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鞋子及鞋墊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8:51:56 2
一種鞋子及鞋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具體公開一種鞋子,包括鞋底10及設置在鞋底上的鞋墊20,鞋墊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鞋墊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鞋墊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鞋墊前掌部上端面和鞋墊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差為5mm~20mm;鞋墊上端面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凸部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凸部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45°~60°。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鞋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高后低的鞋子,具有減壓和助力前進的積極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鞋子及鞋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類【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鞋子及鞋墊。
【背景技術】
[0002]糖尿病患者足的症狀和體徵因病程和病變嚴重程度而不同。目前對於糖尿病足的預防主要靠勤洗腳和保持腳部乾爽,但糖尿病者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行走,行走時糖尿病者的腳部與鞋子會有存在持續的壓力,足跟部與鞋子峰值壓力過大,足部外層組織因受力潰爛的概率將大為提高,最終將增大糖尿病足形成的概率。
[0003]儘管現已研究出對糖尿病者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鞋子,但功能相對單一,適用範圍較窄。如還可能存在以下缺點未能得以解決:比如由於鞋跟結構特點可能使人體重心過分前移,足部壓力改變,容易造成腳外翻。或未能同時存在按摩及抗菌、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自律神經的多功能保健。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前高后低的具有減壓和助力前進的鞋子。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鞋子,包括鞋底及設置在所述鞋底上的鞋墊,所述鞋墊包括鞋墊前掌部和鞋墊後跟部,所述鞋墊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鞋墊還包括鞋墊上端面和鞋墊下端面,所述鞋墊上端面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所述鞋底包括鞋底上端面和鞋底下端面,所述鞋墊下端面與所述鞋底上端面相適配。
[0007]優選地,所述凸部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45°?60°。
[0008]優選地,所述鞋墊後跟部的外側高於內側3mm?8mm。
[0009]優選地,所述凹部上設有按摩凸粒,且所述按摩凸粒的高度低於所述凸部的高度,使得鞋墊同時具有按摩功能。
[0010]優選地,所述按摩凸粒上設有銀系抗菌粉或抗菌發泡劑或抗菌聚氨酯。
[0011]優選地,所述鞋墊上端面上還覆蓋設置有一蓋片,所述蓋片下端面分別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相匹配。
[0012]優選地,所述鞋底上端面為一水平面,且所述鞋墊下端面為與所述鞋底上端面相適配的水平面。
[0013]優選地,所述鞋底包括鞋底前掌部和鞋底後跟部,所述鞋底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底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0014]優選地,所述鞋底包括鞋底前掌部和鞋底後跟部,所述鞋底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低於所述鞋底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鞋墊,所述鞋墊包括鞋墊前掌部和鞋墊後跟部,所述鞋墊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鞋墊還包括鞋墊上端面和鞋墊下端面,所述鞋墊上端面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於鞋墊前掌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鞋墊後跟部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使得本實用新型鞋子呈現前高后低的負跟結構,有助於人體重心向後移而不致於過於向前移,使得人體重力線更接近脊柱承重的最基本力學要求,起到減壓的作用;由於鞋墊上端面呈凹凸狀結構,使得作用於鞋墊上表面的腳底在運動過程中受到凹凸狀結構的按摩刺激作用,促進腳底血液循環;又由於凸部向上且向後傾斜,使得凸部在運動過程中隨著腳部重心向前推移而向後壓縮變形,然後在去力後反彈給足部,提高鞋底和鞋墊的能量回歸值和助力作用,從而使得運動更加輕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鞋墊上端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0.鞋底;11.鞋底上端面;12.鞋底下端面;101.鞋底前掌部;102.鞋底後跟部;20.鞋墊;21.鞋墊上端面;22.鞋墊下端面;201.鞋墊前掌部;202.鞋墊後跟部;211.凸部;212.凹部;213.按摩凸粒;30.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出詳細的說明。
[0023]實施例一:
[002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鞋子,包括鞋底10及設置在所述鞋底10上的鞋墊20,所述鞋底10包括與所述鞋墊20相接觸的鞋底上端面11和與地面相接觸的鞋底下端面12,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上端面21及與所述鞋底10相接觸的鞋墊下端面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底上端面11為一水平面,所述鞋墊下端面22為與所述鞋底上端面11相適配的水平面。
[0025]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所述鞋墊前掌部2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其水平高度差優選為5mm?20mm。為增強本實施例穿著過程中的防外翻能力,本實施例可以的所述鞋墊後跟部202可以設置成其外側高於內側3mm?8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外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遠離兩足中心的一側,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內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靠近兩足中心的一側。
[0026]所述鞋墊上端面21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所述凸部211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所述凸部211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優選為45°?6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部212上設有高度低於所述凸部211的按摩凸粒213,所述按摩凸粒213上設有銀系抗菌粉或抗菌發泡劑或抗菌聚氨酯,使得鞋墊同時具有按摩抗菌作用。為提高鞋子的穿著舒適度,所述鞋墊上端面21上還覆蓋設置有一蓋片30,所述蓋片30下端面分別與所述凹部212和所述凸部211相匹配,如圖4所示。
[0027]實施例二:
