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橫梁複合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3:26:51 2
專利名稱:鑄造橫梁複合夾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造橫梁複合夾具,特指一種設置於搖臂鑽床工作檯上,通 過迴轉定位對鑄造橫梁各個孔進行加工。
背景技術:
汽車橫梁是汽車的重要部件,如圖3、4所示為一種重型汽車的橫梁結構示意圖, 鑑於該產品屬於結構複雜、非對稱形大型產品。其實際加工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多工序加工,該產品孔加工較多包括端面的加工孔a、c和斜孔b,且分布於不同 平面,需要分工序多工位加工,定位基準更換次數較多,且增加搬運成本及時間消耗;2、加工難度較大,精度高,八個斜孔b中心線角度β為48° 17',且兩邊屬於非 對稱結構;3、重量大,效率低,該產品無論在搬運還是操作方面都比較費力費時,勞動強度 大,效率低。因此存在不適用於長期大批量生產,搬運次數較多,質量無法穩定,成本過大等方 面的不足。這無疑大大增加了生產製造成本。
發明內容因此,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縮減工序,保證加工質量,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採用盡可 能少的機加工工序,方便員工操作,且保證產品質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鑄造橫梁複合 夾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包括一個固定座,具有與鑽床工作檯相連的安裝面和一垂直於安裝面的固定面;一個迴轉板,通過連接軸可轉動安裝在固定面;兩個端孔鑽模板,固定在迴轉板兩側面,且表面上設有相應於鑄造橫梁兩側需要 加工孔的模具孔;至少兩個斜孔鑽模板,安裝在迴轉板的表面,且每個斜孔鑽模板具有與斜孔位置 大小相對應的鑽模孔;和若干夾持件,可拆卸的安裝在迴轉板,用於將鑄造橫梁安裝在迴轉板上。進一步地,所述斜孔鑽模板為四個,分布以連接軸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且處於對 角的兩個斜孔鑽模板與鑄造橫梁端面之間夾角為鑄造橫梁斜孔中心線角度的一半。更進一步地,所述斜孔鑽模板包括一個模板、一個壓緊板、一個連接板和一個安裝 板,所述模板用於對應於兩個斜孔所在的平面,所述壓緊板用於與鑄造橫梁底面相接觸並 與模板相連,所述安裝板與迴轉板相連,並通過連接板與壓緊板相連。考慮到定位準確和使用方便,其還包括多個設置在迴轉板上的定位銷,用於定位 斜孔鑽模板在迴轉板上的位置,其數量與斜孔鑽模板的數量相同。[0018]考慮到成本和安裝方便,所述夾持件為一 L型壓板,該壓板一板固定在迴轉板上, 另一板能夠與鑄造橫梁面接觸並通過螺栓螺母副固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夾持件為四個,且夾持件沿鑄造橫梁的四個角對稱設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壓板一板通過一固定銷固定在迴轉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集多工序於一體加工,定位統一,縮減工序,減產搬運成本,提高效率;2、採用統一圓周迴轉定位銷定位,且迴轉中心採用兩側斜孔中心,有效保證角度 精度;3、利用該本產品進行鑄造橫梁鑽孔加工,操作過程中員工只需旋轉及插銷即可定 位,提高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選定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圖2為圖1為本實用新型選定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鑄造橫梁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半剖視示意圖。圖5為斜孔鑽模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固定座,1-1、安裝面,1-2、固定面,2、迴轉板,3、定位銷,4、圓柱銷,5、斜孔 鑽模板,6、鑽套,7、螺杆,8、壓板,9、固定銷,10、螺母,11、連接軸,12、襯套,13、斜孔鑽模板, 131、模板,132、壓緊板,133、連接板,134、安裝板,14、端孔鑽模板,15、襯套,16、鑽套,17、鑽 套,18、襯套,19、螺帽,20、螺栓螺母,21、菱形定位銷,a、加工孔,b、斜孔,C、加工孔,β、中心 線角度,Y、定位夾角,D、平面,Ε、鑄造橫梁底面,Bi、第一螺栓螺母副,Β2、第二螺栓螺母副, Β3、銷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本領域技術人 員更好理解本實用新型。如圖1、2所示一種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包括固定座1、迴轉板2、端孔鑽模板14、至 少兩個斜孔鑽模板13和若干夾持件,所述固定座1具有與鑽床工作檯相連的安裝面1-1和 一垂直於安裝面1-1的固定面1-2 ;所述迴轉板2通過連接軸11可轉動安裝在固定面1-2 並通過帶有襯套15的軸定位;所述兩個端孔鑽模板14定在迴轉板2兩側面,且表面上設有 相應於鑄造橫梁兩側需要加工孔的模具孔,並通過銷子Β3配做定位;所述斜孔鑽模板13安 裝在迴轉板2的表面並通過帶有襯套12的一圓柱定位銷與一菱形定位銷21定位,且每個 斜孔鑽模板具有與斜孔位置大小相對應的鑽模孔6 ;所述夾持件可拆卸的安裝在迴轉板2, 用於將鑄造橫梁安裝在迴轉板2上。