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8:14:51 1
專利名稱: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外科微創手術器械領域,具體地說,發明一種新的外科微創手術器械,適用於人體無腔室部位的內窺鏡下微創手術。該器械能在切口變短的同時,能有效撥開已經過鈍性分離的軟組織,使在手術目標區域形成一個人為的空腔,以利於進一步的手術操作,並且結構精簡、操作方便,從而提高手術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
背景技術:
內窺鏡下外科微創手術操作,需在手術目標區域形成一個空腔,此空腔稱之為操作空間,這樣才能使術者在內窺鏡輔助下「直視」手術區域,辨認區分組織及進行相關手術操作;因此,手術目標區域能否形成具有適當體積的操作空間是影響內窺鏡下外科微創手術操作便捷性、安全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人體的非腔室部位進行的微創手術,因不存在自然的腔室,難以形成有效操作空間,一種是以MED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為代表,這些器械均通過一個不可擴張的金屬套管來形成一個有一定體積的操作空間,來進行手術操作,這樣存在以下缺點。一、套管外徑過大,導致切口過長及組織損傷過大:因操作空間需具有一定的體積,因其金屬管道具有不可擴張性,導致要達到同樣的有效的操作體積,金屬管道的直徑過大,如MED的外徑約為19mm,這樣需相應增加手術切口長度,影響外觀,同時管徑的增加會相應加重組織的損傷。二、可視底面積過小,影響手術操作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因為管道不具有擴張性,手術可視底面積等於或小於管道的截面的面積,不可能取得比管道截面面積更大的手術可視底面積,從而影響手術操作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另一種是以內窺鏡下組織撥開器為代表,雖能克服不擴張的金屬套管的缺點,但有以下缺點。一、器械過於複雜,因內窺鏡下軟組織撥開器,其面狀撥開片和推桿位于于內、外套管之間,這樣在獲得同樣直徑的操作通道時,無形中增加了器械的外徑。二、操作不方便,因內窺鏡下軟組織撥開器手柄上沒有固定器,需手持軟組織撥開器;同時手柄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的相對運動,需雙手操作,這些都會增加器械操作的難度。
發明內容發明目的:在人體非腔室部位進行內窺鏡下操作時,本次發明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能改進目前的器械的缺點,使切口變短的情況下,仍能形成適當體積的操作空間進而充分暴露手術區域組織,同時能減少組織損傷,並且器械精簡、操作方便,從而提高手術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本發明的詳細描述: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分為外套管和內套管兩部分。外套管分為套管部、尾部和固定手柄部;內套管分為頭端的面狀撥開片、套管部和手柄部。撥開器外套管中空,用於容納內套管,內套管也為中空,用於容納手術器械或內窺鏡。內套管頭端的面狀撥開片呈面狀,數量可為I片或數片,並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面狀撥開片未被推出時,位於外套管管壁內且被外套管的套管部約束,並與內套管的套管部成180°。將內套管的手柄部向前推進,推動面狀撥開片逐漸向下,最終完全伸出外套管的套管部之外,並藉助本身的彈性,自動撐開,使面狀撥開片與內套管的套管部向外成角,達到分離、推開軟組織的目的。如需將撥開器面狀撥開片回縮,則通過將內套管的手柄部往後拉,帶動面狀撥開片回縮,重新回至外套管的套管部之內,並受其約束,重新與內套管的套管部成18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面狀撥開片的伸出並自動撐開和回縮,在達到同樣的有效操作體積下,能有效減少套管的外徑,從而減少手術切口長度和減輕對組織的損傷;通過面狀撥開片的彈開,使得手術可視底面積可以超過管道的截面的面積,在相同手術套管的管徑下,可增大手術可視底面積;結構上簡化為內套管和外套管2部分,減少器械本身體積,同時在外套管處增加了固定手柄,僅需內套管的推進和回拉,就可實現操作目的,達到增進手術操作的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目的。
