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21 00:21:31 2
本發明屬於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還涉及一種上述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釐米,含纖維素約87-90%。棉纖維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裡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家具布和工業用布。棉織物堅牢耐磨,能夠洗滌和在高溫下熨燙。棉花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棉花不少地方連作時間長,有的地方甚至連作時間達到10年以上,棉花生長過程按棉花的營養特性吸收了土壤中一定量的礦物質元素,把棉花秸稈返還土壤是對土壤損失的有機質、礦物質元素的較好補充,但棉花長年連作地區、棉花秸稈還田對土壤帶來了一定的病蟲害,如有些棉花長期連作秸稈還田的地區枯黃萎病超過20%,使得土壤質量嚴重下降。在我國主要棉區棉花秸稈量大,不少地方為了防止病蟲害,將棉花秸稈作廢物丟棄或明火燃燒,這樣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汙染環境。因此,開發出一種棉花專用的有機肥,以很好地利用棉花秸稈,並降低病蟲害發病率具有重要的生產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其製備簡單,綠色環保,不僅可以為棉花的生長補充所需的養料,合理利用棉花秸稈,而且還能提高棉花的抗逆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55-60份、麥秸24-30份、玉米秸稈22-27份、動物糞便22-25份、米糠20-25份、銀杏落葉16-21份、石花菜15-21份、鳶尾花12-15份、東壁土8-10份、乾薑3-4份、皂莢4-5份、石榴皮5-7份、菖蒲3-5份、仙人掌3-4份、魚腥草2-3份、綠茶1-3份、乾酵母粉2-3份、幹酒糟1-3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動物糞便、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動物糞便、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00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用法用量:作為底肥使用,每畝施肥50-80kg,可根據土壤狀況酌量增減。
本發明的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簡單,本發明的各原料組分綠色環保、無毒副作用。本發明所製得的有機肥不僅可以為棉花的生長補充所需的養料,合理利用棉花秸稈、節約資源防止浪費,還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且能提高棉花的抗逆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進而提高了皮棉的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發明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按照上述特定的比例和製備方法製備,可以充分發揮各組分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組分的功能。步驟(2)中,將各組分搗碎或粉碎的作用是有利於各組分在後續步驟中充分浸出或析出,有利於各組分之間充分發揮相互作用。步驟(3)中,用開水浸泡綠茶3小時的作用是充分浸出綠茶中的有效成分。步驟(4)中,煎煮乾薑的作用是有利於乾薑在後續發酵過程中充分發揮殺菌抑菌作用。步驟(5)中,加入綠茶浸泡液的作用是有利於提高發酵效率,而且有利於抑制有害細菌;加入乾薑煎煮液、石榴皮、菖蒲的作用是可以有效殺滅發酵原料中可能攜帶的細菌、真菌以及害蟲,而且發酵所得的產物對土壤中的細菌、真菌以及害蟲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對土壤中的細菌真菌等具有較好的殺菌抑菌、抑制害蟲的作用,可以降低棉花病蟲害的發生率,提高棉花幼苗的抗逆力。步驟(6)的制粒方法,制粒效果好,提高了造粒的成球率。
進一步地,所述動物糞便為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或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或多種動物糞便的混合。
優選地,步驟(1)中稱取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棉花秸稈55份、麥秸30份、玉米秸稈25份、動物糞便24份、米糠22份、銀杏落葉21份、石花菜17份、鳶尾花12份、東壁土10份、乾薑4份、皂莢4份、石榴皮6份、菖蒲5份、仙人掌3份、魚腥草3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1份。
優選地,步驟(1)中稱取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棉花秸稈55份、麥秸25份、玉米秸稈27份、動物糞便25份、米糠20份、銀杏落葉18份、石花菜16份、鳶尾花14份、東壁土8份、乾薑3份、皂莢4份、石榴皮5份、菖蒲4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2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2份、幹酒糟2份。
優選地,步驟(1)中稱取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棉花秸稈57份、麥秸24份、玉米秸稈27份、動物糞便22份、米糠25份、銀杏落葉16份、石花菜21份、鳶尾花12份、東壁土9份、乾薑4份、皂莢5份、石榴皮6份、菖蒲5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2份、綠茶1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1份。
優選地,步驟(1)中稱取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棉花秸稈59份、麥秸27份、玉米秸稈22份、動物糞便25份、米糠22份、銀杏落葉20份、石花菜15份、鳶尾花14份、東壁土9份、乾薑4份、皂莢4份、石榴皮6份、菖蒲3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3份、綠茶3份、乾酵母粉2份、幹酒糟3份。
優選地,步驟(1)中稱取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如下:棉花秸稈60份、麥秸26份、玉米秸稈24份、動物糞便24份、米糠21份、銀杏落葉17份、石花菜18份、鳶尾花15份、東壁土10份、乾薑3份、皂莢5份、石榴皮7份、菖蒲4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3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2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的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簡單,本發明的各原料組分綠色環保、無毒副作用。所製得的有機肥不僅可以合理利用棉花秸稈,為棉花的生長補充所需的養料,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且還能提高棉花幼苗的抗逆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進而提高了棉花的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本發明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按照上述特定的比例和製備方法製備,可以充分發揮各組分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組分的功能。步驟(2)中,將各組分搗碎或粉碎的作用是有利於各組分在後續步驟中充分浸出或析出,有利於各組分之間充分發揮相互作用。步驟(3)中,用開水浸泡綠茶3小時的作用是充分浸出綠茶中的有效成分。步驟(4)中,煎煮乾薑的作用是有利於乾薑在後續發酵過程中充分發揮殺菌抑菌作用。步驟(5)中,加入綠茶浸泡液的作用是有利於提高發酵效率,而且有利於抑制有害細菌;加入乾薑煎煮液、石榴皮、菖蒲的作用是可以有效殺滅發酵原料中可能攜帶的細菌、真菌以及害蟲,而且發酵所得的產物對土壤中的細菌、真菌以及害蟲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對土壤中的細菌真菌等具有較好的殺菌抑菌、抑制害蟲的作用,可以降低棉花病蟲害的發生率,提高棉花幼苗的抗逆力。步驟(6)的制粒方法,制粒效果好,提高了造粒的成球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並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1
