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十二年黑奴摘棉花的血淚史(美色權力與奴役)
2023-08-08 06:12:31 2
經典電視劇《塵埃落定》劇照
圖文丨一隻小卓瑪
日期丨2021.10.18
在川西阿壩自治州的馬爾康縣,有一個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卓克基土司官寨。
2000年,藏族作家阿來創作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矛盾文學獎,後改編為同名經典影視劇。
作品以史詩性的構思,敘述了在風雲變幻的新舊交替時代,康巴藏族地區最後一個土司家族——麥其土司家族,最後的輝煌與滅亡的結局。
故事核心人物「麥其土司」的原型正是「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原主人——桑郎澤讓(漢名索觀瀛)。
現在,就讓我們揭開歷史的面紗,來一窺康巴藏族地區那段塵封的土司時代的黑暗往事。
藏區土司制度的由來「土司制度」是舊社會中央政府,為加強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的統治和管理,與地方政權相互妥協的產物。
藏族地區的土司制度,開始於唐代的「羈縻制度」,形成於宋代,繁榮於明代,崩潰於清代,結束於20世紀50年代,持續了長達一千多年。
藏區按照地形和地域特色分為衛藏地區、安多藏區、康巴藏區三個主要的藏族文化區。
康巴藏區(阿壩、甘孜、玉樹等藏區)深受漢族政治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有不少其他少數民族雜居,藏傳佛教的政治影響力較弱,土司制度比較發達。
康巴藏區的土司祖上都曾是些佔山為王的山大王。自元代以後,先後接受中央王朝的冊封或管理,而形成不同等級的土司,如宣慰司土司、千戶土司、百戶土司等,並每年領受朝廷的俸祿。
到西藏解放前,此地總共有十八個大土司家族。
藏區土司實行「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世襲制,擁有自己的原始官僚體系。
舊社會時,此地文明程度較低,擁有大量的農奴,土司就相當於該地區的「土皇帝」,享有其管轄區域內的生殺大權。
雖然土司在藏語裡叫「嘉爾波」,具有國王、皇帝、君主等意思,但是相對於住在北京紫禁城的皇帝而言,其力量微乎其微。二者的地位和實力,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但是由於天高皇帝遠,中央對其管理也比較乏力,藏族土司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享有軍事特權,常常就彼此徵伐。
土司與土司之間靠實力說話,而實力靠武器、土地的多寡,以及政府的支持。
因此,各藏族土司都委身於中央政府,接受其統治,以此為自身尋求更多的利益。能爭取到皇帝的召見或冊封是土司們夢寐以求的大事,也是提高土司地位的「寶物」。
另外,土司們還有一個特殊的「武器」就是女人。通過聯姻形成土司之間的聯盟,可以擴大勢力範圍。
總而言之,藏族土司其實就是群「土皇帝」。
雖然只是土皇帝,但是由於各個手握兵權,常常因一己私利而大動幹戈,造成大量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給藏區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給下層農奴百姓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土司制度下的眾生百態首先必須澄清一點,藏區土司們應該並沒有推行「初夜權」。
倒不是他們沒有這項權利,而是為了保持血統的「高貴與純潔」,不大可能會去推行「初夜權」。
《塵埃落定》是一部非常紀實的小說,作者在寫這部作品前,仔細考證過康藏土司時代的歷史。
關於那時候,社會各階層男女的生存狀態,可以通過小說裡人物的命運來一探究竟,現實恐怕只會更加殘酷。
女奴的命運:桑吉卓瑪和侍女塔娜
桑吉卓瑪是農奴的女兒,長得非常美麗乖巧。
十八歲的時候,她被安排給十三歲的傻子二少爺做貼身侍女。傻子少爺第一次看到她時,便伸手去解她的衣服。
桑吉卓瑪雖然害怕得發抖,卻不敢有絲毫的反抗,因為抗拒可能代表著死亡。