附圖1為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元件示意圖,附圖2為當面狀撥開片伸出外套管外並自動彈開時的示意圖,附圖3為當面狀撥開片回縮至外套管的套管部之內的示意圖,附圖4為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縱向剖面圖。圖中:I為外套管的套管部,中空;2為外套管的固定手柄部;3為外套管的尾部,膨大,中空;4為內套管頭端的面狀撥開片,有I片或數片且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5為內套管的套管部,中空;6為內套管的手柄部,中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專利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為金屬合金材料製作。附圖1中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分為外套管和內套管兩部分,外套管位於內套管外面;外套管分為套管部(I)、尾部(3)和固定手柄部(2);內套管分為頭端的面狀撥開片(4)、套管部(5)和手柄部(6)。總共有6個元件(見附圖1)。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外套管中空,用於容納內套管,內套管也為中空,用於容納手術器械或內窺鏡。面狀撥開片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受外套管的套管部(I)約束時,與內套管的套管部(5)成直線,無外套管的套管部(I)約束時,會自動撐開。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的面狀撥開片處於回縮狀態時(附圖3),置入目標手術部位(其軟組織已經過鈍性分離),通過固定外套管的固定手柄部(2)來固定外套管,再將內套管的手柄部(6)向下推進,使其頭端的面狀撥開片(4)伸出並自動撐開(附圖2),內套管的面狀撥開片彈開後呈上小下大的倒漏鬥形,從而達到分離軟組織及在目標手術區域形成適當體積的操作空間,以便下一步的手術操作。手術操作完成後,通過將內套管的手柄部(6)向上回拉,帶動狀面狀撥開片(4)重新回縮到外套管的套管部(I)內,再將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取出。內套管內中空,可放置內窺鏡或相關的手術操作器械(見附圖4)。撥開器的面狀撥開片(4)撐開後,可根據不同情況,設計成開放的半環形(附圖2),或封閉的環形。設計成開放的半環形,可通過另一側操作通道,將相應的手術器械經開放那側置入到因撥開器而形成的操作空間內,這樣就可以做到雙通道相互配合(見附圖2);設計成環形,則在目標手術區域形成一個封閉的適當體積的操作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分外套管和內套管兩部分,由外套管的套管部(I)、尾部(3)、固定手柄部(2)和內套管的面狀撥開片(4)、套管部(5)、手柄部(6)構成的機構,其特徵在於通過將內套管的手柄部(6)向下推和回拉,能使面狀撥開片(4)能伸出並自動撐開和重新回縮到外套管的套管部(I)內。
2.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其特徵是所述的面狀撥開片(4)位於內套管的套管部(5)的頭端,為內套管的套管部(5)的延續部分,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受外套管的套管部(I)約束時,與內套管的套管部(5)成直線,不受外套管的套管部(I)約束時會自動撐開。
3.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套管附有固定手柄部(2),用於固定,通過內套管的手柄部(6)的向前推進和回拉,使得面狀撥開片(4)產出伸出和回縮運動。
4.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其特徵在於內套管的面狀撥開片彈開後呈上小下大的倒漏鬥形,可為封閉的環形也可為開放的半環形。
5.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其特徵在於整個內套管為中空管道,其內可放置內窺鏡或相關手術器械。
專利摘要一種新的外科微創手術器械,屬於外科微創手術器械領域。本次發明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能改進目前器械的缺點,使切口變短的情況下,仍能形成適當體積的操作空間進而充分暴露手術區域組織,同時能減少組織損傷,並且器械精簡、操作方便,從而提高手術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本次發明的可擴內窺鏡操作套管,結構精簡,只有內套管和外套管2部分,內套管頭端的面狀撥開片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受外套管的套管部約束時,與內套管的套管部成直線,無外套管的套管部約束時,會自動撐開。固定外套管,通過內套管的推進與回拉,使其頭端的面狀撥開片作伸出、撐開和回縮運動,從而達到分離、撐開軟組織的目的,且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A61B17/02GK203059795SQ20132001477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池永龍, 林仲可, 吳愛憫 申請人:池永龍, 林仲可, 吳愛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