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08:47:26 1
專利名稱: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供暖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
背景技術:
一些狹長的取暖空間,如畜牧畜禽舍,花卉大棚、展廳,工廠車間等,其
長度一般在60米 120米之間甚至更長,長度一般是寬度的5 12倍,在向這 些狹長的取暖空間供暖時,往往是利用一條沿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煙火 通道,通過傳導方式將熱量傳遞給取暖空間。這種供暖方式的優點是熱利用率 較高;耗電量低,但其缺點是,溫差過大,煙火通道的起始端溫度太高,而尾 部的溫度又太低,如100米長的畜禽舍,兩端溫差在『C以上;而且,因為沒 有新鮮空氣輸入,舍內的空氣溼度和氨氣濃度都很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於狹長取曖空間的供暖裝置, 以解決在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上溫差過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
置,包括用燃料加熱的加熱裝置,和沿所述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加 熱裝置的煙火出口連接的煙火通道,所述煙火通道的出煙口伸出所述取暖空間
的外部,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加熱後可輸出熱風的熱風爐;該供暖裝置還包括沿 所述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熱風爐的熱風出口連接的熱風通道,所 述熱風通道設有若干個出風口 。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熱風爐位於所述取暖空間的外部。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煙火通道靠近所述熱風爐的起始部分的外周面環繞有 一個夾層風道;所述夾層風道的一端與所述熱風爐的鼓風機的進風口連接,其 另一端與所述取暖空間相通。
作為另一種改進,所述鼓風機的進風口處設有一個可選擇地將來自所述取 暖空間外部和所述取暖空間內部的空氣分別引入鼓風機的閥裝置。
釆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由於該取暖裝置的加熱裝置包括加熱後可輸出熱
風的熱風爐;和沿所述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加熱裝置的煙火出口 連接的煙火通道,所述煙火通道的出煙口伸出所述取暖空間的外部;和沿所述
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熱風爐的熱風出口連接的熱風通道,所述熱 風通道設有若干個出風口,所以,加熱裝置的熱風爐通過燃燒燃料,使溫度較 低的空氣換熱成溫度較髙的空氣,然後經過熱風通道,從熱風通道的出風口吹 入取暖空間,而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煙火則經過煙火通道通放熱後,從其出煙口 排出取暖空間。由於加熱裝置採用熱風爐,其大約有一半的熱量由空氣換熱介 質吸收,這些熱量通過熱風通道被快速地送往取暖空間的尾部,因而提高了取
暖空間尾部的溫度;同樣由於熱風爐產生的部分熱量被空氣換熱介質吸收,煙 火通道起始部的溫度也變得低了一些,這種溫度上的此消彼長,縮小了取暖空 間在長度方向的溫差。
由於所述熱風爐位於所述取暖空間的外部,因而取暖空間不受加熱裝置燃 燒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影響,也不會因燃燒燃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氣而 造成取暖空間的缺氧,提高了供暖裝置使用的安全性。
由於所述煙火通道靠近所述熱風爐的部分的外周面環繞有一個夾層風道; 所述夾層風道的一端與所述熱風爐的鼓風機的進風口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取 暖空間相通,所以取暖空間內的空氣可以通過夾層風道被鼓風機送入熱風爐換 熱,夾層風道的作用有兩個, 一是隔離煙火通道起始處的高溫部分,使取暖空 間在煙火通道起始段的溫度不致於太高;二是對流經夾層風道的空氣進行予加 熱,從而提高熱風爐的出風溫度,將更多的熱量送向取暖空間的尾部,進一步 縮小取暖空間沿長度方向的溫差。
由於所述鼓風機的進風口處設有一個可選擇地將來自所述取暖空間外部和 所述取暖空間內部的空氣分別引入所述鼓風機的閥裝置,當所述閥裝置使取暖 空間外部的空氣送入所述鼓風機時,可向取暖空間內補充新鮮空氣,在用於畜 牧畜禽舍時,可以使取暖空間內的空氣溼度和氨氣濃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與將取暖空間內部的空氣引入鼓風機相比,取暖空間內的 溫度會稍低一些,沿長度方向的溫差也會稍大一些,但這並不妨礙該供暖裝置
的使用,恰恰相反,通過該閥裝置,可以方便地根據取暖空間的實際使用要求
實施調節。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結構原理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I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如圖1所示,其加熱裝置是一個用燃料 加熱的熱風爐1,該熱風爐1可將溫度較低的空氣通過熱交換變成溫度較高的 空氣,並通過其鼓風機6將其送出,所述熱風爐1設置於所述取暖空間的外部。
煙火通道4沿取暖空間2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熱風爐1的煙火出口連接, 煙火通道4的出煙口伸出所述取暖空間2的外部,保證其煙氣不會汙染取暖空 間2的空氣。為了便於煙氣的快速流動,在煙火通道4的出煙口處安裝有引風 機8。
