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新的膦醯基羧酸的磷脂衍生物、其生產方法及其作為抗病毒藥物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22:51:36 4

專利名稱:新的膦醯基羧酸的磷脂衍生物、其生產方法及其作為抗病毒藥物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式Ⅰ的新的膦醯基羧酸的脂衍生物及其酯,其互變異構體,其生理可耐受的無機或有機鹼的鹽,以及其生產方法和含這些化合物的藥物,
其中R1是有9-13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的烷基鏈,R2可以是含有8-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的烷基鏈,R3表示含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鏈,優選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新戊基、叔己基(thexyl)或苯基、膽鹼、乙醇胺、肉鹼、C5-C7-環烷基、苄基或下列基團之一
n是0、1或2,m表示0、1、2或3。
由於通式Ⅰ的化合物含有不對稱碳原子,這些化合物的所有光學活性形式及外消旋混合物也是本發明的主題。
式Ⅰ化合物在下文還包括鹽、互變異構體、酯、光學活性形式及外消旋混合物。
惡性腫瘤(癌、肉瘤、血液瘤)、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由病毒或反轉錄病毒引起的疾病如AIDS、ARC(AIDS相關的複合物)、巨細胞病毒(cytomegaly)感染、皰疹感染或肝炎的治療除所用治療物質的效力不足外,也常常會伴有極端的副作用。這種效果可以解釋為所用藥理學活性物質的體內選擇性不夠以及治療範圍有限。藥理學活性物質的有利的體外藥理學特性在體內條件下常常不會出現。
因此,數年來,一直試圖通過修飾藥理學活性物質的化學結構來提供就其治療範圍而言其特性有所改善的新物質。此外,給藥的新藥物形式常常隨將活性物質具體運送到其作用位點的目的而發展,作用位點是藥物將發揮其治療作用的位點。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避免與健康細胞之間產生不利的相互作用。一種改善治療範圍的可能性是改變基本活性物質的物理特性,這樣例如通過產生酸或鹼加成鹽或通過製備藥理學安全的酯(例如脂肪酸酯;J.Pharm.Sci.79,531(1990)),可以對藥理學活性物質稍加修飾以改善活性物質的溶解度或耐受性。通常將這些稍加化學修飾的化合物稱為「前藥」,因為它們與體液接觸後或在肝(第一輪代謝)中幾乎立即轉變成治療活性劑。本發明包括所述前藥。
為了提高催化穩定性,已將核苷如ara-C和ara-A與磷脂進行了化學相連。與未修飾的核苷相比,相應的衍生物在體內有較低的毒性和較高的穩定性。但是吸收和細胞滲透幾乎未受影響。[J.Med.Chem.32,367(1989),Cancer Res.37,1640(1977)and 41,2707(1981)]。從下列參考文獻中可以了解核苷的其他磷脂衍生物在J.Biol.Chem.265,6112(1990)中描述了作為抗病毒藥物的脂類核苷酸的生產和用途。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只研究併合成了與已知的核苷如AZT和ddC以脂肪酸酯的結構結合的二肉豆蔻醯磷脂醯和二棕櫚醯磷脂醯殘基。
在J.Med.Chem.33,1380(1990)中描述了硫醚脂與胞苷二磷酸的核苷結合物,它們有抗腫瘤作用並可將其用於腫瘤學。
在Chem.Pharm.Bull.36,209(1988)中,描述了具有抗白血病活性的5』-(3-SN-磷脂醯)-核苷以及在轉移酶活性的磷脂酶D的存在下,從適宜的核苷和磷酸膽鹼合成它們的酶促合成法。
在Tetrahedron Lett.28,199(1987)和Chem.Pharm.Bull.36,5020(1988)中描述了脂類核苷酸的酶促合成。
WO 94/13324描述了用1-O-烷基-、1-O-醯基-、1-S-醯基-和1-S-烷基-sn-甘油基-3-磷酸酯作為脂類載體的口服有效的活性物質。
申請EP 418814和J.Med.Chem.34,1912(1991)描述了類異戊二烯氧膦基甲酸酯作為角鯊烯合成酶抑制劑。
在Biochem.Biophys.Res.Commun.171,458(1990)中,描述了抗反轉錄病毒Foscarnet與棕櫚醯膦醯基甲酸酯的脂結合物,並在J.Med.Chem.20,660(1977)中說明了(己基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的抗HIV活性。
總之,發現將治療藥物的濃縮物轉運到各靶器官或靶細胞的有效方法是非常有利的,在AIDS的情況下,是將藥物運送到被認為是病毒複製的主要部位的免疫系統和淋巴系統的細胞內。
PFA(膦醯基甲酸)和PAA(膦醯基乙酸)對HSV1和2、流感病毒、HBV、VZV、EBV以及反轉錄病毒感染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在特定的情況下,PFA/PAA及其衍生物可以有效地替換核苷/作為核苷的有效補充,因為它們抑制廣譜DNA和RNA聚合酶並以足夠選擇性抑制反轉錄病毒的RT。
PFA和PAA本身是有毒性的,因為它們與焦磷酸酯相似,可以在骨中積累。
本發明化合物還具有有價值的藥理學特性。它們特別適用於治療和預防由DNA病毒如單純性皰疹病毒、人皰疹病毒、細胞肥大病毒、乳多泡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肝炎病毒或EB病毒、流感病毒或RNA病毒如Toga病毒或特別是反轉錄病毒如oncoviruses HTLV-Ⅰ和Ⅱ以及letiviruses visna和人免疫缺陷型病毒HIV-1和2引起的感染。
式Ⅰ化合物似乎特別適用於治療人反轉錄病毒HIV感染的臨床症狀如持久性泛化的淋巴結病(PGL)、AIDS相關併發症(ARC)的前期和AIDS的完全臨床像以及相關的CMV和HSV感染。
