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遮陽蓬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7:15:01 1
專利名稱:全自動遮陽蓬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遮陽篷。
背景技術:
一般車用遮陽篷,僅能將遮陽墊由車內遮掩日光,日光照常能照射在車體上, 使汽車內溫度上升,效用不佳,且在前後擋風玻璃與每一車窗上裝設,當使用車 子時又需要將遮陽墊拆卸,相當費時不便;或有露天遮陽篷,當日光照射強烈, 在桌子中央架設一遮陽傘,不使用時再將其拆卸,相當費時費力,且遮陽傘體積 龐大,需有一放置處安置;有鑑於此,本案實用新型設計人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 品設計的經驗,有感在上述現有品的不便,經潛心研究,試作改良,終使本實用 新型得以誕生。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自動遮陽篷,可 自動伸縮與遮陽篷自動開合、節省時間與人力、且不佔空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種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包含一螺杆、 一第一撐杆、--第二撐杆、 一管體、 一主軸與一主撐座所述的螺杆由馬達驅動,其前後伸縮移動帶動第一 撐杆與第二撐杆往前或往後滑動,與推動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推動主撐座帶動第
一主撐杆;所述的第一撐杆,設置有擋體,所述的擋體往前滑動時卡在所述的管 體一端的卡止環上,所述的管體一端在管內設有所述的卡止環,且在管外套設有 套環,另一端設有一個外套卡止環提供第一撐杆與管體間緊密固定;所述的第二 撐杆,頂端設置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是有榫接部,連接主連動杆,其內設置深 淺溝槽與斜坡與內螺紋,且置入所述的自由轉子與所述的固定轉子,所述的固定 轉子設有高凸部,而所述的自由轉子設有低凸部,而第二撐杆更設置擋體,擋體 往前滑動時卡在第一撐杆一端的卡止環,且也設有一個外套卡止環提供第二撐杆 與第一撐杆間緊密固定;所述的管體套在第一撐杆外且固定在馬達座上;所述的
主軸憑藉螺絲鎖固套管並連接螺杆;所述的主撐座套放置在所述的主軸與第二撐 杆間,且所述的主撐座與主軸間設置彈簧;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更包含至少一 第一主撐杆,其一端連接主撐座,由主撐座拉升或下降帶動第一主撐杆,第一主 撐杆同時帶動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第-主撐杆的另一端與第二主撐杆連結; 一主連動杆,其一端連在第二撐杆的固定座,另一端連接第一主撐杆; 一第一連 動副杆,其--端設置齒條與第二主撐杆的齒輪嚙合,並與內拉彈簧連結,另一端 連接主動連杆; 一第二主撐杆,其一端設置齒輪與第一連動副杆的齒條嚙合,並 與內拉彈簧連結,另一端與第三主撐杆連結; 一第二連動副杆,其一端連接第一 主撐杆,另一端連接第三主撐杆; 一第三主撐杆,其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連接 第二主撐杆與第二連動副杆。
較佳的,上述技術方案還可以附加以下技術特徵
更包含一外管。
所述的螺杆更包括至少A杆件、B杆件、C杆件、D杆件,這些杆件粗細不 同,且可前後伸縮。
所述的D杆件設有一推體,所述的推體前後移動推動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
所述的主撐座設置麻花接頭,麻花接頭頂端與主軸卡緣將彈簧壓縮,後端頂 在固定轉子與自由轉子上。
所述的麻花接頭是有接合部與第一主撐杆相連。
所述的斜坡是供固定轉子與自由轉子卡制在斜坡上,使主撐座固定,且當馬 達帶動螺杆將自由轉子推送,使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嚙合後由斜坡導引進入深溝 槽中。
所述的第一主撐杆由主撐座拉升,第一主撐杆同時帶動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 副杆,並利用第一連動副杆一端齒條帶動齒輪與撐開一內拉彈簧,使第二主撐杆 和第二連動副杆及其連接的第三主撐杆撐開遮陽篷,轉子卡制在淺斜坡上,使主 撐座固定。
所述的第一主撐杆由主撐座下降,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靠攏第二撐杆, 同時內拉彈簧將第二主撐杆和第二連動副杆與第三主撐杆收回,再由馬達驅動螺 杆將第一撐杆和第二撐杆與主撐座與主連動杆與各主撐杆和連動副杆收入外管 內。