卓瑪為了自己的命運,不得不委身於他,只為換得在將來某一天,不要被隨便賞賜給某個奴隸,而能嫁給自己想嫁的男人。
她作為一個侍女,除負責傻子少爺的飲食起居,還要陪少爺睡覺,滿足其色慾。傻子少爺雖然把她當成最寵愛的侍女,但認為她只不過是個侍女,是服侍自己多年,對自己忠心耿耿,並奉獻了身體的「黑骨頭」。
當她出嫁後,在傻子少爺的眼裡,她身上的「香氣」便消失了,她的聲音顯得蒼老了,再也喚不起昔日的美好感覺。
由此可以看出,傻子少爺所喜歡的,僅僅只是年輕卓瑪的肉體。對傻子少爺來說,卓瑪是個有「香氣」的玩具,是他洩慾的工具而已。
桑吉卓瑪雖然得到傻子少爺的青睞,最後如願在快要老去時,嫁給了自己心愛的丈夫銀匠曲扎。但是這一切,都是她用自己的尊嚴和身體交換來的。
婚姻和自由的權利本應是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的,而桑吉卓瑪需要不斷地付出和交換,不斷地經歷痛苦和悲劇。
隨著土司時代即將落幕,卓瑪也終於覺醒,離開了自己的丈夫,選擇成為一個自由民,去拯救更多像她這樣的人。
她在與傻子告別時候說:「少爺,對不起你,我沒向你告辭就走了,我要投奔紅色漢人隊伍去了,他們告訴我,我再也不是奴隸,不是下等的奴隸了,我自由了,自由了!」
在桑吉卓瑪出嫁時,傻子少爺新的侍女塔娜看到這一切,向傻子少爺說:
「少爺,以後我也要這樣嫁人,那時也會這樣體面風光嗎?」
對傻子少爺的小小試探,展現了塔娜卑微渺小的願望。此後,侍女塔娜也渴望通過極力討好傻子少爺,然後改變自己的命運。
傻子少爺雖然傻,但作為統治階層,歸根究底還是缺失人性的,對親人如此,對貧苦人民亦如是。
他偶然展現出慈悲與憐憫,只是因為作為「傻子」,他的貪慾與殘忍沒那麼明顯而已。
在潛意識裡,他把所有底層人民當成畜生,他有著作為高貴少爺的驕傲,對服侍他並奉獻身體的侍女,他認為那是賜予她們福分。
侍女塔娜不知道的是,把希望寄托在這樣的主人身上,註定會是一場悲劇。
當傻子少爺沒有心儀對象時,她通過滿足少爺的肉慾,暫時坐穩了奴隸的位置。但是在地位如此懸殊之下,靠肉慾維持的情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當茸貢土司的女兒塔娜到來後,傻子少爺瞬間被她給迷住,侍女塔娜甚至變得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侍女塔娜是怎麼做的呢?她愚昧地緊緊抱著首飾盒,求傻子少爺不要拋棄她。
她用盡所有力氣來討好自己的主人,最後也沒能如願改變命運,直至人生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桑吉和塔娜的遭遇,是那個時代,地位卑微的女奴們命運的寫照。
男奴的命運:銀匠曲扎和其他男奴
和女奴們比起來,男奴們的命運也是同樣的悲慘。
當年幼的小家奴們和傻子少爺一起在雪地捕捉畫眉鳥,被土司太太發現後,她直接下令要活活打死那些小家奴。
土司太太一邊欣賞著小家奴們的慘叫聲,一邊教育著傻子少爺:「你身上長著的可不是下賤骨頭。兒子啊,你要記住,你可以把他們當馬騎,當狗打,就是不能把他們當人看。」
傻子少爺學會開槍後,土司老爺直接給了他一把槍,讓他去打獵。
二人站在土司城樓,傻子少爺問:「哪兒有獵物?」
土司老爺俯視著下面拼命勞作的奴隸,笑著說:「兒子啊,下面都是你的獵物,你想開槍打誰就打誰。」
在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裡,銀匠或鐵匠雖然創造了寺院貴族最需要的珍貴藝術品,但他們的血統就是不能與普通人坐一條凳子的「黑骨頭」。
銀匠曲扎雖然曾是個自由民,但是依然生活在最底層。
桑吉卓瑪要嫁給銀匠曲扎時,傻子少爺掏出一把槍對準銀匠,讓他把銀盆舉在頭頂,給自己當練習射擊的靶子。在這一刻,在傻子少爺眼中,曲扎卑微的生命可能還不如一條野狗吧。
當曲扎與桑吉卓瑪成婚後,傻子少爺把曲扎叫到跟前,讓他跪下,跟他說:「你今後得好好對待卓瑪,你要知道,她可是主子們調教過的女人。」
似乎把「主子們調教過的女人」賞賜給他是莫大的榮耀和恩惠。
銀匠曲扎呢?他也打心眼裡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賞賜,為此放棄自由民身份,選擇成為土司家的奴隸。
無論是桑吉卓瑪還是銀匠曲扎,包括所有的底層勞動人民,只有統治階層施捨他們活著的權利,他們才能繼續活著。
除此之外,還必須竭盡全力,為統治階層付出自己的所有一切。
多麼魔幻的世界!
