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浮油回收船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8:39:31 1
專利名稱:一種浮油回收船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浮油回收船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保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浮油回收船。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面清理浮油汙染、回收水面浮油的手段,主要靠圍油欄、吸油帶及 化學除油等手段,存在效率低、水面油汙清理不徹底的問題,而化學除油直接通過化學試劑 將袖分解成水溶液,還存在二次汙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用於保護環境、 清理並回收水面浮油的浮油回收船,根據油能浮於水面的特性,把在一定範圍內分布的浮油 聚集並進行回收,具有效率高、清理徹底、不存在汙染的優點,清理、回收過程無需人工參 與,安全性非常好,回收的油類能再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浮油回收船,用於清理並回收水面浮油,起到消除汙染、 保護水體環境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包括船休、集油艙、吸油帶、翻板及翻板控制機構、透水 孔及透水孔控制機構、集油臂及集油臂控制機構、吸油泵、油水分離器、貯油艙、動力裝置、 操縱裝置,以及舵設備、擋板等。所'述的船體,艏部(即艏尖艙正前側)至少從甲板到作業吃水線以下一定深度內是方形 的(俗稱"平頭船"的船頭),設有能向前放下並完全浸入作業吃水線以下一定深度的翻板。 所述的集油,是船舶的艏尖艙,集油艙兩舷在作業吃水線以下一定深度內開設有透水孔, 也可以在船底部位開設透水孔。所述的翻板,安裝在船首的正前方,是集油艙的一個組件, 船舶在進行清理、回收浮油作業時,翻板通過翻板控制機構向前打開,並浸入作業吃水線以 下一定深度,便於浮油聚集到集油艙內,在正常航行時,翻板通過翻板控制機構關閉,減少 航行時的阻力和增加安全係數。所述的透水孔,開設在集油艙兩舷、作業吃水線以下一定深度內,也可以開設在集油艙 的船底部位。船舶在進行清理、回收浮油作業時,通過透水孔控制機構打開,使集油艙內的 水能快速排到外面,便於浮油聚集到集油艙內,並根據油、水的密度不同,進行初步的油水 分離。在正常航行時,透水孔能通過透水孔控制機構關閉,減少航行時的阻力和增加安全系 數。所述的透水孔控制機構,是一種能夠幵啟或關閉的板狀的閘門,也可以是一種閥門。所述的集油臂,是兩條半浮於水面的浮筒,使用活動鉸鏈對稱安裝在船首集油艙的兩側, 在進行清理、回收浮油作業時,在集油臂控制機構的作用下,兩條集油臂向前伸開,形成喇 叭口狀,當船舶向前推進時,喇叭口內的浮油受水流的作用,不斷向集油艙移動、聚集,達到清理、收集浮油的目的。在正常航行時,集油臂通過集油臂控制機構分別收回到船體的兩
舷,減少航行時船舶的總寬度及航行阻力。集油臂上部還安裝有吸油帶,當浮油受波浪的影 響漫上集油臂時,吸油帶能吸收這些浮油,從而徹底清理浮油。為防止浮油從集油臂頂端溢 出,集油臂頂端向前處設置一定尺寸的擋板。上述所述的分別用於操作、控制翻板和集油臂的翻板控制機構、集油臂控制機構,是一 種液壓機、巻揚機等的機械設備。所述的動力裝置, 一般包括安裝在船休的機艙內的主機、傳動裝置和伸出船體艉部的蟝 旋槳等,用於提供船舶航行的動力和船上設備的動力,也可以單獨安裝船舶輔機給船上設備提供動力。