[0028]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鞋子,包括鞋底10及設置在所述鞋底10上的鞋墊20,所述鞋底10包括與所述鞋墊20相接觸的鞋底上端面11和與地面相接觸的鞋底下端面12,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上端面21及與所述鞋底10相接觸的鞋墊下端面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底10包括鞋底前掌部101和鞋底後跟部102,所述鞋底前掌部1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底後跟部1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且所述鞋墊下端面22與所述鞋底上端面11相適配。
[0029]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所述鞋墊前掌部2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其水平高度差優選為5mm?20mm。為增強本實施例穿著過程中的防外翻能力,本實施例可以的所述鞋墊後跟部202可以設置成其外側高於內側3mm?8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外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遠離兩足中心的一側,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內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靠近兩足中心的一側。
[0030]所述鞋墊上端面21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所述凸部211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所述凸部211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優選為45°?6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部212上設有高度低於所述凸部211的按摩凸粒213,所述按摩凸粒213上設有銀系抗菌粉或抗菌發泡劑或抗菌聚氨酯,使得鞋墊同時具有按摩抗菌作用。為提高鞋子的穿著舒適度,所述鞋墊上端面21上還覆蓋設置有一蓋片30,所述蓋片30下端面分別與所述凹部212和所述凸部211相匹配,如圖4所示。
[0031]實施例三:
[003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鞋子,包括鞋底10及設置在所述鞋底10上的鞋墊20,所述鞋底10包括與所述鞋墊20相接觸的鞋底上端面11和與地面相接觸的鞋底下端面12,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上端面21及與所述鞋底10相接觸的鞋墊下端面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底10包括鞋底前掌部101和鞋底後跟部102,所述鞋底前掌部1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低於所述鞋底後跟部1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且所述鞋墊下端面22與所述鞋底上端面11相適配。
[0033]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所述鞋墊前掌部2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其水平高度差優選為5mm?20mm。為增強本實施例穿著過程中的防外翻能力,本實施例可以的所述鞋墊後跟部202可以設置成其外側高於內側3mm?8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外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遠離兩足中心的一側,所述的鞋墊後跟部內側是指所述鞋墊後跟部靠近兩足中心的一側。
[0034]所述鞋墊上端面21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所述凸部211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所述凸部211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優選為45°?6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部212上設有高度低於所述凸部211的按摩凸粒213,所述按摩凸粒213上設有銀系抗菌粉或抗菌發泡劑或抗菌聚氨酯,使得鞋墊同時具有按摩抗菌作用。為提高鞋子的穿著舒適度,所述鞋墊上端面21上還覆蓋設置有一蓋片30,所述蓋片30下端面分別與所述凹部212和所述凸部211相匹配,如圖4所示。
[0035]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鞋子,包括鞋底(10)及設置在所述鞋底上的鞋墊(20),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所述鞋墊前掌部(2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鞋墊(20)還包括鞋墊上端面(21)和鞋墊下端面(22),所述鞋墊上端面(21)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所述凸部(211)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所述鞋底(10)包括鞋底上端面(11)和鞋底下端面(12),所述鞋墊下端面(22)與所述鞋底上端面(11)相適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凸部(211)相對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45。?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的外側高於內側I 3臟?8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部(212)上設有按摩凸粒(213),且所述按摩凸粒(213)的高度低於所述凸部(211)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按摩凸粒(213)上設有銀系抗菌粉或抗菌發泡劑或抗菌聚氨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墊上端面(21)上還覆蓋設置有一蓋片(30),所述蓋片(30)下端面分別與所述凹部(212)和所述凸部(211)相匹配。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上端面(11)為一水平面,且所述鞋墊下端面(22)為與所述鞋底上端面(11)相適配的水平面。
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10)包括鞋底前掌部(101)和鞋底後跟部(102),所述鞋底前掌部(1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底後跟部(1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9.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鞋子,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10)包括鞋底前掌部(101)和鞋底後跟部(102),所述鞋底前掌部(1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低於所述鞋底後跟部(1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10.一種鞋墊,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墊(20)包括鞋墊前掌部(201)和鞋墊後跟部(202),所述鞋墊前掌部(201)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高於所述鞋墊後跟部(20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鞋墊(20)還包括鞋墊上端面(21)和鞋墊下端面(22),所述鞋墊上端面(21)呈凹凸狀結構,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凸部(211)和凹部(212),所述凸部(211)向上且向後傾斜凸出。
【文檔編號】A43B17/00GK204048282SQ201420607344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林和平, 汪文彬 申請人: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