣丸組方和製劑工藝的基礎上,採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如超微粉碎技術,有效地增加了藥材的分散度,並使用快速崩解的輔料,使製劑同時具有快速分散和極大分散程度的特徵,從而使藥物較原劑型服用更加方便,通過快速崩解(<3min)而達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分散片使用時可放入水中分散後服用,或直接置於口中,快速地變為液體,而對於藿香正氣這類產品而言,特別適合於製成本發明的製劑,可以解決對如吞咽困難者(尤其是老人、兒童),或特殊不能得到水的環境下的病人用藥問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中粒徑小於75μm的藥材粉末或者提取物粉末和粒徑相同或更小的輔料混和是本發明的重要因素。
對快速崩解的固體製劑的質量評價相應藥品標準以及藥典製劑通則的要求外,製劑崩解時間重點考察內容,崩解時間<3min。
該製劑為主藥(提取物)與至少一種崩解劑和遇水形成高粘度的溶脹輔料等配伍而成,遇水可迅速崩解並形成均勻的粘性混懸液,它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應少,特別適合老、幼和吞咽困難的患者服用,且能用普通片劑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生產等特點,是一種優良的新劑型。因此,製備藿香正氣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可以為藿香正氣丸這一傳統成藥提供新的用藥形式,在豐富本方的劑型的同時,能適應不同患者的要求,更有利於發揮本方的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但不應理解為任何意義上的對本發明權利要求的限制。
實施例1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以上十三味,取廣藿香、陳皮、白朮、厚樸、生薑以70%乙醇為溶劑,半夏以45%乙醇為溶劑,照《中國藥典》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蘇葉提取揮髮油,殘渣與大腹皮、大棗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細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細粉,部分製成浸膏;將上述各膏、粉混勻,超微粉碎,過400目,加入紫蘇葉揮髮油,混勻,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以新菲爾包衣料包衣,即得。見表1表1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注(1)以主藥量為100份,其它輔料用量為相對量,份數。(下同)(2)其它為嬌味劑等。(下同)實施例2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超微粉碎,過400目,過篩,混勻,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2表2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實施例3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25份,生薑15份,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超微粉碎,過300目,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3表3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實施例4蒼朮160份,陳皮160份,厚樸(姜制)160份,白芷240份,茯苓240份,大腹皮240份,生半夏160份,甘草浸膏20份,廣藿香油1.6份(當固體單位為g時,液體單位為ml;當固體單位為kg時,液體單位為1;下同),紫蘇葉油0.8份,以上十味,蒼朮、陳皮、厚樸、白芷分別照藥典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前三種各收集初漉液400ml,後一種收集初漉液500ml,備用,繼續滲漉,收集續漉液,濃縮後併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後,80℃溫浸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時換水一次,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13.5份,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時,甘草浸膏打碎後水煮化開;合併上述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並乾燥,乾燥物粉碎成細粉,進行超微粉碎,過300目,然後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用乙醇適量溶解後噴入,混勻。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4表4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實施例5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姜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以上十三味,半夏、白朮照藥典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回收乙醇;廣藿香、白朮、厚樸、陳皮和紫蘇葉蒸餾提取揮髮油;藥渣與其餘茯苓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與漉液合併,靜置,濾過,再濃縮、乾燥,進行超微粉碎,過300目,然後加入上述揮髮油。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5表5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實施例6蒼朮80份,陳皮80份,厚樸(姜制)80份,白芷120份,茯苓120份,大腹皮120份,生半夏120份,甘草浸膏10份,廣藿香油0.8份,紫蘇葉油0.4份,以上十味,厚樸用60%乙醇作溶劑加熱回流1小時,取乙醇液備用;蒼朮、陳皮、白芷加水蒸餾,收集蒸餾液,蒸餾後水液濾過,備用;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濾過;茯苓加水煮沸後,80℃溫浸二次,濾過;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6.8份,加水煎煮2次。