當集油臂的長度比較長時,可以分別在兩條集油臂的頂端各安裝一套z型傳動的動力裝置(如z型掛槳機),用於推動集油臂並帶動船舶平穩航行及作業。所述的操縱裝置, 一般安裝在船舶的駕駛室內,用於操縱船舶的舵設備、動力裝置、翻 板控制機構、集油臂控制機構、透水孔控制機構等,完成船舶航行和請理、回收浮油作業等 工作。所述的吸油泵,吸口安裝在集油艙的後部、作業吃水線和浮油油麵之間,吸油泵的出口 和油水分離器的進口連接,吸油泵將集油艙內油水混合物輸入油水分離器,油水分離器出油 口和貯油艙連通,油水混合物經油水分離器分離後,油類直接進入貯油艙存儲,分離出的水 一般可以直接排入航道中。吸油泵的吸口一般安裝有濾網,可以防止漂浮在水面的垃圾被吸 入,為保證較高的吸油效率,吸口的高度能隨時進行調節。上述的一種浮油回收船.還能清理在水面漂浮的垃圾,當垃圾聚集到所述的集油艙內後, 可以通過人工裝卸,把垃圾裝卸到垃圾儲存處,也可以增加垃圾輸送帶及垃圾壓縮處理設備, 自動把垃圾裝卸到垃圾儲存處或垃圾壓縮處理設備上。按上述方案製造的一種浮油回收船,其單位時間內能完全清理浮油的面積,等於兩條集 油臂的作業寬度與作業時航行速度的乘積,因此,具有效率高、清理徹底、不存在汙染的優 點,清理、回收過程無需人工直接參與,安全性非常好,回收的油類能再利用而產生經濟效 益。
圖l: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作業時的俯視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作業時的側視圖 圖3:本實用新邀的實施例在非作業時的俯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k非作業時的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1、 2、 3、 4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施例以 較長的集油臂方案為例,動力裝置分別安裝在兩條集油臂的頂端。一種浮油回收船,主要包括船體l、集油艙2、吸油帶3、翻板4及翻板控制機構5、透 水孔6及透水孔控制機構7、集油臂8及集油臂控制機構9、吸油泵IO、油水分離器ll、貯 油艙12、動力裝置13、操縱裝置14,還包括活動鉸鏈15、擋板16、吸口 17、舵設備等,此 外,18為駕駛室,19為作業吃水線。所述的船體l,艏部(即艏尖艙正前側)至少從甲板到作業吃水線19以下一定深度內是 方形的(俗稱"平頭船"的船頭),設有能向前放下並完全浸入作業吃水線19以下一定深度 的翻板4。所述的集油艙2就是船舶的艏^艙,集油艙2兩舷在作業吃水線19以下一定深度 內開設有透水孔6,也可以在船底部位開,水孔6。所述的翻板4,安裝在船首的正前方, 是集油艙2的一個組件,船舶在進行清理、回收浮油作業時,翻板4通過翻板控制機構5向 前打開,並浸入作業吃水線19以下一定深度,便於浮油聚集到集油艙2內,在正常航行時, 翻板4通過翻板控制機構5關閉,M^航行時的阻力和增加安全係數。所述的透水孔6,開設在集油艙2的兩舷、作業吃水線19以下一定深度內,也可以開設 在集油艙2的船底部位。船舶在進行清理、回收浮油作業時,通過遂水孔控制機構7打開, 使集油艙2內的水能快速排到外面,便於浮油聚集到集油艙2內,並根據油、水的密度不同, 進行初步的油水分離。在正常航行時,透水孔6能通過透水孔控制機構7關閉,減少航行時 的阻力和增加安全係數。所述的透水孔控制機構7,是一種能夠開啟或關閉的板狀的閘門, 也可以是一種閥門。所述的集油臂8,是兩條半浮於水面的浮筒,使用活動鉸鏈15對稱安裝在船首集油艙2 的兩側,在進行清通、回收浮油作業時,在集油臂控制機構9的作用下,兩條集油臂8向前 伸開.形成喇叭口狀.當船舶向前推進時,喇叭口內的浮油受水流的作用,不斷向集油艙2 移動、聚集,達到清通、收集浮油的目的。在正常航行時.集油臂8通過集油臂控制機構9 分別收回到船體l的兩舷,減少航行時船舶的總寬度及航行阻力。