弱小貴族的命運:美女塔娜和查查頭人
在那樣一個時代,除了社會底層奴隸外,弱小貴族也免不了悲劇的命運。
塔娜是榮貢土司的女兒,也是藏區最耀眼的美麗少女。
茸貢女土司為巴結實力強大的麥其土司,把自己最美麗的女兒塔娜送給麥其土司的傻子少爺結婚,只為換取一些糧食。
塔娜即使萬般不願,終究無可奈何,只得出嫁。
「你配不上我,你是配不上我的,你不是使我傾心的人,你抓不住我的心,你不能使我成為忠貞的女人。」塔娜對傻子少爺表明了她的態度,也是她微弱的反抗。
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她選擇出軌,第一次是傻子少爺的哥哥,第二次是另一個土司,第三次是白色漢人。最後因為放縱,身染梅毒,走向了人生悲劇。
有人說:「倉央嘉措關於愛情那些美妙的詩歌,關於藏族人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怎麼在《塵埃落定》這部小說中相去甚遠。」
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在舊社會等級森嚴的土司制度下,很多時候是把女人當作「不潔」之物的,女人不過是男人手中的玩物和武器。
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的婦女才得到解放,才獲得《婚姻法》保護的自由戀愛和平等幸福的婚姻。
查查頭人的命運則更加悲慘。因為新娶的老婆央宗被首領麥其土司看上,被直接污衊謀反。因麥其土司的指使,死於自己管家的槍口之下。
為了權力、土地、地位、甚至為了女人明爭暗鬥、世代復仇的殘忍場面,是舊社會土司制度下的真實寫照。
末代土司們的結局麥其土司的原型是馬爾康縣「卓克基末代土司」——桑郎澤讓。
他少年時曾在成都等地讀書,深受漢文化薰陶,並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索觀瀛。
1935年6月,中央紅軍決定北上創建川陝甘革命根據地,到達四川懋功地區。索觀瀛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正在懋功地區北面,是紅軍進軍途中必須控制的要地。
蔣介石政府花重金收買了索官瀛,認命其為「卓松黨三土遊擊司令」,企圖利用藏族武裝阻止紅軍北上。索觀瀛領導他的土司武裝,先後打死打傷紅軍千餘人,並以此向國民黨四川省政府請功,獲得國民黨政府大力嘉獎。
1949年,全國局勢逐漸明朗,索觀瀛與解放軍接觸並表示迎接解放。
1950年,新中國派人進卓克基做他的工作,他一面接待中央派來的人,一面參加國民黨人召開的「反共同盟會」。
索觀瀛組織「青年社」,收容內地逃入的地痞流氓殘匪,企圖組織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後經解放軍同志做思想工作,投向了人民。
此後,他在推動康藏地區土司和平歸降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阿壩藏族自治州成立後擔任副州長。
1952年,毛澤東在京接見了索觀瀛,稱他為「一個開明的土司」。
1958年,在社會主義四土民主改革中,索觀瀛主動捐獻黃金600多兩以及若干珠寶。他後來在促進民族團結、推進民主改革和恢復發展生產等方面,都發揮出積極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中,索觀瀛受到衝擊。
1966年11月,被紅衛兵從成都拉回馬爾康進行批鬥。一年後,因患腦溢血醫治無效,病逝於阿壩州人民醫院。
甘孜「孔薩女土司」——德欽旺姆
德欽旺姆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敢愛敢恨、思想開明的偉大女性。
她是康巴地區最後一位女土司,被譽為「康巴女中三豪傑」之一。她的一生始終處於歷史的風口浪尖,是親身參與漢藏兩地歷史演變的樞紐人物。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徵路過藏區時,19歲的德欽旺姆積極支援工農紅軍,成為共產黨領導下最早建立的帶有民族自治色彩的紅色政權——「博巴政府」最年輕的副主席。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身材修長的德欽旺姆拒絕西康省許多國民黨高官的求婚,毅然嫁給九世班禪的衛隊長孔薩益多。
她的丈夫孔薩益多同樣擁有傳奇的一生。
他是末代女土司的丈夫,卻積極參加民主革命,親身投入到廢除土司制度的偉大鬥爭,經過民主改革運動的洗禮,然後又滿腔熱情地參加藏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解放西藏的過程中,人民解放軍第18軍司令部又一次駐紮在德欽旺姆的「孔薩土司官寨」,解放軍進藏的後勤供應幾乎都由她提供,為西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勳。
1950年,西藏解放後,年僅34歲的德欽旺姆不幸病逝。
她在甘孜人民的心目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甘南卓尼土司——楊積慶
1935年,工農紅軍長徵進入卓尼土司轄區,正值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當政。
他深明大義,為困境中的紅軍提供了大量的糧食補給。此舉引起國民黨當局強烈不滿,在甘肅軍閥指使下,部分土司武裝於1937年譁變,楊積慶一家七口被殺害,史稱「博峪事變」。
楊積慶次子楊復興繼位,1949年他率部和平起義,周恩來曾專門致信這位末代土司,感謝其父當年借道放糧的義舉。
1994年,楊積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其他土司則在西藏解放戰爭與民主革命的汪洋大海中,或受到應有的懲罰,或淪落街頭成為了乞丐,受到人民的唾棄。
其結局均可用四個字概括:
塵埃落定!
—— THE END ——
如果喜歡別忘點個【關注】哦
或者也可【點讚】或【評論】
歡迎【收藏】或【轉載】
轉載其他地方,請標明出處,並聯繫卓瑪,取得同意!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