合併上述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0(50℃),加入甘草浸膏,混勻,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澱,濾過,濾液與厚樸乙醇提取液合併,回收乙醇,濾液濃縮並乾燥,乾燥物粉碎成細粉,進行超微粉碎,過300目,然後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用乙醇適量溶解後噴入,混勻。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6表6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實施例7蒼朮195份,陳皮195份,厚樸(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廣藿香油1.95份,紫蘇葉油0.98份,以上十味,蒼朮、陳皮、厚樸、白芷用乙醇提取2次,取乙醇液,濃縮至清膏備用;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濾過;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時換水一次,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16.5份,加水煎煮2次,濾過。合併上述濾液,濃縮後醇沉,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加入甘草浸膏,混勻,濃縮並乾燥,乾燥物粉碎成細粉,進行超微粉碎,過300目,然後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用乙醇適量溶解後噴入,混勻。每100份粉末與輔料混和均勻,制粒後壓片,即得。見表7表7 製劑處方及其主要評價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藿香正氣快速分散固體製劑,由以下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或蒼朮195份,陳皮195份,厚樸(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廣藿香油1.95份,紫蘇葉油0.98份;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分散固體製劑是將上述中藥粉碎或者提取後,進行超微粉碎,得到主藥,該主藥與選自崩解劑、黏合劑、助懸劑、助流劑、矯味劑、矯色劑的輔料混合,用製劑學常規技術製成製劑,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藥和輔料的顆粒度均小於75μm粒徑。
2.權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其特徵在於,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藥和輔料的顆粒度均小於30μm粒徑。
3.權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其特徵在於,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藥和輔料的顆粒度均小於10μm粒徑。
4.權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其特徵在於,其中崩解劑選自,超級羧甲基澱粉鈉、羧甲基澱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低取代羥丙纖維素、澱粉、微晶纖維素;黏合劑選自聚維酮、代羥丙纖維素鈉;助懸劑選自黃原膠、卡伯姆、HPMC、瓜兒膠;助流劑選自微分矽膠、滑石粉、硬脂酸鎂;矯味劑選自各種香精,矯色劑為任意可藥用的色素或者是使製劑最終的使用狀態呈現一定色彩狀態的符合藥用標準的有色物質。
5.權利要求1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其特徵在於,是片劑,其組成如下主藥 100份崩解劑、 10-500份黏合劑、 1-10份助懸劑、 0-10份助流劑、 0.5-5份矯味劑, 0-2份
6.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分散固體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經過以下步驟(1)按照權利要求1中的中藥配方取各味藥材或飲片,經粉碎或者提取以後,進行顆粒度小於75μm粒徑的超微粉碎,備用;(2)所得到的超微細粉,與粒徑相同或更小的選自下列的輔料崩解劑、黏合劑、助懸劑、助流劑、矯味劑或矯色劑混合均勻,製備成製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崩解劑選自,超級羧甲基澱粉鈉、羧甲基澱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低取代羥丙纖維素、澱粉、微晶纖維素;黏合劑選自聚維酮、代羥丙纖維素鈉;助懸劑選自黃原膠、卡伯姆、HPMC、瓜兒膠;助流劑選自微分矽膠、滑石粉、硬脂酸鎂;矯味劑選自各種香精,矯色劑為任意可藥用的色素或者是使製劑最終的使用狀態呈現一定色彩狀態的符合藥用標準的有色物質。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製劑中主藥與輔料的比例是100∶1~60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製劑中主藥與崩解劑的比例是100∶10~500。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製劑是片劑,採用粉末直接成型、溼法制粒成型或者幹法制粒成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藿香正氣快速分散固體製劑,由以下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廣藿香150份,紫蘇葉50份,白芷50份,白朮(炒)100份,陳皮100份,半夏(制)100份,厚樸(姜制)100份,茯苓50份,桔梗100份,甘草100份,大腹皮50份,大棗25份,生薑15份;或蒼朮195份,陳皮195份,厚樸(姜制)195份,白芷293份,茯苓293份,大腹皮293份,生半夏195份,甘草浸膏24.4份,廣藿香油1.95份,紫蘇葉油0.98份;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分散固體製劑是將上述中藥粉碎或者提取後,進行超微粉碎,得到主藥,該主藥與選自崩解劑、黏合劑、助懸劑、助流劑、矯味劑、矯色劑的輔料混合,用製劑學常規技術製成製劑,其中全部使用的主藥和輔料的顆粒度均小於75μm粒徑。
文檔編號A61P1/10GK1785419SQ20051008725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8日
發明者耿炤, 楊明, 宋浩亮, 梅玲華, 葛衛紅, 劉銅華 申請人:江西匯仁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