在J.Infect.Dis.172,225(1995)中描述了Foscarnet(膦醯基甲酸三鈉鹽/PFA)在患CMV視網膜炎的HIV患者中的抗病毒/抗反轉錄病毒作用。
Antiviral Res.26,1(1995)中描述了在鼠CMV中的抗病毒作用。
此外,在JAMA 273,1457(1995)中描述了將PFA用於治療CMV視網膜炎。
在J.Med.Chem.37,2216(1994)中描述了抑制HIV-1複製的PFA-和PAA-2』,3』-二脫氧-3』-硫雜胞苷結合物,在J.Pharm.Sci.83,1269(1994)中描述了Foscarnet的醯氧基烷基酯。
但美國申請5194654和PCT申請WO 94/13682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文獻。其中公開了膦醯基羧酸的脂類衍生物及其在脂質體中的應用,其中,膦醯基羧酸的脂類衍生物形成了特別穩定的脂質體複合物。儘管權利要求的範圍很寬,但實際上1-O-烷基-sn-甘油基-3-膦醯基羧酸是該申請的核心,該物質可很好地摻入到脂質體的脂類雙層中。所要求的烷基可包括2-24個碳原子。
但是僅記載了1-O-十八烷基-sn-甘油基-3-膦醯基甲酸酯(十八烷基-膦醯基甲酸酯)的實施例並給出了其抗病毒作用的數據。在所完成的研究和生產中證實該化合物是不穩定的。與所述專利申請相反,該化合物是以純物質的溶液/懸浮液而非脂質體的形式使用。
在同樣的條件下,本發明的式Ⅰ化合物是穩定的並具有明顯的體外和體內(小鼠中的MCMV模型)優點。經口給藥時,羧酸酯是特別穩定的,而且比相應的游離羧酸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就所用的飽和烷基的鏈長度而言,令人驚奇地發現結構與作用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只有當使用鏈長為10-13個碳原子的兩個烷基時,才具有最佳效果。
因此,與WO 94/13682和US 5194654相比,本申請中所要求的化合物代表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改進,儘管這些申請包含了這些化合物,但它們並不是本申請的核心,而且並未明確提到這些化合物或其名稱,因此,它們的用途也就不是顯而易見的。
式Ⅰ化合物是新的。除穩定性(以物質和溶液形式)改善外,所要求的化合物與已知脂類衍生物相比有更好的作用。
令人驚奇的是,與游離的藥理學活性物質或未修飾的物質相比,式Ⅰ的藥物活性物質有更寬的治療範圍。此外,提高了它們在體內的滯留時間、改善了通常認為是重要因素的藥理學活性物質的生物利用度或膜通透性(如血-腦屏障、細胞膜等)。因此式Ⅰ化合物可作為藥理學活性物質的載體系統(載體)。就其功能而言,可將式Ⅰ的結合物稱為細胞內藥物儲備、藥物靶向和藥物傳遞系統。它們能夠使藥理學活性物質在經口給藥後在細胞內釋放出來,有利的是這種釋放不會意想不到地發生在體細胞、器官或組織中,而是特異性地發生於含特定酶的那些細胞中。但是,特別意想不到的是裂解不是發生在通過體液如血液、血清或淋巴液或通過肝運輸底物的過程中,而是發生在相應的靶細胞上或靶細胞中。這樣可以避免通過腎排洩膦醯基羧酸或在肝中裂解結合物,以便可將大部分活性物質運輸到相應的靶細胞內。如上所述,所述細胞主要是生理學或病理學激活的細胞,所述細胞是藥理學活性物質施用的靶目標,如血白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免疫淋巴系統的其他細胞種群。具體地說,它們是在相應疾病過程中有病理學或症狀作用的激活的細胞(如巨噬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紅細胞、單核細胞等)。此外,它們也是受病毒、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細胞。
令人驚奇的是,還發現當將所述物質與很特異性的類脂樣載體分子結合時,藥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和其酯的治療範圍顯著增大。用該方法製備的結合物可作為一種新的活性物質用於給藥藥物形式的生產。總的來說,結合會提高藥物活性膦醯基羧酸的體內效果,因為通過所得藥物運輸系統將藥理學活性物質定位於靶細胞內,因此藥理學活性物質的效力和耐受力得以提高。這意味著,一方面可以減少待施用的藥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的量,或另一方面以相同的有效量即可使藥理學作用增強。
通過結合物的酶促水解而從結合物中釋放藥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
式Ⅰ的結合物與未結合的藥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和其酯相比有顯著的優點。與藥理學活性物質共價結合的特異性載體提高了很難再吸收的藥理學活性物質的生物利用度,潛在毒性活性分子的耐受性,迅速清除的或代謝的藥物的滯留時間以及膜通透性差(如血-腦,細胞等)的化合物的膜穿透能力。
在體內脂類部分的酶促裂解通常不發生於血清中,而只在細胞內。此外,具有其卵磷脂樣結構的載體部分(對於所要求的效果是必需的)提高了生理學活性物質的穿透能力或膜通透性,並有積存效果。另外,認為脂類結合物的胃腸耐受性比純生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的更好。脂類結合物在吸收過程中通過膜結合的穿透能力更好,因此,能更好地克服吸收障礙。這對於穿透如血-腦屏障也適用。
另外,由於結合物與原生質和組織蛋白質能夠更好地結合,從而改善了體內分布。結合物主要通過正常的生物轉化反應從硫醚(n=0)氧化成亞碸(n=1),但由於亞碸和硫醚相比,其作用是等效的,因此,這種轉化並不是一種缺點。藥理學活性膦醯基羧酸從結合物中的緩慢釋放可以使活性物質保持低水平,即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由此提高了效力和/或避免了毒副作用。以單磷酸酯形式釋放的藥理學活性物質由於其高親水性而不再能穿透細胞。