熱風通道3沿所述取暖空間2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熱風爐1的熱風出 口連接,熱風通道3與所述熱風爐1的熱風出口連接時,應儘量避免直彎,以 減小風的阻力。所述熱風通道3設有若干個出風口,這些出風口沿熱風通道3 的兩側均勻交錯地向下開設,兩側出風口的夾角為120°左右,在這些風道出 風口處分別設有可調節出風量大小的風門,用於調節取暖空間的局部溫度。
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所述煙火通道4靠近所述熱風爐1的起始部分的 外周面環繞有一個夾層風道5;所述夾層風道5的一端與所述熱風爐的鼓風機6 的進風口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取暖空間2相通。夾層風道5的長度根據取暖 空間的長度確定,對於一個100米長的畜禽舍來說,其長度一般為10米左右。
煙火通道4偏置於所述取暖空間2的一側,沿寬度方向所述煙火通道4到 所述取暖空間2 —個邊部的距離佔整個所述取暖空間2寬度的1/4 1/3。熱風 通道3偏置於所述取暖空間2的另一側或居中設置。其目的是,在寬度方向上, 也能使取暖空間2的溫度具有良好的均勻性。
所述鼓風機6的進風口處設有一個可選擇地將來自所述取暖空間外部和所
述取暖空間內部的空氣分別引入鼓風機6的閥裝置7。
上述實施例的優點在於,第一,取暖空間的溫度均勻、可控。燃料在熱風 爐內燃燒後,大約一半的熱量通過熱風送入取暖空間,剩餘的熱量通過熱風爐 的煙火出口進入煙火通道,熱量的分流使煙火通道起始處的溫度變得低了一些, 從而減小了取暖空間頭部和尾部之間的溫度差。流經夾層風道的空氣進一步吸 收煙火通道起始部的熱量,使取暖空間頭部的溫度進一步降低,而被空氣換熱 介質吸收的這些熱量又以熱風的形式大部分被送到取暖空間的尾部,起到了重 要的平衡溫度的作用。如100米長的畜禽舍的最大溫差能控制在2 3-C的範圍 內。而通過控制熱風的輸送,能實現局部區域的高溫要求,如畜禽舍的前l/3的 區域,在育雛時能達到36'C的高溫。
第二,取暖空間內的空氣新鮮、溼度可控。因為有熱風這種供暖方式的存 在,它可以有選擇地將取暖空間內部或取暖空間外部的空氣作為換熱介質,從 而調節取暖空間內空氣的新鮮程度和溼度。在畜禽舍內使用該供暖裝置時,可 以使舍內的空氣溼度和氨氣濃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本發明不僅適用於畜牧畜禽舍,而且也適合於花丼大棚、展廳、工廠車間 等狹長取暖空間。
權利要求
1、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包括用燃料加熱的加熱裝置,和沿所述取暖空間(2)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加熱裝置的煙火出口連接的煙火通道(4),所述煙火通道(4)的出煙口伸出所述取暖空間(2)的外部,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加熱後可輸出熱風的熱風爐(1);該供暖裝置還包括沿所述取暖空間(2)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熱風爐(1)的熱風出口連接的熱風通道(3),所述熱風通道(3)設有若干個出風口。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這些風道出風口處分別設有可調節出風量大小的風門。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熱風爐(1)位於所述取暖空間的外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煙火通道(4)靠近所述熱風爐(1)的起始部分的外周面環繞有一個夾層風道(5) ;所述夾層風道(5)的一端與所述熱風爐的鼓風機(6)的進風口連接, 其另一端與所述取暖空間(2)相通。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鼓風機(6)的進風口處設有一個可選擇地將來自所述取暖空間外部和所述取暖 空間內部的空氣分別引入鼓風機(6)的閥裝置(7)。
6、 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一種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煙火通道(4)偏置於所述取暖空間(2)的一側,所述熱風通道(3) 偏置於所述取暖空間(2)的另一側或居中設置。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沿所 述取暖空間(2)的寬度方向所述煙火通道(4)到所述取暖空間(2) —個邊部 的距離佔整個所述取暖空間(2)寬度的1/4 1/3。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煙火通道(4)的出煙口處安裝有引風機(8)。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狹長取暖空間的供暖裝置,解決了在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上溫差過大的問題。其主要技術要點是,設置了一條沿所述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加熱裝置的煙火出口連接的煙火通道;和一條沿所述取暖空間的長度方向延伸且與所述熱風爐的熱風出口連接的熱風通道。本發明不僅使取暖空間內的溫度均勻、可控,而且通過在所述鼓風機的進風口處設置一個閥裝置,有選擇地將取暖空間內部或取暖空間外部的空氣作為換熱介質,使狹長取暖空間內的空氣新鮮、溼度可控,廣泛適用於畜牧畜禽舍、花卉大棚、展廳、工廠車間等狹長的取暖空間。
文檔編號F24D5/00GK101097075SQ20061004536
公開日2008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8日
發明者宮樹同 申請人:宮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