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21 08:58:21 2
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吻合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包括切割成型總成、傳動組件和帶有擊發組件的槍身,切割成型總成包括釘倉支架、墊刀圈、抵釘座、推釘器、釘倉託和釘倉,釘倉通過卡扣卡於釘倉託的卡槽內,釘倉託直接通過傳動組件與槍身連接;所述釘倉頭部呈圓弧型或拋物線型,且釘倉的釘槽為非對稱模式;所述傳動組件包括一根傳動絲杆,絲杆為大螺距左旋絲杆,且該絲杆末端連接有相應的加長式螺母總成,加長式螺母總成與位於槍身末端的旋鈕兩者注塑或者鑲嵌在一起。槍身可為槓桿式或連杆式槍身。本實用新型設計竅妙,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多個使用問題,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吻合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
【背景技術】
[0002]市場上已有各種類型的吻合器,在外科手術中被廣泛地用於吻合人體的各部分組織,可以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手術質量,吻合口牢固可靠,止血效果好。
[0003]但現有的圓形切割吻合器在使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0004]第一,現有結構中釘倉形狀為圓柱形,其視野有阻礙,不能形成開闊的手術視野,且創面縫合空間面較小,不方便醫護人員操作。
[0005]第二,現有的釘倉上的釘槽通常是對稱設置,為2排隊閉合創面+0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在實際使用中,創面大小是不一的,通常吻合器頭部的縫合創面為I公分?1.5公分,假設在I公分的縫合創面下,常規的2排釘槽一般只有5枚縫合釘,縫合密度較小,這樣的縫合創面仍容易出現出血,不能承受220毫米汞柱壓力問題。
[0006]第三,常規的圓型吻合器縫合時,都是抵釘座運動,釘倉不運動,這樣就要改變傳統螺杆旋轉方向,不改變醫生的操作習慣,對緊張的手術過程來說是比較不便的。
[0007]第四,現有的釘倉與抵釘座、以及抵釘座與槍身之間是不可拆卸連接的,使用人員並不能自行拆卸,尤其釘倉不能獨立更換,要換時只能整個吻合器換掉,器材消耗較大。
【發明內容】
[0008]為了克服上述諸多的使用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包括切割成型總成、傳動組件和帶有擊發組件的槍身,所述切割成型總成包括釘倉支架、墊刀圈、抵釘座、推釘器、釘倉託和釘倉,所述釘倉支架末端依次安裝墊刀圈、抵釘座、推釘器,釘倉通過卡扣卡於釘倉託的卡槽內,釘倉託直接通過傳動組件與槍身連接;所述釘倉頭部呈圓弧或拋物線型,且釘倉的釘槽排列為非對稱或者對稱模式;所述傳動組件包括一根傳動絲杆,絲杆為大螺距左旋絲杆,且該絲杆末端連接有相應的加長式螺母總成,加長式螺母總成與位於槍身末端的旋鈕兩者注塑或者鑲嵌在一起。本方案中涉及四個創新點,一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通過卡扣卡於釘倉託的卡槽內,釘倉可自由拆卸;二是釘倉託直接與傳動組件連接,傳動組件在工作時可直接推動釘倉託工作,進而推動釘倉工作;三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頭部的形狀設計及釘槽排布設計,可增加創面縫合面積,減少縫合時的出血;四是為配合釘倉運動而設計的左旋絲杆,常規為右旋絲杆,但在推動釘倉向前運動時,右旋螺紋絲杆需要逆向轉動,違反醫護人員的常規使用習慣,故為手術安全,調整為左旋螺紋絲杆,同時,配有加長的金屬螺母總成,來保證旋進時的直線度,保證力的方向不彎曲,不改變。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釘槽排列的非對稱模式為3排隊閉合創面+1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2排隊閉合創面+1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對稱模式為2排隊閉合創面+2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或3排隊閉合創面+3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本方案中採用了多種非對稱或對稱模式的釘槽排列,在同樣I公分的縫合距離下,本方案的縫合口數量可明顯提高,如3排隊閉合創面+1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可達8枚縫合口,縫合密度大,可有效減少出血。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傳動組件包括手動復位按鈕、外夾板槽、內夾板槽、絲杆、注塑有加長式螺母總成的旋鈕、推刀板、釘託、連接套、導正座、和導銷;所述內夾板槽直接與釘倉託焊接,內夾板槽置於外夾板槽內,手動復位按鈕置於內夾板槽內,手動復位按鈕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一,內夾板槽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二,軸銷穿過軸銷滑槽一、軸銷滑槽二實現手動復位按鈕的安裝;所述絲杆固定於內夾板槽末端的絲杆卡槽內推動釘倉託運動;所述推刀板的板身上還設有釘託、連接套、導正座、和導銷。