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烘燥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12:59:0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染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烘燥機。
背景技術:
烘燥機是印染後整理中能耗較大的設備,而且棉布染整從織物燒毛到熱定型過程中需要經歷4~5道烘乾工序:蒸煉氧漂→烘乾、絲光鹼洗→烘乾、風打底→烘乾、還原水洗→烘乾、固色上漿(柔軟整理)→烘乾,所以節能型烘燥機一直是印染企業開發的重點之一。
現有的紡織用烘燥機,普遍採用蒸汽式烘燥機。蒸汽式烘燥機具有多個烘筒立柱,在烘筒立柱之間用軸承分別固定排列複數個蒸汽烘筒。蒸汽烘筒是容納高溫蒸汽的中間圓筒,因此採用耐壓性強、傳熱性好的材質製成,且筒壁具有一定厚度。布料依次在蒸汽烘筒上傳送,依靠蒸汽烘筒的溫度,對面料烘乾處理
公告號為CN20515655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效烘燥機,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安裝有布料脫水裝置、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第三烘筒支架和導布支架;所述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和第三烘筒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裝有蒸汽收集罩,所述蒸汽收集罩上端安裝有排氣風扇,所述排氣風扇與排氣管相連;所述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和第三烘筒支架上均左右交錯安裝有烘筒;所述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和第三烘筒支架下方的底座上均安裝有風機,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豎直向上。
上述專利中的織物穿過設置在第一烘筒支架上的若干烘筒,用於實現對織物的烘乾定型,且上述專利中設置有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與第三烘筒支架,而由於第一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和第三烘筒支架上的烘筒產生的高溫會在第一烘筒支架與第二烘筒支架、第二烘筒支架與第三烘筒支架之間形成高溫區,而上述專利中高溫區上形成的高溫熱量直接被風機排出,減少了織物的定型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織物的定型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烘燥機,該烘燥機能對高溫區上的熱量進行一定量的儲存,延長了織物的定型時間,提升了織物的定型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烘燥機,包括座體以及間隔排列設置在座體上的若干烘筒組,所述的座體上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的烘筒組之間設有傳輸輥,所述的傳輸輥使織物在相鄰兩個所述的烘筒組之間形成V字形的傳輸路徑,所述的座體上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的烘筒組之間設有連接件,所述的連接件上設有用於減緩熱量流失的保溫板體,所述的保溫板體設置在V字形織物傳輸路徑的內部。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烘筒組產生的熱量在兩烘筒組之間形成高溫區,通過保溫板體的設置對高溫區內的熱量進行儲存並減少熱量的流失;通過傳輸輥的設置使得傳輸過位於兩烘筒組之間的織物能形成V字形的傳輸路徑,用於減少織物與保溫板體之間的距離,使得保溫板體上儲存熱量更好的與織物進行接觸,對織物實現更好的烘乾定型,使得織物在傳輸過位於兩個烘筒組之間的位置時也能進行烘乾定型,從而延長織物的定型時間並提升織物的定型質量。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連接件包括圍繞於所述保溫板體側壁的周向設置的框體以及用於連接所述框體與所述座體的連接板。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框體的設置能對位於保溫板體內的熱量起到一定的固熱作用,減少保溫板體內熱量的流失。且通過該種方式能使保溫板體上散發的熱量儘量朝向織物所在的一側進行擴散,對織物起到更好的烘乾與定型作用;通過連接板將保溫板體固定在座體。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保溫板體與所述的傳輸輥沿豎直方向持平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該種設置方式使得保溫板體散發出的熱量能更好的與傳輸中的織物進行接觸,對織物起到更好的定型作用。並通過該種設置能對傳輸中的織物實現更均勻的加熱,提升織物的定型質量。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框體朝向所述烘筒組的一面設有水平設置的擋板,所述擋板的兩端均固定設置在所述的框體上,所述的擋板沿豎直方向間隔排列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擋板的設置對上升的熱氣流起到阻擋作用,使熱氣流在擋板的作用下能更好的朝向織物所在的方向進行移動,對織物起到更好的定型效果。