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的意義議論文
2023-06-28 12:22:59 1
全人心理學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即「人的基本生存狀態理論(詳見拙著:《通心》、《第三次革命:通心》)這個理論對於認清我們的生存狀態,以及生存質量,具有簡明、扼要的作用。看看下表,人的生存質量,體現為在獨處時,有儘量多的充實性獨處,在交往時,有儘量多的通心性交往。但是,在社會中生活,也避免不了在獨處和交往中有維持性的狀態,以及在獨處時的匱乏、交往時的糾纏。
上面這圖表是我用來說明自己提出的人的基本生存狀態理論的。它很值得推敲的。但圖中沒有畫出,從糾纏性的交往也可以變為充實性的獨處和通心的交往。
以前對「通心意義談的多,「糾纏的意義談的很少。
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糾纏。但對於全人心理學來說,由於提出了成長意識和成長公式的思想,對糾纏有新的視角。
全人心理學認為,凡人,都不可能在獨處時,完全都是充實性獨處,在交往時,完全都是通心性交往。發展再完美的人,都不可能完全避開糾纏。但從成長意識來看,糾纏可以使人感到煩惱,可以是能量的消耗和浪費。但它也可以是成長的契機。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關鍵就是能不能解決糾纏背後我們自身的問題。
全人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外部的,人際關係的糾纏,都意味著自己內部有一個糾結。
這個糾結是就我們能量被鎖住的地方,它需要得到解放。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的確不容易,不過,這正是心理學存在的價值。
如果人們都自然地能夠自己解決,就沒有應用心理學以及心理服務存在的價值了。對於這一點,還普遍認識不夠。
糾結的解決是有成本的。在有心理消費之後,這個成本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它同時還包括時間、精力的消耗。
常常有一些拒絕花錢去求助的人,他們往往只看到要花錢,看不到不花錢也會有時間、精力的消耗。他們一根筋地想自己解決,自己看書、找朋友聊,甚至包括幻想在QQ得到一兩句話,收到啟發就解決。等等。請問:捨不得花錢,那麼這些時間、精力又值多少錢呢?
他們為此耗費大量精力、時間,自己並沒有什麼變化。殊不知,到心靈成長類型的工作坊,一做個案,就馬上突破了。
而藉助心理學來解決問題,一般也要看是找什麼人,採用什麼心理學。
今年4月在成都,一位搞精神分析的諮詢師,他已經搞了多年諮詢,在當地也算出色了。但有一個來訪者,使他有一些頭疼。來學了我的方法後,回去在這個來訪者身上用,第二天就驚喜地打電話告訴我:「突破了!
但是他緊接著,卻提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那以後怎麼賺錢呢?你這樣一次就解決了。
聽他這話,記得我當時一愣,隨即明白其意思:他為這位來訪者做分析,已經100多次,對方已經交了2萬多!那怎麼收費呢?
我說:「把你的費用提高就行了嘛!
當然,他說採用全人心理學方法後「突破了。並沒有說他以前沒有一定突破。如果一點沒有,大概當事人也不會來找他。根據說話的上下文,他大概是指某個關鍵的突破。
今天還想說的一個問題是:人在成長中,對糾纏的認識和態度是會不斷變化的。到一定程度,他甚至會有意去尋求「糾纏。
佛陀渡人就是。一開始也是有糾纏的,甚至出現「城東老太這種麻煩情況。所以也就有了「不度無緣之人的說法。不過,到了這個時候,糾纏已經不能夠看成是糾纏,只能夠看成是活在當下。也就是說,預計中的糾纏,以平和態度接納糾纏。活在當下也可以說是廣義的通心。
(說到這裡,南京一位網友說:「有點遺憾啊,我從月底開始接了一個全部業餘時間辦的班,要到春節前才能結束。)
——我知道這位網友以前上過我的工作坊,嘗到過一點甜頭。馬上又回答:一般的諮詢師都有這個問題。他們參加工作坊,看了全人心理學的個案,興奮得很。有的已經拿了諮詢師證七、八年還沒有開展工作的學員,甚至說看到了自己搞心理諮詢的希望。但以一具體到要花時間到外面學,馬上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放不下。但每次辦一次班,總有一、兩個是想得開的,願意走出去。人挪活,樹挪死!這些人在成長速度上,肯定會大不同於一般人。
中國人另外一個很普遍的心理就是窮人心理:越窮,就越不想花錢。越不想花錢,就越窮。這種心理,與我以前說過的一種心理,是一個症候群,這就是,三個日本兵曾經輕而易舉槍斃二千名中國士兵俘虜,那些俘虜的心理,即內部糾結狀態、人格萎縮狀態。
所以說,中國人的普遍人格必須發生轉化,轉化的大趨勢就是從自我萎縮型走向追求自我價值的自尊型。我在20多年前就發表了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