本方案為傳動組件的一種連接方式,其最特別的是設有復位按鈕,該復位按鈕可方便實現釘倉的多次安裝。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內夾板槽的軸銷滑槽二一端大,一端小,大的一端設有卡住復位按鈕的斜面,小的一端為閉鎖位置,大的一端為打開位置。本方案為復位按鈕的滑槽設計,其使復位按鈕在向打開位置移動時能實現鎖定,當從斜面按下時,能移動恢復至閉鎖位置。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槍身為槓桿式槍身,該槍身包括夾板軸、推刀板、鎖套、推動塊、殼體、旋鈕、和擊發器;所述夾板軸前端安裝在傳動組件上,末端通過鎖套與槍身的殼體鎖緊,所述殼體上設有控制擊發的推動塊、旋鈕、和擊發器。本方案中採用的槍身為槓桿式槍身,其末端的旋鈕可對釘倉的移動精確控制,提高縫合時間隙的準確度,且槍身便於持握,符合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I)本實用新型有效減少狹窄位,創面縫合空間大,非對稱的閉合端面與切除端面設計可有效增加縫合密度,較少出血口,解決常規吻合器的出血問題;拋物線的釘倉頭部設計,擴大了創面縫合空間,更適於人體器官;
[0016](2)本實用新型工作時,釘倉頭部做移動,同時利用左旋絲杆去保證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有效減少手術使用過程中器械的打開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手術安全。
[0017](3)本實用新型的釘倉與抵釘座為可拆卸式設計,醫護人員可獨立進行拆卸,更換釘倉頭,操作方便,減少了醫療器材的耗費。
[0018]本實用新型嚴格遵守且符合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能夠保證手術刀的安全性,且能夠提供手術準確度,提高縫合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爆炸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釘倉剖視圖。
[0024]圖中,100、切割成型總成,200、傳動組件,300、槍身,1、釘倉支架,2、墊刀圈,3、抵釘座,4-4、手動復位按鈕,5、推釘器,6、推刀板,7、釘倉,7-1、釘託,7-2、連接套,7_3、導正座,7-4、導銷,7-5、刀片槽,7-8、釘槽,8、鎖套,9、推動塊,10、殼體,11、旋鈕,12、擊發器,13、夾板軸,14、釘倉託,11-11、外夾板槽,12-12、內夾板槽,13-13、軸銷滑槽一,14-14、軸銷滑槽二,15-15、軸銷,16、絲杆,17、加長式螺母總成,18、絲杆卡槽,101、卡槽,201、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1?4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6]如圖1、2、3所示,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包括切割成型總成100、傳動組件200和帶有擊發組件的槍身300,所述切割成型總成100包括釘倉支架1、墊刀圈2、抵釘座3、推釘器5、釘倉託14和釘倉7,所述釘倉支架I末端依次安裝墊刀圈2、抵釘座3、推釘器5,釘倉7通過卡扣201卡於釘倉託14的卡槽101內,釘倉託14直接通過傳動組件200與槍身300連接。本實施例中,傳動組件200可直接推動釘倉7運動,且由於是卡扣連接,釘倉7可方便地從釘倉託14上取下。選優地,本實施例中,傳動組件200為可拆卸式傳動組件,傳動組件200主要由手動復位按鈕4-4、外夾板槽11-11、內夾板槽12-12、絲杆16、注塑有加長式螺母總成的旋鈕11、推刀板6、釘託7-1、連接套7-2、導正座7-3、和導銷7-4等組成。在傳動組件的推刀板6的板身上設釘託7-1、連接套7-2、導正座7-3、和導銷7-4,導正座7-3推動導銷7-4插入抵釘槽內,保證釘倉7與釘倉支架I上下左右對稱。內夾板槽11-11直接與釘倉託14連接,內夾板槽12-12置於外夾板槽11-11內,手動復位按鈕4-4置於內夾板槽11-11內,推塊4-4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一 13-13,內夾板槽12-12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二 14-14,所述內夾板槽12-12的軸銷滑槽二 14-14 一端大,一端小,大的一端設有卡住復位按鈕4-4的斜面,小的一端為閉鎖位置,大的一端為打開位置。軸銷15-15穿過軸銷滑槽一 13-13、軸銷滑槽二 14-14實現手動復位按鈕4-4的滑動連接。在工作時,手動復位按鈕4-4沿附圖1所示方向移動,移動到大的一端,被斜面凹口卡口,此時釘倉可自由取下,當組裝上新的釘倉後,按下手動復位按鈕4-4,手動復位按鈕4-4落下,往回推動,抵住釘倉,鎖緊釘倉。本實用新型產品在出廠時切割開口已先開到位,目前為19.5_,醫護人員進行手術工作時,只需直接推動釘倉以閉合組織即可,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常規吻合器釘倉座的打開時間。當然,釘倉與釘倉託直接除了卡合連接外,也可選用常規的不可拆卸式,只要是直接連接在傳動組件上,傳動組件能直接控制釘倉活動的均可,此處不受限制。