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自動收合時,主撐座的麻花接頭與第二撐杆的固定座是
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全自動遮陽篷自動撐開時,主撐座的麻花接頭與第二撐杆的 固定座保持一適當距離,遮陽篷完全撐開。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於開合 省力、使用方便、收納後不佔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組合剖視圖; 圖2-A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一1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撐杆的俯視與透視圖; 圖4一2是本實用新型主撐座的俯視與透視圖; 圖4一3是本實用新型固定轉子的俯視與透視圖; 圖4一4是本實用新型主軸的俯視與透視圖; 圖4一5是本實用新型自由轉子的俯視與透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局部放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動作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設放置在車頂的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設放置在車頂的遮陽篷打開示 意圖9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遮陽篷一較佳實施例設放置在車頂的遮陽篷罩住車 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l-淺溝槽;2-深溝槽;3-斜坡;4-擋體;10-螺絲;11A-杆件-,
12B-杆件;13C-杆件;14D-杆件;20-套管;30-自由轉子;40-固定轉子;50-彈簧: 51-主連動杆;52-第一主撐杆;53-第一連動副杆;54-第二主撐杆55-第三主撐 杆;56-第二連動副杆;70-蓋體;lOO-螺杆;101-齧齒;140-推體;200-第一撐杆;
300-第二撐杆;301-低凸部;310-固定座;311-榫接部;400-管體;401-高凸部;
410-卡止環;420-套環;430-外套卡止環;500-主軸;510-卡緣;531-齒條;540-齒輪;541-內拉彈簧;600-主撐座;610-麻花接頭;611-接合部;700-外管;800-全自動遮陽篷;900-汽車;1000-遮陽篷。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l、圖2、圖2-A、圖3和圖4一1 圖4 —5,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 動遮陽篷,其主要包含 一螺杆100、 一第一撐杆200、 一第二撐杆300、 一管體 400、 一主軸500與一主撐座600,主軸500憑藉螺絲10鎖固套管20並連接螺杆 100,所述的螺杆100由馬達驅動,螺杆IOO包括A杆件11、 B杆件12、 C杆件 13、 D杆件14等不同粗細杆件,可前後伸縮,將第-一撐杆200和第二撐杆300往 前或往後推動,所述的D杆件14設置一推體140,推體140前端設置自由轉了 30與固定轉子40,其是可前後移動推動自由轉子30與固定轉子40,憑藉螺杆100 前後伸縮移動並帶動第一撐杆200與第二撐杆300往前或往後滑動,其中,所述 的主軸500與第二撐杆300間套置主撐座600,主撐座600與主軸500間設置彈 簧50,所述的第二撐杆300內設置淺溝槽l和深溝槽2與斜坡3,且置入一自由 轉子30與一固定轉子40,並有一管體400套在第一撐杆200外且固定在馬達座 上,所述的管體400前端設卡止環410在管內,套環420套在管外,然後再套設 一外管700。
如上所述,主軸500套在一蓋體70,憑藉螺絲10鎖固套管20並連接螺杆100, 將第二撐杆300套在螺杆100,第一撐杆200套在第二撐杆300,所述的主軸500 與第二撐杆300間套置主撐座600,主撐座600與主軸500間設置彈簧50,管體 400套在第一撐杆200外,且固定在馬達座上,然後再套設 一外管700;其中,所 述的第一撐杆200為六角形,其外設置擋體4,以使往前滑動時卡在管體400 — 端的卡止環410,且第一撐杆200前後端分別設有一卡止環410和套環420與外 套卡止環430,所述的前端卡止環410設在管內,套環420套在管外,使第二撐 杆300的擋體4可卡在第一撐杆200的卡止環410,其後端外套卡止環430提供 第一撐杆200與管體400間緊密固定,不易晃動。
