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緊急救援口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21:00:46 2
專利名稱: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緊急救援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在井下人員緊急避險情況下的緊急救援口。
背景技術:
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於煤礦井下緊急避險,在煤礦井下發生緊急情況下,為遇險人員安全避險提供生命保障,為應急救援創造條件,贏得時間。目前,公知的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一般額定防護時間為96小時,且未設置緊急救援口。當井下發生緊急情況時,需耗費一定時間以確定救援最佳位置,有效實施救援。特別是在避險人員在救生艙待 留超過額定防護時間時,面臨生存困難。本實用新型致力於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由救生艙艙體1,緊急救援口 2導管3,端蓋4,法蘭5,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組成。其特徵是在救生艙生存艙頂部位置設置緊急救援口 2,緊急救援口 2設置導管3,端蓋4,法蘭5,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緊急救援口 2內部的封蓋8可拆卸,導管3、法蘭5、端蓋4、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組成緊急救援口 2整體結構,與救生艙艙體I通過焊接形成整體。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效果在於緊急救援口 2內部的封蓋8可拆卸,便於救援;防爆玻璃6在內部封蓋8未拆卸的情況下艙內人員可通過救援口 2觀察救援情況;在救生艙體I落位後,使用地理標信標準確定位,地面測量後取得精確數據,在井下緊急情況發生時,利用千米鑽機可及時精確確定位置,並根據精確測量數據打通緊急救援口 2,從外部向救生艙提供空氣、液態食品及通訊條件。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便利,救生艙內人員可用工具從其內部打開,千米鑽機從外部打通到一定位置時可透光,並易於鑽通。
圖I為本實用新型在救生艙艙體I上的位置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表示本實用新型在救生艙艙體I頂部相對位置。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構造圖,表示零件組成情況及整體與救生艙的結合形式;圖中I-為救生艙艙體,2-緊急救援口,3-導管,4-端蓋,5-法蘭,6-耐壓防爆玻璃,7-緊固螺栓,8-內部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圖3中,導管3、法蘭5、端蓋4、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組成緊急救援口 2整體結構,與救生艙艙體I通過焊接形成整體。要求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在 專用硐室內的安裝應牢固可靠,救生艙牢固落位後,利用地理信標測量確定緊急救援口中心位置,並在地面對應位置做永久固定位置標記。耐壓防爆玻璃6根據耐壓要求不同,可以
多層置加。
權利要求1.一種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緊急救援口,它由救生艙艙體(I ),緊急救援口(2)導管(3),端蓋(4),法蘭(5),耐壓防爆玻璃¢),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組成,其特徵是在救生艙生存艙頂部位置設置緊急救援口(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緊急救援口,其特徵是緊急救援口(2)設置導管(3),端蓋(4),法蘭(5),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緊急救援口(2)內部的封蓋(8)可拆卸,導管(3)、法蘭(5)、端蓋(4)、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組成緊急救援口(2)整體結構,與救生艙艙體(I)通過焊接形成整體。
專利摘要一種煤礦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用緊急救援口,包括導管3、法蘭5、端蓋4、耐壓防爆玻璃6、緊固螺栓7、內部封蓋8。上述零件相互焊接成緊急救援口2再與救生艙艙體1通過焊接形成整體。它在救生艙牢固落位後,測定其中心坐標,當井下發生緊急避險情況時,根據其所在精確位置,利用千米鑽機打通救援口,為救生艙提供繼續生存環境和通信聯絡。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2417586SQ20122000461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8日
發明者康建萍, 張坭, 漆立方, 趙睿 申請人:杭州安泰爾礦業科技有限公司萍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