[0027]由於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常規的吻合器工作模式,手術時,傳動組件直接推動釘倉工作,而釘倉座不工作,改變了常規的運動方向,由於運動方向改變,為保證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故對絲杆的螺紋方向也進行了調整,其設計為為大螺距左旋絲杆,並在該絲杆末端連接相應的加長式螺母總成,左旋絲杆可保證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不改變,同樣是右旋進左旋出,保證手術安全,加長式螺母總成可保證絲杆旋進的直線度,使推力方向不改變,不彎曲,提高吻合器的工作精度。在設置時,如圖2所示,在內夾板槽11-11末端設固定絲杆16的定位槽18,絲杆16頭端最終可抵於定位槽18內,絲杆16末端連接有加長式螺母總成17,加長式螺母總成17與位於槍身300末端的旋鈕11兩者注塑或者鑲嵌在一起,以便旋轉時推進,螺母不會脫掉。
[0028]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個特點是,釘倉7頭部呈圓弧或拋物線型,圓弧型或拋物線的釘倉形狀設計可有效減少狹窄位,使剖面縫合空間變大,且更適於人體器官。當釘倉7使用圓弧型時,釘倉支架I也配套使用圓弧形的端面。釘倉7的釘槽7-8為非對稱或對稱模式,優選地,釘槽7-8採用非對稱模式,共有四道,三道位於刀片槽7-5同一側,形成閉合端,一道位於刀片槽7-5另一側,形成切除端。不對稱的閉合端面與切除端面的釘倉排布設計可有效防止縫合時的出血問題。
[0029]本實用新型的槍身300為槓桿式槍身,該槍身300包括夾板軸13、推刀板6、鎖套8、推動塊9、殼體10、旋鈕11、和擊發器12 ;所述夾板軸13前端安裝在傳動組件200上,末端通過鎖套8與槍身300的殼體100鎖緊,所述殼體10上設有控制擊發的推動塊9、旋鈕11、和擊發器12。上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其中,槍身可以是槓桿式槍身、連杆式槍身、固定式槍身或可調式強身等,其中,槍身槍頭可以根據需要任意組合使用,達到更好更適合的使用效果。
[0030]本實用新型設計竅妙,結構簡單,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多個使用問題,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包括切割成型總成〔10(0、傳動組件(200)和帶有擊發組件的槍身(300),其特徵是,所述切割成型總成(100)包括釘倉支架〔0、墊刀圈口)、抵釘座(31推釘器(51釘倉託(14)和釘倉(7),所述釘倉支架(1)末端依次安裝墊刀圈0、抵釘座(31推釘器(5),釘倉(7)通過卡扣(201)卡於釘倉託(14)的卡槽(101)內,釘倉託(14)直接通過傳動組件(200)與槍身(300)連接;所述釘倉(7)頭部呈圓弧或拋物線型,且釘倉(7)的釘槽(7-8)排列為非對稱或者對稱模式;所述傳動組件(200)包括一根傳動絲杆(16),絲杆(16)為大螺距左旋絲杆,且該絲杆(16)末端連接有相應的加長式螺母總成(17),加長式螺母總成(17)與位於槍身(300)末端的旋鈕(11)兩者注塑或者鑲嵌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其特徵是,所述釘槽(7-8)排列有非對稱模式為2排隊閉合創面+1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對稱模式3排隊閉合創面+1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所述對稱模式為為2排隊閉合創面+2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或3排隊閉合創面+3排隊切割組織創面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其特徵是,所述傳動組件(200)包括手動復位按鈕(4-41外夾板槽〔11-10、內夾板槽(12-121絲杆〔16\注塑有加長式螺母總成的旋鈕〔10、推刀板(6)^1^(7-1^^^^(7-2^^^^(7-3)40^^(7-4);所述內夾板槽(11-11)直接與釘倉託(14)焊接,內夾板槽(12-12)置於外夾板槽(11-11)內,手動復位按鈕(4-4)置於內夾板槽(11-11)內,手動復位按鈕(4-4)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一(13-13),內夾板槽(12-12)的側壁面設有軸銷滑槽二( 14-14),軸銷(15-15)穿過軸銷滑槽一(13-13〉、軸銷滑槽二( 14-14)實現手動復位按鈕(4-4)的安裝;所述絲杆(16)固定於內夾板槽(11-11)末端的絲杆卡槽(18)內推動釘倉託(14)運動;所述推刀板(6)的板身上還設有釘託(7-1)、連接套(7-2 )、導正座(7-3 )、和導銷(7-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其特徵是,所述內夾板槽(12-12)的軸銷滑槽二( 14-14) 一端大,一端小,大的一端設有卡住復位按鈕(4-4)的斜面,小的一端為閉鎖位置,大的一端為打開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內口切閉吻合器,其特徵是,所述槍身(300)為槓桿式或連杆式槍身,該槍身(300 )包括夾板軸(13 )、推刀板(6 )、鎖套(8 )、推動塊(9 )、殼體(川入旋鈕^丨^和擊發器^〗);所述夾板軸(13)前端安裝在傳動組件(200)上,末端通過鎖套(8 )與槍身(300 )的殼體(100 )鎖緊,所述殼體(10)上設有控制擊發的推動塊(9 )、旋鈕(111和擊發器(12)0
【文檔編號】A61B17/072GK204218962SQ201420527675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5日
【發明者】樊金成, 王業皇, 章陽, 佴廣金 申請人:江蘇錢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