如圖2所示考慮到斜孔的數量和加工方便,所述斜孔鑽模板為四個,分布以連接 軸11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且處於對角的兩個斜孔鑽模板與鑄造橫梁端面之間夾角Y為 鑄造橫梁斜孔中心線角度β的一半。[0034]如圖5所示所述斜孔鑽模板包括一個模板131、一個壓緊板132、一個連接板133 和一個安裝板134,所述模板131用於對應於兩個斜孔所在的平面D,所述壓緊板132用於 與鑄造橫梁底面E相接觸並與模板131相連,所述安裝板134與迴轉板相連,並通過連接板 133與壓緊板132相連。考慮到定位準確和使用方便,如圖2所示其還包括多個設置在迴轉板2上的定位 銷3,用於定位斜孔鑽模板13在迴轉板2上的位置,其數量與斜孔鑽模板13的數量相同即 4個,當然本領域人員也可以通過在迴轉板2上劃線定位所述斜孔鑽模板13的位置。如圖1所示考慮製造加工方便和成本,所述夾持件為一 L型壓板8,該壓板8 一板 固定在迴轉板2上,另一板能夠與鑄造橫梁底面接觸並通過螺栓螺母副即圖中的螺杆7和 螺帽19固定,實際安裝時所述夾持件為四個,且夾持件沿鑄造橫梁的四個角對稱設置。考慮到實施方便,所述壓板8 一板通過一固定銷9固定在迴轉板2上。考慮到鑽孔的使用壽命,如圖1、2所示鑽孔時設置鑽套6、鑽套16,和鑽套17,各個 套的外壁與相對應的鑽模板過應配合,各個套內徑對應與需要鑽孔的尺寸。實際生產過程中,所述連接軸一端為螺紋結構與固定座1螺紋連接並通過螺母10 固定,所述固定座1的安裝面1-1通過第一螺栓螺母副Bl和第二螺栓螺母副B2與鑽床工 作臺相連,所述斜孔鑽模板13通過螺栓螺母副20固定在迴轉板2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如圖所示2將鑄造橫梁通過固定銷9定位在迴轉板 2上,並用四個壓板8進行壓緊,然後通過連接軸11與固定座1相連接並用螺母10固定,加 工過程中迴轉板2以連接軸為基準旋轉,並在同一圓周上採用固定銷4進行定位,此時通過 可拆卸斜孔鑽模板5進行鑽孔,迴轉至一定位置後採用兩端鑽模板16針對兩端面孔進行鑽 孔。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及優點。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 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發明範圍的前 提,本領域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做許多變化和改進如連接軸可以改用軸承,同時需要在固定 座後面安裝一軸承座,這些變化及改進應屬於本實用發明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發明保護 範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一種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固定座(1),具有與鑽床工作檯相連的安裝面(1 1)和一垂直於安裝面(1 1)的固定面(1 2);一個迴轉板(2),通過連接軸(11)可轉動安裝在固定面(1 2);兩個端孔鑽模板,安裝在迴轉板(2)兩側面,且表面上設有相應於鑄造橫梁兩側需要加工孔的模具孔;至少兩個斜孔鑽模板(13),可拆卸安裝在迴轉板(2)的表面,且每個斜孔鑽模板具有與斜孔位置大小相對應的鑽模孔;和若干夾持件,可拆卸的安裝在迴轉板,用於將鑄造橫梁安裝在迴轉板(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孔鑽模板為四個,分布 以連接軸(11)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且處於對角的兩個斜孔鑽模板與鑄造橫梁端面之間 夾角(Y)為鑄造橫梁斜孔中心線角度(β)的一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孔鑽模板包括一 個模板(131)、一個壓緊板(132)、一個連接板(133)和一個安裝板(134),所述模板(131) 用於對應於兩個斜孔所在的平面(D),所述壓緊板(132)用於與鑄造橫梁底面(E)相接觸並 與模板(131)相連,所述安裝板(134)與迴轉板相連,並通過連接板(133)與壓緊板(132) 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多個設置在回 轉板(2)上的定位銷(3),用於定位斜孔鑽模板(13)在迴轉板(2)上的位置,其數量與斜孔 鑽模板(13)的數量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夾持件為一L型壓板 (8),該壓板(8) —板固定在迴轉板(2)上,另一板能夠與鑄造橫梁面接觸並通過螺栓螺母 副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夾持件為四個,且夾持件 沿鑄造橫梁的四個角對稱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板(8)—板通過 一固定銷(9)固定在迴轉板(2)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鑄造橫梁複合夾具,包括一個固定座,具有與鑽床工作檯相連的安裝面和一垂直於安裝面的固定面;一個迴轉板,通過連接軸可轉動安裝在固定面;兩個端孔鑽模板,固定在迴轉板兩側面,且表面上設有相應於鑄造橫梁兩側需要加工孔的模具孔;至少兩個斜孔鑽模板,安裝在迴轉板的表面,且每個斜孔鑽模板具有與斜孔位置大小相對應的鑽模孔;和若干夾持件,可拆卸的安裝在迴轉板,用於將鑄造橫梁安裝在迴轉板上。本實用新型集多工序於一體加工,定位統一,縮減工序,減少搬運成本,提高效率。
文檔編號B23Q3/06GK201664850SQ201020111098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7日
發明者崔若平, 王軍凱, 白江坤 申請人:濟南中森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