總體來說,藥理學活性物質的細胞和器官半衰期通過結合作用得以大大延長,主要是由於延長了結合物在生物體內的滯留時間。由於在血清和各種器官中沒有裂解活性,因此,幾乎未觀察到或僅觀察到很輕微的骨髓和器官毒性。特別有利的是式Ⅰ的結合物可特異性地在各種注靶器官、組織或細胞中積累。
可將式Ⅰ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用於生產治療各種疾病的藥物,所述疾病需要在細胞、器官或組織中保持高水平的藥理學活性物質。代表「藥物-儲備-傳遞-靶向」的該系統的一個必需條件是對所進行的治療作出反應的細胞要含有裂解酶以便活性物質第一步結合,隨後在活性物質被裂解形成生理活性膦醯基羧酸的過程中將活性物質通過細胞膜運輸到細胞內,活性物質的裂解或者基本上與跨細胞膜運輸同時發生或此後部分地在細胞內。細胞內裂解主要是發生在其中裂解酶也位於細胞內的情況下。
適宜的靶細胞是例如免疫淋巴系統的細胞(如血白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或感染的細胞。
令人驚奇的是,發現式Ⅰ的化合物還在病毒特異性的DNA或RNA轉錄水平抑制DNA或RNA的複製。該物質可通過抑制反轉錄酶來影響反轉錄病毒的繁殖(參見Proc.Natl.Acad.Sci.USA 83,1911,1986,and Natrue 325,773,1987)。對HIV(免疫缺陷型疾病AIDS的病因)的抑制作用具有特別的治療意義。現在已將3』-疊氮基-3』-脫氧胸苷(DE-A-3608606)用於治療AIDS患者的AIDS。但是3』-疊氮基-3』-脫氧胸苷對骨髓的毒副作用使約50%的受治療患者都需要輸血。通式Ⅰ化合物沒有這些缺點。在藥理學相關劑量下它們具有抗病毒作用而沒有細胞毒性。
可將本發明化合物和其藥物製劑與其他藥物聯用以治療和預防上述感染。含有可用於治療和預防HIV感染或伴有這種病的疾病的其他藥物的例子是3』-疊氮基-3』-脫氧胸苷、2』,3』-二脫氧核苷如2』,3』-二脫氧胞苷、2』,3』-二脫氧腺苷和2』,3』-二脫氧肌苷、無環核苷(如無環鳥苷)、非核苷RT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如Invirase、幹擾素如幹擾素α、β、γ、細胞因子和白細胞介素(如白細胞介素16)、趨化因子如MIP1α、MIP1β、CC1、腎排洩抑制劑如丙磺舒、核苷運輸抑制劑如雙嘧啶氨醇以及免疫調節劑如白細胞介素Ⅱ或刺激因子如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neutropoetin)、thrombopoetin和thrombopoetin-樣因子。可將本發明的化合物和其他藥物分開給藥或同時給藥,並可以以單一或兩種製劑,或在不同的時間給藥以便達到協同效果。
認為羧基和膦酸基的鹼金屬、鹼土金屬和銨鹽是式Ⅰ化合物可能的鹽。鋰、鈉和鉀鹽是優選的鹼金屬鹽。鎂和鈣鹽是特別優選的鹼土金屬鹽。本發明的銨鹽是指含有銨離子的鹽,所述銨離子可被1-4個碳原子的烷基和/或芳烷基(優選苄基)取代最多達四次。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認為膦醯基羧酸脂類衍生物的羧酸酯是藥理學可接受的酯,而且含有苄基、膽鹼、乙醇胺、肉鹼、C5-C7環烷基或含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特別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異丙基、異丁基、叔丁基、新戊基或叔己基的酯是優選的。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叔丁基和苄基是特別優選的。
脂類膦醯基羧酸酯在體外與相應的游離羧酸一樣有效。但是在體內只有當經口給藥時,才有顯著的優點。
式Ⅰ化合物的羧酸酯在酸性介質中通過脫羧帶來的降解作用較低,因此,它們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因此,與相應的游離羧酸相比,給藥劑量降低了數倍。另外,如當克服了血腦屏障並通過細胞膜進入靶細胞時,膜通透性得到提高。由於在體內首先通過酯酶裂解羧酸酯,因此,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延長。
式Ⅰ中的R1優選表示直鏈C10-C12烷基。R1具體代表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或十三烷基。
n優選是0或1。
R2優選表示直鏈C9-C12烷基。
R2具體代表癸基、十一烷基或十二烷基。
所要求的通式Ⅰ的結合物中,優選的偶聯的膦酸及其酯是下列酸和其酯-膦醯基甲酸-膦醯基乙酸-膦醯基丙酸特別優選的脂類部分是n=0和組合R1=癸基/R2=十二烷基,R1=十一烷基/R2=十一烷基或R1=十二烷基/R2=癸基,和另外R1=十一烷基/R2=癸基,R1=十三烷基/R2=癸基,R1=十二烷基/R2=十一烷基。
通式Ⅰ的化合物可通過如下方法製備1.在任選取代的芳基磺醯氯的存在下,於有機鹼中或在鹼的存在下於惰性有機溶劑中,將通式Ⅱ的化合物
其中R1、R2和n具有上述的含義,與通式Ⅲ的化合物反應
其中m具有上述含義並且R3代表上述酯殘基之一,任選地,隨後通過用鹼皂化的方法將羧酸酯轉變成式Ⅰ的衍生物或其生理相容性鹽;或者2.從式Ⅲ化合物和烷基-或芳基磺醯氯製得混合酸酐,然後將其與式Ⅱ的醇在鹼存在下於惰性有機溶劑中反應或直接在鹼中反應,然後隨需要將羧酸酯用鹼皂化;或者3.將其中R表示氫的式Ⅲ的膦醯基羧酸與式Ⅱ的醇在鹼和任選取代的芳基磺醯氯的存在下反應,如需要,可將其轉變成生理上可接受的鹽;或者4.將其中R表示氫的式Ⅲ化合物和烷基-或芳基磺醯氯的混合酸酐與式Ⅱ的醇在鹼和任選地惰性有機溶劑的存在下反應,然後任選地將該結合物轉變成生理相容性鹽;或者5.將通式Ⅳ的膦酸二醯氯與通式Ⅱ的醇在鹼中以1∶1的摩爾比進行反應,
