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理解議論文
2023-06-28 17:22:48 1
人與人之間,首先在於理解。
高爾基說過:「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海涅也說過:「我們交友,並不是要求別人贊同自己的行為,需要的只是理解。」
威爾遜更深刻地指出:「理解絕對是養育一切友誼之果的土壤。」
沒有理解,就談不上尊重;沒有理解,就沒辦法溝通;沒有理解,就建立不了友誼;沒有理解,就難以和諧共處。
大千世界,我們知悉別人幾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對別人,或許一無所知。
芸芸眾生,別人又會意我們多少?「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別人對我們,或許也知之甚少。
但是,這並不影響什麼;只要,彼此理解就行。
理解是什麼呢?理解,是一種克制,是一種容忍,是一種善待,是一種極高的修養,是一種博大的胸懷。
理解,不一定是欣賞,也許彼此還有所保留;理解,不一定是贊成,也許彼此還看法迥異;理解,不一定是默許,也許彼此終會分道揚鑣。
理解,只是彼此換位一下,去閱讀對方,去審視對方,去感受對方,去領悟對方。而後,再去對照自己,去檢查自己,去反思自己,去叩問自己。叩問什麼?叩問自己曾經的幼稚,曾經的可笑,曾經的武斷,曾經的過失。
之後,自己看別人,定然是「我見青山多嫵媚」;別人看自己,也定然是「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你諒解了別人的不是,而別人也消除了對你的誤會。
當然,也有「明珠投暗」的時候,你理解了別人,別人未必理解你。這時候,需要的是平靜,達觀,淡忘,了無牽掛,幹自己該幹的事去。
總之,你理解了別人,別人就多了一份溫暖,一份感動,一份美好,一份收穫;別人理解了你,你就多了一份自信,一份甜蜜,一份愉悅,一份幸福。
有句話說得好:「注意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會變成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同樣,以「理解」之心去經營人生,「理解」這顆種子,就會根植進你的思想,變成你的言語,你的行動,你的習慣,你的性格。最終,你的人生即使不很美麗和富饒,也一定會輕鬆而舒暢。