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充電接口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6:42:41 3
一種充電接口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充電接口,涉及電動車輛【技術領域】。該充電接口,包括充電插頭及充電插座;所述充電插頭包括第一絕緣部,所述第一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所述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連接交流電源;所述充電插座包括第二絕緣部,所述第二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所述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本實用新型避免了直接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電阻過大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專利說明】—種充電接口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充電接口。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油價上漲以及環境汙染,很多人開始關注相比耗油汽車更廉價、更環保的電動車輛。電動車輛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車輛。
[0003]在使用電動車輛前,需要保證電動車輛的電池有足夠的電量來驅動電動車輛。目前為電動車輛充電一般採用傳導式的充電方式。如圖1所示,當前的傳導式的充電方式所採用的充電接口 10,一般包括充電設備的輸出接口 11以及電動車輛的充電輸入接口 12,其中輸出接口 11通過金屬線路連接到充電設備中,輸入接口 12也通過金屬線路連接電動車輛的電池。在進行充電時,輸出接口 11需要與輸入接口 12緊密連接,通過兩個接口內的金屬表面13的接觸來實現電路連接,進而對電動車輛進行充電。
[0004]目前,採用傳導式的充電方式十分普遍,然而輸出接口11和輸入接口 12由於長期使用會發生金屬表面氧化,且由於長期使用會有灰塵汙垢等粘附在金屬表面,這些都將導致接觸電阻的增大,從而在為電動車輛充電時,容易發熱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接口,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通過傳導式的充電方式為電動車輛充電,由於接觸電阻過大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充電接口,包括充電插頭及充電插座;
[0008]所述充電插頭包括第一絕緣部,所述第一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所述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連接交流電源;
[0009]所述充電插座包括第二絕緣部,所述第二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所述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
[0010]具體的,當所述充電插頭插入所述充電插座時,所述第一鐵磁體與所述第二鐵磁體構成閉合結構。其中,所述閉合結構為環形閉合結構或矩形閉合結構。
[0011]或者,所述第一鐵磁體和第二鐵磁體為條形鐵磁體,且當所述充電插頭插入所述充電插座時,所述第一鐵磁體與所述第二鐵磁體平行。
[0012]具體的,所述第二絕緣部上設置有用於卡合所述第一絕緣部的卡合結構。
[00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充電插頭的第一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該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與交流電源連接。充電插座的第二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所述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這樣,第一繞組線圈和第二繞組線圈產生電磁感應,從而在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來為需要進行充電的裝置充電。現有技術的充電接口的充電插頭和充電插座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在接觸電阻過大時,容易引發安全事故。而本發明的充電插頭與充電插座通過電磁感應以使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而避免了直接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電阻過大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充電接口的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 (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 (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2]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包括充電插頭201及充電插座202。
[0023]該充電插頭201包括第一絕緣部203,第一絕緣部203包裹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204的第一鐵磁體205 ;第一繞組線圈204通過一輸入線路206連接交流電源。
[0024]該充電插座202包括第二絕緣部207,該第二絕緣部207包裹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208的第二鐵磁體209 ;第二繞組線圈208通過一輸出線路210連接待充電裝置。
[002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充電插頭的第一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該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與交流電源連接。充電插座的第二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這樣,第一繞組線圈和第二繞組線圈產生電磁感應,從而在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來為需要進行充電的裝置充電。現有技術的充電接口的充電插頭和充電插座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在接觸電阻過大時,容易引發安全事故。而本發明的充電插頭與充電插座通過電磁感應以使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而避免了直接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電阻過大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0026]如圖3 (a)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包括充電插頭201及充電插座202。
[0027]該充電插頭201包括第一絕緣部203,第一絕緣部203包裹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204的第一鐵磁體205 ;第一繞組線圈204通過一輸入線路206連接交流電源。
[0028]該充電插座202包括第二絕緣部207,該第二絕緣部207包裹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208的第二鐵磁體209 ;第二繞組線圈208通過一輸出線路210連接待充電裝置。
[0029]進一步的,當充電插頭201插入充電插座202時,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可以構成閉合結構。例如,如圖3 (a)所示,該閉合結構為環形閉合結構或如圖3 (b)所示,該閉合結構為矩形閉合結構,但不僅局限於此。此外,所述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也可以不構成閉合結構。
[0030]採用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構成閉合結構的方式,可以降低磁阻,提高電磁感應的效率。
[0031]如圖3(b)所示,以閉合結構為矩形閉合結構為例,第一鐵磁體205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露出第一絕緣部203,第二鐵磁體209的第一端33和第二端34露出第二絕緣部204,在充電插頭201插入充電插座202時,第一鐵磁體205的第一端31與第二鐵磁體209的第一端33相接,第一鐵磁體205的第二端32與第二鐵磁體209的第二端34相接,從而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配合形成矩形閉合結構。
[0032]此外,如圖4所示,第一鐵磁體205和第二鐵磁體209可以為條形鐵磁體,且當充電插頭201插入充電插座202時,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平行。此外,所述第一鐵磁體205與第二鐵磁體209也可以不平行。
[0033]如圖5所示,第二絕緣部204上設置有用於卡合該第一絕緣部203的卡合結構213。卡合結構213可以是彈簧彈片結構等,但不僅局限於此。為了配合該卡合結構213,在第一絕緣部203上可以設置有相應的凹槽214,從而使得彈簧彈片與凹槽214進行卡合。
[00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電接口,充電插頭的第一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該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與交流電源連接。充電插座的第二絕緣部內設置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這樣,第一繞組線圈和第二繞組線圈產生電磁感應,從而在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來為需要進行充電的裝置充電。現有技術的充電接口的充電插頭和充電插座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在接觸電阻過大時,容易引發安全事故。而本發明的充電插頭與充電插座通過電磁感應以使第二繞組線圈中產生電流,而避免了直接通過金屬表面的連接來直接傳遞電流,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電阻過大而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0035]本實用新型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充電接口,其特徵在於,包括充電插頭及充電插座; 所述充電插頭包括第一絕緣部,所述第一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一繞組線圈的第一鐵磁體;所述第一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入線路連接交流電源; 所述充電插座包括第二絕緣部,所述第二絕緣部包裹有纏繞第二繞組線圈的第二鐵磁體;所述第二繞組線圈通過一輸出線路連接待充電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接口,其特徵在於,當所述充電插頭插入所述充電插座時,所述第一鐵磁體與所述第二鐵磁體構成閉合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接口,其特徵在於,所述閉合結構為環形閉合結構或矩形閉合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接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鐵磁體和第二鐵磁體為條形鐵磁體,且當所述充電插頭插入所述充電插座時,所述第一鐵磁體與所述第二鐵磁體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接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絕緣部上設置有用於卡合所述第一絕緣部的卡合結構。
【文檔編號】H02J7/32GK203607911SQ201320859429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周虎 申請人:普天新能源車輛技術有限公司, 普天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