其中所述膦酸二醯氯根據Bhongle等(Synthetic Commun。17,1071(1987))的方法,將膦酸二-三甲基矽烷基酯與草醯氯反應製得或者6.按照Tetrahedron Letters,33卷(49):7473-7474的方法,用草醯氯將式Ⅲ的化合物轉變成式Ⅳ的膦酸二醯氯,隨和將該膦酸二醯氯與式Ⅱ的醇在鹼的存在下以1∶1的摩爾比進行反應。將形成的膦酸單醯氯中間體皂化生成半酯,然後用鹼皂化將該羧酸酯轉變成式Ⅰ的衍生物或其生理相容性鹽。
可視需要將膦醯基羧酸脂類衍生物的游離酸轉變成所需的酯。
式Ⅱ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記載於實施例和EP-0545699。
用於治療例如病毒感染的含有式Ⅰ化合物的藥物可以以液體或固體的形式經腸或胃腸外給藥。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給藥劑型可以是例如片劑、膠囊、糖衣丸、糖漿、溶液劑或懸浮液。優選使用水作為注射溶媒,在水中可以含有注射液常用的添加劑如穩定劑、增溶劑和緩衝劑。所述添加劑可以是例如酒石酸鹽或檸檬酸鹽緩衝劑,乙醇,螯合劑如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無毒的鹽,用於調節粘度的高分子聚合物如液體聚環氧乙烷。必須將用於注射液的載體滅菌並優選將其填充到安瓿內。固體載體是例如澱粉、乳糖、山梨糖醇、甲基纖維素、滑石、高度分散的矽酸、高分子脂肪酸如硬脂酸、明膠、瓊脂、磷酸鈣、硬脂酸鎂、動物和植物脂、固體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用於口服施用的適宜製劑可任選地含有矯味劑和甜味劑。
原則上,可將式Ⅰ化合物經口、氣管內、直腸、鼻、陰道內、舌、靜脈內、動脈內、肌肉內、皮內或皮下給藥。劑量取決於各種因素,例如給藥方式、物種、年齡以及各自的狀態。本發明化合物的給藥量通常為0.1-1000mg/天/kg體重、優選2-800mg/天/kg體重、最佳為30-250mg/天/kg體重。優選將每日劑量分2-5次給藥,每次施用1-2片活性物質含量為0.5-3000mg的片劑。該片劑還可以是緩釋片劑,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每日的給藥次數減少至1-3次。緩釋片劑的活性物質含量可以是20-5000mg。活性物質還可以以連續輸注的方式施用,通常適宜的劑量為每日5-10000mg。
除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化合物和將權利要求中所述的取代基的各種含義進行組合所得到的化合物之外,本發明還包括如下的式Ⅰ化合物1.(3-十二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2.(3-十二烷基亞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3.(3-十二烷基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4.(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5.(3-癸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6.(3-十三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7.(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8.(3-十一烷基亞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9.(3-十一烷基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0.(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1.(3-癸基巰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2.(3-十一烷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3.(3-十二烷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4.(3-十二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5.(3-十一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6.(3-十二烷基硫基-2-辛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17.(3-十二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18.(3-十二烷基亞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19.(3-十二烷基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0.(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1.(3-癸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2.(3-十三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3.(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4.(3-十一烷基亞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5.(3-十一烷基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6.(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7.(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8.