集油臂8頂部還安裝有吸 油帶3,當浮油受波浪的影響漫上集油臂8時,吸油帶3能吸收這些浮油,從而徹底清理浮 油。為防止浮油從集油臂8頂端溢出,集油臂8頂端向前處設置一定尺寸的擋板16。上述所述的分別用於操作、控制翻板4和集油臂8的翻板控制機構5、集油臂控制機構9,是一種液壓機、巻揚機等的機械設備。所述的動力裝置13, —般包括安裝在船體l的機艙內的主機、傳動裝置和伸出船體艉部 的嫘旋槳等,用於提供船舶航行的動力和船上設備的動力,也可以單獨安裝船舶輔機給船上 設備提供動力。當集油臂8的長度比較長時,可以分別在兩條集油臂8的頂端各安裝一套Z
型傳動的動力裝置13 (如Z型掛槳機),用於推動集油臂&並帶^^船舶平穩航行及作業。所述的操縱裝置14, 一般安裝在船舶的駕駛室18內,用於操縱船舶的舵設備、動力裝 置13、翻板控制機構5、集油臂控制機構9、透水孔控制機構7等,完成船舶航行和清理、 回收浮油作業等工作。所述的吸油泵IO,吸口 17安裝在集油艙2的後部、作業吃水線和浮油油麵之間,吸油 泵10的出口和油水分離器11的進口連接,吸油泵10將集油艙內油水混合物輸入油水分離器 11,油水分離器ll出油口和貯油艙12連通,油水混合物經油水分離器ll分離後,油類直接 進入貯油艙12存儲,分離出的水一般可以直接排入航道中。吸油泵10的吸口 17 —般安裝有 濾網,可以防止漂浮在水面的垃圾被吸入,為保證較高的吸油效率,吸口 17的高度能隨時進 行調節。按上述方案製造的一種浮油回收船,其單位時間內能完全清理浮油的面積,等於兩條集 油臂8的作業寬度與作業時航行速度的乘積,如集油臂8的作業寬度為200米,作業時船 舶航行速度為5公裡/小時,則每小時就能清理l平方公裡的水面,因此,具有效率高、清理 徹底、不存在汙染的優點,清理、回收過程無需人工直^^參與,安全性非常好,回收的油類 能再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1、一種浮油回收船,其特徵在於包括安裝在船體首部的集油艙、安裝在集油艙前部的翻板及翻板控制機構,集油艙的兩舷設有透水孔及透水孔控制機構,集油臂使用活動鉸鏈對稱安裝在船首集油艙的兩側,所述的集油臂的上部設有吸油帶、頂端設有擋板,吸油泵的吸口安裝在集油艙的後部,吸油泵的出口和油水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油水分離器出油口和貯油艙連通,所述的船體上安裝有動力裝置、操縱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油回收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油臂上安裝 有動力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浮油回收船,涉及環境保護設備,包括船體、集油艙、吸油帶、翻板及翻板控制機構、透水孔及透水孔控制機構、集油臂及集油臂控制機構、吸油泵及吸口、油水分離器、貯油艙、動力裝置、操縱裝置、擋板,集油艙是船舶的艏尖艙,翻板、透水孔、集油臂、吸口安裝在集油艙上,集油臂頂端設有擋板,集油臂的上部設有吸油帶,根據油能浮於水面的特性,把在一定範圍內分布的浮油聚集並進行回收,用於保護環境、清理並回收水面浮油,具有效率高、清理徹底、不存在汙染的優點,清理、回收過程無需人工參與,安全性非常好,回收的油類能再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63B35/32GK201045068SQ20072013970
公開日2008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6日
發明者丁驛帆, 熊紅琴, 郭偉明, 郭曉曉, 金國利 申請人:郭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