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的第二撐杆300為六角形,其外設置擋體4,以使往 前滑動時卡在第一撐杆200 —端的卡止環410,第二撐杆300前端設置固定座310, 其後端外套卡止環430提供第二撐杆300與第一撐杆200間緊密固定,不易晃動。
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的固定轉子40設有高凸部401,而自由轉子30設有 低凸部301,且固定轉子40與自由轉子30設有互相嚙合的齧齒101,當馬達轉動 螺杆IOO將A杆件11、 B杆件12、 C杆件13、 D杆件14收回時,馬達帶動螺杆
100先往前將自由轉子30推送,使其與固定轉子40嚙合後往回收,固定轉子40 被帶動旋轉一角度,再由斜坡3導引進入深溝槽2中。
請參閱圖5所示,所述的第二撐杆300頂端設置固定座310,所述的固定座 310配合榫接部311各連接一主連動杆51,主連動杆51另一端連在第一主撐杆 52適當處,並在主連動杆51適當處與第一連動副杆53連接,所述的第二撐杆300 與主軸500間套置主撐座600,所述的主撐座600設置麻花接頭610,麻花接頭 610頂端與主軸500卡緣510將彈簧50壓縮,後端頂在固定轉子40與自由轉子 30,其中,麻花接頭610的接合部611與第一主撐杆52相連,由主撐座600拉升 或下降,第一主撐杆52同時帶動主連動杆51與第一連動副杆53,所述的第一連 動副杆53,其一端設置齒條531與第二主撐杆54的齒輪540嚙合,並與內拉彈 簧541連結,另一端連接在主動連杆51適當處,第一主撐杆52另一端與第二主 撐杆54連結,所述的第二主撐杆54與第三主撐杆55連結,所述的第三主撐杆連 55接第二連動副杆56,所述的第二連動副杆56另一端與第一主撐杆52連接。
請參閱圖6所示,所述的螺杆100由馬達驅動,帶動第一撐杆200與第二撐 杆300往前或往後滑動,與推動自由轉子30與固定轉子40推動主撐座600帶動 第一主撐杆52,當往前滑動時第二撐杆300的擋體4卡在第一撐杆200 —端的卡 止環410,帶動第一撐杆200往前滑動,直到第一撐杆200的擋體4卡在管體400 一端的卡止環410,即停止往前,此時,螺杆IOO的D杆件14推動固定轉子40 與自由轉子30,並推動主撐座600,彈簧50因主軸500往前伸將蓋體70打開並 使彈簧50撐開頂在主軸500與主撐座600的麻花接頭610之間。
請參閱圖7、圖8與圖9,並配合圖5與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 中將全自動遮陽篷800設置在汽車卯0上,當驅動裝置使全自動遮陽篷800直立 在車頂上,馬達驅動螺杆IOO,帶動第一撐杆200與第二撐杆300往前滑動後, 將主連動杆51與第一主撐杆52、第二主撐杆54、第三主撐杆55和第一連動副杆 53、第二連動副杆56帶出,螺杆100繼續前進推動自由轉子30與固定轉子40 推動主撐座600帶動第一主撐杆52,以使第一主撐杆52同時帶動主連動杆51與 第一連動副杆53,並利用第一連動副杆53 —端齒條531帶動齒輪540與撐開一 內拉彈簧541 ,使第二主撐杆54和第二連動副杆56及其連接的第三主撐杆55撐 開遮陽篷1000,馬達帶動自由轉子30與固定轉子40卡制在斜坡3上,使主撐座 600固定,遮陽篷1000罩住車體,即完成自動撐開的動作,當自動收合時,馬達
帶動螺杆100將主撐座600推送,遮陽篷1000往上提高,使自由轉子30與固定 轉子40嚙合後,主撐座600下降,再由斜坡3導引進入深溝槽2中,此時,第一 主撐杆52下降,主連動杆51與第一連動副杆53靠攏第二撐杆300,同時內拉彈 簧541將第二主撐杆54和第二連動副杆56與第三主撐杆55收回,再由馬達驅動 螺杆100將第一撐杆200和第二撐杆300與主撐座600與主連動杆51與第一主撐 杆52、第二主撐杆54、第三主撐杆55和第一連動副杆53、第二連動副杆56收 入外管700內,達到自動幵合、節省時間與人力、且不佔空間的全自動遮陽篷。
如上所述,當全自動遮陽篷800自動收合時,主撐座600的麻花接頭610與 第二撐杆300的固定座310為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全自動遮陽蓬800自動撐開時, 主撐座600的麻花接頭610與第二撐杆300的固定座保持一適當距離,以利將遮 陽篷IOOO完全撐開。