(3-十一烷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29.(3-十二烷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30.(3-十二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31.(3-十一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32.(3-十二烷基硫基-2-辛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丙酸33.(3-十二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4.(3-十二烷基亞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5.(3-十二烷基磺醯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6.(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7.(3-癸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8.(3-十三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39.(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0.(3-十一烷基亞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1.(3-十一烷基磺醯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2.(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3.(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4.(3-十一烷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5.(3-十二烷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6.(3-十二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7.(3-十一烷基硫基-2-壬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8.(3-十二烷基硫基-2-辛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49.(3-十二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0.(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1.(3-十三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2.(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3.(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4.(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55.(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56.(3-十二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57.(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58.(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59.(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60.(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甲酯61.(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2.(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3.(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4.(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5.(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6.(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67.(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68.(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69.(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70.(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71.(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72.(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乙酯73.(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4.(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5.(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6.(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7.(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8.(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異丙酯79.(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0.(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1.(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2.(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3.(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4.(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異丙酯85.(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86.(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87.(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88.(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89.(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90.(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91.(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新戊酯92.(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新戊酯93.(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新戊酯94.(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新戊酯95.(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新戊酯96.(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新戊酯97.(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98.(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99.(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100.(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101.(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102.(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苄酯103.(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104.(3-十一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105.(3-十三烷基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106.(3-十一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107.(3-十二烷基硫基-2-十一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108.(3-癸基硫基-2-十二烷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苄酯實施例1R,S-(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二鈉鹽(DMDOP-PFA)和甲酯DMDOP-PFA-OMe將18.2ml膦醯基甲酸三甲酯溶於140ml二氯甲烷中,然後在攪拌下與72.5ml溴代三甲矽烷混合。將混合物在室溫攪拌2小時,蒸發,將殘餘物加入甲醇中並將該溶液再次蒸發,如此重複兩次。將殘餘物加入30毫升無水吡啶中並與48.7g R,S-(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1-醇的溶液混合。將該混合物蒸發至幹,攪拌下將殘餘物與47.1g 2,4,6-三-異丙基-苯磺醯氯和150毫升無水吡啶混合。最初的粘稠懸浮液在約30分鐘後變稀,將其在室溫下攪拌25小時。
抽濾出沉澱並用少量吡啶洗滌。攪拌下將濾液與150毫升水混合,將該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蒸發並與乙醚混合。濾除再次析出的沉澱,將乙醚濾液與0.5N HCl一起搖出。將乙醚相用水充分洗滌,乾燥並蒸發。
將殘餘物(84.2g)通過矽膠色譜純化,用二氯甲烷/甲醇/冰乙酸(9∶0.5∶0.5)洗脫。將含有產物的餾份蒸發濃縮。得到45.4g相應的R,S-(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甲酯(DMDOP-PFA-OMe)。
TLC(矽膠)∶Rf=0.3(乙酸/丙酮/冰乙酸/水10∶4∶0.5∶0.5)Rf=0.69(二氯甲烷/甲醇8∶2)