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55份、麥秸30份、玉米秸稈25份、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24份、米糠22份、銀杏落葉21份、石花菜17份、鳶尾花12份、東壁土10份、乾薑4份、皂莢4份、石榴皮6份、菖蒲5份、仙人掌3份、魚腥草3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1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實施例2
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55份、麥秸25份、玉米秸稈27份、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25份、米糠20份、銀杏落葉18份、石花菜16份、鳶尾花14份、東壁土8份、乾薑3份、皂莢4份、石榴皮5份、菖蒲4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2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2份、幹酒糟2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雞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實施例3
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57份、麥秸24份、玉米秸稈27份、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22份、米糠25份、銀杏落葉16份、石花菜21份、鳶尾花12份、東壁土9份、乾薑4份、皂莢5份、石榴皮6份、菖蒲5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2份、綠茶1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1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實施例4
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59份、麥秸27份、玉米秸稈22份、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25份、米糠22份、銀杏落葉20份、石花菜15份、鳶尾花14份、東壁土9份、乾薑4份、皂莢4份、石榴皮6份、菖蒲3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3份、綠茶3份、乾酵母粉2份、幹酒糟3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實施例5
一種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配比稱取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棉花秸稈60份、麥秸26份、玉米秸稈24份、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24份、米糠21份、銀杏落葉17份、石花菜18份、鳶尾花15份、東壁土10份、乾薑3份、皂莢5份、石榴皮7份、菖蒲4份、仙人掌4份、魚腥草3份、綠茶2份、乾酵母粉3份、幹酒糟2份;
(2)將稱量好的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東壁土、乾薑、皂莢、石榴皮、菖蒲、仙人掌、魚腥草分別搗碎或粉碎;
(3)向稱量好的綠茶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開水的重量為綠茶重量的15倍,浸泡3小時後,過濾取浸泡液;
(4)向稱量好的乾薑中加入重量為乾薑重量的2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鐘,過濾取乾薑的煎煮液;
(5)將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混合均勻,向棉花秸稈、麥秸、玉米秸稈、含水率為60%-70%的新鮮豬糞、米糠、銀杏落葉、石花菜、鳶尾花、乾酵母粉、幹酒糟的混合組分中加入與混合組分同質量的清水,混合均勻並裝入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加入步驟(3)所得的綠茶浸泡液,混勻後密封玻璃容器,25℃~26℃條件下避光發酵24小時後,加入石榴皮、菖蒲以及步驟(4)所得的乾薑的煎煮液,混勻後在28℃~30℃條件下避光發酵72小時,得發酵產物;
(6)將東壁土、皂莢、仙人掌、魚腥草與步驟(5)所得的發酵產物混合,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放在烘箱中60℃烘乾至含水量在15%以內,用粉碎機粉碎成80~200目的粉末,在造粒機中造粒,將顆粒狀物料乾燥,乾燥器熱源最高溫度為200~250℃,出口溫度50~70℃,物料乾燥後含水量小於5%,最後過篩,將顆粒粒徑在1.00-3mm的肥料稱重、包裝即得。
一種上述製備方法所製得的棉花專用有機肥。
實驗結果
用法用量:作為底肥使用,每畝施肥50-80kg,可根據土壤狀況酌量增減。
試驗場地為青島某農田,試驗前該農田棉花種植已連作5年。試驗處理如下:
對照組: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用與本發明實施例1相同氮磷鉀含量的化肥60kg;
試驗組1: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肥60kg本發明實施例1所製得的有機肥;
實驗組2: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肥60kg本發明實施例2所製得的有機肥;
實驗組3: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肥60kg本發明實施例3所製得的有機肥;
實驗組4: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肥60kg本發明實施例4所製得的有機肥;
實驗組5:播種前,於試驗田地每畝施肥60kg本發明實施例5所製得的有機肥;
對照組和每個實驗組分別設置2個平行,每個平行處理佔地一畝。株高20cm左右時,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畝追肥尿素15kg,試驗期間各處理組的日常管理均為常規日常管理。
試驗期間,觀察並記錄棉花的黃萎病發病率、枯萎病發病率,秋季收穫時,記錄皮棉產量,結果見表1:
表1對照組和本發明實施例1-實施例5的棉花專用有機肥的效果比較
本發明的棉花專用有機肥的製備方法簡單,本發明的各原料組分綠色環保、無毒副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所製得的有機肥不僅可以為棉花的生長補充所需的養料,合理利用棉花秸稈、節約資源防止浪費,還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且能提高棉花的抗逆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進而提高了皮棉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