且通過擋板的設置能進一步減少氣流流失的速度,起到一定的固溫作用。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板遠離所述保溫板體的一側向下傾斜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傾斜的設置方式進一步延長氣流的流通路徑,使高溫氣流能更好的儲存在位於保溫板體的附近,從而提升高溫區的溫度。且通過傾斜的設置方式能將熱量更多的傳導進擋板,通過擋板對溫度起到儲存與固溫的作用,並在擋板周圍形成高溫區,從而對織物實現更好的烘乾定型。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板朝向所述保溫板體的一側向上延伸有導熱板,所述導熱板的寬度小於相鄰兩個所述擋板之間的距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導熱板的設置減少保溫板體的外露面積,使保溫板體內能儲存較高的溫度後再將溫度朝向四周擴散,從而提升保溫板體的保溫效果。且通過導熱板的設置增加與保溫板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使熱量能通過導熱板傳導向擋板,使得擋板的周圍能形成一個溫度較高的保溫區,從而將熱量更好的傳導向織物,提升織物的定型效果。
進一步設置為:若干所述擋板的自由端與傳輸中織物之間的距離均相等。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該種方式使得擋板上散發出的熱氣能與織物表面進行均勻接觸,從而使得織物表面能受到均勻的加熱,提升織物的定型質量。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板的下表面設有保溫片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保溫片體的設置使得擋板表面能形成較高的保溫區,從而增加熱氣流作用在織物表面上的溫度,使織物達到更好的定型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位於兩烘筒組之間的織物傳輸路徑通過傳輸輥改變成V形傳輸路徑並設置保溫板體,通過保溫板體的保溫效果實現對烘筒的餘熱進行儲存,使餘熱能對織物進行定型,提升織物的定型質量;並通過擋板的設置使熱量更好的朝向織物傳遞,使熱量更好的與織物進行接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保溫板體的立體圖。
圖中:1、座體;2、烘筒組;2.1、烘筒支架;2.2、烘筒;3、傳輸輥;4、連接件;4.1、框體;4.2、連接板;5、保溫板體;6、擋板;7、導熱板;8、保溫片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烘燥機,參考圖1,包括座體1,座體1上固定設有若干烘筒組2,烘筒組2沿水平方向間隔排列設置在座體1上。烘筒組2包括烘筒支架2.1以及架設在烘筒支架2.1上的若干烘筒2.2,烘筒2.2之間交錯排列且通過軸承固定設置在烘筒支架2.1上。位於相鄰兩個烘筒支架2.1之間的中部位置設有傳輸輥3,傳輸輥3與織物的傳輸方向垂直設置且通過軸承固定在座體1上,傳輸輥3的設置高度高於烘筒支架2.1。通過傳輸輥3的設置使得位於兩烘筒組2之間的織物傳輸路徑形成倒V字形,位於倒V字形的內部設有保溫板體5且保溫板體5位於傳輸輥3的正下方,保溫板體5通過連接件4固定設置在座體1上,將烘筒組2產生的餘溫存儲在保溫板體5上並對織物進行加熱,保溫板體5由保溫材料製成。保溫材料可收集多餘熱量,適時平穩釋放並有效降低損耗量,達到保溫的效果。
參考圖2,連接件4包括連接板4.2與框體4.1,框體4.1套設在保溫板體5的四周且形狀適配於保溫板體5的形狀;連接板4.2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座體1上、另一端焊接固定在框體4.1上,用於實現對保溫板體5的固定。框體4.1朝向烘筒組2的一側均焊接固定有擋板6,擋板6水平設置且沿豎直方向間隔排列,若干擋板6遠離保溫板體5的一側壁到傳輸中織物之間的距離均相等且未牴觸傳輸中的織物,通過擋板6的設置使得保溫板體5上的熱量能通過擋板6流動織物上,擋板6為金屬板。
擋板6靠近保溫板體5的一側壁向上延伸有導熱板7,導熱板7牴觸保溫板體5,導熱板7的寬度小於相鄰兩個擋板6之間的距離,通過導熱板7的設置對保溫板體5產生的溫度起到導熱作用,導熱板7可為金屬銅。擋板6遠離導熱板7的一側向下傾斜設置,用於增加氣流的流通路徑。擋板6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保溫片體8,通過保溫片體8使擋板6周圍能形成高溫區,對織物起到更好的加熱作用,保溫板體5由保溫材料製成。本申請文件中的具體保溫材料可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氣流流動路徑:
織物在烘筒2.2中交錯傳輸後繞過傳輸輥3傳輸向另一組烘筒組2。烘筒2.2產生的熱量在烘筒組2之間形成高溫區,高溫區內的熱量被保溫板體5與保溫片體8所吸收並儲存在保溫板體5與保溫片體8內。當保溫板體5內產生熱量過多時,會使保溫板體5內的熱量向外擴散,使熱量從擋板6之間的間隙中流出,流出的熱量傳導向擋板6對擋板6進行加熱、另一部分熱量通過擋板6傳導向傳輸中的織物,對織物進行加熱定型。而保溫板體5產生的一部分熱量會通過導熱板7傳導向擋板6並在擋板6上保溫片體8的共同作用下,在擋板6的周圍形成一高溫區,對經過擋板6附近的織物實現更好的加熱定型。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