為了將羧酸甲酯皂化,將5g上面得到的產物溶於70毫升四氫呋喃並與6.7ml 2N NaOH混合。將其攪拌4小時,然後放置過夜。將反應混合物用2-乙基己酸調至pH8並蒸發。將殘餘物與丙酮一起攪拌,將沉澱出的產物抽濾。得到4.1g酸,熔點為242-246℃(分解)。
TLC(矽膠)∶Rf=0.31(異丙醇/乙酸丁酯/水/濃氨水10∶6∶3∶1)13C-NMR(D2O):COOH(d,175ppm,JP-C=231.4Hz)實施例2R,S-(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乙酸二鈉鹽(DMDOP-PAA)和甲酯DMDOP-PAA-OMe類似於實施例1,用蠟狀的膦醯基乙酸三甲酯和(3-十二烷硫基-2-癸氧基)-丙-1-醇製得標題化合物,熔點358-360℃(分解)。
DMDOP-PAA:
TLC(矽膠)∶Rf=0.53(正丁醇/冰乙酸/水2∶1∶1)Rf=0.07(二氯甲烷/冰乙酸/水9∶0.5∶0.5)DMDOP-PAA-OMeTLC(矽膠)∶Rf=0.6(正丁醇/冰乙酸/水2∶1∶1)Rf=0.1(二氯甲烷/冰乙酸/水9∶0.5∶0.5)實施例3體外確定骨髓毒性(CFU-GM試驗)按Seidel和Kreja(Seidl,H.和J.Kreja,L.,Blut 47,139-145,1983)所述完成CFU-GM試驗。在含0.8%甲基纖維素、20%馬血清、10-4M α硫代甘油的Iscove培養基中培養Balb/c小鼠的骨髓細胞(1×105細胞/ml),然後在每隻動物靜脈內注射50μg內毒素(馬流產沙門氏菌;Sigma,Deisenhofen,Germany)後4小時,從Balb/c小鼠中得到最佳體積(12.5或25μl)的內毒素激活的小鼠血清。將菌落培養6天後,將其用2-(對-碘代苯基)-3-(對-硝基苯基)-5-苯基四唑鹽酸鹽水合物(INT,Sigma)染色,然後用自動圖像處理儀(Artek 982 B,Biosys GmbH,Karben,Germany)計數。
表1說明與細胞生長抑制劑順鉑(Cis-DDP)和阿黴素相比,從數個濃度依賴性試驗得到了膦醯基甲酸、DMDOP-PFA、膦醯基乙酸、DMDOP-PAA、(3-十八烷氧基-2-羥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乙酯(OOHP-PFAE)和(3-十八烷氧基-2-羥基)-丙氧基-羥基-氧膦基甲酸(OOHP-PFA)的IC50濃度。從表中可以看出,DMDOP-PFA和DMDOP-PAA在達到100μg/ml的最高試驗濃度時,對粒細胞/單核細胞系列的骨髓幹細胞也沒有毒性。這種情況也見於膦醯基甲酸,但與DMDOP-PFA和DMDOP-PAA相比,膦醯基乙酸以及結合物OOHP-PFAE和OOHP-PFA毒性較高。
表Ⅰ在CFU-GM試驗中Cis-DDP、阿黴素、膦醯基甲酸(Foscarnet)、DMDOP-PFA、膦醯基乙酸、DMDOP-PAA、OOHP-PFAE和OOHP-PFA的IC50值(μg/ml)
a平均值±SEM;n,以濃度依賴方式,一式兩份或三份完成的試驗數。實施例4在小鼠巨細胞病毒(MCMV)模型中經口服處理後的生物利用度用8×105PFU(噬菌斑形成單位)皮下處理雌性Balb/c小鼠。動物存活率以下列順序提高未處理的<Foscarnet處理的<DMDOP-PFA處理的<DMDOP-PFA-OMe。
權利要求
1.式Ⅰ膦醯基羧酸的新的磷脂衍生物
其中R1是有9-13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的烷基鏈,R2可以是含有8-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烷基鏈,R3表示含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鏈,優選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新戊基、叔己基或苯基、膽鹼、乙醇胺、肉鹼、C5-C7-環烷基、苄基或下列基團之一
n是0、1或2,m表示0、1、2或3,其互變異構體、光學異構體和外消旋體,其前體和其生理可耐受的無機或有機鹼鹽。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式Ⅰ化合物,其中R1代表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或十三烷基。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式Ⅰ化合物,其中R2代表癸基、十一烷基或十二烷基。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的式Ⅰ化合物,其中n代表0或1。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的式Ⅰ化合物,其中m代表0、1或2。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的式Ⅰ化合物,其中R3代表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叔丁基或苄基。
7.含有權利要求1至6之一中要求的至少一種式Ⅰ化合物以及常用的藥物輔劑和載體的藥物組合物。
8.權利要求1至6之一中要求的至少一種式Ⅰ化合物用於生產治療自身免疫疾病、腫瘤、炎症、病毒或反轉錄病毒疾病的藥物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通式Ⅰ的新的氧膦基羧酸脂類衍生物及,其互變異構體,其生理上可耐受的酯,其生理上可耐受的無機或有機鹼鹽,以及其生產方法和含這些化合物的藥物,其中各符號的含義見說明書。
文檔編號A61P31/14GK1209133SQ96180011
公開日1999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15日
發明者H·茲爾赫, D·赫爾曼, H·G·奧皮茨, G·茲梅爾曼 申請人:曼海姆泊靈格股份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