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包含一螺杆、一第一撐杆、 一第二撐杆、一管體、一主軸與一主撐座所述的螺杆由馬達驅動,其前後伸縮移動帶動第一撐杆與第二撐杆往前或往後滑動,與推動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推動主撐座帶動第一主撐杆;所述的第一撐杆,設置有擋體,所述的擋體往前滑動時卡在所述的管體一端的卡止環上,所述的管體一端在管內設有所述的卡止環,且在管外套設有套環,另一端設有一個外套卡止環提供第一撐杆與管體間緊密固定;所述的第二撐杆,頂端設置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是有榫接部,連接主連動杆,其內設置深淺溝槽與斜坡與內螺紋,且置入所述的自由轉子與所述的固定轉子,所述的固定轉子設有高凸部,而所述的自由轉子設有低凸部,而第二撐杆更設置擋體,擋體往前滑動時卡在第一撐杆一端的卡止環,且也設有一個外套卡止環提供第二撐杆與第一撐杆間緊密固定;所述的管體套在第一撐杆外且固定在馬達座上;所述的主軸憑藉螺絲鎖固套管並連接螺杆;所述的主撐座套放置在所述的主軸與第二撐杆間,且所述的主撐座與主軸間設置彈簧;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更包含至少一第一主撐杆,其一端連接主撐座,由主撐座拉升或下降帶動第一主撐杆,第一主撐杆同時帶動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第一主撐杆的另一端與第二主撐杆連結;一主連動杆,其一端連在第二撐杆的固定座,另一端連接第一主撐杆;一第一連動副杆,其一端設置齒條與第二主撐杆的齒輪嚙合,並與內拉彈簧連結,另一端連接主動連杆;一第二主撐杆,其一端設置齒輪與第一連動副杆的齒條嚙合,並與內拉彈簧連結,另一端與第三主撐杆連結;一第二連動副杆,其一端連接第一主撐杆,另一端連接第三主撐杆;一第三主撐杆,其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連接第二主撐杆與第二連動副杆。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更包含一外管。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杆更包括至 少A杆件、B杆件、C杆件、D杆件,這些杆件粗細不同,且可前後伸縮。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D杆件設有一 推體,所述的推體前後移動推動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撐座設置麻花接頭,麻花接頭頂端與主軸卡緣將彈簧壓縮,後端頂在固定轉子與自由轉子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麻花接頭是有接合部與第一主撐杆相連。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斜坡是供固定轉子與自由轉子卡制在斜坡上,使主撐座固定,且當馬達帶動螺杆將自由轉子推 送,使自由轉子與固定轉子嚙合後由斜坡導引進入深溝槽中。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主撐杆由主撐座拉升,第一主撐杆同時帶動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並利用第一連動副 杆一端齒條帶動齒輪與撐開一內拉彈簧,使第二主撐杆和第二連動副杆及其連接 的第三主撐杆撐開遮陽篷,轉子卡制在淺斜坡上,使主撐座固定。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主撐杆由 主撐座下降,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靠攏第二撐杆,同時內拉彈簧將第二主撐 杆和第二連動副杆與第三主撐杆收回,再由馬達驅動螺杆將第一撐杆和第二撐杆 與主撐座與主連動杆與各主撐杆和連動副杆收入外管內。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全自動遮陽篷 自動收合時,主撐座的麻花接頭與第二撐杆的固定座是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全自 動遮陽篷自動撐開時,主撐座的麻花接頭與第二撐杆的固定座保持一適當距離, 遮陽篷完全撐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全自動遮陽蓬,是以主軸憑藉螺絲鎖固套管並連接螺杆,所述的螺杆由馬達驅動,帶動第一撐杆與第二撐杆往前或往後滑動,所述的第二撐杆內設置深淺溝槽與斜坡,且置入一自由轉子與一固定轉子,當驅動螺杆,帶動第一撐杆與第二撐杆往前滑動,以使第一主撐杆同時帶動主連動杆與第一連動副杆,並利用第一連動副杆一端齒條帶動齒輪,使第二主撐杆和第二連動副杆及其連接的第三主撐杆撐開遮陽蓬,即完成自動撐開的動作,當自動收合時,馬達帶動螺杆將一自由轉子推送,使其與固定轉子嚙合後由斜坡導引進入深溝槽中,同時將主連動杆與各主撐杆和連動副杆收回,達到自動開合、節省時間與人力、且不佔空間的目的。
文檔編號E04H15/00GK201006679SQ200720000668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0日
發明者楊順富 申請人:楊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