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保護套的汽車線束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5:15:06
本實用新型汽車線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線束保護套。
背景技術: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線束是指由銅材衝制而成的接觸件端子(連接器)與電線電纜壓接後,外面再塑壓絕緣體或外加金屬殼體等,以線束綑紮形成連接電路的組件。線束產業鏈包括電線電纜、連接器、加工設備、線束製造和下遊應用產業,線束應用非常廣泛,可用在汽車、家用電器、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各種電子儀器儀表等方面,車身線束連接整個車身,大體形狀呈H形。
目前汽車線束在使用時,有時候需要將小直徑的汽車線束與大直徑的汽車線束連接在一起,這樣連接處暴露在外面容易受到損傷,現在一般通過膠帶將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綁在一起,由於膠帶的粘性比較強,使得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不方便在檢修時拆下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保護套。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帶保護套的汽車線束,包括線束,線束上設置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包括波紋保護軟管、位於所述波紋保護軟管上端的梯形套筒A、位於所述波紋保護軟管下端的梯形套筒B、位於所述梯形套筒A上方的小直徑套筒、位於所述梯形套筒B下方的大直徑套筒;在所述小直徑套筒內設置有多個第一彈簧座,並在所述小直徑套筒內設置有壓緊環A,並在所述壓緊環A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一彈簧座相對應的第二彈簧座,並在相互對應的第一彈簧座和第二彈簧座之間設置有壓緊彈簧A;在所述大直徑套筒內設置有多個第三彈簧座,並在所述大直徑套筒內設置有壓緊環B,並在所述壓緊環B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三彈簧座相對應的第四彈簧座,並在相互對應的第三彈簧座和第四彈簧座之間設置有壓緊彈簧B。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波紋保護軟管、梯形套筒A、梯形套筒B、小直徑套筒以及大直徑套筒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的波紋保護軟管、梯形套筒A、梯形套筒B、小直徑套筒以及大直徑套筒內部相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壓緊彈簧A和壓緊彈簧B均為圓柱形彈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壓緊環A和壓緊環B的內壁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能夠防止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外表面損傷。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保護套套在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的連接處,波紋保護軟管對準連接處,在壓緊彈簧A和壓緊彈簧B的作用下,利用壓緊環A壓在小直徑的汽車線束的外表面,利用壓緊環B壓在大直徑的汽車線束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進行拆卸與安裝,便於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帶保護套的汽車線束,包括線束,線束上設置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包括波紋保護軟管1、位於所述波紋保護軟管1上端的梯形套筒A2、位於所述波紋保護軟管1下端的梯形套筒B3、位於所述梯形套筒A2上方的小直徑套筒4、位於所述梯形套筒B3下方的大直徑套筒5;在所述小直徑套筒4內設置有多個第一彈簧座6,並在所述小直徑套筒4內設置有壓緊環A7,並在所述壓緊環A7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一彈簧座6相對應的第二彈簧座8,並在相互對應的第一彈簧座6和第二彈簧座8之間設置有壓緊彈簧A9;在所述大直徑套筒5內設置有多個第三彈簧座10,並在所述大直徑套筒5內設置有壓緊環B11,並在所述壓緊環B11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三彈簧座10相對應的第四彈簧座12,並在相互對應的第三彈簧座10和第四彈簧座12之間設置有壓緊彈簧B13。
所述波紋保護軟管1、梯形套筒A2、梯形套筒B3、小直徑套筒4以及大直徑套筒5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的波紋保護軟管1、梯形套筒A2、梯形套筒B3、小直徑套筒4以及大直徑套筒5內部相通。
所述壓緊彈簧A9和壓緊彈簧B13均為圓柱形彈簧。
所述壓緊環A7和壓緊環B11的內壁上設置有彈性保護層,能夠防止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外表面損傷。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保護套套在小直徑的汽車線束和大直徑的汽車線束的連接處,波紋保護軟管1對準連接處,在壓緊彈簧A9和壓緊彈簧B13的作用下,利用壓緊環A7壓在小直徑的汽車線束的外表面,利用壓緊環B11壓在大直徑的汽車線束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進行拆卸與安裝,便於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